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一个基于Web用户访问路径聚类的智能推荐系统.系统使用基于代理技术的结构,由离线的数据预处理和基于用户访问路径的URL聚类以及在线推荐引擎两部分组成.提出了一个基于用户浏览兴趣的推荐规则集生成算法,在度量用户浏览兴趣时综合考虑了用户浏览时间和对该页面的访问次数.提出了一个基于推荐规则集和站点URL路径长度的URL推荐算法.实验表明,该算法比使用基于关联规则和基于用户事务的推荐算法的精确性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现有文章推荐系统中基于关键词向量的用户模型表示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聚类兴趣点的用户模型表示方法。该方法可通过文章聚类形成兴趣点。由于传统的基于划分的聚类算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复杂网络特征的文章聚类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用户模型的表示方法较好地反映了用户多方面的兴趣,提高了文章推荐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唐泽坤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0,37(9):2615-2619,2639
推荐系统通过建立用户和信息产品之间的二元关系,利用用户行为产生的数据挖掘每个用户感兴趣的对象并进行推荐,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是近年来的主流办法,但存在一定局限性:推荐时需要考虑全部用户,而单个用户往往只与少部分用户类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Canopy聚类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将用户模型数据密度、距离与用户活跃度结合,计算用户数据权值,对用户模型数据进行聚类。由于结合了Canopy的聚类思想,同一用户可以属于不同的类,符合用户可能对多领域感兴趣的情况。最后对每个Canopy中的用户进行相应的推荐,根据聚类结果与用户评分预测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对象。通过在数据集MovieLens和million songs上与对比算法进行MAE、RMSE、NDGG三个指标的比较,验证了该算法能显著提高推荐系统预测与推荐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推荐系统本质上是一种信息检索工具,它检索出有用信息并推荐给特定的用户.组推荐系统通过不同的融合策略融合群组偏好,支持群组用户访问当前的热门兴趣点.传统组推荐模型没有将时间因子对用户选择兴趣点的影响计算在内,且传统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往往对数据的稀疏性较为敏感.本文提出一个混合推荐模型(AGRT),综合K-均值聚类算法和隐语义模型(LFM)技术,将其应用于群组兴趣点.考虑到用户在不同时间点的不同兴趣偏好,AGRT利用K-means算法对用户数据集合基于时间点聚类,划分为不同的簇,在与当前推荐时间最为接近的用户数据簇上进行兴趣点推荐,采用LFM隐语义模型对用户数据进行矩阵分解,通过将分解矩阵再次相乘获得用户对未评分地点的评分数据,解决用户数据稀疏性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AGRT模型在低相似度(随机)群组和高相似度群组评测条件下下较文献[3]中提出的HAaB提高了5. 19%和2. 06%,具有有效的改进.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服务器日志挖掘的电力业务系统功能推荐服务,首先从电力业务系统服务器日志中获取用户日志数据,然后对含有"脏"数据的用户日志数据进行预处理,以适应数据挖掘与处理;接着由待处理的数据计算用户访问兴趣度,并基于改进的K均值聚类算法将用户访问兴趣度数据集划分为多个具有相近兴趣度的用户集合,最终为用户提供功能个性化推荐服务.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在实现电力业务系统信息推荐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种用于文章推荐系统中的用户模型表示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现有文章推荐系统中基于关键词向量的用户模型表示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聚类兴趣点的用户模型表示方法。该方法可通过文章聚类形成兴趣点。由于传统的基于划分的聚类算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复杂网络特征的文章聚类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用户模型的表示方法较好地反映了用户多方面的兴趣,提高了文章推荐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邵超  宋淑米 《计算机科学》2021,48(z1):240-245
