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不同游离度杨木P-RC APMP配抄对成纸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美云  陈菊  王建  张宁 《中国造纸》2011,30(10):16-19
采用PFI磨对杨木P-RC APMP进行磨浆,获得不同游离度的浆料,研究了不同游离度浆料配抄对成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游离度的不断降低,成纸的抗张强度逐渐提高,但松厚度逐渐下降.为了兼顾成纸的强度与松厚度,采用不同的配比将低游离度浆添加到高游离度浆中发现,配比后浆料游离度(CSF)若高于415~420 mL,有利于成纸的松厚度,若游离度低于415~420 mL,有利于成纸的抗张强度.在保证松厚度基本不变,提高强度所需要的混合浆游离度应低于460 mL.在保证强度基本不变,提高松厚度所需要的混合浆游离度应高于420 mL.组分分析表明,长纤维比例的增加有利于成纸松厚度的提高,细小纤维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成纸强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利用槽式打浆机对杨木P-RC APMP进行不同程度打浆,获得高游离度浆和低游离度浆,研究了两者配抄对杨木P-RC APMP成纸性能的影响因素,并与传统浆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通过槽式打浆机构建的改良化机浆,影响其成纸松厚度、抗张指数的主要因素顺序为:高游离度浆低游离度浆添加比例低游离度浆;在相同的抗张强度下,改良化机浆可以获得比传统浆更高的松厚度。  相似文献   

3.
两种不同游离度(CSF)(480 mL和250 mL CSF)的速生材杨木P-RC APMP浆分别与桉木漂白硫酸盐浆(BKP)(CSF425 mL)混合,通过研究混合浆在物理性能和光学性能方面的变化,探讨了杨木P-RC APMP浆和桉木BKP浆之间的协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低游离度的杨木P-RCAPMP浆与桉木BKP浆混合后,能够在抗张强度、抗张能量吸收、湿抗张强度和撕裂度等方面产生协同效应;混合浆的松厚度和不透明度随杨木P-RC APMP浆配比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混合浆的白度会受到较低白度的杨木P-RC APMP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借助于化机浆独特的性能,利用高游离度化机浆提供骨架,磨后的低游离度化机浆进行填充提供强度的特点,研究高游离度APMP浆与磨后低游离度杨木APMP浆的配抄特性,优化成纸的性能。结果表明:原浆游离度在475~525mL,磨后低游离度化机浆在250~350mL,添加比例为10%~15%时,高、低游离度化机浆混合配抄,可同时获得较高的松厚度和强度,改善纸张性能。在相同游离度情况下,混合后的浆料与单一浆料相比,成纸松厚度下降约5%,而抗张强度提高约20%,耐破度提高10%。  相似文献   

5.
以杨木P-RC APMP为原料,对其进行筛分,并对P-RC APMP细小纤维与碳酸钙进行共絮凝,研究了不同P-RC APMP细小纤维筛分组分及添加量对细小纤维-碳酸钙共絮凝工艺抄造文化用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任何一个细小纤维筛分组分对纸张松厚度都是不利的,且筛网目数越高的细小纤维组分越不利于纸张松厚度的改善;随各细小纤维筛分组分添加量的增加,纸张白度先升高后降低,其中P200、P300、P400细小纤维分别添加10%、15%、15%可达到最高白度值;添加细小纤维对纸张强度性能有积极影响,随着细小纤维用量的增加纸张的强度也随之上升;另外,在同一添加量下纸张的白度和强度的大小顺序是P400>P300>P200。  相似文献   

6.
采用PFI磨浆机对杨木APMP浆进行打浆,分别研究打浆对纤维形态及质量、成纸性能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及纤维质量分析仪(FAQ)观测纤维形态变化,分析了纤维的长度、卷曲、扭结等形态参数及细小纤维含量的变化。对高低游离度浆料进行配抄,与二段磨后浆料即成品浆料的成纸性能进行比较。选出性能较好的一组配比浆料,在该配比下进行白卡纸层合。结果表明:随着磨浆程度的提高,纤维长度下降,纤维卷曲指数与扭结指数先增加后下降,细小纤维含量增加。中浓磨浆后纤维的切断少,纤维压溃变得比较显著,纤维分丝、帚化优越,表现出了较好的纤维间结合能力。通过高低游离度配比的浆料成纸松厚度比成品浆成纸松厚度有所提高,仅对抗张指数和内结合强度方面的影响不太相同。而层合后成纸物理强度除抗张强度外普遍提高。  相似文献   

