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电子束辐照对泥蚶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电子束辐照对泥蚶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方法:以泥蚶为原料,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后泥蚶肉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1)经1~9kGy剂量辐照,泥蚶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种类由46种分别增至55、57、52、58和66种;各剂量组羰基化合物含量最高,是泥蚶肉的主体风味成分;酮类赋予泥蚶肉甜花香,醛类则赋予泥蚶肉的脂香及瓜果香味。7kGy组泥蚶肉的异味可能与其高含量的挥发性羰基化合物有关。2)3kGy、5kGy组泥蚶肉的挥发性醇类相对含量增加,其中烯醇类化合物可赋予肉品柔和的香味。辐照后部分烯烃含量降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泥蚶肉的腥味。3)辐照后杂环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有所增加,其中呋喃类物质赋予泥蚶多种果香味,而吡啶、噻唑等贡献泥蚶炸肉、坚果等风味。5kGy组泥蚶肉中芳香族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其中苯甲醛具杏仁香,可改善泥蚶固有风味。结论:3~5kGy辐照剂量对泥蚶肉原有风味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风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文以食药同源白芷为材料,优化水提醇沉白芷粗多糖的工艺,并研究高能电子束辐照对其含量、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的影响。方法 在单因素的试验基础上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得到白芷粗多糖最优水提醇沉工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经不同剂量高能电子速辐照后白芷的粗多糖含量和清除·OH、DPPH·自由基的能力;菌饼法测定各辐照剂量处理下白芷粗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希瓦氏菌的抑制能力。结果 白芷粗多糖的最优水浴提取工艺为温度100 ℃、时间3 h、液料比60 mL·/g-1,此条件下,粗多糖提取率可达到8.02%。高能电子束辐照剂量为0、1、3 kGy时,白芷粗多糖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5-25 kGy辐照组含量差异显著(P>0.05),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含量上升,最高可达到17.62%。辐照会明显降低白芷粗多糖对·OH、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且不同辐照剂量下的白芷粗多糖的清除能力差异显著(P<0.05)。5、7 kGy辐照会升高白芷粗多糖对菌落的抑制能力,其余剂量辐照会降低其抑菌活性。结论 高能电子束可以用于白芷辐照加工,为不影响粗多糖含量与活性,辐照剂量应为5 kGy。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电子束辐照处理对生鲜猪肉品质的影响,该实验使用1 kGy、3 kGy、5 kGy、7 kGy、9 kGy辐照剂量对生鲜猪肉进行处理,于4 ℃环境下贮藏。在贮藏期间进行理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小于3 kGy的辐照剂量,对生鲜猪肉色泽有一定促进作用。高剂量(大于7 kGy)的辐照处理,会影响生鲜肉色泽感官。辐照对生鲜肉脂肪氧化促进作用以及杀菌效果十分明显,在第12 d时空白组TBARS值最低,仅为0.446 mg/kg,9 kGy组数值最高,达到了0.650 mg/kg。空白组货架期仅为7~8 d,而7 kGy、9 kGy组第12 d时菌落值仍在合格肉标准内,延长了5 d货架期。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方面,0 kGy、1 kGy组均检测出13种化合物,3 kGy组检测出了10种,5 kGy组检测出了16种,7 kGy组检测出了15种,9 kGy组检测出了14种化合物。高剂量(大于7 kGy)的辐照能够增加生鲜猪肉风味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低剂量的辐照处理对生鲜猪肉风味促进作用不大。通过对各项理化指标的综合考虑,采用3 kGy的辐照处理生鲜猪肉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电子束辐照对泥蚶微生物数量及其感官质量的影响。方法:泥蚶经不同剂量电子束处理,测定辐照后及冷藏期间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及其感官评分。结果:电子束辐照能有效地杀灭泥蚶中的微生物,经过0、1、3、5、7、9kGy 不同剂量处理,泥蚶的菌落总数逐步下降,当泥蚶的初始菌落总数为3.10 × 105CFU/g时, D10=3.12kGy;泥蚶的感官质量与辐照剂量有关,经过7、9kGy 剂量处理后样品产生令人不愉快的异味。结论:结合辐照后及冷藏期泥蚶的微生物和感官指标,泥蚶电子束冷杀菌的适宜剂量为3~5kGy,经3~5kGy 处理后,泥蚶的货架期由对照组的5d 延长至15~19d。  相似文献   

5.
