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刘志勇  陈群  董渝 《水电站设计》2015,(1):16-19,47
对于灰渣坝中是否可以掺入脱硫石膏以及脱硫石膏掺入比对灰渣子坝稳定的影响,国内外研究较少。利用极限平衡方法,通过Geo-studio软件对不同比例脱硫石膏掺入量的灰渣子坝进行渗流和稳定性的数值分析,研究了脱硫石膏掺入比对灰渣子坝稳定的影响。从研究结果来看,在所研究范围内,掺入脱硫石膏有利于提高坝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能在贮灰场灰渣沉积层上建造子坝并保证子坝的稳定安全,即用上游法分级建造挡灰坝体达到减少贮灰场建设工程量与投资的目的,必须寻求一种加固极松软灰渣坝基的方法。本文叙述了松林山灰场用振动水冲法加固松软灰渣坝基的工程实例以及结合工程所进行的各项测试研究工作,包括灰渣物理力学性质的室内测定,振冲过程的动态测试,加固前后灰渣特性的现场测定,灰渣强度增长的测试分析及子坝稳定安全的计算分析。极松散的灰渣经过振冲加固变成紧密状态,灰渣的相对密度与干容重分别从0.09和8kN/m~3提高到0.65和9.5kN/m~3。紧密状态的灰渣与碎石桩群复合的坝基,其抗剪强度有显著的提高,满足了子坝抗滑稳定安全的需要。同时,碎石桩群改善了灰渣坝基的排水条件,有利于坝基的排水固结。根据振冲过程的动态测试分析,总结出振动加速度与动态孔隙水压力的分布规律,初步揭示了振冲法加固灰渣坝基的原理是振挤作用与人工液化重新固结作用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平原地区火电厂灰渣贮放条例与需要,研究了新型的冲填土挡灰坝,通过室内试验、现场试验与计算分析,对新坝型进行了全面的技术论证,此坝型已在火电厂建设中得到实施,表明有广阔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平原地区火电厂灰渣贮放条件与需要,研究了新型的冲填土挡灰坝,通过室内试验、现场试验与计算分析,对新坝型进行了全面的技术论证,此坝型已在火电厂建设中得到实施,表明有广阔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贮灰场灰坝浸润线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贮灰场灰坝是火电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贮灰场灰坝浸润线控制是灰渣筑坝技术的关键。初期坝的设计与施工要考虑为后期子坝加高后浸润线控制创造有利条件。浸润线的控制工程措施包括筑坝材料、坝型选择;筑坝全过程排渗排水设施的优选、施工;运行管理等环节。土工织物在灰渣筑坝中的应用,为灰坝浸润线控制提供了理想的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6.
本文密切结合工程实际,通过现场试验较为详细地研究了灰渣压实和排水固结特性,试验研究结果和工程实践表明,压实和排水固结能改善灰渣的变形和强度特性,只要工程措施得当,灰渣完全可直接用作贮灰场子坝的筑坝材料,从而节省贮灰场库容,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7.
本文密切结合工程实际,通过现场试验技为详细地研究了灰渣压实和排水固结特性。试验研究结果和工程实践表明,压实和排水固结能改善灰渣的变形和强度特性,只要工程措施得当,灰渣完全可直接用作贮灰场子坝的筑坝材料,从而节省贮灰场库容,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8.
结合洛河电厂二期灰坝工程设计,对利用粉煤灰作为灰坝与复合地基之间的透水层材料进行动力试验及分析。在前期所做的透水层粉煤灰静力试验基础上,对动力试验方案进行优化,筛选出透水层粉煤灰满足液化强度要求的级配、相对密度,建立了透水层粉煤灰不同围压时的统一液化公式。利用最大孔隙水压力对孔隙水压力进行归一化,提出粉煤灰振动孔隙水压力公式和动力残余应变公式。在试验基础上,提出了粉煤灰坝的动力有限元计算方法,在粉煤灰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中引入了振动应变项,从而可计算出地震期间和地震后透水层粉煤灰孔隙水压力的增长、扩散和消散及土的残余变形发展的全过程.调试了适合粉煤灰与黏土共同作用在灰坝内的二维、三维动力协同分析方程,对灰坝的两种工况进行二维有效应力动力反应计算分析,证明了粉煤灰取代砂子作为透水层材料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高面板坝三维真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及模型试验验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赵剑明  汪闻韶  常亚屏  陈宁 《水利学报》2003,34(9):0012-0018
基于所建立的土石料三维黏弹塑性动力本构模型,并采用新型三维各向异性有厚度薄单元来模拟面板和堆石的接触面特性,结合考虑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和扩散的有效应力分析方法,开发了高面板堆石坝地震反应分析的三维真非线性有效应力分析方法。通过典型坝例分析,比较了真非线性分析与等效线性分析结果的差异,表明真非线性方法较真实地反应了结构的地震反应,而且能够直接计算出坝体的残余变形,在理论上更为合理。采用模型坝土石料低应力状态下实测的静力和动力特性参数,对三维模型坝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并与相应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两者结果相当一致,验证了研究所提出的计算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对大黑箐水库粘土心墙风化料坝作三维静动力有限元分析,以论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计算中综合考虑了各种工况和荷载对结构的影响,计算结果较准确地反映了大坝的整体静力和动力特性,对该工程的方案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肯斯瓦特面板砂砾石坝全断面由砂砾石填筑,工程区处于强震区,大坝设防烈度Ⅸ度,设计取消了过渡料区。根据肯斯瓦特大坝的分区设计,在坝料静、动力特性试验和三维静力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三维真非线性有效应力地震反应分析及安全评价方法,对大坝进行了给定地震情况下的地震反应分析和评价。从大坝的动力计算分析结果看,该坝能够满足给定地震工况下的抗震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12.
