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组油气运移特征模拟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平湖组是东海西湖凹陷的主力生烃层位,花港组沉积时就已经进入生烃门限,具有良好的生排烃条件.多次构造运动改变了构造面貌,促使油气运移.计算机模拟研究表明,西湖凹陷的油气运移方向主要是西部斜坡带和中央背斜带.西部斜坡带以侧向运移为主,断裂隔挡和岩性封隔成藏,重点地区是平湖地区.中央背斜带以垂向运移为主,局部背斜构造成藏,成藏圈闭与断坳叠加关系密切.西湖凹陷平湖组的油气除了在西湖凹陷聚集成藏之外,有可能向周边地区运移.  相似文献   

2.
西湖凹陷平北地区烃源岩特征及生排烃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综合确定平北地区的主力烃源岩,深化其油气成藏动力学过程研究,在烃源岩分布特征及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含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技术,定量恢复了研究区主要烃源岩层系的生排烃历史。研究表明,平北地区主要发育始新统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两套烃源岩系,其中平湖组暗色泥岩为主力烃源岩,具较高的有机质丰度、成熟度、生排烃强度与排烃效率;以平湖组为源岩的油气系统应是本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3.
宋春刚  曹强  叶加仁  雷闯  单超 《石油学报》2016,37(8):962-974
基于近年大量勘探成果,结合地球化学分析和盆地模拟技术,综合分析确定了西湖凹陷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和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区内天然气成因及来源。结果表明,西湖凹陷主要发育平湖组和花港组2套源岩,岩性主要为暗色泥岩和煤,平湖组煤系源岩为该区主力供烃层系,最大厚度分布于保俶斜坡带中部及三潭深凹-中央背斜带中南部,并沿凹陷两侧逐渐减薄。源岩评价表明平湖组以中-好烃源岩为主,泥岩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和Ⅲ型为主,煤以Ⅲ型为主;三潭深凹与中央背斜带内平湖组现今多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其源岩成熟早且生气强度明显高于生油强度。有机质生源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形成于淡水-微咸水、偏氧化的沉积环境。西湖凹陷天然气以烃类气体为主,多属煤型气;西湖凹陷天然气成熟度(Ro值)多在0.58%~1.97%,为成熟-高熟源岩热演化产物。中央背斜带及三潭深凹花港组产出的天然气主要来源于自身下部平湖组成熟-高熟源岩,亦有该区花港组下段成熟源岩贡献;保俶斜坡带中部平湖构造带花港组产出天然气主要来源于花港组自生;保俶斜坡带平湖组产出天然气多来源于平湖组,部分井产出的高熟气样可能来源于邻区三潭深凹高熟平湖组源岩贡献。系统分析西湖凹陷主力烃源岩特征及分布规律,对深化油气勘探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含油气系统是介于盆地与成藏组合之间的一个石油地质新概念,它强调了烃源与油气藏之间的成因关系,油气藏形成的动态过程,应用含油气系统理论分析川西坳陷中段三叠系天然气成藏规律,对揭示该区主要生排烃期的油气运移方向,天然气的有利聚集地区及其勘探目标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对各系统的时空展布特征和静态地质要素与动态地质作用过程的分析,指出须家河组含气系统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优越地质条件,成藏的关键时期是侏罗世,龙门山前缘是勘探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的新领域,新场,丰谷,鸭子河和磁峰场几种不同类型的构造,是近期川西坳陷中段深层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5.
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北部油气突破已经引发渐新统花港组深层成藏模式新思考,而气源分析是成藏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此文将中央背斜带北部新探钻井的天然气样品与三潭深凹及保傲斜坡北部天然气样品对比分析,从组分、轻烃指纹两方面探讨了母质类型,并用多种指标论证天然气成熟度问题,认为中央背斜带北部花港组天然气来自构造西侧三潭深凹同期地层,其成熟度明显低于三潭深凹南部花港组及保傲斜坡北部平湖组天然气,但分馏蒸发作用所造成的重烃含量异常低的假象容易误判为高成熟裂解气。气源判别的新认识为该地区花港组成藏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川西三叠系含气系统特征及勘探目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油气系统是介于盆地与成藏组合之间的一个石油地质新概念。它强调了烃源与油气藏之间的成因关系,油气藏形成的动态过程。应用含油气系统理论分析川西坳陷中段三叠系天然气成藏规律,对揭示该区主要生排烃期的油气运移方向,天然气的有利聚集地区及其勘探目标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对各系统的时空展布特征和静态地质要素与动态地质作用过程的分析,指出须家河组含气系统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优越地质条件,成藏的关键时期是侏罗世,龙门山前缘是勘探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的新领域。新场、丰谷、鸭子河和磁峰场几种不同类型的构造,是近期川西坳陷中段深层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7.
东海西湖凹陷含油气系统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东海西湖凹陷自晚白垩纪以来,经历了 3个发展阶段,形成了平湖组花港组、花港组和始新统 3套含油气系统,其中,前两套为已知系统,后者为推测系统。两套已知系统的烃源岩现今均处于成熟阶段,花港组含油气系统的盖层自南而北封闭性变差,其中南部的油气勘探更具现实意义。综合分析表明:平湖组花港组含油气系统的关键时刻在距今 7Ma左右,花港组含油气系统在距今 1.64Ma左右。  相似文献   