蒋慧亮  顾玉  杨絮  展跃平  周震宇  杨綮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24):272-276,285
为探究电子束辐照对蚌肉保鲜效果及品质的影响,对0~9 kGy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处理的蚌肉进行冰藏试验。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处理能减少蚌肉中的菌落总数,延缓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的增加。1、3、5、7和9 kGy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处理的蚌肉货架期分别延长了6、10、12、13和13 d。但5~9 kGy剂量辐照对感官评价、菌落总数、TVB-N及货架期的影响差距不大。电子束辐照在一定程度上加速蚌肉脂肪氧化,且电子束辐照剂量越大,硫代巴比妥酸值(TBA)上升越快,最大值越大。同时7~9 kGy剂量电子束辐照后蚌肉中各类氨基酸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综合考虑,5 kGy剂量电子束辐照处理对蚌肉的保鲜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6.
采用1、3、5、7 kGy剂量电子束辐照处理花鲈鱼肉,以挥发性风味物质、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含量为指标,探究辐照剂量对花鲈鱼肉风味的影响。随辐照剂量上升,花鲈鱼肉中的烃类物质相对含量呈下降趋势,醛、酮类物质相对含量上升;电子鼻检测结果显示,辐照后各剂量组气味有明显区别,但1 kGy和3 kGy组、5 kGy和7 kGy组花鲈鱼肉的气味相对接近;随辐照剂量的增加,鱼肉肌苷酸含量不断上升,呈愉快味游离氨基酸/总游离氨基酸、鸟苷酸含量和味精当量值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于3 kGy时达到最大值。结合电子束辐照对花鲈鱼肉的保鲜效果,选用3 kGy剂量对花鲈鱼肉进行前处理,在杀菌的同时能最大程度保留鱼肉的良好风味,实验结果可为辐照保鲜花鲈鱼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电子束辐照对鸡胸肉异味产生的影响,对不同剂量辐照鸡胸肉中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检测和分析。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SPME-GC-MS)对不同剂量辐照鸡胸肉中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对辐照鸡胸肉进行感官评价实验,结合挥发性化合物含量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PLSR)。检测到了18种香气活力值(odor activity value, OAV)大于1的挥发性化合物,其中2 kGy剂量辐照对鸡胸肉中挥发性化合物影响最明显。确定了对鸡胸肉果香、霉香、油脂、鸡肉味、油漆味有重要贡献的特征化合物。感官评价得分结合挥发性化合物的OAV表明反-2-辛烯醛、1-辛烯-3-醇、壬醛、3-羟基-2-丁酮可能是辐照鸡胸肉产生辐照异味的特征化合物。实验结果为电子束辐照食品中异味的检测及掩盖提供理论依据,推动电子束辐照保鲜技术在其他食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带鱼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海鱼。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口带鱼带来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高能电子束辐照技术是一种高效快速灭活微生物的方法,前期研究发现特定剂量的高能电子束辐照能够灭活新冠病毒。本文研究上述剂量(2,4,7,10 kGy)的电子束辐照对进口带鱼营养、物理、贮藏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4~10 kGy电子束辐照能显著降低带鱼维生素A含量,显著增加带鱼硬度、弹性、胶黏性、咀嚼性。其中,10 kGy电子束辐照能显著降低带鱼挥发性盐基氮含量。2~10 kGy电子束辐照不会对带鱼感官品质造成不良影响。综合来看,2 kGy电子束辐照最适宜用于带鱼安全与品质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了不同辐照处理对贵州腊肉中脂肪酸的影响。 方法 通过气象色谱法(GC)对贵州腊肉样品中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60Co-γ 射线辐照和高能电子辐照两种辐照方法在0-5 kGy不同辐照剂量对腊肉中脂肪酸成分的影响。 结果 贵州腊肉样品中共检测出24种不同的脂肪酸,包括14种饱和脂肪酸(SFA),10种不饱和脂肪酸(UFA),未检测出反式脂肪酸(TFA)。