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玉米属于全谷物范畴,兼具粮和果两类食物特性,富含蛋白质、淀粉、果糖以及多种矿物质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们对玉米口感和品质的要求进一步提升。鲜食玉米则因其甜、香、糯以及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备受人们青睐。目前,我国鲜食玉米总种植面积高居全球第一。但鲜食玉米采收具有季节性,并且采后呼吸旺盛,采后贮藏过程中易发生褐变、霉变、虫害、苞叶变黄以及甜度下降等品质劣变问题,进而影响其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保鲜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鲜食玉米采后呼吸强度以及营养物质的流失,维持鲜食玉米的感官品质、酶活性和芳香物质含量。因此,本文对鲜食玉米采后品质劣变问题和保鲜技术2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鲜食玉米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22):298-303
树莓果实因具有较高的营养和功能价值,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在我国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树莓完全成熟后呼吸速率较大且果皮极薄,组织结构脆弱,极易受到机械损伤及微生物入侵而发生腐烂,常温下货架期只有1~2 d,因此树莓的贮藏保鲜仍是世界性难题。该文从不同采前因素对树莓贮藏品质的影响、树莓采后保鲜技术、树莓全产业链保鲜措施等方面,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国内外关于树莓贮藏保鲜的研究。关于树莓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还存在着树莓采后品质劣变规律研究不深入、精准保鲜技术缺乏、保鲜技术匹配度不高等问题。今后应对保鲜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加强全产业链精准保鲜技术的研发,以期为树莓的贮运保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蓝莓采后品质调控和抗氧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莓富含花色苷等营养成分和抗氧化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和经济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蓝莓果实不耐贮藏,易受病原菌侵染,导致腐烂,品质劣变,影响贮运、流通和消费。本文综述蓝莓采后生理、生化变化,以及国内外贮藏保鲜技术、抗氧化活性和药用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以期为我国蓝莓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品质调控保持和抗氧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鲜食菜豆鲜嫩肥厚、味道鲜美,是一种高蛋白质、高钾、高镁、低钠、低脂肪的蔬菜。然而,鲜食菜豆组织幼嫩、呼吸强度高,采后贮运期间极易发生营养损失和品质劣变,严重影响其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从而限制了鲜食菜豆的消费。为了减少鲜食菜豆采后储运、物流环节中的损失,针对性开展鲜食菜豆采前、采摘及采后储运配套技术研发,有必要了解鲜食菜豆采后营养损失和品质劣变机理。为此,本文综述了鲜食菜豆采后衰老的影响因素及其保鲜技术,对鲜食菜豆采后品质劣变及其控制技术进行展望,旨在为鲜食菜豆贮藏保鲜及物流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新鲜、营养丰富的果蔬需求不断增加。相应的新鲜果蔬保鲜技术也不断发展。然而受自然条件的制约,果蔬生产的季节性和区域性较强,而且果蔬组织柔嫩、含水量高,易腐烂变质,采后极易失鲜,从而导致品质降低,甚至失去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世界各地对果蔬保鲜技术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研发出各种先进科学技术,来尽可能延长果蔬的保鲜期。一、果蔬保鲜技术概述采收后的果蔬仍是一个活的有机体,仍然进行旺盛的生  相似文献   

6.
以广西柳州地区所产的豇豆为原料,分别进行以下处理:茉莉酸甲酯熏蒸处理(MeJA处理组),乙醇熏蒸处理(ET处理组),1-甲基环丙烯熏蒸处理(1-MCP处理组)。对比分析不同保鲜处理对豇豆贮藏期间生理和营养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CK)组、ET处理组和1-MCP处理组相比,MeJA处理组显著降低豇豆的锈斑指数、呼吸强度、水溶性果胶含量、细胞膜相对渗透率和丙二醛含量,维持较高的原果胶含量。MeJA处理组的失重率、L~*值、a~*值、纤维素含量与1-MCP处理组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高于CK组、ET处理组。故MeJA熏蒸是豇豆最佳保鲜方式,可以有效维持豇豆的贮藏品质,在豇豆采后保鲜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李果采后生理及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果品种繁多,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而深受消费者喜爱,但由于其成熟期大多在5~8月高温季节,采后生理活动旺盛,这给鲜食李果贮藏保鲜带来极大困难。因此,探明李果采后生理变化规律与机制,并对其贮藏保鲜技术进行研究与开发是改善李果采后品质和延缓衰老的有效途径。文章从李果采后生理变化及贮藏保鲜技术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李果的贮藏保鲜研究与生产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荔枝果实营养丰富,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但是荔枝采后极易腐烂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气调保鲜技术具有操作方便且安全可控的优点,目前被认为是安全有效的保鲜方法之一。本文通过概述荔枝的保鲜现状,归纳国内外气调保鲜技术在荔枝上的应用研究,分析了荔枝采后生理及品质劣变、荔枝气调保鲜的研究和荔枝气调复合保鲜技术,讨论了荔枝气调保鲜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旨在为荔枝采后保鲜技术的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红毛丹果实风味好且营养价值高,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优先推广“四大水果”之一,在运输及贮藏的过程中极易发生失水、褐变、腐烂等问题,极大影响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现有保鲜技术存在技术单一、针对性不强、应用难、不安全等问题。本文对红毛丹果实的机械损伤、失水失重、果实冷害、酶促褐变、采后病害和虫害等贮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从采前、采收以及采后环节对保鲜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着重从商品化处理、物理、化学、生物和综合保鲜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红毛丹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今后红毛丹保鲜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红毛丹尤其是国产红毛丹保鲜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光照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物理保鲜方法具有来源广泛、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无毒害、无残留、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因此该方法近年来在果蔬采后保鲜中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文中简要分析光照处理保鲜的可能机理,重点阐述光照处理对果蔬采后生理生化和营养品质变化的影响,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解析,最后提出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西兰花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兰花(Brassica oleracea L.)