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对重金属污染地下水修复技术中的可渗透反应墙进行了深入分析,介绍了可渗透反应墙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强调其在地下水修复中的重要性,重点阐述了可渗透反应墙技术的修复步骤和修复策略。通过这些策略,可渗透反应墙技术能有效修复重金属污染地下水,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固体废物给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无疑是巨大的,在部分领域甚至远超废水、废气的危害,其产生源头分散,数量庞大,组成成分复杂,形态和性质变化多样,可能含有各种有害污染物,并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危害了人类健康,阻碍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其中,固体废物中的重金属对土壤及地下水的不良影响十分显著,带来的危害难以估量,因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预防、治理土壤和地下水重金属污染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内容之一。本文介绍了我国固体废弃物处置现状、处理技术以及土壤和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立足实践,提出了几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和地下水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以期找到解决土壤和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建设的持续深入,为工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工业水平逐步提升的背景下,引发了较为严重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问题,使得修复污染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在修复工程的开展进程中,其也会对周边环境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这就需要采用重金属污染与地下水修复工程环境监测的方式,获取更加准确的环境参数。文章首先明确了引发土壤与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其次对土壤与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的具体特征展开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重金属污染与地下水修复工程环境监测方式的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4.
纳米零价铁(nZVI)是零价铁(ZVI)技术的改进,将零价铁制成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颗粒,使其具有纳米尺寸的特性和优势。研究发现,nZVI对于多种土壤地下水中的典型污染物具有显著的去除效果,如三氯乙烯等有机氯化物及铅、六价铬等重金属。因其尺寸小,可被地下水流有效传递,因此具备用于土壤地下水污染修复的潜力,尤其适合与污染场地原位修复技术配合使用。本文阐述nZVI技术对土壤地下水中典型污染物的修复机理,并以nZVI去除地下水中有机氯化物的工程应用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技术选择及施工技术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之一,但随着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的日益严重,已使其成为了全球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因此,该研究课题一直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本文就地下水中硝酸盐的迁移转化、来源过程、污染原因以及危害作了详细介绍,并分析总结了各类修复技术的主要特点,希望为解决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的问题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是土壤修复工程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重金属污染在土壤中迁移性较弱,现有修复技术很难去除,其易随食物链进入人体,潜在危害大。该文以某冶炼厂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案例为研究重点,对项目概况、修复工艺选择、方案设计及修复自检进行分析,为各地实施类似冶炼厂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提供思路和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和道路建设等许多人为活动都在加重土壤重金属的累积,重金属污染已成为我国土壤污染的重要因素。本文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几大来源以及造成的危害,对当前我国广泛应用的土壤修复技术进行了简单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8.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面源、点源和原位污染所产生的营养物,严重恶化了湖泊水生生态系统。因此,本文首先简述了湖泊富营养化对生态系统的危害,如营养物质富集诱导蓝藻形成、水体缺氧和水华毒素释放,并导致毒素在水生生物和人体中累积,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其次,本文概述了蓝藻生长的影响因素,其主要受到营养物质富集、温度、阳光、盐度、重金属等因素影响。最后,本文介绍了治理面源、点源和原位污染所引起的湖泊富营养化的生态修复技术,重点论述了生态修复剂修复、水生植物修复、水生动物生态修复等末端生态修复技术,并结合工程知识与理论,提出面源污染末端治理的具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入手,简要介绍了目前主要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并对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缺点、特征、机理、研究方法及如何提高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效率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今后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微生物修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和来源,归纳了植物修复技术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类型,对超富集植物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植物修复技术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土壤污染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土壤污染问题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重金属是土壤污染中最典型的污染物。本文主要论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机理,并从微生物的首要三大类细菌、真菌、显微藻类出发,阐述国内外微生物修复技术现状。  相似文献   

12.
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和危害,对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技术进行了介绍。特别指出生物修复技术中的植物修复,无二次污染,绿化环境,可通过二次提取,实现重金属的循环利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工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水体中重金属污染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贝类由于其滤食性特点具有极强的重金属富集能力,对我国贝类产品的质量安全造成了潜在风险,也给我国的贝类产品的进出口造成贸易壁垒。因此,有效控制贝类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综述了我国贝类重金属的污染现状,介绍了贝类重金属脱除技术的2个方向,即贝类活体脱除技术和贝类水解液脱除技术。最后对贝类重金属脱除技术仍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为贝类重金属脱除技术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工业生产带来的重金属污染问题迫切需要解决。重金属的去除方法主要包括固定化法、离子交换法、生物法。此外,新型磁性纳米材料应用于重金属污染修复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多进展。本文对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和关键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环保治理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洞庭湖作为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其水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其中,重金属污染是洞庭湖水质的主要问题之一。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洞庭湖重金属污染治理迫在眉睫。基于此,文章概述了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存在形式及危害,针对洞庭湖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产生了大量的工业污染场地,这些场地不仅会阻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还会对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本文通过对工业场地地下水污染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地下水污染控制技术的适用范围,并重点对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工业场地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研究课题的难点.目前,对此类污染土壤的处理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修复方法,其中,物理法主要包括:客土法、换土法和深耕翻土法;而化学法主要包括:固定/稳定化技术、土壤淋洗技术和氧化还原技术;生物法主要包括植物修复和生物治理.基于以上方法,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修复过程中,最常用的方...  相似文献   

18.
基于空间插值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估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湘潭县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调查资料,开展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与软件架构方案研究,实现特定区域内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与污染现状的评估与分析。方法以空间插值技术为核心,并综合地理信息技术、关系数据库技术、Web技术以及重金属污染评估等研究方法对重金属污染检测和评估。结果建立了湘潭县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估与分析系统,并提出了总体架构设计与数据库设计方案。系统实现了地理影像数据、各监测专题数据及各等级污染评价标准数据的统一管理,支持对土壤中重金属浓度的多维度查询与可视化,并且以空间插值技术为核心实现了重金属污染数据的空间统计分析与污染分布特征识别等多项功能。结论通过搭建软件系统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估,有利于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监控以及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工作的展开简化和推广,对进一步划定禁产区、实施土壤污染修复与治理、保障居民生活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魏超 《中国皮革》2022,(10):71-74+79
制革遗留铬污染物以Cr3+为主,存在转变为Cr6+的可能。Cr6+的存在会对堆放场土壤、地下水等形成严重威胁。本文分析了制革产业遗留堆放场铬污染的来源,总结了铬污染的特征及危害,对化学修复、PRB与电动联合修复、生物修复等制革遗留铬污染堆放场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技术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旨在对制革产业铬污染修复技术进行梳理,提升制革产业整体污染防控整治水平。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抽出-异位处理技术在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地下水有机污染羽修复的案例.该案例通过多级水泵将地下污染羽区内多相态污染介质及NAPL抽提至水面,采用日处理3000t的小型移动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和垂直止水帷幕的设立对地下水进行异位无害化处理.过程中为防止污染羽和洁净地下水不同浓度梯度下的基质对流,在遭受污染的地下水环境中采用常用的膨润土等材料设置半永久性止水帷幕,同时梳理了污水处理工艺和止水帷幕施工流程,总结了止水帷幕在项目中应用的优点,并对地下水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