7.
用高浓盘磨对杨木P-RC APMP进行高浓磨浆,分析高浓磨浆对纤维特性和成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高浓磨浆后的浆料随着游离度的下降,纤维平均长度下降,细小纤维含量增加,卷曲指数、扭结指数先提高后下降。成纸的松厚度下降,内结合强度和抗张指数均逐步提高,撕裂指数先升高后降低,光散射系数和不透明度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纤维质量分析仪(FQA)分析纤维长度、卷曲、扭结等参数及细小纤维含量的变化,并研究高浓磨浆对杨木APMP的纤维形态及成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高浓打浆后的纤维随打浆程度的增加,纤维长度下降,扭结和卷曲指数先增加后下降,细小纤维含量增加。随游离度的降低,成纸内结合强度和抗张强度升高,白度和松厚度略微下降,撕裂指数先升高后下降。  相似文献   

9.
单独和以不同配比对加拿大杨木P-RC APMP浆及其漂白硫酸盐商品浆进行低浓磨浆,比较了其性质.结果如下,①加拿大杨木P-RC APMP浆及其漂白硫酸盐浆在纤维内结合强度方面有协同效应:与两种浆料的加权作用相比,混合后的浆料有更高的抗张强度、抗张能量吸收和伸长率;②用一定配比的杨木P-RC APMP浆代替漂白硫酸盐杨木浆不仅能提高浆料的松厚度、光散射系数和不透明度,还能提高抗张强度、抗张能量吸收和伸长率;③在硫酸盐杨木浆中加入杨木P-RC APMP浆不会改变游离度/能量的曲线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纸张松厚度与强度的平衡,通过不同游离度杨木PRC-APMP浆料进行配抄,以期更好地使用化机浆。结果显示,在填充浆(低游离度浆料)60mLCSF,骨架浆(高游离度浆料)600mLCSF,配比为0.14:1的最佳工艺下,成纸松厚度为2.437cm3·g-1,抗张指数为33.2N·m·g-1,内结合强度为272.3J·m-2。配比浆料与原浆相比,成纸的松厚度提高约6%,抗张强度和内结合强度分别提高约20%和31%。与风干干燥相比,烘干干燥不利于观察成纸松厚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利用纤维束筛分仪将一段高浓磨后的半成品化机浆筛分为纤维束和浆A,将纤维束用盘磨磨浆至不同游离度后回添至浆A中,制备化机浆(浆C),实施化机浆生产的选择性磨浆。研究了选择性磨浆对杨木P-RC APMP成纸性能及磨浆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选择性磨浆,可以降低化机浆生产过程的磨浆能耗。在与对比浆游离度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对出一段高浓磨半成品浆料中的纤维束实施选择性磨浆,当纤维束磨浆至170 mL,即浆C的游离度为305 mL时,二段磨浆能耗降低13.1%,成纸松厚度提高11.6%,撕裂指数升高1.7%,但抗张指数降低10.5%,内结合强度降低16.8%。纤维束的选择性磨浆,可通过控制纤维束磨浆后的特性,调整化机浆成纸性能。  相似文献   

12.
用PFI磨对杨木P-RC APMP浆进行打浆,分析打浆对纤维特性和浆料强度性能、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FI磨打浆前期对纤维的切断作用明显,而中后期以细纤维化作用为主,纤维变得柔软。随着游离度的下降,纤维平均长度下降,扭结指数、卷曲指数先提高后下降再缓慢升高,细小纤维含量明显上升;成纸抗张强度大幅提高,耐破度先升高后降低;松厚度、挺度下降;白度、不透明度下降。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以桉木(60%~90%)和竹子(10%~40%)为原料,生产P-RC APMP的生产实践.该生产线采用一段预浸、两段磨浆和两段漂白,生产出了白度68%~78%,游离度(CSF)320~450 mL,松厚度3.3~4.0 cm3/g的按竹混合化机浆,主要用于配抄轻型纸、白卡纸、书写纸、静电复印纸和双胶纸等.  相似文献   

