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山东齐胜工贸股份有限公司新建特种油装置产品质量提升改造项目,采用FRIPP白油加氢工艺技术,以脱蜡尾油为原料经加氢精制、分馏生产轻质白油和工业白油,其中轻质白油W2-TB达到产品标准(NB/SH/T 0913—2015)要求;工业白油10号、32号芳烃含量低、氧化安定性好,可达到食品级白油产品要求。  相似文献   

2.
全氢法生产中高粘度食品级白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克拉玛依石化公司高压加氢基础油,选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RLF-10贵金属催化剂,可以生产出易碳化物、紫外吸光度等关键指标满足GB4853-94食品级白油要求的中高粘度食品级白油。  相似文献   

3.
采用中海油环烷基润滑油生产工艺进行了制备食品级白油原料的中试试验,提出了食品级白油的原料控制指标。结果表明,以中海油绥中36-1减二线馏分油、减三线馏分油为原料,采用中海油泰州石化公司环烷基润滑油三段高压加氢工艺,其减二线馏分油可以生产2号食品级白油原料,减三线馏分油因5%点碳数偏低不能生产4号食品级白油原料。调整加氢处理温度改变食品级白油原料的芳烃含量,在食品级白油通用加氢条件下,低紫外吸光度的油品更容易得到合格的食品级白油。以环烷基润滑油基础油生产2号食品级白油,油品的直接法紫外吸光度可以作为白油原料的主要控制指标,要求275 nm不大于17.4,295 nm不大于1.9,300 nm不大于1.7,紫外吸光度超出此范围的环烷基油品通过单段白油加氢工艺很难得到合格的食品级白油。  相似文献   

4.
白油加氢技术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源炼油厂30kt/a的白油加氢装置采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白油加氢技术(RDA)及RI—F10^w白油加氢催化剂,在氢分压17.5MPa,反应温度191-208℃条件下,以大庆炼化公司异构脱蜡装置生产的不同粘度的润滑油基础油为原料,均可以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GB4853—94的食品级白油。  相似文献   

5.
《润滑油与燃料》2006,16(3):48-48
所谓白油,通常是指白色矿物油。它是经过特殊的深度精制后的矿物油。白油无色、无味、化学惰性、光安定性能好,基本组成为饱和烃结构,芳香烃、含氮、氧、硫等物质近似于零。由于这种超级的精制深度,在实际制造工艺中,难以对重质馏份实施,所以白油的分子量通常都在250—450范围之内。具有良好的氧化安定性,化学稳定性,光安定性,无色、无味,不腐蚀纤维纺织物。  相似文献   

6.
张明春 《炼油与催化》1995,(1):14-17,13
本文介绍了一种以加氢裂化-加氢降凝得到的较高粘度的润滑油基础油为原料生产较重质的食品级白油的新型白油加氢催化剂HWC。综述了该催化剂的研制过程和催化剂的特性,列出了实验室研制及工业中放试验制备的催化剂在小型加氢装置上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7.
为填补国内高黏度食品级白油空缺,以重质馏分油为原料,采用四段高压加氢工艺研发生产了4号高黏度食品级白油,产品蒸发损失小、碳型结构和黏度适宜、光和热稳定性优异,可满足GB1886.215—2016标准要求,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质量水平。对其生产工艺进行了介绍,与国外标准和同类产品进行了性能比较,并对在聚苯乙烯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8.
加氢裂化尾油粘度指数高,低硫、低氮、杂质含量少,倾点和粘度偏高。将加氢裂化尾油切割、精制得到合适粘度的7号白油,其倾点高、光稳定不好,仍不能直接用于生产25#变压器油。实验结果表明:降凝剂PL1401、T803可使7#白油的倾点降到-25℃,对界面张力影响不大;光稳剂UV-327可以明显地改善变压器油的光稳定性,其有效添加量为0.3%-0.4%。经复合实验表明,加氢裂化尾油经切割、精制后得到的70白油,配以抗氧剂T501、金属钝化剂T553、光稳定剂UV-327、降凝剂T803B等添加剂可以生产符合GB2536—90要求的25#变压器油。  相似文献   

9.
加氢裂化尾油粘度指数高,低硫、低氮、杂质含量少,倾点和粘度偏高。将加氢裂化尾油切割、精制得到合适粘度的7号白油,其倾点高、光稳定不好,仍不能直接用于生产25#变压器油。实验结果表明:降凝剂PL1401、T803可使7#白油的倾点降到-25℃,对界面张力影响不大;光稳剂UV-327可以明显地改善变压器油的光稳定性,其有效添加量为0.3%~0.4%。经复合实验表明,加氢裂化尾油经切割、精制后得到的7#白油,配以抗氧剂T501、金属钝化剂T553、光稳定剂UV-327、降凝剂T803B等添加剂可以生产符合GB 2536-90要求的25#变压器油。  相似文献   

