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新时代、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需要培养能够创新性地开展机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开发服务及生产组织管理等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因此,需要研究具有特色的、系统性的机械专业产-学-研多元育人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项目-课程-实践”进行全方位教学改革,实施“项目驱动、产教融合”的协同合作教学、“案例导向、多维互动”的一流基础课程改革和“综合创新、全面开放”的创新实践教学育人模式。以工程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促进产学研结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搭建校企合作桥梁,建设创新实践平台,培养一批高水平教学科研师资队伍,综合提升机械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意识。  相似文献   

2.
在新工科背景下,根据机械工程人才培养的“大工程观”理念,开展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改革与实践。文中以重庆大学机械基础系列课程为例,从顶层设计优化课程群结构,深度融合创新实践体系,将软件工具—理论教学—实验—项目贯穿于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环节。探索了与一流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机械基础系列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同时引入现代虚拟教研室支撑“大工程观”的机械基础课程改革和实践实施。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工业4.0时代,应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新工科人才,要求让传统工科专业更加多元和独特,以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机电类专业为例,分析机类、电类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的特点。从学科课程体系建设、项目与实践、多学科融合平台3个角度阐述多学科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通过对课程进行改革与重组,构建出多学科融合环境,组织创新实践,搭建融合平台,从而形成多学科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课程建设是高校进行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新工科建设对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方面明显提高,机械电子工程作为传统专业的升级版,在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方面改革势在必行。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和课程建设进行了改革实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专业素养高、创新与综合能力强的专业人才为目标,建立“知识+工程思维+创新能力”并重的专业人才培养教育理念,课程建设中坚持以“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的教学理念,注重课程体系多学科交叉融合,构建从大一到大四不间断的多层级递进式创新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对新工科专业课程思政路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一系列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改革实践探索,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专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食品类专业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是食品产业的行业需求,该行业仍存在产业规模巨大而创造能力不足的矛盾问题。文章立足于新工科时代背景,结合高校食品学院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体系、资源整合、师资配置3个方面探究食品类专业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期为增强食品类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新工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背景下,面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对创新拔尖人才的需求,文中以焊接与连接前沿技术与创新进展为主题,在《焊接与连接前沿与进展》研究生核心课程中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设计,采取设计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组建“学术+工程大师领航”跨学科教学团队,编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形态教材,建立跨学科的创新实践平台及多元化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综合性创新拔尖人才。  相似文献   

7.
为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卓越计划”及“新工科”建设要求,本次教学改革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完成了《汽车构造》SPOC平台建设,在教学内容、教学流程及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实践表明这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职业素养,最终提高了教学质量。此次课程改革体现了工程教育与现代信息科技的紧密融合,为“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响应国家政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提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该校5个专业,365名学生展开创新创业教育相关问卷调查,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有迫切需求,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普遍存在的创新创业认知不足、创业创新师资队伍薄弱以及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文件,提出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形成创新创业校园氛围、合理设置课程内容,革新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和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机衔接,引导和支持学生开展发明创造活动和创新创业竞赛活动、鼓励和资助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支持和鼓励学生加入“电力TRiZ创新创业工作室”,全面培养高职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业能力,推动创新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育人新生态。  相似文献   

9.
新工科建设是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建设制造强国背景下做出的重要战略选择。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仅催生了工业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同时,将人们带入万物智联的时代,即“人、机、物”三元融合的时代,颠覆着人们长期的认知观念、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面对行业发展和车辆智能化相关人才短缺问题,有必要改进车辆工程传统课程体系。本文以西安科技大学车辆工程专业为例,针对车辆工程专业理论教学内容陈旧、实践教学内容传统、实习基地建设不足等突出问题,通过不断改进培养目标、建立评价机制、增加理论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环节、促进产教融合和开设“智能车辆设计”微专业等教学改革,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需求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0.
汽车产业人才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创新思维模式、具备较强的国际交流能力等核心竞争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天大六问”提出的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指明了车辆工程专业未来的发展和建设的方向。为了适应汽车的“新四化”的发展要求,车辆工程专业需要在原有的课程体系基础上,加强电子类、信息类、控制类的课程建设,形成一套全新的具有强“学科交叉”特色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1.
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及现有的创新教育中的一些普遍观点,提出了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点新见解,结合作的教改实践,在课程体系改革,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及新型的人才评价系统几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看,特别针对现有的“串行”教学模式和“宝塔”形的知识构架,提出了所谓“并行”教学模式和“刀刃”形知识构成模型。  相似文献   

12.
为尽快适应全球“工业4.0”的到来,智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及“中国制造2025”对应用型数控技能人才的需求,积极调整培养规划及策略,培养更多符合智能制造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数控应用型技能人才已迫在眉睫。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控人才培养应抓住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在研究企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上,立足数控装备制造领域,对数控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改革。通过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合理优化课程体系,渗透交叉学科,强化实践技能,深化校企合作,深度融合课程思政,提升育人质量等方面进行合理优化,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控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培养新一代智能制造人才展开了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3.
优化工程训练模式 提高学生工程创新实践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训练是高等工科院校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重要实训环节.如何提高工程训练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创新人才,是广大从事工程训练教育工作者长期研究的课题.就优化工程训练模式、提高学生工程创新实践能力方面作了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4.
创新训练是机械制造工程训练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开展竞赛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机械类专业实习周期长的特点,提出在工程训练中开展"铁艺作品创新设计与制作"竞赛方案,并对竞赛项目的可行性、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过程、项目的特色与效果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竞赛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提高,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5.
面向“新工科”机械工程师人才培养,分析目前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痛点,以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为目标,通过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教学内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重构及评价反馈(过程性考核方法)改革等手段,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与宗旨,实现本课程在本科人才培养中所发挥的实际效用,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创新了“1234”工学交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分析信息技术背景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紧缺的原因,提出解决人才培养问题的“工学结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思路。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通过专业对接产业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按对接岗位构建创客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产教融合,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创新培养机制,共建双师队伍;校企共同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面向数字化工业“工学结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集信息技术及专业知识、管理技能、创新实践能力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在智能制造新背景下,职业院校通过组建专业群来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必然需求。课程是实现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也是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主要载体,所以课程体系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本文以“一专多能”为主线,提出了“纵向可发展+横向可迁移”的职业能力培养思路,构建了“底层共享保融通、中层分立显特色,顶层互选育多能”的课程体系。借助活页式教材、校企深度融合等措施可有效促进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机械设计实验教学创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高校机械设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改革实验教学模式人手,以创新实践为主题,给出了一种机械设计实践教学新模式,对其主要内容和特点进行了介绍,并给出了运用数控机械创新设计实验设备完成的一个作品。通过实践,使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设计与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改进和提高,为培养综合实用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面对高职学生就业的需要,通过"创新产品比赛和实践应用",开展"教师联企业,学生练专长"的主动学习与实践创新的探索,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正常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结合。本文详细地阐述了课外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的思想和实例,介绍了自主性"面-线-点"人才成才培养模式。通过实训、参赛实践环节,强化学习小组建设,激发拔尖型的群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