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大同地区28年的食物中毒标本中检出变形杆菌404株。其中普通变形杆菌185株(45.8%)、奇异变形杆菌183株(45.3%)、莫根氏变形杆菌35株(8.7%)、雷极氏变形杆菌1株(0.2%),引起食物中毒菌主要是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未发现雷极氏变形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用于药敏试验的77株变形杆菌全部对氯霉素敏感,97%的对卡那霉素敏感、大部分对庆大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通过试验研究提出变形杆菌计数方法,以指示食品被该杆菌的污染程度,为食物中毒监测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变形杆菌属食物中毒的特点与防控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变形杆菌属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近年来,此菌食物中毒案例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的基础上,综述了变形杆菌属的有关特性,主要包括变形杆菌属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资料以及预防控制变形杆菌属食物中毒的措施,对变形杆菌属的检测、诊断、防控技术等研究提供背景参考.  相似文献   

4.
肉食品营养丰富 ,是人类理想的高级食品 ,同时它也是各种微生物生长发育良好的生活环境 ,极易受到某些致病微生物的污染 ,进而在其内大量生长繁殖滋生毒素 ,一旦食用了这种肉食品 ,则会引起食物中毒。据统计 ,肉食品是引起食物中毒最多的食品 ,约占食物中毒总数的 70 %~ 80 %。因此 ,保证肉食品的健康无害和卫生质量 ,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肉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 ,多见于沙门氏菌、变形杆菌、魏氏杆菌、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肉毒杆菌等病原菌所引起。1 肉食品中毒的特征(1 )中毒者潜伏期比较短 ,发病急骤 ,大多在2~2 4h内相继出现…  相似文献   

5.
本市某医院婴儿室发生一起吃严重污染牛奶引起的婴儿食物中毒。从病婴及牛奶中分离出沙门氏菌、绿脓杆菌及变形杆菌,是一起混合型细菌感染的严重食物中毒事故。婴儿发病率为100%(36/36)。实验证明,所分离的汤卜逊沙门氏菌,绿脓杆菌及奇异变形杆菌均有毒力,可以认为是引起此次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这类情况,过去国内外文献不多见。兹将发生经过及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1999年 6月 ,我区发生一起因食用烧鸡引起的食物中毒 ,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 ,证实是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鉴于变形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要确认为食物中毒病原菌 ,必须对该菌作出系统的鉴定 ,包括同源性实验 ,感染菌数及感染性试验。现将系统鉴定报告如下。1 流行病  相似文献   

7.
2001年8月9日到9月7日,我市连续发生2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中毒17人,无死亡。有关情况报道如下:1 中毒情况 8月9日上午,市民张某在一肉食品专卖店购回熟猪头肉,未经再加热便凉拌,午餐时同家人一起食用。5~6小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93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送检标本93份,送检标本类型有剩余食物、肛拭子、呕吐物,检测细菌感染情况。结果:93份送检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结果显示,感染的细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35.48%)、变形杆菌(26.88%)、沙门菌(10.75%)等,单一感染占80.65%,二重感染占18.29%,三重感染占1.08%。在2020年1-12月,金黄色葡萄球菌在1-12月均有发生,变形杆菌除了11月以外,其他月份均有发生,2020年1-12月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分布在5-9月,8月份达到高峰。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沙门菌、蜡样芽孢杆菌均可在剩余食物、肛拭子、呕吐物中检出。结论:相关部门应加强春末、夏季的细菌性食物中毒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以及微生物学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疾控中心27例明确诊断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的相关资料,对其食用过的食品、呕吐物、粪便进行检验,同时对8名中毒事件厨师进行手试子检验,同时对5个中毒事件食品操作间进行采样检查,调查中毒原因。结果:在27例患者的食品中检验出22株细菌、在呕吐物中检验出13株细菌、在厨具中检验出78株细菌、手试子检验出35株细菌、粪便中检验出28株细菌,共176株细菌。细菌种类中副溶血性弧菌所占比例最高(38.6%),其次为沙门菌,而后依次为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与金黄葡萄球菌。结论:微生物检验能够明确细菌感染具体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细菌性食物中毒则是他们吃了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较高,据国内外资料记载,在各类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最为多见。据山东省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资料,1994年我省细菌性食物中毒起数、发病人数及死亡人数分别占全省食物中毒总数的50%、67.56%、12.55%。  相似文献   

