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海云 《中州煤炭》2016,(7):125-127,132
当前城市社区、乡镇集市、新农村社区垃圾收集点与垃圾中转站之间垃圾转运作业广泛采用的垃圾转运车,作业过程中存在着效率低下、环卫人员劳动强度高、不环保等缺陷,采用双斜坡自动推压、卸载式垃圾转运车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介绍了双斜坡自动推压、卸载式垃圾转运车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及性能特点。工业试验表明,双斜坡自动推压、卸载式垃圾转运车能够使垃圾压缩能力提高1倍以上,降低劳动生产力成本10%~40%,加快转运速度40%~50%,降低运输成本20%~30%。该设备技术性能优越,效益显著,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在带式输送机输送大粒径、不均匀矿石时,采用常用的2种带式输送机卸载轨迹计算方法设计转运漏斗,存在漏斗冲击严重、堵矿频繁等影响正常生产的现象。通过将实际卸载轨迹与2种常用卸载轨迹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卸载轨迹计算方法,形成了转运漏斗技术改造思路并付诸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改造效果,可作为大粒径、不均匀矿石带式输送机转运漏斗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3.
露天矿开采中的剥离工作可利用运输机系统运至排土场,此时,卸料机一堆料机系统是运输机系统的最后环节。卸料车可以沿着排土场的可移式工作面运输机移动,通过胶带把物料转运给堆料机机组,而后把物料卸到上、下排土段的最终位置。在排土场为满足不同作业要求和优化操  相似文献   

4.
武徽  姚树楷 《煤矿机械》2020,41(3):26-28
针对当前装车站抛撒式卸料过程中,过程控制难度大、物料极易偏载、人工介入程度高等问题,开发设计了一种全自动抗偏载的抛撒式卸料系统。通过跟踪待卸载的物料状态和列车运动的情况,实现对溜槽卸料闸板的自动连续控制。该系统在抛撒式卸料情况下,可将物料均匀有序填充到车厢底部,避免了偏载情况的出现和人工干预的情况,提高了装车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以卸载快为主要特征的底卸式矿车在矿井运输中得以广泛应用。笔者在山西省实地观察过三种结构尺寸不同的底卸式矿车的运行情况,发现都程度不同地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当矿车运行到卸载站的某一位置时,矿车头部猛然跳起(据某矿实测,最大跳起高度可达100mm),造成车与车之间、车与卸载站设备之间的撞击和振动。本文试图通过对矿车卸载过程的受力分析和计算,找出矿车跳动的原因,探讨用合理设计卸载曲轨形状的办法来消除矿车跳动现象。  相似文献   

6.
悬挑式卸料平台作为高层建筑施工中主要的材料转运方式,使用频繁,安全风险高。为确保卸料平台的安全使用,本文以工程实例为基础,详细阐述了悬挑式卸料平台的设计方法,并对规范中悬挑式卸料平台钢丝绳进行了优化设计。同时,结合实际项目,详细介绍了施工现场悬挑式卸料平台的安全管理要点及几种常见的重大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为相关卸料平台的设计与安全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煤矿机械》2017,(7):8-9
设计一种高温熟热块装物料自动卸料车,该自动卸料车是一种具有运输和自动卸料一体的设备,可应用于选矿厂和化工行业高温块状物料的运输和装卸,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范淑珍  吴岩根  王振 《煤炭与化工》2023,(4):149-151+160
生活垃圾中转站作为垃圾转运和压缩的重要场所,多位于城市中心等敏感区域,若中转站臭气处理不达标,势必会严重影响周边环境。近年来,为改善生活垃圾中转站“脏、乱、臭”等问题,多种臭气处理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垃圾中转站整体提升工程。通过介绍生活垃圾中转站有组织和无组织臭气处理工艺和设备设计参数,探讨了臭气处理效果。工程实践表明,“离子除臭+干式化学吸附+植物液喷淋”组合除臭工艺,除臭效率高,可有效控制生活垃圾中转站臭气。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散料堆场用卸料车的主要技术参数和组成,对卸料车上的臂架带式输送机、走行机构等部件进行了说明,对卸料车的行走阻力、行走功率、稳定性等进行了计算。近4 a来该卸料车使用状况良好,有效地实现了料场的均匀布料,同时也验证了相关计算的正确性,为设计类似结构的卸料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煤矿机械》2017,(8):109-110
带式输送机卸料装置结合了传统的犁式卸料器卸料方式,并配以行走小车,使其能够实现多点卸料。同时,又有别于常规的卸料车,通过结构上的简化和改进,减少了卸料车本身的重量。另外,卸料装置下面的中部支架材料规格也可以降低。  相似文献   