8.
东海西湖凹陷成藏流体历史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含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技术和储层烃类成藏化石记录资料,分析了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的成藏流体历史,有关认识可为研究区的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和勘探评价提供重要参数。生排烃史模拟和构造运动特征分析表明,始新统平湖组烃源岩的生、排烃强度高,是西湖凹陷最重要的生排烃层系,其于早中新世进入成熟,于中中新世达到生排烃高峰,现今处于高成熟阶段;发生于中新世末的龙井运动是西湖凹陷油气运聚最重要的时期,是凹陷油气系统形成的关键时刻。储层流体包裹体资料揭示,西湖凹陷平湖油气田存在着2期油气充注。其中第一期发生于中中新世,主要以液态烃充注于始新统平湖组中段、上段和渐新统花港组储层之中;第二期发生在中新世末-现今,主要表现为气态烃充注于始新统平湖组储层内。  相似文献   

9.
苏堤构造带位于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南部,为早期拉张、晚期挤压形成的复合断背斜构造带,西湖凹陷沉积了厚达数千米的碎屑岩系,可划分为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一中新统3套成油气岩系。构造带内已钻井6口,钻遇地层为前始新统,始新统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中新统龙井组,玉泉组,柳浪组,上新统三潭组和第四系东海群,烃源岩为泥岩和煤,泥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中等一较高,有机质主要为Ⅲ型干酪根,煤的生烃潜量平均值为319(mg/g),油气的储集,封盖条件良好,烃源岩生烃高峰期,烃类主要运移期与构造形成期相匹配,已有钻井在残雪,断桥,天外天,春晓等构造获商业性油气流。  相似文献   

