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泽栋 《兵工自动化》2023,42(1):22-25+46
为研究立姿无依托抵肩射击最优的枪托结构对射击精度的影响,提出一种射击精度的仿真与实验对比分析方案。在人枪系统动力学模型基础上,以枪托抵肩面倾斜角度、枪托刚度为设计优化变量,通过协同仿真获取膛口跳角、内弹道随机散布对比曲线;将立靶散布R50的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作对比,结果基本一致,误差小于15%。结果表明:采取6°软枪托时,射弹散布有明显的优化,该方案对优化人枪系统中枪械结构和人机工效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冲锋手枪的性能特点及生产使用情况冲锋手枪是一种全自动手枪,国外称为“Machine pistol”,我国习惯上称为战斗手枪。它的主要特点是既可以单发射击,又可以连发射击;将枪与枪托结合后,还可以实施抵肩射击。冲锋手枪平时主要当作半自动手枪使,单手射击,必要时才实施抵肩连发射击,当冲锋枪使,在百十米内发扬较密集的火力威力。其有效射程,单手射击时约50米,抵肩射击时可达150米;战斗射速,单发时20—40发/分,连发时约110发/分;全枪重,无枪托时约1公  相似文献   

3.
杨洋  王亚平  张伟  徐诚 《兵工学报》2016,37(1):31-36
为研究手枪单手立姿无依托连续射击过程中射手的响应特性,采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和足底压力测试系统,测量了连续射击过程人-枪的运动轨迹及其足底压力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手枪连续射击过程中,手枪运动与足底受力/压力中心位置变化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对于立姿无依托射击,射手先后经历了被动响应阶段和主动响应阶段,对于54式手枪射击时射手进入主动响应阶段需要250 ms(标准偏差62.9 ms);随着连续射击次数的增加,射手对身体平衡能力的控制降低,导致其控枪能力减弱。分析结果同时表明:采用该测试手段对射击响应特性研究是可行的,进一步揭示了手枪射击过程中射手的响应特性,对人-枪系统运动规律分析和人-枪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使人枪系统具有最佳的匹配效果和客观评价枪械的射击性能,对影响人枪系统射击精度的参数进行研 讨。根据单发卧姿有依托抵肩射击的特点,以多刚体系统动力学为理论基础,应用UG 软件,建立模拟人体枪架发 射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自动机在人体枪架发射过程中运动特性对枪口位移的影响,得出射击精度实验结果,对影 响射击精度的导气孔直径和复进簧刚度进行分析。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冲锋手枪又称战斗手枪,是一种能连发射击的手枪。这种手枪既具有半自动手枪的性能,又兼有冲锋枪可以连发射击的特点。冲锋手枪一般都配有分离式枪托,并且多以枪套(盒)代用,也有其他型式。连发射击时将枪托结合在枪上,从而可实施抵肩射击,以提高射击精度,增大有效射程。冲锋手枪主要作为半自动手枪使用,必要时当冲锋枪使用,百米之内火力较密集,因此有些国家用以装备部队基层指挥员、特种兵和特  相似文献   

6.
连发武器射频与固有频率匹配关系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在建立武器有限元模型与散布精度影响模型的基础上 ,构造了影响武器连发射击精度的多元目标函数 ,通过采用改变射击频率的方法 ,找出了连发武器射击频率与结构固有频率的合理匹配关系 ,其结果已得到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7.
无依托射击是步枪射击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提高无依托射击技能,重点是保持据枪稳定和动作平衡,本文就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注重据枪训练,提高动作稳定性 无依托射击,据枪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据枪动作是否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武器的构造特点和发射规律。射击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运动,射击过程就是射手身体各部位协调动作的过程。因此,据枪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班组支援武器模块化、通用化、系列化水平,减少部件品种,降低装备成本,提出了一种12.7 mm大口径机枪与25 mm口径榴弹发射器通用弹性枪架方案,建立了两种武器系统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了其固有特性和连发射击时的膛口振动响应,分析了该弹性枪架对两种班组支援武器的振动匹配和适应性问题。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武器系统各阶振型基本一致,固有频率差异不大,刚度匹配合理;连发射击时膛口的最大位移都偏大,但在弹丸出膛瞬间,其膛口位移都在一定范围内,系统动态稳定性良好,动力匹配合理,能满足发射响应和射击精度要求。该弹性枪架可兼容上述两种武器,采用同一枪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参数优化在机枪枪架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新型机枪枪架弹性变形较大、射击精度较低为背景,以枪架质量为控制目标函数,利用有限元优化分析软件对该枪枪架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使枪架的变形减小、稳定性提高。并对结构优化前后整枪的固有特性和响应特性进行了仿真计算与对比分析,说明结构修改后,武器的射击频率与固有频率的匹配更加合理,连发射击时的射向一致性有了大幅度提高,更好的实现了机枪射击时的动态稳定性。所得结论对于枪架结构参数改进、机枪射击精度的提高具有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枪械(八)     
枪托,枪械发射时用以抵肩的部件。枪托的主要作用是,作为肩射武器射击时,射手贴腮瞄准和对枪后部的支撑。有的枪托还用于容纳复进簧、缓冲器、附件及管式弹匣。早些时期的步枪枪托的功能还包括格斗。  相似文献   