11.
张国军  张勇 《煤炭学报》2019,44(4):1049-1058
材料内一点的应力状态可以用摩尔圆来表示,而同一点的不同的应力状态可以用坐标系内应力圆的不断变化来表示,应力圆的变换主要可以分为"平移"、"翻转"、"半径扩大""半径缩小"4种方式,这4种方式几乎包含了岩石材料的所有加(卸)载过程;加(卸)载速率可以用来表征不同应力状态间的转化的快慢程度,加(卸)载速率并不是单纯的单位时间的变化快慢,可以是单位空间尺度的变化,如单位长度、单位深度等;基于摩尔-库伦准则对岩石材料"双向受压"、"双向受拉"和"一拉一压"3种状态下的加卸载过程进行了分析,并获得了与之对应的临界破坏方程,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时间加权平均加(卸)载速率,进一步分析了岩石材料破坏与时间加权平均加(卸)载速率之间的关系,并以时间加权平均加(卸)载速率为基础对岩石材料破坏与否进行了分区;采用FLAC3D对7种不同加载路径下常规三轴数值模拟实验,模拟所获得材料发生破坏时最大主应力峰值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度高达98%;同时又进行7种轴向与径向加载速率之比、4种加载速率条件下常规三轴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只有当轴向和径向加载速率之比处于一定范围时,材料才会发生破坏,加载速率与材料破坏时最大主应力峰值正相关,与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之比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压缩电力系统数据,缩减储存空间与数据传输量,面向电力系统工作过程中生成的大规模稳态数据,以边缘计算为技术支撑,提出一种数据压缩方法实现有效解决。通过建立联合稀疏模型、建立稀疏冗余字典、明确测量矩阵、建立联合重构算法等阶段,结合压缩感知与分布式信源编码,完成边缘计算下电力系统稳态数据融合。利用小波变换算法,按分辨率将得到的数据融合结果分解至各个尺度水平上,得到高频系数与低频系数,经阈值处理高频系数后,采用无损编码技术输出压缩结果。试验阶段中,针对某电网公司的试运行电力系统静态数据展开压缩试验,依据数据压缩空间占比、赋范均方误差以及数据压缩比率3个指标的定量评估结果,检验出所提方法具有较为明显的压缩优势,压缩信号与实际采样信号波形拟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某矿开采9~#煤作为下保护层瓦斯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某矿生产实际,运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得出9#煤层上覆岩层的冒落带高度为12~18 m,裂隙带高度30~48 m,即3#煤层位于9#煤层产生的裂隙带的中上部,且处于9#煤层产生的卸压区范围内,3#煤层膨胀率在卸压范围内绝大部分超过3‰,并且3#煤卸压范围中部存在先膨胀后压缩的过程。最后利用膨胀率和工程类比对卸压效果进行了预测,综合分析认为保护层开采能有效卸压和增加煤体透气性,为3#煤层高效开采提供有利环境,从而论证了9#煤可以作为3#煤的保护层。  相似文献   