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特色蔬菜,西兰花花球属于繁殖器官,采收时生理代谢旺盛,常温下,容易开花、失绿和失水,1~2 d丧失商品价值,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贮藏保鲜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收到了较好的贮藏效果。本文介绍西兰花花球采后贮藏特性,重点阐述目前国内外有关西兰花花球采收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保鲜技术主要包括物理保鲜技术(低温贮藏、紫外线及光照处理、气调贮藏、热激处理和静电雾化等)和化学保鲜技术(1-甲基环丙烯处理、乙醇处理、涂膜处理、激素处理等),并对未来西兰花保鲜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西兰花贮藏保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花菜是我国传统的特色蔬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但是其采后极易衰老腐烂。本文系统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鲜黄花菜衰老的生物学变化、生理生化代谢机制、影响因素及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深入认识鲜黄花菜衰老机制、提高采后鲜黄花菜贮藏保鲜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由于采后旺盛的生理代谢, 新鲜水果和蔬菜会出现品质劣变, 采取有效的抗菌保鲜策略是果蔬采后贮藏过程亟待解决的问题。天然大分子壳聚糖作为果蔬的活性包装材料具有来源广泛、安全和可生物降解等优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壳聚糖基涂层/膜用于果蔬保鲜包装的抗菌保鲜效果及其对果蔬品质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壳聚糖的来源及应用特点以及制备壳聚糖薄膜材料的常用方法, 然后综述了壳聚糖及其与其他生物活性材料复合使用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并总结了使用壳聚糖基涂层/膜保鲜对果蔬外观品质、营养品质、挥发性香气物质等方面的影响; 最后, 对壳聚糖在果蔬抑菌保鲜机制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介绍, 以期为其未来发展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蓝莓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莓果实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因其含水率高,成熟于高温多雨季节,采摘期集中,采后易受机械损伤和微生物侵染而腐烂变质,耐贮性和耐运输性较差。随着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和蓝莓加工业的发展,蓝莓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蓝莓的采后贮藏保鲜技术仍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是制约蓝莓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贮藏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贮藏效果。本文介绍了蓝莓果实采后的贮藏性能,重点综述了近5年来蓝莓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保鲜技术主要包括冷藏、气调贮藏、辐照处理、1-甲基环丙烯处理、涂膜处理、化学药剂保鲜等主要措施,并对未来蓝莓保鲜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竹笋作为一种高纤维、高蛋白、低脂肪、低糖的绿色森林蔬菜,越来越受大众喜爱。但是竹笋的采收季节集中,采后代谢旺盛,在运输和贮藏的过程中极易腐烂老化,由此导致竹笋的营养价值和商业价值大大降低。本文首先介绍我国可食用竹笋口感、形态、产地、采收期,然后从采后竹笋的外观品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木质化等方面阐述竹笋采后生理生化变化,并详细综述国内外不同保鲜方法(传统保鲜、物理保鲜、化学保鲜和生物保鲜)在竹笋贮藏保鲜上的应用,以期为基于竹笋采后生理生化变化开发新型贮藏保鲜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鲜香菇(Lentinus edodes)因其水分含量高、呼吸和蒸腾作用强、易受微生物污染而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水分、营养及风味损失,组织褐变、腐烂及开伞老化等现象,严重限制了香菇保鲜产业发展。因此,本文概述了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综述了香菇保鲜技术研究现状、作用原理及成效,包括物理保鲜(低温保鲜、气调保鲜、冷杀菌保鲜)、化学保鲜、生物保鲜及复合保鲜技术,归纳了香菇采后劣变及保鲜技术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展望,为香菇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方向及绿色保鲜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竹笋作为一种高蛋白、高纤维、低脂肪的绿色森林蔬菜,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由于采后竹笋易发生木质化、酶促褐变、营养价值降低等变化,导致鲜笋食用品质降低、贮运困难.此外,目前竹笋加工技术较为传统且精细化程度低,造成竹笋制品种类单一、大量副产物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近年来,非热加工技术因其具有安全、高效、绿色等优点被广泛用...  相似文献   

18.
There is a rising demand for fresh‐cut convenience products with high quality and nutritional standards that needs to be met by the fresh‐cut industry. It is well known that harvest and postharvest handling of fresh produce has a paramount impact on its quality and storage, although most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has focused on these impacts related only to fresh produce that is destined for the final consumers. Indeed, current harvest methods and postharvest technologies have improved fruit and vegetable handling and distribution processes by slowing down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and senescence. Nonetheless, these technologies and methods may influence the quality of fresh produce as raw material for fresh‐cut processing as a result of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fresh produce to handling procedures and treatments. Here, we review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the challenges facing the fresh‐cut industry, focusing on the impact of harvest, maturity, and handling of fruit and vegetables on the quality of raw materials, as well as the implications for fresh‐cut products. The review also highlights areas for further research with the aim of enhancing the sensorial, nutritional and biochemical quality of such products. © 2018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9.
果蔬在采后贮藏保鲜过程中极易被微生物侵染而腐烂变质,这严重影响其货架期与质量安全,甚至较大经济损失。为此,研发具有抑菌效果显著、生物安全性高的天然防腐剂一直是果蔬保鲜领域学者关注的热点。柠檬烯因具有广谱抑菌性且安全性佳,已被广泛应用于果蔬保鲜领域。本文主要论述了柠檬烯的抑菌机理及在果蔬保鲜领域中的应用,并讨论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柠檬烯在果蔬及其他食品保鲜中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