辐照处理会导致腊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上升,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产生了新的饱和脂肪酸C8:0和C10:0。高能电子辐照在3 kGy以下剂量时对样品影响更大,而剂量大于3 kGy时则60Co-γ辐照对样品中脂肪酸影响更大。 结论 辐照处理会影响腊肉中脂肪酸的含量和种类,但未产生有害的反式脂肪酸。两种辐照方式的能量大小和穿透能力存在一定差异,但对样品脂肪酸影响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辐照灭菌对昭通酱的可行性,本文考察了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对昭通酱感官评分、微生物含量及挥发性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子束辐照剂量为3.68 kGy时,昭通酱感官综合评价较好,菌落总数、真菌、大肠菌群含量均达到卫生标准,昭通酱辐照前共鉴定出41种挥发性成分,辐照后共检出100种挥发性成分,辐照后挥发性成分主要由32种酯类、4种醛类、26种烯烃类、15种醇类、11种酮类、1种醚类、2种酚类和9种其它类物质组成。其中辐照剂量对醇类、酯类、醛类及其它类挥发性物质影响较大,辐照后酯类物质种类和含量增加明显,醛类和烯烃类物质含量下降。昭通酱辐照前挥发性成分主要有异丁醇、芳樟醇、4,7-二甲基十一烷和亚油酸甲酯,分别占总含量的36.90%、20.29%、11.70%和4.94%。辐照后昭通酱中挥发性成分主要有芳樟醇、亚油酸甲酯、苯甲酸乙酯、川芎嗪。辐照后异丁醇相对含量降低明显,而芳樟醇上升明显。根据结果可以得出3.68 kGy属昭通酱辐照灭菌的可靠剂量,其结果为昭通酱向高原地方特色产品的推广提供了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电子束辐照对蟹肉嗅感的影响及利用电子束辐照技术消减蟹肉过敏性提供依据。研究1、3、5、7、9?kGy电子束辐照对细点圆趾蟹蟹肉感官、挥发性风味及相对气味活度值的影响。结果发现,辐照后蟹肉嗅感有一定变化,感官评分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有所降低;电子鼻分析结果显示,1、3、5?kGy组蟹肉的嗅感变化不显著,7、9?kGy组蟹肉的嗅感变化显著;经1、3、5、7、9?kGy剂量辐照,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鉴定到的蟹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种数由对照组的55?种分别增至60、57、62、60?种和58?种,但辐照对蟹肉中起关键和有修饰作用的气味物质的种类基本没有影响。总之,经5?kGy及以下剂量辐照,蟹肉能较好地保持其原有嗅感,7?kGy和9?kGy辐照会导致轻微异味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高能电子束辐照剂量方式对白酒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高能电子束不同辐照剂量方式处理浓香型白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单圈8 kGy剂量的辐照处理,白酒挥发性成分由76种增至83种,其中酯类增加4种,相对含量由82.2%降至81.13%,酸类种类不变,相对含量由4.03%增至4.21%,这与其他浓香型白酒熟化过程中变化趋势一致,对其具有催陈效果。保持白酒总的辐照剂量不变,分别降低单圈辐照剂量至4 kGy、2 kGy、1 kGy,白酒的挥发性成分由83种分别降至82、74、52种,相对含量由95.54%分别降至83.89%、75.58%和68.16%,除烃类物质增加外,酯类、酸类、醇类、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均显著降低。采用单圈辐照剂量处理的方式有助于浓香型白酒熟化,提升了品质。  相似文献   

13.
高能电子束辐照对金丝绞瓜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高能电子束辐照对金丝绞瓜保鲜效果及贮藏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0 kGy(CK)、0.4 kGy、0.6 kGy和0.8 kGy不同剂量高能电子束分别辐照金丝绞瓜的四个面,置于温度9±1℃、相对湿度65%~70%冷库中贮藏,研究不同剂量高能电子束对金丝绞瓜不同部位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瓜相比,该辐照促进了成熟金丝绞瓜的呼吸作用,其呼吸强度是对照瓜的2.75倍(p<0.05);不同部位营养物质消耗加快,失重率上升,是对照瓜的2.90倍;同时破坏了细胞膜完整性,丙二醛积累较多,加速软化衰老进程,使其硬度、脆度和水分含量降低,口感和风味下降。贮藏第15d,对照瓜硬度是辐照瓜的2.25倍,贮藏末期辐照瓜腐烂率是对照瓜的2.16倍(p<0.05),但可滴定酸和Vc含量并不受辐照剂量的影响(p>0.05)。综上所述,0.4 kGy、0.6 kGy和0.8 kGy的剂量照射4次对金丝绞瓜的品质具有积极和消极影响,该剂量可对因气候原因不能正常成熟、或者采收稍早急需食用的金丝绞瓜起催熟作用,进一步研究可降低辐照剂量或减少辐照次数,有望用于金丝绞瓜的采后贮藏保鲜。  相似文献   

14.