14.
黄新广  文建明 《中州煤炭》2019,(11):179-182
极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合理的错距确定关系到上下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针对某生产矿井4号和5号煤层之间极近的层间距,结合该生产矿井实际地质条件,提出在确保下分层工作面在上分层工作面完全垮落且稳定之后进行回采和将下分层工作面布置在上分层工作面开采形成的应力降低区(减压区)内2种设计思路,并建立了相应的理论计算模型。分析了2种理论计算方法的优缺点,结合实际生产条件,最终确定合理的最小错距为110 m。  相似文献   

15.
谢东辰 《中州煤炭》2022,(8):280-283
为了提高胶带的二次利用率、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工人劳动效率,研发了新型矿用胶带切割机。该机主要由电动机、减速箱、自制卷带滚筒、网络辊输送装置、机架、切割平台、压紧装置、限位装置、喷雾降尘系统、电控操作台等组成。选用胶带(三角带)传动作为传动系统,具有收缩性小、抗变形、速度快、传动力稳等特点;设计了电控操作设备,安装了以漏电断路器、交流接触器,并具有紧急停止、电压表、电流表、信号指示等装置,减少了电动机的损坏,极大地方便了故障的判断,对设备和人身安全起到了保护作用;并研究了卷带滚筒的制作以及切割速度的选择。研究开发的胶带切割机是将电动机的传动与切割片连接为一体化的机电设备,可用于对废旧胶带的切割、校正等,在煤矿行业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兆峰 《中州煤炭》2021,(5):73-78,83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提出了非相关联流动法则速度场下三维边坡的安全系数计算方法与可靠度计算模型,该方法有效地避免了在求解相关联法则速度场时,由于摩擦角过大会出现的速度场不收敛问题。基于双对数螺旋线破坏机制,考虑土体参数的空间变异性,提出的可靠度计算方法,相对于二维计算模型能够更加精确地计算边坡的失效概率。最后结合算例讨论了土体参数变异系数对三维边坡可靠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边坡的失效概率随着土体参数cφ值变异系数的增加而增大,其中c值变异系数对失效概率影响显著,φ值变异系数对失效概率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二向不均等地应力场中圆形冻结壁的受力变形规律,考虑开挖卸载工况,建立了冻结壁与围岩相互作用弹性力学模型,推导并用有限元软件验证了其解析解,且与传统加载模型进行了对比。着重分析了冻结壁内缘环向应力与径向位移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加载模型较本文卸载模型计算结果总体偏大;在冻结壁与围岩弹性模量的比值β较小时,考虑其相互作用可有效减小冻结壁的应力与位移;若地应力均匀系数λ较小,冻结壁内缘会出现环向拉应力,不利于其承载能力的发挥;卸载率、β、λ、冻结壁内外半径比均对冻结壁的应力、位移有较大影响,而泊松比的影响相对较小。本文计算模型能较真实地反映冻结壁的受力变形情况,研究成果对冻结壁的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夏季高温车厢会加速餐厨垃圾发酵,从而滋生病菌、产生更多有害气体。为降低车厢内温度,使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减缓及有害气体产生减少,提出了面向垃圾转运过程被动式控温发电双效系统,并建立了被动式控温发电双效系统模型,探究在环卫垃圾车上一天内8:00—19:00系统的发电量及制冷效果。垃圾温度与其产气率密切相关,平均温度每降低1 K,其产气率降低约1335 mL/(g〖KG-*2〗·〖KG-*3〗d),通过被动控温发电系统,其车厢内最高温度低于环境温度4018 K,降低产气率53640 3 mL/(g〖KG-*2〗·〖KG-*3〗d)。模拟结果表明,被动式控温发电双效系统的制冷片最佳电流为02 A、通风道最佳厚度为25 mm,且系统发电系数小于1、过热系数为0,能够完成自我供应并产生额外的电能,具有良好的控温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液压传动系统中几种卸荷回路性能、特征的分析比较,卸荷原理的介绍,使用范围的说明,以及对功率损失的计算,提高了系统的效率,为液压传动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