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利用经验公式计算竖直平板显示器散热量,并计算显示器辐射散热比。分析了显示器表面发射率、平板设备表面温度、空气温度、围护结构表面温度和平板显示器高度这5个因素对辐射散热的影响。结果表明,辐射散热比例随着平板表面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空气温度和围护结构表面温度在平板表面温度低于50℃时,对辐射散热比例影响比较明显;而当平板表面温度高于40℃时,随着特征长度增加,辐射散热比例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2.
在有源相变墙体二维数学模型基础上,对在不同的相变温度,相变潜热、相变层厚度及设计室温条件下的有源相变墙体辐射供暖特性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各因素对低温热水有源相变墙体辐射供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相变温度增大,墙体表面平均温度和热流密度值随之增大,但波动幅度减小;相变潜热对墙体表面平均温度影响较小,而对墙体表面热流密度影响较大,且相变潜热越大,二者也随之增大;相变层厚度增加,墙体表面平均温度和表面热流密度逐渐减小;设计室温越高,墙体表面温度越高,而表面热流密度减小。  相似文献   

3.
采用雅各布天梯电弧作为火源,通过加热器控制电缆表面温度,构建了电弧引燃110 kV电压等级的交联聚乙烯电缆实验平台,研究了电弧特性、电缆引燃及火焰蔓延过程.其中,电弧的维持电压幅值为3 kV,电流幅值为0.13 A,电弧气体温度为2000 K.保持电弧火源不变,结合电弧引燃电缆实验与火灾动力学模拟结果,发现随着电缆表面...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地板辐射采暖传热模型,分析了影响采暖盘管的散热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管径增大导致地板表面温度增加趋势减小,管间距、热水温度增大导致供热区域地板表面温度分布呈周期性变化逐渐明显,且管间距变大导致其周期增加、热水温度变大导致其振幅增加,选择合适的地板层材料才能保证舒适的地面温度。  相似文献   

5.
干式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热工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干式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传热模型并编制相关软件,对软件计算值作实验验证的结果表明,地板表面平均温度的软件计算值与实验值误差小于10%,作用温度误差在3%范围内.应用软件计算得出,地板表面平均温度、室内空气温度和作用温度随管间距的增加而降低,随供回水平均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且室内空气温度变化率小于地板表面平均温度变化率.实验研究表明,水平和竖直方向作用温度分布均匀,竖直方向作用温度出现正的温度梯度.系统稳定时辐射换热量占总换热量的份额约为60%,但相对于湿式地面供暖,地板表面温度分布均匀性略差.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板式地板辐射供暖的二维稳态传热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分析了地板表面温度分布、传热计算单元内部温度分布、地板表面热流密度的影响因素及地板表面平均温度的影响因素,在考虑地板向下传热时对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修正。供、回水平均温度是影响地板表面热流密度和平均温度的主要因素。当室内温度为20℃时,在维持适宜的地板表面平均温度范围24~28℃的前提下,供、回水平均温度的变化范围为27~34℃,考虑地板向下传热后,应控制在30~35℃。考虑地板向下传热后,应将模拟计算结果乘以一个不小于0.9的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7.
叶海  王钰君  钱锋 《建筑科学》2020,36(4):99-106
搭建了2个相同尺寸的彩钢板轻质缩尺模型室作为对比实验舱,将铝箔袋封装的相变材料(相变温度17℃贴附在实验舱内壁进行实验,测试了相变材料在上海冬季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相变材料对实验舱空气温度、内表面平均温度的波动都有一定的衰减效果,其作用程度与天气有关。相变材料使得通过窗户得热的平均热流减小了5. 3%,也使得通过壁面散热的平均热流减小了4. 35%,因此需要加强相变蓄热建筑夜间透明围护结构的保温。相变材料的使用使得温度波动幅度减小,热舒适的不满意百分数降低了10左右。对于I级热舒适时间百分比平均增加3. 3,对于II级热舒适时间百分比平均增加19. 0。  相似文献   