Fresh shiitake (Lentinus edodes Sing) was irradiated with doses of 0·5, 1 and 2 kGy using 60Co. Effects of γ-irradiation and drying on the volatile composition of shiitake were studi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GC) and GC–mass spectrometry. Irradiation above 1·0 kGy could inhibit the growth and mould decay of fresh shiitakes after harvesting. Irradiation with 2 kGy increased the eight-carbon volatile components of fresh shiitake. Treatment at 1 kGy irradiation of fresh shiitake produced some new volatile compounds in the dry product, such as methylethyl disulphide, sulphinylbis methane, methyl(methylthio)ethyl disulphide and N-(3-methylbutyl) acetamide. The eight-carbon compounds mostly disappeared after drying. The amount of sulphur-containing volatile compounds in dried shiitake became lower during irradiation. Irradiation with doses of 1 or 2 kGy of fresh shiitake did not increase the volatile content of shiitake after drying. © 1998 SCI.  相似文献   

15.
以‘海沃德’猕猴桃为试材,人工接种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后采用高能电子束辐照处理,于0~1 ℃、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贮藏,每15 d取一次样,测定电子束辐照处理后果实冷藏期理化指标及抗性酶活力等指标,探究电子束辐照对猕猴桃贮藏品质的影响及对灰霉病的抑制效果,为电子束辐照猕猴桃防腐保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电子束辐照处理能有效降低质量损失率,保持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抑制可滴定酸质量分数的下降,0.4 kGy辐照组类黄酮含量最高峰峰值升高25.52%;与对照组相比,电子束辐照组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力最高峰峰值升高,且0.8、1.2 kGy辐照组β-1,3-葡聚糖酶活力峰值首次出现的时间提前30 d,丙二醛含量提高,表明电子束辐照会引起轻微的果肉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其中以0.4 kGy辐照的果实品质变化小,诱导的果实抗性较强,说明适宜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可以作为提升猕猴桃保鲜效果和抑制腐烂损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陈晓平  金玉  孟岩  谢晶  刘超 《食品科学》2016,37(3):71-74
分别采用剂量为0、1、2、3、4、5、6 kGy的电子束辐照大米样品,考察其对大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对大米的水分含量和浸泡吸水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大米的加热吸水率、体积膨胀率显著下降(P<0.05);辐照剂量显著影响米饭的蒸煮品质(P<0.05),剂量为5 kGy时蒸煮米饭出现明显的褐变。电子束辐照大米的剂量不宜超过2 kGy,以1 kGy的辐照剂量较佳。  相似文献   

17.
以4 个品种(‘海沃德’‘徐香’‘华优’‘亚特’)猕猴桃为试材,采用剂量分别为0.4、0.8、1.2 kGy的高能电子束辐照处理,于0~1 ℃、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贮藏,每15 d取样一次,测定电子束辐照处理对果实冷藏期硬度、质量损失率、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可滴定酸质量分数、VC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影响,探究电子束辐照对猕猴桃贮藏品质的影响,为猕猴桃采后保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处理对维持猕猴桃的贮藏品质有一定积极作用。适宜剂量电子束辐照能抑制猕猴桃贮藏期间果实的质量损失,延缓可滴定酸质量分数的下降,提高类黄酮含量,在贮藏前期提升多酚含量,但硬度、VC含量经辐照后有所降低,且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升高。相比其他剂量,0.8 kGy电子束辐照能够较好地延缓猕猴桃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升高和可滴定酸含量降低,提高多酚和类黄酮的含量。整体来看,4 个品种中‘海沃德’‘亚特’更加耐受电子束辐照,且0.4、0.8 kGy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对‘海沃德’‘亚特’的采后贮藏保鲜效果较好,推荐0.4、0.8 kGy为‘海沃德’‘亚特’的采后保鲜辐照剂量。结论:适宜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可以作为提升猕猴桃保鲜效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