14.
桉木与杨木混合生产P-RC APMP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以桉木(45%~70%)和杨木(30%~55%)为原料,混合生产化机浆的P—RC APMP生产线的工艺、设备运行和成品浆特点。该生产线采用一段预浸、两段磨浆和两段漂白,生产出了白度76%82%ISO、游离度400~550mlCSF高松厚度3.5~4.Ocm。以的桉杨混合化机浆,主要用于配抄轻型纸、白卡纸、书写纸、静电复印纸和双胶纸等。  相似文献   

15.
木聚糖酶预浸渍改善光叶楮木片P—RC APMP制 浆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木聚糖酶预浸渍对光叶楮木片P-RC APMP制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2O2和NaOH用量均为3.0%的条件下,游离度在380mL左右时,酶法P-RC APMP(木聚糖酶用量为12U/g)纸浆和常规法P—RC APMP相比,抗张指数、耐破指数分别提高了27.4%、7.2%,且PC值减少了近20.6%。可用于配抄高档白纸板和白卡类纸板产品,在生产同档次纸板产品时,用酶法P—RC APMP纸浆配抄可以节省商品漂白木浆的用量。  相似文献   

16.
利用桉木木屑进行盘磨化学预处理碱性过氧化氢机械浆(P-RC APMP)制浆,研究二段浸渍过程对纸浆性能影响.结果表明:二段浸渍的温度、NaOH和化学品用量对纸浆性能影响显著,游离度随着二段磨浆道数的增加而降低;纸浆的强度和光学性能主要受NaOH用量和温度的影响;磨浆道数增加,纸浆的耐破指数、撕裂指数、不透明度和光散射系数增加而松厚度减低,但是NaOH用量增加且温度升高时,耐破指数和不透明度降低,撕裂指数和光散射系数增加而松厚度基本不变;桉木木屑较易漂白,经每道磨浆后白度均较高;白度主要受H2O2用量和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H2O2漂白效果降低;在温度85℃、H2O2和NaOH用量分别为70 kg/t和24 kg/t时,进行二道磨浆后白度最高,为74.88%ISO;二段浸渍过程H2O2和NaOH用量、温度和磨浆道数等不仅影响纸浆平均纤维长、伸长率和断裂长性能,而且影响过程废水水质的色度、SS和TS值;工艺A的污染负荷COD最低,为312.4 kg/t,其在较低温度和化学品用量下,纸浆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7.
漆酶和漆酶/介体处理提高未漂化学木浆湿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漆酶和漆酶/介体体系处理对未漂硫酸盐浆强度和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样相比,漆酶处理可显著改善纸浆的湿抗张强度,但对干抗张强度和撕裂强度无明显影响,且纸浆白度有所降低。丁香酸甲酯(MS)是一种高效的介体,介体本身对纸张的强度和白度无影响,但与漆酶协同作用可使纸浆的湿抗张强度提高1倍以上。漆酶最佳用量为16U/g绝干浆;丁香酸甲酯的最佳用量为0.5%。高温干燥有助于提高纸张的再湿强度,在单独使用漆酶处理时更为重要。在单独漆酶处理过程中,通氧与通空气对提高湿抗张强度的效果无明显区别;而漆酶/介体体系处理中,通氧气可获得比通空气更高的湿强度指标。  相似文献   

18.
研究低游离度的漂白针叶木化学浆、杨木PRC-APMP与高游离度的杨木PRC-APMP的配抄性能,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独的杨木PRC-APMP在相同游离度下相比,通过配抄低游离度的漂白针叶木化学浆或低游离度的杨木PRC-APMP均能获得高的成纸松厚度,但成纸抗张强度与配抄浆料种类有关。与游离度为490mL的杨木PRC-APMP相比,利用游离度为56mL的漂白针叶木化学浆与725mL的杨木PRC-APMP配后游离度为490mL的混合浆成纸松厚度为3.22cm3.g-1,抗张指数为16.37N.m.g-1;利用游离度为54mL的低游离度PRC-APMP与725mL的杨木PRC-APMP配后游离度为490mL的混合浆成纸松厚度为3.32cm3.g-1,抗张指数为13.37N.m.g-1;而游离度为490mL的杨木PRC-APMP成纸松厚度为2.88cm3.g-1,抗张指数为14.50N.m.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