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西子  邢忠 《风景园林》2021,28(2):90-95
环城绿带是位于城市边缘区的绿色开放空间,具有控制建设用地无序蔓延、保护自然环境资源、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等服务功能.城市边缘区半自然生境作为环城绿带的重要组分,具有服务潜能复合与管控问题复杂的特征,影响环城绿带功能发挥,针对半自然生境的保护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明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高效供给的物质基础及对环城绿带的空间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乡野杂草是乡村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乡村生态系统的核心生物要素。长期以来,乡野杂草多样性的科学价值未得到足够重视,研究乡野杂草多样性特征及维持机制,并提出乡野杂草多样性保护策略,是乡村生物多样保护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方法】选取四川东北丘陵区域典型传统村落蚕华山村为研究区域,对村落内乡野杂草种类及分布情况进行定性及定量调查。【结果】共记录乡野杂草65科188属263种,分布在院落、农田、水塘、沟渠、篱笆、崖壁、片林等21种不同类型的乡村生境中。分析发现,影响乡野杂草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光照强度和土壤含水量,丰富多样的乡村生境类型为乡野杂草生长提供了多样化水热组合条件,而乡村生境多样性的维持与乡村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结论】基于实证研究结果,在分析乡野杂草多样性维持机制的基础上,提出5项乡野杂草多样性保护策略:1)合理布局“三生”空间;2)修复重建“丘-田-林-塘-居”单元;3)保护乡村小微生境及构建立体生境网络;4)选用乡野杂草恢复乡村植被;5)传承传统乡村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3.
城市生境单元制图是将原始生态环境数据和生物信息应用到城市自然保护和生态空间管理决策的有效途径.生境单元制图对于揭示城市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探寻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控的生态边界具有重要意义.对城市生境单元制图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系统介绍了城市生境单元制图的主要步骤和方法;对比和评述了国内外典型城市生境单元制图...  相似文献   