10.
文章使用贵金属Pt-Pd精制催化剂,对3种不同黏度等级的基础油原料进行高压加氢精制处理,生产高品质食品级白油产品。通过小试、中试和催化剂寿命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能够脱除基础油中微量芳烃,白油产品满足食品级白油国标GB4853-2008;该工艺适用于不同黏度等级的基础油原料;催化剂通过2500h寿命考核。  相似文献   

11.
异构脱蜡技术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生产高档润滑油,大庆炼化公司引进了美国雪佛龙(Chevron)公司的异构脱蜡技术,应用结果表明,以650SN和150BS糠醛精制油,150SN和350SN酮苯脱蜡油及酮苯蜡下渍为原料,通过加氢预精制,异构脱蜡和加氢补充精制及分馏可以得到低倾点,高粘度指数,氧化安定性好的润滑油基础油,选择不同的原料,调整异构脱蜡操作的苛刻度,经调合可生产变压器油,白油和铝箔轧制油等。  相似文献   

12.
润滑油加氢异构脱蜡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以加氢裂化尾油、溶剂精制 加氢处理的减压瓦斯油为原料 ,采用加氢异构脱蜡工艺和异构脱蜡催化剂FIDW 1制备VHVI、HVI润滑油基础油的试验结果 ,并通过与溶剂脱蜡和催化脱蜡技术的对比 ,说明采用异构脱蜡工艺制备的润滑油基础油具有收率高、粘度指数高和倾点低的特点。同时 ,还介绍了以加氢裂化尾油为原料 ,采用异构脱蜡工艺制备食品级白油的试验结果以及异构脱蜡催化剂FIDW 1运转 2 0 0 0h的稳定性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李剑新 《润滑油》2000,15(2):20-23
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稠油是典型的环烷原油,采用加氢酸、糠醛精制、加氢处理等精制工艺能生产出倾点低、粘度大、安定性好的LVI润滑基础油。本文就环烷基润滑油馏分性质和各工艺对产品的加工特点进行论述,阐述环烷基原油加工润滑油基础油的工艺特性,对环烷基原油生产润滑油产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加氢法生产高粘度食品级白油的技术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以润滑油基础油为原料,采用两段加氢工艺,在8 kt/a 工业装置上生产合格的高粘度食品级白油产品,其质量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标准,可以满足聚苯乙烯等塑料工业用添加剂的要求。所用RA-1芳烃深度饱和加氢催化剂活性好、强度高,所采用的工艺过程操作简单、运转稳定、生产灵活性大、对原料油的适应性好。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的50 kt/a白油加氢装置采用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贵金属白油加氢催化剂,在反应压力17. 5 MPa,反应温度216~237 ℃,空速0.3 h-1条件下,以克拉玛依石化公司润滑油高压加氢装置生产的润滑油基础油为原料,生产的低黏度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GB 4853—1994 的规格要求,高黏度产品符合企业自定的食品级白油研制指标。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PIC-812异构脱蜡催化剂对中间基减四线馏分油进行加氢精制-异构脱蜡-补充精制三段加氢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在异构脱蜡段氢分压15.1MPa、反应温度330℃、体积空速1.4h-1、氢油体积比500∶1的条件下,经过加氢精制-异构脱蜡-补充精制评价后获得HVIH 6基础油的倾点-15℃、黏度指数101、收率52.58%,验证了采用中间基原料生产高档润滑油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高压加氢处理与异构脱蜡组合的全加氢型流程生产高黏度指数润滑油基础油工艺技术,该技术组合了加氢处理、临氢异构和加氢补充精制工艺,具有流程简单、投资少的特点,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可生产低芳溶剂油、白油和APIⅡ类、Ⅲ类基础油。馏分油全氢型工艺技术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产品质量好,附加值高,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8.
武志强 《石油商技》2001,19(6):4-10
利用内燃机油各组分与各项性能之间的关系模型,对内燃机油各组分的配比在要求指标的前提下进行优化,成功地开发出了“内燃机油调配预测系统”。通过对内燃机油粘度分类GB/T 14906和SAE J300的比较,并参考内燃机油国家标准中有关性能要求,确定了系统中所规定的不同粘度级别内燃机油的主要理化指标,同时提出通过计算基础油可调配指数的方法对基础油可调配性进行评价,实际使用结果证明,“内燃机油调配预测系统”配方优化预测较为准确,有极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大庆原油基础油的特性(粘度指数高,倾点高,低温性能差,抗氧化性能稍差),采用改善常减压切割、改进精制工艺技术,提高基础油主要性能,研制出质量符合APISJ/ILSACGF2的汽油机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