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每逢冬春季节,珠江三角洲的部分群众都会面对困扰他们生产生活的同一难题——咸潮上溯。一、珠江口咸潮上溯呈越来越严重态势咸潮是一种水害,通常发生在河口地区,所谓河口,是指河流和海洋的交汇处,海水的盐度平均值为千分之三十五,河水的盐度平均值为零,河口盐度平均值在两者之间。河口水盐度超过一定程度就是咸潮,也叫咸害或水害。当河口处的海水水位比河流水位高时,海水就会向河流倒灌,咸潮就会沿着河流从河口不断向上游扩展,这种现象叫咸潮上溯。近5年来,珠江口咸潮上溯的现象频繁出现,其出现的次数和影响的范围呈现越来越严重的态势。2005年,珠江三角洲遭遇了20年来最严重的咸潮灾害。广东省水文部门也开始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同步监测行动。  相似文献   

2.
<正> 沿海河口地区的咸潮入侵是一种自然现象。随着长江流域工农业生产发展,沿江兴修大量引水、调水和蓄水等水利措施,亦导致河口咸潮的变化,是河口环境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通过长江口咸潮基本特征的分析,建立径流与咸潮的关系,提出对咸潮影响评价方法,供长江三峡枢纽规划方案中对河口咸潮的评价研究,以及江水北调工  相似文献   

3.
磨刀门水道枯季咸潮上溯规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该文通过分析磨刀门水道咸潮上溯实测资料,揭示了该水道咸潮运动规律及上溯机理,认为潮汐动力与咸潮运动密切相关,盐度梯度力是促进水道内咸潮上溯的主要动力,径流是抑制咸潮上溯的主要动力,咸淡水混合状态随潮差变化而变化,径流下泄形式以及对咸潮的作用效果也随之变化,由此得出调水压咸的合适时机.  相似文献   

4.
研究总结了历史上长江流域发生的干旱,分析了干旱的形成特征和类型,特别是2006年、2013年、2022年洪季严重干旱及对河口地区的影响,重点分析了2022年咸潮入侵的基本情况和形成原因。结合历史资料,探讨了新形势下长江口咸潮入侵的机理和途径,分析了咸潮入侵的新特点,并根据特点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毛兴华  何金林 《人民长江》2011,42(11):44-47
上海位于长江口地区,长江水资源丰富,可作为上海的淡水候补资源,但受潮汐影响,水资源质量受到影响。为了建立长江口水源地咸潮控制和保障体系,需要深入研究长江口咸潮入侵的特点和规律。结合咸潮研究的需要,提出了长江口咸潮需要监测的项目,以监测现状为基础,初步确定了咸潮监测站网布设的具体方案,并对咸潮信息发布系统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西江河口地区咸潮入侵的问题越发严峻,严重威胁人民的日常生活,故对河口咸潮咸水物质输运转移变化机理研究尤为重要。采用水动力学方法进行河道盐度的扩散演算,构建河网水质的数学模拟模型。在建模的基础上,用其模拟西江河口水流、盐度输运变化规律,并与实测水文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说明,模拟计算曲线与实测曲线相对一致,该模型具有适用性。该模型可用来预报西江河口咸潮入侵的影响时间、影响范围,数值模拟咸潮上溯的环境影响,进而提出应对和控制咸潮上溯的对策措施,实现对未来咸潮入侵过程的模拟,为河口咸潮入侵的预报与防治工作提供丰富的资料和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结合长江三角洲区域特点,对长江三角洲洪涝、河网水污染、太湖蓝藻水华以及长江口咸潮入侵四类水害特点进行分析,识别区域水害的主要因素和水害成因。结果表明:当前长江三角州洪涝灾害以涝灾为主,具有频发性,影响范围广,损失巨大等特点。河网水污染已为常态,贯穿全年,具有雨污同期性,汛期水污染问题加剧。太湖蓝藻水华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异性,长江口咸潮入侵也形成了北支咸潮倒灌进入南支,南支外海咸潮上溯的入侵路径,形成“两边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水文条件是水害形成的自然因素,人类活动则是导致水害问题不断严重的根本原因。区域下垫面变化加剧了洪涝灾害,而不合理的闸坝调度方式导致汛期河网水污染加剧。区域内污染物过量排放,加重了太湖富营养化程度,使蓝藻水华问题恶化。水利工程的调度运行影响着入海径流,对咸潮入侵产生影响。此外,社会财富的增值亦使水害损失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8.
1994年以来,长江口咸潮入侵严重威胁当地供水安全,随着长江上游水库群陆续建成,有关部门提出了通过上游水库群压咸调度保障长江口地区供水安全的方案。为明确压咸调度的目标流量(即临界流量),基于统计分析的方法,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取实测站点数据建立了盐度-潮差-入海流量的相关关系统计模型,研究了咸潮发生的机理;通过模型分析多次咸潮入侵数据,确定临界流量为一个变化值,潮差290~335 cm下的临界流量在9 390~21 633 m3/s之间。研究表明,当长江口咸潮入侵时,单独依靠长江上游水库调度压咸所需的流量大,响应时间长,压咸效果不明显。因此,实际压咸调度应通过流域整体调度与本地蓄淡避咸水库共同作用应对咸潮入侵。  相似文献   