4.
梁新悦  游桂璇  祝珊  胡远东 《中国园林》2023,39(12):138-144
自生植物是城市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运用均匀网格布样法,结合典型生境取样法,调查并分析了哈尔滨10所高校校园绿地自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及其生境特征。结果表明:1)共记录到自生植物146种,隶属于42科108属;2)教学科研与行政办公区、学生生活区以及微生境类型中的乔-草生境、行道树池绿地生境、灌草生境及人工草坪生境是自生植物的主要生存空间;3)生活史周期较短和可塑性高的世界广布性自生植物对高频度和高强度的人为干扰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研究成果将为探索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维持策略提供依据,也为低成本校园植物景观建设与养护、自生植物生境设计与营造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维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平原农业区的生产和土地利用方式严重影响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利用融合多学科的景观空间规划构建有效的评价方法和格局优化模式以实现多样化的生境保护和恢复,提升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以辽宁省黑山县为例,首先梳理了平原农业区对于生物多样性威胁的机制和研究的框架;其次识别平原农业区的特殊生境类型,使用景观格局指数和In VEST模型的生境质量评价构建多尺度生境质量评价机制;同时使用基于图论和电路理论的LinkageMapper软件,识别和分级空间中的重要生态源地、潜在廊道及廊道上的关键夹点区域。结果显示,农业景观中空间异质性和连接性影响生物多样性;研究区有主要生境23类,整体生境质量较差,农田面积较大是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识别出核心斑块33个,重要廊道34条,通过与卫星图比照,廊道位置与线性生境重合;关键夹点区域位于靠近农村居民点的自然生境上,故营造人类干扰与生态平衡农村居住区是空间规划的重点;同时根据以上研究提出了多尺度的空间规划途径,为平原农业区生境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绿色空间是承载生物多样性的关键,以其为基 础构建生境网络有助于整合破碎绿地斑块,促进物种交流与迁 徙,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现有生境网络构建过程中存 在依赖单一模型、忽略区域实际物种情况、网络构建的工作路 径尚未统一、输出成果难以与上位规划衔接并在规划层面进行 实践应用等问题。在明确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工作内容与目标 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生境质量分析、地理探测器、最小累积阻 力模型等模型方法,识别区域生境源地和廊道,并在考虑区域 指示物种的基础上补充重要生境节点,构建面向生物多样性保 护的生境网络,系统优化了“源地识别-廊道模拟-节点提取- 网络构建”的网络构建方法;以对接国土空间规划下的绿地系 统专项规划为目标,将生境网络构建结果通过红线比对、绿地 分类匹配等途径,从空间管控角度提出保护措施,实现与绿地 系统规划的有效衔接,构建统一规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工 作路径,以通城县为例验证工作路径的可行性,优化面向生物 多样性保护的生境网络构建方法,为县域绿地系统规划与生物 多样性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刘俊男  陈航  高凯 《中国园林》2022,38(10):32-37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城市生物多样性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鸟类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指示物种和伞护物种,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基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的,利用MaxEnt模型预测识别滇池沿岸鸟类适宜生境,完成生境制图,并利用最小成本距离模型和电路理论构建及优化鸟类生境网络。结果表明:1)MaxEnt模型识别环滇池湖滨水陆相交区域为鸟类高适宜区生境,距滇池一级保护区距离与植被覆盖度是影响鸟类生境适宜性的主要因子;2)生境制图结果显示,高适宜区生境以湿地与林地为主,两者占比分别为39.34%和28.67%;3)基于最小成本距离模型构建了滇池沿岸及昆明城市范围内的鸟类生境网络;4)基于电路理论识别了生境网络的生态“夹点”和“障碍点”,改进网络的连通性。研究成果形成鸟类生境识别和网络构建的系统方法,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对海绵生境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研究还较为欠缺,有蓄水功能的塘类海绵生境可作为鸟类觅食及栖息之地。为了探究塘类海绵生境的鸟类特征,以及生境中的设计与环境因子是如何影响鸟类群落多样性特征的,对重庆悦来会展城的干塘与湿塘进行调查,采集生境中的鸟类、植被、面积特征与环境干扰特征数据。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明确鸟类群落组成特征,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塘类海绵生境特征因子对鸟类群落多样性特征的影响。经过四季监测实地调研,总共观测到64种鸟类,可划分为4种鸟类集团,整体鸟类群落多样性特征受到生境面积、蓄水层面积、乔木多样性、灌木多样性、乔木胸径、乔木盖度、噪声、距林地距离和距非绿地建设用地距离的显著影响。通过合理的设计策略可以提升塘类海绵生境鸟类多样性特征。本研究对于探索城市绿地小微生境的生物多样性效益,促进海绵城市精细化营建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市县域范围内散布的风景名胜区是区域生物 多样性支持的主要载体,鉴于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多地依 赖于人工保护和修复措施,有必要对其生境状况进行评估与 优化。旨在基于高精度数据探究以生境格局优化为媒介的生 境质量提升路径。选取武汉市东湖风景区为例证区域,运用 MSPA+MCR格局优化模型结合InVEST模型,评估了生境质 量对生境格局优化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武汉东湖风 景区共识别出19种生境类型,以及潜在可构建生态廊道105 条;通过“复绿、增绿、完善”的生境格局优化策略使区内高 质量生境面积增加了约165hm2 。评估路径对相似区域的生境 优化具有可行性,且对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泓宇  李雄 《风景园林》2021,28(2):16-21
全球生物多样性下降严峻的背景下,优化生境网络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关键作用,是当前城市绿色空间研究的重点内容。MSPA-InVEST模型对中心城区尺度绿色空间的生境网络优化具有优势性与创新性,以北京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使用MSPA-InVEST模型遴选生境源地,并以此为基础识别生境廊道与生境节点。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大尺度生境斑块连通性欠缺,生境破碎化且质量呈两极化趋势;通过识别生境源地205个(32个核心生境源地)、生境廊道463.2 km(88.5 km关键生境廊道)、生境节点527个(49个重要生境节点),构建研究区域生境优化网络。在新时期生态建设背景下,研究结果能够准确指导未来北京市中心城区绿色空间建设,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1.
城市生物多样性作为评判城市自然系统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日益受到学界与业界的关注。从水鸟栖息地、滨水生境网络、生物多样性支持服务提升的角度切入,探讨城市自然系统整体规划的新思路与途径。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通过文献爬梳与野外调研,归纳并识别建成环境中影响水鸟生存的关键因素,构建昆山市滨水水鸟栖息生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rcGIS软件对现状滨水生境进行适宜性分析的空间制图,构建昆山滨水生境网络并提出水鸟栖息地营造要点。研究提出以水鸟为指示物种的滨水生境网络构建的三大要点:1)识别生境源地,并加强对重要生境源地的保育;2)利用连通度高、水面率高的适宜空间构建滨水生境廊道;3)增加“踏脚石”战略点,完善中心城区水鸟栖息生境功能性连通。旨在为建成环境规划设计中的生物多样性保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评价标准及技术支撑,以生境网络为依托构建辩证的人–水–鸟的健康关系。  相似文献   

