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进  陈慧明 《中州煤炭》2022,(9):234-239
采煤技术及采煤装备正在向高产高效、安全可靠、减人增效的趋势发展,煤矿企业生产已经由粗放型、分散型、人工型生产的模式逐步转变为集约化、大型化、自动化和无人化的方向发展。分析了前期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情况,基于此,采用自动化信息化融合技术,研究了万兆工业以太环网平台、基于GIS的“一张图”安全生产智能管控平台、智能化采煤工作面、矿井车辆运输大数据分析及科学调配系统、主煤流节能智能控制系统等。研究应用表明,该技术提高了矿井的综合自动化水平,取消了采煤工作面两巷超前支护支架,实现各固定岗位的无人值守。研究为类似矿井智能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2013年国家能源局委托北京中矿信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中煤、平煤、徐矿、汾西、开滦等五个矿业集团,依托徐矿集团三河尖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借鉴采用物联网架构,通过技术改造,建设了煤矿安全生产智能决策系统,有针对性地解决了煤炭生产自动化子系统及安全保障子系统直接的智能闭锁、控制联动、自动决策等问题,实现了生产智能化、监控智能化、决策智能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在智能开采和智能掘进技术方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矿井各子系统智能化程度不均,矿井生产控制单一分散,各系统信息孤岛化等问题突显,因此需要建立智能一体化辅助生产系统,实现矿井所有设备的集中控制,数据的集中管理和信息的高度集成与共享,打破各系统信息壁垒,真正实现煤矿多系统智能化发展目标。针对智能矿山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指出智能矿山的建设是由单个系统智能化向多系统智能化方向发展,矿井生产控制是由单一分散式向综合智能一体化方向发展,煤矿智能辅助生产系统是智能矿山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提出了智能一体化辅助生产系统建设的"五个一"基本原则。神东矿区通过融合智能主/辅运输技术、智能供电技术、智能排水技术、智能通风技术及智能通信技术,建立了煤矿智能一体化辅助生产技术体系。引入模块化管理理念,将矿井综采(综放)、掘进、主运输、供电、供排水、通风及安全监测监控等所有矿井生产系统高度集成在同一个平台,将各子系统数据接入区域煤矿集中控制中心,设计出一套集地面与井下为一体的辅助生产系统的整合控制方案,形成管控一体化平台。采取从采掘、运输和分选加工等煤炭生产一体化管理模式,形成了专业调度体系,优化了生产控制指挥流程,实现了"五矿六井"大区域煤炭生产的集中控制和海量数据管理及信息的高度集成与共享,形成新型煤炭生产体系。实践表明,神东矿区智能一体化辅助生产系统可对全矿区全周期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应用,减少工作人员400人,降低人工成本8 000万/a,节电25%,设备利用率提高5%,全员工效提高16%。  相似文献   

4.
徐华龙 《煤矿安全》2022,(12):144-149
针对煤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信息烟囱、子系统及数据割裂等问题,结合国家能源局下发的《智能化示范煤矿验收管理办法(试行)》中对综合管控平台的验收要求,提出了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矿山一体化管控平台总体架构设计;探讨和研究了智能矿山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过程中涉及的统一数据中台、基于三维一张图的集中监测、可视化组态集中控制、多系统多数据融合联动等关键技术。在总结智能矿山一体化管控平台架构设计及关键技术内容的基础上,指出了未来智能矿山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针对煤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孤岛、子系统割裂等问题,提出了以"自主感知与控制-信息传输系统一操作平台-井下系统平台-生产经营管控平台"为主线的智慧煤矿建设主体架构,通过底层的自主感知系统对井下的"人-机-环-管"信息进行全面感知,并对感知信息的数据格式、通信协议、存储方式等进行统一,构建了井下多源异构大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了井下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统一管理与信息共享。利用统一操作平台对井下生产系统、安全保障系统、综合保障系统进行统一管理,解决了信息孤岛、子系统割裂等问题。井下系统平台不仅为上层的生产经营管理平台提供数据支撑,而且为底层机械设备的智能操控提供决策依据,实现了井下信息感知、分析、决策、控制的智能化操控。将智慧煤矿智能生产系统细分为地质及矿井采掘运通信息动态管理平台、井下精准定位导航通信管理操作平台、智能化少人采掘系统综合管理平台,详细阐述了智能综采子系统间的组织架构与实现路径。按照井下危险源的种类对智慧煤矿智能安全保障系统进行了分类,搭建了智能安全保障系统的主体架构,分析了井下危险行为、危险区域识别系统的技术路径。基于井下采掘工程需求分析,对智慧煤矿智能综合保障系统进行了分类,构建了智能综合保障系统的主体架构,详细论述了井下设备在线诊断与远程运维系统的实施过程。从基础理论、信息感知、数据处理、高效传输、精准控制5个方面,对未来需要突破的智慧煤矿建设关键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全集成综合自动化TIA系统在漳村煤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耿  王延斌 《中国矿业》2008,17(1):98-100
本文介绍了漳村煤矿全集成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方案,通过建设网络传输平台、集成监控平台和子系统接入平台,在漳村煤矿实现了全矿井网络视频、三网合一和管控一体化,达到了节省投资、减员增效和安全生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吕恒志  付朝君  刘东晓 《煤矿机械》2012,33(10):184-185
张村矿现有自动化子系统比较分散,不能集中控制和管理,生产系统比较简单不能实现自动控制,这种情况严重影响效能的提高,必须进行改造;经采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模式,搭建全矿井综合自动化基础平台,建设原煤生产自动化系统,对现有安全监测监控子系统的信息接入集成;实现了矿井综合自动化,保障了安全、高效生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李进  高琪 《中州煤炭》2021,(9):1-10
为了打造车集煤矿智能矿山建设,提高车集煤矿安全生产运营水平,对煤矿智能管控平台业务流程建设及其监控平台进行了设计研究,管控平台核心业务架构主要分为设备层、控制层、生产执行层、经营管理层与决策层5个层次,重点分析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掘进等智能管控平台业务流程建设;设计了其监控平台,主要智能监控平台主要功能、智能联动平台设计等。研究把安全生产相关子系统集成到一个平台,使生产信息业务部门横向到边,可为智能矿山建设提供安全生产的基础数据源。  相似文献   

9.