随着信息的海量增长,推荐系统有效缓解了信息爆炸带来的问题,其中协同过滤作为主流技术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针对用户的兴趣偏好研究主要是基于商品标签的有监督数据集进行研究,忽略了无监督数据集,同时,在计算用户的兴趣偏好过程中也未能考虑到信任用户对用户兴趣的影响.为此,文中首先在无监督的项目数据集上采用矩阵分解模型得到项目的潜在特征向量,据此对项目进行聚类以表示项目的类别信息;然后,结合用户的信任关系和用户-项目评分矩阵构造用户的兴趣偏好矩阵;最后,为提高推荐效率,在用户的兴趣偏好矩阵上对用户进行聚类,在每个聚类簇内计算用户之间的相似度,从而实现推荐.在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改善推荐结果的精确性,提升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终端用户数据呈现出数据量大、噪声大、动态性及不确定性增强的趋势,影响了移动用户数据聚类准确率与效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层次聚类算法CURE。该算法将原有算法中抽样处理数据的方式用Map Reduce函数实现并行化处理,同时结合区间数的概念,将移动用户数据用一个区间表示,计算其区间距离来适应移动用户数据的不确定性特点,从而提高聚类效率与准确率。最后利用MIT Reality项目数据集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为移动用户数据的进一步利用及用户的个性化推荐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邵超  宋淑米 《计算机科学》2021,48(z1):240-245
随着信息的海量增长,推荐系统有效缓解了信息爆炸带来的问题,其中协同过滤作为主流技术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针对用户的兴趣偏好研究主要是基于商品标签的有监督数据集进行研究,忽略了无监督数据集,同时,在计算用户的兴趣偏好过程中也未能考虑到信任用户对用户兴趣的影响.为此,文中首先在无监督的项目数据集上采用矩阵分解模型得到项目的潜在特征向量,据此对项目进行聚类以表示项目的类别信息;然后,结合用户的信任关系和用户-项目评分矩阵构造用户的兴趣偏好矩阵;最后,为提高推荐效率,在用户的兴趣偏好矩阵上对用户进行聚类,在每个聚类簇内计算用户之间的相似度,从而实现推荐.在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改善推荐结果的精确性,提升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在大数据环境下存在评分高维稀疏性、推荐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人口统计学数据与改进聚类模型相结合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以提高推荐系统精度和泛化能力。该方法首先通过用户人口统计学数据属性,结合用户-项目评分矩阵计算各个用户间的相似度;然后对用户、项目进行分层近邻传播聚类,根据用户对项目的评分数据计算用户或项目之间的相似性,产生目标用户或项目的兴趣近邻;最后根据兴趣最近邻进行推荐。对Epinions,MovieLents等数据集进行仿真实验,仿真的结果表明, 与传统的协同过滤算法相比, 提出的算法提高了推荐精度,为传统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华铨平 《微机发展》2011,(9):183-186
在传统推荐系统模型的基础上,结合预购买家纺产品的特性,建立了预购买家纺产品的推荐模型。研究了推荐系统预购买家纺产品的偏好度的数据提取算法。在此基础上,结合用户在购买家纺产品过程中具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特性以及模糊神经网络的特性,提出了一种模糊神经网络推荐算法。通过对推荐系统的算法的量化研究、仿真研究,显示算法具有较小的MAE值,且随着预购买家纺产品采样人数的增加,MAE依然保持较小的数值,证明了推荐系统的基准集与推荐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稳定性,推荐系统具有较好的聚类特性,说明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算法在家纺产品电子商务推荐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韩立锋  陈莉 《计算机科学》2021,48(2):114-120
冷启动一直是推荐系统领域中被密切关注的问题,针对新注册用户冷启动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融合用户人口统计学信息与项目流行的推荐模型。首先对训练集用户进行聚类,将训练集用户划分为若干类。然后计算新用户与所属类别中其他用户之间的距离,选择其近邻用户集,在评分计算时综合考虑项目流行度对推荐效果的影响,进而为目标用户推送感兴趣的节目。最后在经典推荐系统数据集中对所提模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明显优于传统协同过滤算法,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冷启动问题。  相似文献   

13.