12.
乡村半自然生境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有助于推 动乡村生态景观高质量发展。村以下尺度乡村植物多样性研究 存在生境类型分析不全面、景观影响因子单一化、定量干扰机 制不深入等问题。在南京江宁西南部乡村地区,采用逐步回归 模型和广义加性模型,探讨了多种景观干扰对6类乡村半自然 生境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并提出了基于乡村植物多样性维持的 景观响应策略。结果表明:1)乡村景观格局、景观管理强度 和类型等对不同半自然生境植物多样性产生了显著影响,其综 合解释度约为10%~50%,小规模林斑、连接度高的半自然生 境、小面积池塘(<0.8hm2 )、茶田景观粗放管理方式、乡土 树种混交林等对植物多样性的正向促进作用显著;2)在所有显 著性指标中,斑块面积、斑块隔离度对各类半自然生境植物多 样性的影响最为突出,是驱动乡村植物多样性变化的重要景观 因素。  相似文献   

13.
曹越   《风景园林》2019,26(8):20-24
城市野境是城市内部或周边区域中自然过程占主导的土地,其中人类开发和控制程度相对较低,允许在一定程度上发生自然演替和生态过程,各类野生生物能够与人类繁荣共存。城市野境在重新连接人与自然、促进人类身心健康、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服务方面具有重要和独特的价值。基于文献综述与案例研究,提出并阐释了保护与营造城市野境的 4 种途径,包括保护、修复、设计与融合,即在城市保护地中保护野性自然、再野化部分城市区域、在城市公园中营造类荒野景观以及在城市空间中系统性融入野性自然。建议在中国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中,融入野性自然保护与修复的理念,进一步探索城市野境保护与营造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曾欣怡  宋钰红 《中国园林》2023,39(9):126-13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热点分布区域的识别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昆明市中心城区为例,首先对绿色空间进行解译,再运用MaxEnt模型识别关键物种分布区域,同时使用InVEST模型对生境质量进行评估,最后将绿色空间、关键物种适生区、生境质量分布进行叠加,分析昆明中心城区绿色空间的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结果显示:生物多样性热点分布区占中心城区面积的38%,占中心城区绿色空间面积的89.5%。高生境质量绿色空间及核心绿色空间主要分布在城郊山地区域,整体性较强。关键物种分布绿色空间主要分布在建成区内城市绿地、河流或水面周围,分布较为零散。研究结果为城市绿色空间未来规划中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论文通过文献调查、概念分析和相关历史研究,尝试梳理边缘区环境现象、生态源头问题认知及解题方法,重点解析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要素保护与土地利用规划导向等边缘区重点研究领域,对现行程序管理与评估手段中的薄弱环节予以详细阐释。研究围绕三方面展开:(1)城市边缘区生态环境品质关系到城镇生态、空间形态以及城镇化管理,规划需协调建设与非建设用地并提升保护区的复合生态服务功能;(2)自然生境与农林非建设用地为主要保护区域,跨部门构建内连城区、外接乡村腹地的绿色生态空间网络,是重要的规划手段;(3)降低边缘区规划建设影响关乎保护的长效性,需要实体空间保护规划与政策法规及管理软件支撑协同作业。  相似文献   