8.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特征是影响住区热环境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缩比模型实验研究了不同建筑围护结构形式下其外表面温度的变化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详细分析了建筑外表面反射率及围护结构保温形式对对住区热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建筑表面反射率可有效降低围护结构表面温度,进而缓解局地热岛;与外保温相比,相同围护结构热阻下采用内保温住区内部日间空气温度峰值可降低1.5℃以上。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多种形式的新能源接入系统,系统暂态过电压问题逐渐显现,持续的高次谐波过电压会导致电缆护层保护器发热甚至爆炸。为了探究高次谐波过电压下电缆护层保护器泄漏电流特征变化规律,本研究搭建了模拟谐波过电压冲击实验平台,对高温老化后的保护器进行谐波过电压实验,分析了总泄漏电流、阻性电流、相位差、阻值等受电压幅值及频率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老化时间每增加100 h,保护器内部电阻减小5%~29%,且实验温度每升高20℃,阻性电流增大11%~38%;当温度为40℃时,保护器在51次谐波过电压作用下相较于基波电压,总泄漏电流增大50.1倍,阻性电流增大26.9倍。在实际线路中多个谐波电压共同谐振,进一步加速了保护器的故障过程。  相似文献   

10.
选用3种材料和2种厚度的防火布为研究对象,通过小尺寸实验测量火焰温度和防火布包覆下电缆表面的温度,得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比较不同材料、不同厚度防火布包覆下稳定阶段的平均温度,得出3种防火布的耐火性能和对电缆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陶瓷纤维防火布对电缆的保护作用最好,且厚度增加后,电缆表面温度降幅最明显;其次为石棉纤维防火布,碳素纤维防火布最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在散热器和墙之间安装一块铝板(反射板)的作用。它可以改善散热器的性能,节约燃料(8%左右)和制造散热器所用材料。一、散热器后面墙壁的传热散热器装在墙壁前面时,会使此墙表面的温度升高。贝尔内(Burnay)和马克(Marq)用实验研究了墙壁的传热作用;由于安装了散热器使墙壁温度增高的情况;关于散热器的散热和通过墙的热损失增大。他们肯定墙表面温度的增高会导致通过墙的热损失增大,而墙面温度的增高又会减  相似文献   

12.
《门窗》2016,(3)
为提高夏热冬冷地区相变玻璃窗的保温隔热性能,本文建立相变玻璃窗动态传热的数值模型,搭建了相变玻璃窗和中空玻璃窗动态传热特性对比实验装置。在夏季晴天和阴雨天条件下进行实验测量,结果表明:相变玻璃窗(MG29)在夏季气候条件下能起到良好的保温隔热作用和调节空调系统峰值负荷的作用,夏季晴天时,通过相变玻璃窗传入室内的热量相比于中空玻璃窗降低18.3%。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研究相变材料的物性参数对相变玻璃窗动态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相变材料相变潜热的增大,相变玻璃窗调节室内温度波动和调节空调系统峰值负荷的能力增强:适合于该地区相变玻璃窗中应用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在25℃~31℃之间;为提高相变玻璃窗的保温隔热性能,应尽量减小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区间。  相似文献   

13.
低气压条件下电加热器自然对流换热性能测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松涛  朱春  王东  张长兴 《暖通空调》2006,36(3):22-24,21
从理论上分析了表面传热系数与气压的关系,实验测试了电加热器在低压与常压下的换热性能,得出以下结论:低压与常压下表面传热系数的比值与气压比值的0.2次幂成正比;电加热器在低压与常压下散热功率基本相等;表面温度随气压的降低而升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植被传热机理的分析,建立了稳态及非稳态植被传热模型,并通过同济大学嘉定校区的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数学模型的正确性,认为该模型可准确计算稳态和非稳态条件下植被表面和其下方土壤表面的温度。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模型计算不同气候区叶片表面温度,发现植被降温效果受当地气候条件影响。对上海地区夏季连续2 d的计算结果表明,植被表面温度受太阳辐射和蒸腾作用影响最大,植被平均温度比空气温度低1.8℃,比裸露地面温度低5.9℃,植被可有效改善室外热环境。  相似文献   