9.
根据实测数据分析,2004年以来珠江三角洲枯季咸潮上溯严重,主要因素是枯水期径流动力不足,其次是三角洲挖沙导致涨潮动力增加。咸潮治理方案应首要考虑加大珠江三角洲枯季径流,兴建大藤峡水资源配置工程,提高流域水资源配置能力。咸潮治理方案的研究结论为澳门珠海供水保障规划以及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磨刀门咸潮上溯有逐年增强的趋势,其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采用非结构有限体积近岸海洋模型FVCOM建立了磨刀门水道三维咸潮水动力数学模型,并采用实测潮位和盐度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磨刀门咸潮上溯的水动力情况。采用已率定的模型,对外海海平面上升15 mm的工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海平面上升对咸潮上溯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平面每升高1 cm,磨刀门水道平均水位将升高0~1.67cm;磨刀门水道内表层和底层盐度均随着海平面的上升而增大,咸潮上溯的规律不随海平面的上升而改变;磨刀门水道河口处表、底层盐度增幅相差不大且均不随潮差的大小而变化;河道上游段,海平面上升对底层的影响明显大于对表层的影响,而且表、底层盐度均随着潮差的减小而增大;海平面平均每升高1 cm,磨刀门水道咸潮入侵平均上移距离为0.85 km。该研究对压咸措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控制长江口北支咸潮倒灌支持南水北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上海市原水供应的形势和长江口咸潮入侵的态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枯水季节,长江口水源地易受咸潮入侵影响,入侵路径为南支咸潮直接入侵和北支咸潮倒灌间接入侵(水文测验数据表明,后者影响较大);南水北调工程尤其是东线工程建成后,在枯水季节运行将减小长江口径流量,降低长江口水位,从而加剧咸潮入侵长江口水源地.为了既保护长江口南支河段淡水资源,又支持南水北调工程上马,上海市水务局已立项对控制北支咸潮倒灌的工程措施以及合理调度和配置长江水资源的非工程措施进行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咸潮灾害频发,并有逐年加剧之势,咸潮上溯已成为珠江河口地区严重的问题。分析了珠江出海口之前的磨刀门水道的水文条件和河道情况,依据实测资料和现场调研,论述了磨刀门水道咸潮变化趋势、咸潮的影响因素及盐度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
珠江河口磨刀门咸潮入侵有逐年增强趋势,其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此文采用有限体积近岸海洋模型(FVCOM)建立了珠江河口三维咸潮水动力数学模型,并采用实测潮位、盐度和流速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表明该模型较好地反映珠江河口,特别是磨刀门咸潮上溯的水动力情况.采用已率定的FVCOM模型,分别对疏挖磨刀门拦门沙以及建设人工潜坝之后的工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控制工程措施对咸潮上溯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挖拦门沙后,5‰盐度等值线的上溯最远点向内陆推进了2.5km,咸潮入侵程度有所加剧;而建造距河底3m高的人工潜坝后,5‰盐度等值线的上溯最远点向外海退缩了1.3km,咸潮入侵程度有所减弱.该研究对压咸措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口水源地咸潮控制临界流量确定及保障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保障上海市长江口水源地的供水安全,并为流域的水资源规划提供依据,在对长江口咸潮入侵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上海市长江口各水源地的供水能力,明确了保障上海市长江口水源地供水安全分月控制临界流量的涵义和标准。根据陈行取水口实测资料采用统计模型,并结合多盐度数学模型的计算成果,综合分析确定了咸潮入侵期(10月至次年4月)各月的临界流量过程,并提出了长江口水源地咸潮控制监界流量保障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三峡水库调度运行对长江口咸潮入侵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峡水库调度运行对长江口咸潮入浸的影响,为国内外许多专家所关注。根据三峡水库特征及调度运行方案,对于水文情势变化对长江口径流和咸潮入浸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由于三峡水库调节,10-11月水库充水,下泄流量比天然情况有所减少,遇估水年将有一定影响。但从同一量在建库产后出的天数机率和流量机率变化分析,咸潮入侵的历时影响是不大的,而1-5月份水库下泄量增大,对抵御感潮入侵和冲淡高盐水有较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磨刀门水道咸潮入侵规律及影响因素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咸潮入侵是珠三角河口地区特有的自然灾害之一,属于河口地区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近年来,珠三角咸潮比往年来的更早、持续时间更长、上溯的频率更高、袭击的范围更大、波及层面更广,严重地危害了珠三角地区的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磨刀门水道是珠江的主要泄洪通道之一,径流量居珠江三角洲八大口门之首,利用实测的资料,初步分析了磨刀门水道咸潮入侵的一般规律,并对影响咸潮入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长江口咸潮入侵是威胁上海市供水安全的一大隐患。为全面协调在流域层面应对长江口水源地咸潮灾害风险,在分析咸潮入侵规律、现有应对措施、上游水库群调度情况、三峡水库供水能力等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长江上游水库群应对长江口咸潮的压咸调度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以三峡水库调节为主,长江上游其他水库配合的调度原则。  相似文献   