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在平煤十三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将煤矿各子系统统一集成搭建成煤矿综合自动化信息平台,煤矿的环境安全信息和设备工况信息统一在系统平台上,实现了全矿井的数据采集、生产调度和决策指挥的网络化、信息化和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智慧矿山建设已成为我国矿山领域技术发展的主导方向。矿井通风安全是煤矿安全的核心和基础,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智能通风系统不但可以提高矿井通风安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减少人工管理的缺陷和效能不足,而且可以提高矿井通风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水平,以适应新时代智能化矿山建设发展的要求。色连二矿主要围绕矿井通风系统的网络解算、三维立体平台展示、局部通风机智能控制、风门自动控制、采空区气体自动分析检测系统、智能防尘及灾害智能预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智能通风系统的建设。智能通风系统建设完成后,实现了各类通风数据的集中展示、分析和预警,通过通风设施、设备的远程集中控制提升了工作效率,为通风系统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极大地提高了矿井通风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对国内某高寒高海拔矿山采冶项目进行了智能化建设设计, 以“无人、少人”开采、智能化运营为目标, 构建了以LTE 4G专网为基础的ICT平台、智能化支撑系统、生产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化系统等智能化建设方案, 旨在打造装备与管理一流、智慧智能、本质安全、绿色环保、人文生态和谐的矿山开采-矿浆输送-冶炼一体化工程, 实现对该矿山项目的智能化开发。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新基建,为未来数字经济高质量的发展方向。而以 5G 和 F5G 双网络为基础的数字孪生技术,是构建信息基础设施的关键。 提出了基于双 5G 网络的露天矿山通信系统,建设智能采矿管控、综合生产执行和三维可视化管控的三大平台,进一步融合矿山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进而构建了露天智能矿山的建设架构和体系。 以南泥湖钼矿为例,实现了露天采矿智能装备的远程控制与运行,为露天智能矿山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路径。研究表明:① 高速通信系统是智能矿山建设的保障,采用 5G 和 F5G 双通信网络可以实现矿山的即时高效数据传输,为露天智能矿山建设提供了高速通信与数据传输通道;② 智能管控和综合生产平台的建设,构建了以开采环境数字化和采掘装备自动化为特质的系统,实现了采矿设计、计划、生产配矿、调度和决策等过程的智能化;③ 以三大平台为基础融合安全监测系统的智能矿山架构,形成了露天矿山安全生产的智能化模式,促进了矿山生产的安全、高效和智能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李超 《中州煤炭》2021,(3):169-172
针对煤矿高突矿井生产面临的生产工序不科学、智能化程度低、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从智能、绿色、管理3方面着手:①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和全套矿山自动化设备建设智能管控一体化平台实现采掘机运通安各个生产系统的集中控制和无人值守,达到矿山生产运营的综合自动化与智能化目的。②采用制定矿井智慧工序、矿井水净化处理、锅炉房智能化改造、综合防尘治理、综合降噪处理、矸石山治理等达到矿井绿化、美化、观赏、经济效益为一体的治理效果。③建立基于流程管理的标准和制度体系,做到用制度管人,实现管理理念向执行力的转移。该管理体系已在平煤股份八矿应用,实际应用表明,该管理体系不但能实现减员提效、科学有序管理、减少成本和能耗支出,而且能有效减少污染排放,实现安全、环保、可持续地发展矿业经济,在煤炭行业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星  武讲  张阳  谈娌娜 《煤炭工程》2022,54(3):33-39
为了加快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设计了智能露天煤矿信息综合管控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为基础,通过对露天煤矿各自动化系统/信息化系统数据的研究,为智能露天煤矿信息综合管控平台提供跨系统多元化的数据治理,并通过可快速部署的云服务模式为其提供智能化系统应用。信息综合管控平台通过大数据云服务的数据、算力和环境支持,紧紧围绕露天煤矿半连续工艺流程,设计了智能三维地质中心、智能生产管控中心、综合安全监控预警及应急指挥中心三个中心,并根据智能化技术发展,梳理了中心的具体系统,为露天矿智能化建设提出具体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推进煤矿智能化转型升级,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增强煤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煤矿智能化建设目标和总体框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煤矿智能化建设“四横四纵”总体框架,并详细介绍了智能化的生产系统、高速安全的传输网络系统、智能支撑平台、智慧协同管控系统的煤矿智能化主要系统建设以及安全可靠的运行保障体系、严谨全面的标准规范体系、统一完备的煤矿智能化工作机制以及创新实用的产学研用机制的煤矿智能化体系与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以李雅庄煤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矿井运输安全智能监控信息系统的开发。该系统采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与煤矿运输系统深度融合,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图像处理、现代检测和自动化技术于一体,可以实现矿井运输的智能监测与自动控制。实践应用表明,该系统有效地保障了运输系统的自动调度和智能控制,保证了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7.
李永超 《中州煤炭》2020,(4):141-144
为了促进新田煤矿安全智能化发展,研究了新田煤矿安全、生产监控及自动化系统设计,分析了新田煤矿安全、生产监控及自动化系统的总体构架,主要包括网络结构、传输网络以及网络系统安全,然后研究了系统方案、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生产监控和自动化系统、矿井视频监视系统以及监控中心机房及其技术要求。研究为新田煤矿安全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