何明  孙望  肖润  刘伟世 《计算机科学》2017,44(Z11):391-396
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可以根据已知用户的偏好预测其可能感兴趣的项目,是现今最为成功、应用最广泛的推荐技术。然而,传统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受限于数据稀疏性问题,推荐结果较差。目前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大多只针对用户-项目评分矩阵进行数据分析,忽视了项目属性特征及用户对项目属性特征的偏好。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聚类和用户兴趣偏好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首先根据用户评分矩阵与项目类型信息,构建用户针对项目类型的用户兴趣偏好矩阵;然后利用K-Means算法对项目集进行聚类,并基于用户兴趣偏好矩阵查找待估值项所对应的近邻用户;在此基础上,通过结合项目相似度的加权Slope One算法在每一个项目类簇中对稀疏矩阵进行填充,以缓解数据稀疏性问题;进而基于用户兴趣偏好矩阵对用户进行聚类;最后,面向填充后的评分矩阵,在每一个用户类簇中使用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对项目评分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有效缓解原始评分矩阵的稀疏性问题,提升算法的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Spark的分层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技术应用》2015,(9):135-138
协同过滤是推荐系统中最广泛使用的推荐算法。针对单机模型已经不能满足推荐系统的实时性与扩展性,提出一种基于Spark的分层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算法首先基于用户时间行为序列构建用户兴趣模型;其次基于RDD实现了并行化EM聚类算法,将用户划分为不同的用户簇;最后基于不同的用户簇实现了并行化Item-based协同过滤推荐算法。通过阿里巴巴天池数据集实验表明,该算法可明显减少推荐时间并提高了推荐准确度,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用户-产品二部分图中度量同类节点相似性的加权映射方法,研究了用户的兴趣对基于物质扩散的个性化推荐算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算法,其中用户的兴趣定义为用户所选择过产品的平均度。该算法中在推荐过程中假设用户收集产品被赋予的推荐强度应由用户的兴趣点和产品自身的度一起决定。数值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可以提高原物质扩散算法的准确度。进一步,当数据集稀疏的时候,算法应该赋予与用户兴趣点相近的产品更大的推荐强度;随着数据集变得越来越稠密,应该赋予用户的兴趣点外的其他产品更多的权重以提高算法的准确度和推荐列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兴趣点推荐算法多数易受时间因素与地理位置因素的影响,造成兴趣点的相关文本信息具有不完整性和模糊性。从地理位置与时间相关性出发,提出基于时序和距离的门控循环单元兴趣点推荐算法。利用门控循环单元模型对时间序列和相关距离信息进行建模,提取用户访问兴趣点的偏好特征,并基于该特征对用户进行兴趣点推荐。在真实数据集上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循环神经网络算法相比,该算法能够覆盖用户访问兴趣点的长序列,推荐结果更具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陈燕  马进元  李桃迎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1,38(9):2662-2666,2672
数据稀疏和用户冷启动一直是推荐系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共享评级迁移的跨域推荐算法(shared ratings transfer cross-domain recommendation,SRTCD).首先,该算法考虑到不同领域间存在着用户群体/项目信息潜在特征的相似性,对各个领域评分矩阵进行概率矩阵分解,得到用户和项目的潜在特征;再利用基于模拟退火和遗传算法优化的K-means算法对用户和项目分别进行聚类,将用户类别和项目类别的内积作为共享评级;然后利用各领域数据集的共享评级和目标领域数据集的特定评级得出推荐结果.最后,利用公共数据集对所提方法SRTCD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推荐性能明显优于常用推荐算法.  相似文献   

18.
董祥和  张春光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32(12):4104-4106,4150
针对个性化推荐系统规模扩大而引起的实时性差、推荐精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改进的k-均值用户聚类算法,实现对推荐系统中推荐池的压缩,将用户在不同项目簇上的评价差异作为用户距离,采用kruskal最小生成树算法生成初始聚类中心,使得初始中心靠近类中心,这样得到的聚类更符合实际.进行了算法改进前后的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的聚...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存在评分数据稀疏和推荐准确率偏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优化聚类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根据用户的评分差异对原始评分矩阵进行预处理,再将得到的用户项目评分矩阵以及项目类型矩阵构造用户类别偏好矩阵,更好反映用户的兴趣偏好,缓解数据的稀疏性。在该矩阵上利用花朵授粉优化的模糊聚类算法对用户聚类,增强用户的聚类效果,并将项目偏好信息的相似度与项目评分矩阵的相似度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多个最近邻居。融合时间因素对目标用户进行项目评分预测,改善用户兴趣变化对推荐效果的影响。通过在MovieLens 100k数据集上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缓解了数据的稀疏性问题,提高了推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在协同过滤技术的实际应用中,提出一种数据迁移和聚类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新系统冷启动问题。采用斯皮尔曼秩相关公式度量用户之间的相似度,使用期望最大化聚类算法对原数据集用户进行聚类。对于不同的簇,选取平均打分最高的N个项目作为推荐内容,针对目标数据集的用户,计算用户所属的簇以及对簇的隶属度,按照隶属度比例给用户推荐其所属簇的推荐列表。与TAM算法和CF算法的实验对比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解决新系统冷启动问题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