18.
卢陈  苏波  袁丽蓉  陈荣力 《人民珠江》2012,33(Z1):33-36
径流的大小是影响河口区咸潮入侵的主要因素。通过磨刀门咸潮物理模型试验,变化上游不同的恒定径流量,观测磨刀门河道咸潮运动规律和咸潮入侵强度的变化特点。试验结果表明流量变化引起的盐度变化上游大于下游,表层大于底层,大潮期间大于小潮期间,落潮阶段大于涨潮阶段。流量对咸界的影响则表现为,流量增加咸界下移,咸界距离河口越远下移幅度越大,咸界距河口最远时咸界下移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9.
陈文想 《人民珠江》2015,36(1):87-89
咸潮上溯已成为影响珠江河口地区较为严重的水资源问题。近年来由于横门-小榄水道咸潮上溯,对中山市工农业生产用水以及居民生活用水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监测、探索该河段咸潮活动对当地供水安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依据历史实测资料和现场调研,对横门-小榄水道咸潮变化趋势、咸潮运动规律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北门江河口潮汐特征和近、远期供水方案下典型丰、平、枯水年河口处流量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北门江河口平面二维盐度扩散数学模型,定量预测评价了近、远期供水方案对北门江河口的咸潮上溯距离、沿程盐度和河口海域冲淡区影响。结果表明,天角潭水利枢纽运行后,两供水方案均造成北门江河口咸潮上溯距离增加,枯期两供水方案对河口咸潮上溯距离无明显差异,汛期远期方案咸潮上溯最大增加距离较近期方案增加260 m;近、远供水方案盐度沿程降低速度均较建库前变缓;平水年9月远期供水方案冲淡区占比减少比例较近期方案增加了7.37%,近、远期供水方案新英湾海域冲淡区占比最大减少比例均为12.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