16.
《规划师》2021,37(6)
生态恢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生物多样性总体水平的提高是生态恢复的主要目标,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高强度开发地区的生境破碎,生物多样性减少,人与自然的矛盾尖锐,生物多样性恢复受到更多的约束和限制。文章以佛山市为例,通过研究识别其生境类型、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种",研究生物生态过程及对生境网络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构建佛山市核心生态格局,并结合实际划定生态空间边界。  相似文献   

17.
干靓  郭光普 《风景园林》2017,24(11):86-92
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沿线地区作为样地,基于鸟类群落微生境调查,研究鸟类的生态位需求和实际的微生境选择,重点分析鸟类对高密度城区特殊微生境—建筑物/构筑物的选择偏好。结果表明:1)鸟类群落的巢居空间和食性空间生态位需求以及实际微生境主要位于乔木层和地被层;2)立体硬质界面具备成为城市野生鸟类生境的潜力,可作为现有城市生物生境系统的有益补充;3)针对部分城市野生鸟类利用建筑物孔洞筑巢的习性,建议可在建筑立面、雕塑和街道家具的设计中有意识地预留孔洞,为鸟类提供巢居空间。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影响了城市绿色空间的生境质量,城市生物多样性受到极大威胁。构建城市范围内的多物种综合生境网络能够整合现有的城市绿色空间格局,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育。以北京市丰台区为例,面向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城市绿色空间发展提出了基于In VEST-MCR复合模型的城市绿色空间生境网络格局构建方法体系:即以生境类型为导向选取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焦点物种,通过大数据选取焦点物种的栖息源地,基于In VEST模型生境质量模块选取潜在栖息地(汇)并生成生境网络构建阻力面,采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构建丰台区城市绿色空间生境网络。研究结果明确了丰台区的生境质量现状与未来生境网络发展脉络,为城市绿色空间生境网络构建提供了新方法,为丰台区绿地空间格局规划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参考框架。  相似文献   

19.
张颖  朱建宁 《风景园林》2021,28(2):96-102
生境单元制图是一种能够有效表征生境质量分布、景观单元类型等信息的图示化方法,广泛应用于物种生境保护、土地利用和景观规划等领域.但在城市绿地尺度下的应用实例较少,且缺乏从风景园林师角度来构建的分类、制图体系.以北京市3个中小型公园为研究对象,以鸟类作为目标类群,构建融入风景园林因子的生境单元制图方法.对3个公园的微生境组...  相似文献   

20.
蓄水后三峡水库消落带的剧烈水位变化与反季节水 淹,导致鸟类生境数量与质量的双重衰退,并引发鸟类群落组 成与空间分布的显著变化。针对适应水位变化并恢复鸟类多样 性这一三峡水库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科学问题,选取澎溪河 大浪坝消落带为研究区域,基于栖息、觅食、繁殖及庇护等鸟 类生境综合需求,提出以“环境要素-生物要素-空间结构”协 同设计为核心的鸟类生境修复技术框架。对修复后大浪坝消落 带鸟类群落的结构及多样性变化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鸟类生 境质量显著改善,在不同季节及水位条件下均能维持良好的鸟 类生境异质性,鸟类多样性得到持续提升。研究成果可为复杂 水位变化影响下大型水库消落带的鸟类生境修复与多样性提升 提供科学依据和可参考的技术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