11.
1991年8月15日.河南省临颖县繁城镇锅永口村,×××因生小孩中午设家宴,引进57人食物中毒。临床表现以恶心、呕吐、腹泻、口唇发紫为主。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证实为奇异变形杆菌和亚硝酸盐引起的混合型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 1.1 引起中毒的食品按当地家庭宴席的习惯是先上酒菜,然后是饭菜,8月15日中午的酒菜有肠、肺、肝、肚等驴内脏的冷盘,食后50分钟,还未吃其它食物就出现首例病人。参加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某市集体食堂食物中毒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预防控制集体食堂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某市2001-2007年发生的集体食堂食物中毒进行分析,相关资料录入电脑,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2001-2007年某市集体食堂发生食物中毒65起,中毒人数1785人。②集体食堂食物中毒的发生数和中毒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高峰季节是每年的5-11月份。③细菌性食物中毒占集体食堂食物中毒的75.38%,以副溶血性弧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为主;植物性食物中毒以四季豆为主。④中毒人群具有进食场所和进食餐次的高度聚集性,但年龄、性别和职业无特异性。⑤潜伏期最短12min,最长2670min,平均670min;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头晕为主。⑥引起集体食堂中毒食物依次为凉拌菜、四季豆、烧鸭和白切鸡。⑦经营单位半数以上没有卫生许可证,相当部分的从业人员没有健康证,且大部分厨房环境、设施等不符合卫生要求。结论某市集体食堂食物中毒存在高峰季节、高危食品,加强对政府部门、企业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持久广泛宣传是最好的预防办法。  相似文献   

13.
快餐食用方便 ,已成为人们常用的餐饮种类之一。尤其在企事业单位 ,常把快餐作为职工的工作用餐。近年来 ,由快餐引起的食物中毒时有发生 ,且中毒人数多 ,影响大。现就本市近年来发生的 5起快餐食物中毒事故进行调查分析 ,并提出相应建议。1 材料与方法 根据食物中毒调查报告卡 ,无锡市1996~ 2 0 0 0年 7月共发生的 5起快餐食物中毒事故。依据卫生部颁布的《食物中毒调查报告办法》、《食物中毒处理办法》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GB 14938— 1994 ) ,变形杆菌、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WS T …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市售熟肉制品和速冻米面食品中变形杆菌的污染状况,进一步研究菌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采取石家庄市市售熟肉制品和速冻米面食品进行变形杆菌分离培养,用BD Phoenix专家系统对所分离出的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377份样品中共有83份检出变形杆菌,总污染率为22.0%。其中熟肉制品、生制速冻米面食品和熟制速冻米面食品变形杆菌污染率分别为20.8%(32/154)、28.7%(43/150)和11.0%(8/73);变形杆菌计数范围为10~3~10~9cfu/g。药敏结果显示,80株奇异变形杆菌除对四环素和多粘菌素存在天然耐药外,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36.3%,26/80),其次是头孢唑林(27.5%,22/80);3株普通变形杆菌除对四环素、多粘菌素、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存在天然耐药外,且均对氯霉素耐药。所有菌株均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哌拉西林敏感。所分离的奇异变形杆菌中,有25.0%~33.3%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多重耐药(MDR)菌株占12.5%~33.3%。结论石家庄市市售熟肉及速冻米面食品中变形杆菌污染较严重,分离株产ESBLs和MDR水平较高,有潜在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正说起食物中毒,大家并不陌生,但具体什么是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由什么引起的?遇到食物中毒该怎么办?一、食物中毒分类(一)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食物在加工、运输、销售、贮存过程中受到某些致病微生物污染,并在食品中急剧繁殖,从而使食品中存在大量细菌或产生大量的细菌毒素,人食后发生中毒。  相似文献   

16.
食物中毒的特征和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食物中毒的概念、特征、分类和原因,以及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五个方面对食物中毒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7.
为准确地查明食物中毒案件,论述了食物中毒案件所具有的突发性、复杂性特点。该类案件的基本事实由中毒人数、中毒食品(或中毒餐次)和责任人3方面构成。调查取证对象为中毒病人、可疑中毒食品(或中毒餐次)、未食用者发病情况以及生产经营和食用过程4个环节。调查结论或是确定食物中毒或是排除食物中毒。调查食物中毒案件应按其基本原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王海英 《中国食品工业》2023,(6):118-120+95
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结果,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判断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150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呕吐物、肛拭子、可疑剩余食物标本中的微生物学检验情况。结果显示,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150例检出致病病原菌165株,其中单一致病菌所导致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115例(76.67%),混合致病菌所导致的细菌性食物中毒35例(23.33%);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150例季节分布方面,第一季度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率最低,第三季度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率最高,第二季度、第四季度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率居中;年份分布方面,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率逐年降低。因此,本地区2020年1月—2022年12月150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微生物学检验结果显示,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沙门菌为主,每年7月—9月为细菌性食物中毒高发期,相关机构应予以重视,不断强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微生物学检验的重要作用,完善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相关部署,为细菌性食物中毒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淄博市张店区湖田镇柳杭村李玲销售酥鱼引起食物中毒,中毒4人,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查确定为变形杆菌中毒。1 中毒经过 2001年7月22日中午,王  相似文献   

20.
一起食物中毒案两次处罚两次撤销的原因分析与教训石生祥,方旭东,曹阳,李深伦,李玉良,邓玉兰重庆市巴南区卫生防疫站1事件经过1992年7月13日、14日某县发生1起奇异变形杆菌食物中毒案,县卫生防疫站(简称县站)先后两次对当事者款罚2500元,后又两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