10.
沉湖地区油气系统演化与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湖地区位于江汉盆地东部,发育有多个含油气构造。以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从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烃源岩条件、储集层、盖层及储盖组合、圈闭等基本石油地质特征出发,对沉湖地区上古生界-中生界油气系统的基本地质要素与成藏作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下志留统泥岩、二叠系泥岩与碳酸盐岩为该区主力烃源岩,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上石炭统黄龙组和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碳酸盐岩是重要的储集层;中上三叠统至侏罗系泥岩为区域性盖层;中三叠世末期、侏罗纪末期和古近纪末期是油气的主要成藏期,圈闭发育与油气生、排、运、聚具有良好的配置关系。在油气系统演化研究的基础上,预测区内存在原生型、次生型和再生型3类油气藏,并分析了各类成藏模式的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昌图断陷石油地质条件分析、构造单元划分及区带综合评价,认为昌图断陷主要发育白垩系,下白垩统为主要勘探目的层。九佛堂组暗色泥岩为主力烃源,主要分布在北部洼陷带,有机质丰度高、Ⅱ2型干酪根,为成熟烃源岩;发育九佛堂组、沙海组、阜新组3套储层;九佛堂组储层存在南、北2个发育区,为Ⅱ类储层。存在九佛堂组和沙海组自生自储和以九佛堂组泥岩为烃源岩、沙海组砂岩为储层、阜新组下部泥岩为盖层构成的生储盖组合。中央构造带濒临生烃洼陷,长期处于油气运移指向区,圈闭发育,是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2.
鄂深8井于江汉盆地西南缘谢凤桥构造中发现了白垩系油气藏,油源对比表明,白垩系原油与沙市、荆西、花园油田新沟嘴组原油同源,源岩是沙市组上段—新沟嘴组下段生油岩,成藏条件分析表明,谢凤桥构造位于梅槐桥生油洼陷,具有优越的烃源条件。该区白垩系储层发育,沙市组、新沟嘴组盐岩、膏泥岩盖层发育,构造形成期早于油气形成期,万城断层使下第三系烃源层与白垩系优质储层相接,是白垩系新生古储型油气藏形成的关键因素。具有类似新生古储型油气成藏条件的万城断隆带是江陵凹陷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以含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论述了组成西湖凹陷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分析了控制油气系统发育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该凹陷的油气勘探远景与方向。研究表明,西湖凹陷发育4个含油气系统,多属凝析油与天然气系统,其中平湖组—花港组系统为最主要的含油气系统,是本区油气勘探的主要对象。含油气系统发育受源岩、储层、盖层、构造演化、输导网络及保存条件等多种因素的联合控制;凹陷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基本油气地质条件,具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应在寻找平湖组含油气系统和构造型油气藏的同时,加强对深部层系与非构造油气藏的油气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14.
洞庭盆地沅江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洞庭盆地沅江凹陷古近系总体表现为一个北东向展布的东南断裂、西北超覆的断陷-断坳型准箕状凹陷。中、新生界主要为陆相洪积扇、洪泛平原、滨湖-浅湖-半深湖沉积的碎屑岩及少量蒸发岩。凹陷内有利烃源层为层序Ⅰ的湖侵体系域古近系沅江组暗色泥岩;白垩系-古近系陆相碎屑岩和沅江组碳酸盐岩是主要的储集岩;沅江组-新河口组大套泥质岩系是良好的区域盖层;在有利的油气聚集成藏区内发现了一批近油源的、构造较落实的圈闭。凹陷内具备一定的输导条件,发生过一定规模的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成藏过程,其中沅江组自生自储型裂缝型油气藏和上白垩统分水岭组-始新统汉寿组侧储型油气藏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东海西湖凹陷花港组油气地质条件与油气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湖凹陷是目前东海陆架盆地突破相对较大的凹陷,是一个具有较大勘探潜力的地区。西湖凹陷花港组具有较好的油气地质条件,存在多个油气源,以平湖组烃源岩为主,储层条件较好,发育区域性盖层。构造圈闭是西湖凹陷花港组的主要圈闭类型,以滚动背斜和挤压背斜圈闭为主,油气藏也主要为这2种类型。在对石油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花港组的油气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认为西部以油为主,东部以气为主,主要的油气分布于西湖凹陷中南部的局部构造较发育区。  相似文献   

16.
秘鲁Maranon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秘鲁Maranon盆地是安第斯山山前的前陆盆地之一。结合该盆地的勘探历史和勘探现状,对相关的钻井、物探以及地球化学等资料进行石油地质综合分析,评价了该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及其勘探潜力。Maranon盆地内有三叠-侏罗系的Pucara组和白垩系的Chonta组两套主要烃源岩,分别于晚侏罗世和始新世开始成熟生烃。Pucara组生成的原油运移至该组地层的剥蚀面,充注至白垩系,但遭到后期造山运动的破坏,通过再次运移聚集成藏;Chonta组生成的原油向盆地东北部运移聚集成藏。盆地内的圈闭类型有背斜、断鼻、断块和地层圈闭等,可能发育多套储盖组合。Maranon盆地西部逆冲-前渊带和无古生界构造圈闭背景的白垩系圈闭、Pucara组碳酸盐岩圈闭以及白垩系Chonta组以下地层潜在的含油气圈闭是该盆地3个重要的潜力勘探领域。图4表1参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