15.
全氧燃烧玻璃熔窑热工特性的简化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改进的充分搅拌火焰空间传热综合模型,计算研究了全氧燃烧玻璃窑炉的热工特性.探讨了胸墙高度、火焰温度和窑墙热阻等对窑墙内表面及外表面温度、通过窑墙的散热量和火焰与窑墙辐射给玻璃液面净热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保持火焰和玻璃液面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随胸墙高度增大,通过窑墙的总散热量增大,但窑墙内、外表面温度和通过单位面积的散热量变化不明显,火焰与窑墙辐射给玻璃液面的净热量因窑墙与玻璃液面辐射传热角系数变小和火焰黑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增大幅度远大于总散热量的增大幅度;火焰温度对火焰与窑墙辐射给玻璃液面的净热量有重要影响,在1600℃左右时,火焰温度每升高10℃,净热量平均增大约10%;随窑墙热阻增大,通过窑墙的散热损失减少,火焰与窑墙辐射给玻璃液面的净热量增大,因而有利于窑炉节能,但窑墙内表面温度也相应升高.  相似文献   

16.
红外测温凭借其高效、精确等优点,在500 kV避雷器带电检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避雷器表面温度会受到风速、光照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给红外测温及故障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研究基于有限元原理建立了500 kV交流避雷器热电耦合的三维温度场仿真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不同风速、光照影响下的避雷器温度分布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风速增大加强了空气对流散热,使得避雷器内部缺陷发热导致的表面最高温度下降,温升减小;避雷器表面温度随太阳辐射强度的增大而升高,且向阳侧高于背阳侧,但温升值变化不大.得出的结论对非理想环境下进行避雷器红外测温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红外测温凭借其高效、精确等优点,在特高压避雷器带电检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避雷器表面温度会受到风速、光照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给红外测温及故障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笔者基于有限元原理建立了特高压交流避雷器热电耦合的三维温度场仿真模型,并通过现场温度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从而利用该模型对不同风速、光照影响下的避雷器温度分布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风速增大加强了空气对流散热,使得避雷器内部缺陷发热导致的表面最高温度下降,温升减小;避雷器表面温度随太阳辐射强度的增大而升高,且向阳侧高于背阳侧,但温升值变化不大.得出的结论对非理想环境下进行避雷器红外测温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研究夏热冬冷地区传热边界条件下外墙的传热过程,可为该地区满足不同动态热环境需求的墙体热工性能的设计提供参考。通过对该地区不同空调间歇运行模式下4种构造形式墙体的热过程、瞬时与累计传热量进行量化分析,得出4种构造形式墙体的内表面温度对室内空气温度变化的响应速率从快到慢依次为:内保温墙体、夹心保温墙体、自保温墙体、外保温墙体。经进一步分析得到:在空调间歇运行模式与连续运行模式下建筑热过程特性不同,导致间歇运行模式下室内热环境营造技术的节能路径与适用范围不同于连续运行模式;空调运行模式对空调运行时段通过外墙的瞬时传热量有显著影响,在进行墙体传热特性分析时应充分考虑供暖或空调设备的使用模式。  相似文献   

19.
针对提出的强化对流式架空地板辐射供暖末端系统,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地板表面温度与热流分布,以及供暖房间热环境特征,通过实验研究分析、验证了数值计算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强化对流式架空地板表面温度与热流分布规律主要受地板开孔数量、形状、位置等因素影响;盘管运行水温升高10℃时,地板表面温度升高2℃左右,室内平均温度升高2.8℃左右,架空地板表面热流密度增大约15 W/m~2;盘管间距每减小100mm,室内平均温度升高1.8℃左右;房间中间热源区域风速较小,在0.11~0.18m/s之间,满足工作区人员舒适性要求。  相似文献   

20.
《砖瓦》2017,(3)
剪力墙的节能设计是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节能设计的重点之一,为优化剪力墙节能设计,采用反应系数法求解了夏热冬暖地区典型剪力墙的非稳态传热过程,进而分析了剪力墙在外保温和内保温两种形式下的内表面温度、温度波幅等特性,讨论了不同保温方式的剪力墙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研究得出外保温方式比内保温方式更有利于改善室内热环境,并提出调整剪力墙构造层次的顺序是夏热冬暖地区改善室内热环境的适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