小湾左岸坝前堆积体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项目研究小湾左岸坝前堆积体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并研究堆积体所在2#山梁下部岩质边坡的可能失稳范围。主要研究内容为:(1)堆积体抗剪强度参数三轴试验研究;(2)堆积体在天然无水,蓄水,无水开挖及地震等工况下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3)堆积体边坡在天然无水、滞水、蓄水、无水地震及蓄水地震等工况下的稳定性三维线性有限元数值分析;(4)堆积体边坡在天然无水、滞水,无水地震及蓄水地震等工况下的二维、三维极  相似文献   

13.
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动输入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溪洛渡,小湾等水电工程,研究300m级高拱坝抗震设计中的基础性问题:场址地震危险性分析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分析,重大工程设定地震的确定,设计地震运输入机制等,建立了中国水利水电强震记录数据库,首次将地理信息系统(GIS)高新技术用于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预测分析。本专题成果成大型高拱坝工程的抗震设计提供了一套更合理,具有实用价值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东圳水库过去设计时没有进行过具体的抗震验算。在土石坝除险加固设计时,利用FLAC3D计算机数值模拟手段对坝体动剪应力、坝体永久变形、坝顶加速度、液化敏感性等进行三维动力反应分析,评价大坝的地震安全性和抗震性能。结果:东圳水库大坝在抗震设防烈度7度情况下其抗震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吴俊杰 《水利水电技术》2019,50(12):130-137
鉴于强震区200 m级超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所面临的变形控制难、坝体抗震等级高、砂砾石覆盖层深厚等诸多设计难点,结合阿尔塔什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体结构、坝壳料设计,借鉴已建工程经验提出抗震工程措施。通过建立坝体、覆盖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堆石料静力本构分析采用邓肯张E-B模型,动力本构分析采用等效黏弹性模型,分析了考虑抗震工程措施的坝体抗震能力。结果表明:坝体在竣工期、正常运行期、正常运行+地震三个工况下的变形规律合理。混凝土防渗墙和面板结构中最大拉、压应力均可满足所选混凝土材料的规范要求。坝顶下游坝坡设置浆砌块石护坡后可有效减弱该区域局部动力剪切破坏和浅层滑移。坝顶上、下游边坡布置阻滑钢筋网以及适当提高填筑料的相对紧密度、孔隙率,可以有效提高大坝坝坡的抗震稳定性和坝体抗震能力。研究成果以期为今后300 m级面板堆石坝工程设计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建立新的有限元分析方法,为准确合理地进行高面板堆石坝的坝坡稳定动力分析提供参考。基于应力水平的有限元计算结果,将大型有限元软件ADINA的应力变形计算功能与GEO-SLOPE软件的边坡稳定分析功能相结合,提出了高面板堆石坝坝坡稳定动力有限元分析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面板堆石坝在"5·12"汶川大地震期间的大坝动力反应及坝坡稳定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模拟分析,得出坝体位移的动力分析计算结果与该坝震后位移实际观测结果基本吻合,坝坡动力稳定的分析计算结果与震后实际调查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所提出的高面板堆石坝坝坡稳定动力有限元分析方法是合理的,所获得的分析计算结果准确可信。  相似文献   

17.
三峡溢流坝段动力特性及动力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有限元的数学模型,计算了三峡溢流坝——库水——基础系统的动力特性,并用反应谱理论和时程分析计算了坝体动力反应。分析结果表明:该坝型有利于提高抗震能力,地震对坝的稳定和应力状况均能满足设防要求。最后还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坝的动态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了高拱坝抗震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和国内外的研究动态,简要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各有关单位结合小湾、溪洛渡等工程对高拱坝抗震进行攻关研究的目标和思路,以及当前研究的进展。内容包括拱坝体系作为宫续介质的地震反应和坝肩抗稳定方法及其在小湾拱坝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拱坝整体和有缝模型的动力试验;拱坝体系作为离散介质的地震及反应和坝肩抗震稳定分析方法;厚淤砂时坝面动压影响;以及拱坝随机震动场作用下的反应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刘国明 《水利学报》2000,31(1):0054-0060
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法研究古田溪三级平板支墩坝动抗滑稳定性。模拟了建基面的接触非线性,混凝土、岩石假定为线弹性,采用无限元模拟水体、岩基的无限域,用静力分析法进行抗滑稳定分析,研制了相应的有限元程序。利用该程序计算了古田溪三级平板支墩坝在纵向地震作用下的抗滑稳定系数随时间变化情况。本文的方法也适用于岩基上混凝土重力坝的动抗滑稳定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