11.
Lots of factors have influence on the firing accuracy of automatic weapon. During firing, the movement state of gun-shoulder system can be varied due to the impulsion of powder gases and the impact of moving parts, resulting in a gunpoint being deviated from initial value to decrease the firing accuracy of weapo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controlling gun carriage for weapon system is necessary for reflect its automatic firing accuracy objectively. An electronic measuring system for measuring the receiving force and movement of gun-shoulder system under initiative state is buil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anding non-rest automatic weapon. The constitutes of measuring system and the correction method of shoulder receiving force are described, and the mechanical admittance function of gun-shoulder system is obtained using electronically measured data, the modal identification of admittance functions of gun-shoulder system is made by adopting the orthogonal component method, and the ke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assive state and initiative state of standing non-rest automatic weapon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近程反导舰炮武器系统闭环校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抗击反舰导弹的要求,近程反导舰炮武器系统必须大大提高射击精度,闭环校射是提高射击精度的有效途径。为了保证闭环校射的效果,必须获得精确的脱靶量测量值,建立有效的脱靶量预测模型。研究了适合近程反导舰炮武器系统的脱靶量测量方法。从闭环校射角度出发对射击误差进行了分类,利用tf时刻脱靶量将机动误差和外部误差引起的脱靶量进行了分离,利用近程反导舰炮武器的弹道特性,从测量获得的脱靶量中求出tf时刻脱靶量。最后,利用最小二乘滤波建立了脱靶量预测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13.
基于ADAMS的某榴弹发射器动力学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Solidworks和ADAMS软件联合建立了某榴弹发射器的虚拟样机模型,针对武器自动方式提出连发控制方法,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仿真与试验数据基本吻合,符合工程分析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对供弹机构、枪机以及枪机和节套的撞击力等进行了仿真,获得试验无法测量的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对该榴弹发射器动态特性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胡志刚  何卡曼 《弹道学报》2006,18(3):58-61,93
为了解决自动武器设计中参数多、参数间相互耦合、不易获得系统整体性能的满意解的问题,采用协同优化策略对自动武器多个系统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参数化的2层4个子系统的自动武器优化模型,通过系统间的一致约束,得到以射击精度为系统总体目标的优化结果.与传统设计结果比较,总体设计的质量和效率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王长庚  徐万和  徐诚 《兵工学报》2014,35(5):741-747
为了研究枪械在人-枪系统中后坐作用的特性和影响因素,基于不同自动方式下枪械的内弹道特性、后坐机理以及枪机运动,结合刚体动力学和碰撞动力学,分别建立了在立姿射击时,考虑人-枪作用的导气式和自由枪机式两种枪械后坐作用的动力学模型,并对枪械在人-枪作用过程中的后坐作用力、后坐速度、肩部水平位移等特征物理量进行数值分析和实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不同自动方式的枪械后坐作用力、射手的后坐速度和位移随后坐时间的变化规律、最大值出现的次数和时间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针对自行间瞄火炮现状,提出在不增加火控系统硬件配置的前提下实现对固定目标和运动目标的自动直瞄控制方法,研究了控制模型和弹道快速解算方法,分析了瞄准误差和系统反应时间。结果表明,此方法可显著提高火炮直瞄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射击精度以及武器系统的自动化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引信定距精度的因素,利用试验数据,对连发射击时引信定距精度变差的原因作了定性分析,对武器系统的使用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防空武器基线测量中所用多作业工具测量法和定位数据转换法的不足,设计一种自动化光电基 线测量装置。依据界定基线测量信息内容,分别对多作业工具测量法和定位数据转换法进行分析,按照防空作战使 用需求和相关国家军用标准,对装置的硬件和软件结构进行设计并通过实例验证。应用结果表明,该装置提高了防 空兵武器系统的信息化作战运用能力和基线测量的精确性、快速性。  相似文献   

19.
点射模式在人枪系统中的响应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永娟  陈效华 《兵工学报》1999,20(2):108-110
通过建立立姿无依托人枪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对步枪在点射模式状态下的响应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通过对56式冲锋枪、尼克诺夫步枪、G11无壳弹枪的人枪系统响应特性的对比分析,揭示了点射状态下三类自动步枪的响应规律,并为深入研究这三类枪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自行高炮射击精度,提出了提高高炮射击精度的综合补偿方法。基于武器系统组成,分析了影响自行高炮射击精度的主要因素及影响方式。在此基础上,结合火控闭环控制技术,根据火控解算误差相关性,建立误差综合补偿模型,利用火控解算前一时刻的误差特性,对后一时刻火控解算进行误差实时综合补偿,以提高射击精度。理论计算和试验数据分析表明,在不改变现有武器装备状态的情况下,该方法能提高自行高炮射击精度,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