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认证协议是保证RFID通信安全的基本手段之一.论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对称密码算法的RFID中间件认证协议,经过GNY逻辑验证,证明该协议具有双向认证的安全特性.并进行了安全性结论分析,分析表明该协议具有内容隐私、位置隐私、抗重放攻击、抗假冒攻击等性能.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重放攻击的内因和阻止重放攻击的对策,使用认证测试方法分析了一个更改了的安全协议,分析得出该协议是正确的,但是通过认证测试的前提假设的分析得出该协议存在重放攻击;另外可以通过认证测试方法的缺陷来定位协议的重放攻击。  相似文献   

3.
对常用的身份认证协议和方法进行了简单的综述,针对生物身份认证的局限性和PKI体系结构认证成本较高的情况,从密码学、网络安全技术等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USB-KEY的身份认证协议.该协议利用USB-KEY硬件可生成伪随机数、可进行数据计算与存储的特点,综合地运用伪随机数、异步时间戳、会话密钥、DES加密、MD5算列算法,完成数据安全性加密、数据完整性校验等操作,该协议既简单易行,又十分安全.文中从密码攻击、中间人攻击、重放攻击3个方面进行了安全性分析,证明了协议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该文对CHAP认证协议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安全缺陷进行了分析。针对CHAP协议的安全缺陷,将它进行了改进,结合密码学、身份认证技术以及USB Key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USBKey网络环境下的身份认证协议,即UBAP(USB Key-base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协议,它采用软硬件相结合的一次一密的强双因子认证模式,实现了服务器和用户双方可靠的双向身份验证,并对该协议进行非形式化的分析,证明其能够抵御重放攻击、服务器欺骗、网络监听、插入信道攻击、中间人攻击以及暴力攻击。  相似文献   

5.
现有的许多无线射频识别(RFID)协议或者不符合EPC Class-1 Gen-2(EPCGen2)标准的要求,或者存在某种安全隐患.通过对RFID协议安全需求的讨论,以及对近来提出的符合EPCGen2标准的安全协议的分析,提出了符合EPCGen2标准的RFID认证协议的设计原则,设计了一个新的符合EPCGen2标准的RFID认证协议.新的协议满足双向认证、匿名、不可追踪、抗假冒攻击、抗重放攻击等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6.
一种基于USB—KEY的身份认证协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常用的身份认证协议和方法进行了简单的综述,针对生物身份认证的局限性和PKI体系结构认证成本较高的情况,从密码学、网络安全技术等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USB-KEY的身份认证协议。该协议利用USB-KEY硬件可生成伪随机数、可进行数据计算与存储的特点,综合地运用伪随机数、异步时间戳、会话密钥、DES加密、MD5算列算法,完成数据安全性加密、数据完整性校验等操作,该协议既简单易行,又十分安全。文中从密码攻击、中间人攻击、重放攻击3个方面进行了安全性分析,证明了协议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王滨  常亚勤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15):2720-2721,2804
通过分析文献[1]中Wang提出的一个匿名移动无线认证方案中的Hand-Off认证协议,发现了其存在安全漏洞,无法抵抗中间人发起的重放攻击,针对该协议存在的安全漏洞对原协议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协议可以安全的实现用户与机站之间的身份认证,并可以有效地抵抗中间人发起的重放攻击。  相似文献   

8.
基于视觉密码的Kerberos改进协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志刚  曾巧平 《计算机工程》2009,35(18):159-160
介绍Kerberos协议认证系统,分析Kerberos协议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视觉密码的新的认证方案。该方案将视觉密码技术融入Kerberos协议中,对改进前后协议的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地解决口令猜测攻击和重放攻击。  相似文献   

9.
王明辉  王建东 《计算机应用》2011,31(10):2694-2696
为了能有效保证射频识别(RFID)系统中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采用椭圆曲线和Weil对相结合的方法来设计RFID系统的认证协议,并提出一种新型RFID双向认证协议。该协议实现了双向认证和匿名认证,并能抵抗流量分析、伪装、重放等攻击。与随机Hash锁、Hash链、New-Gen2等进行比较,该协议能够抵抗大多数已发现的攻击形式,并给出针对这些攻击的安全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用户调用Web服务时需要双向认证。为此,提出一种抗重放攻击的Web服务认证协议。基于时间戳/消息ID缓存的抗重放攻击方法,利用简单对象访问协议的请求/响应消息和WS-Security规范设计双向认证协议,使用Axis2的Module机制加以实现。实验结果表明,该协议能避免单纯采用时间戳所带来的时钟同步问题,具有较好的抗重放攻击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型一次性口令身份认证方案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张宏  陈志刚 《计算机工程》2004,30(17):112-113,185
分析了常用的几种一次性口令身份认证方案,在挑战/响应方案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身份认证方案。该方案不仅能够提供通信双方的相互认证,减少服务器的开销,而且克服了传统挑战/应答方案的弱点,有效地保护了用户身份信息,能防止重放攻击等攻击手段。最后对该方案的安全性和效率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动态身份认证的概念,并在基于手机为载体的系统上用J2ME及ASP.NET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计数器同步的动态身份认证系统。与现有的各种身份认证机制相比,该认证模式可以解决静态身份认证的不足,使侦听与监视难以得手,适用于对身份认证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系统。  相似文献   

13.
口令认证作为一种简单易用的认证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认证场合。最近几年,很多口令认证协议被提出来。2004年Kim和Choi提出一种经典的PAP口令认证协议,这种协议被引入802.11标准之中。随后这种协议被证明不能够抵抗离线字典攻击和重放攻击。2006年Ma等人提出这种协议的改进,随后Yoon等人证明Ma等人提出的协议仍然不能够抵抗离线字典攻击,并提出了改进。对Yoon等人提出的协议进行了分析,指出Yoon等人提出的协议仍然不能够抵抗离线字典攻击,提出了攻击模式。并对Yoon等人提出的协议进行了改进,提出一种T-PAP协议,能够抵抗离线字典和重放攻击。  相似文献   

14.
一个简单有效的口令识别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丁  范平志 《计算机工程》2006,32(17):192-193
基于口令的身份识别技术是分布式网络环境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技术,然而传统的口令识别技术容易受到字典攻击、重传攻击和拒绝服务攻击。针对Sandirigara等人提出的SAS协议,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口令识别方案SEPA,该方案可以抵御字典攻击、重传攻击和服务器拒绝服务攻击,且计算负荷和通信负荷较小。  相似文献   

15.
智能卡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安全技术,在身份认证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对Lin-Shen-Hwang方案改进的智能卡远程认证方案。该方案把关于密钥的信息全存放在智能卡中,是一种基于ID的远程双向身份认证方案。它可以避免Lin-Shen-Hwang方案可能遭受的拒绝服务攻击和重放攻击,而且只在客户端就能自由更改密码,增加了用户使用的便利性,并且该方案能够抵抗一些常见的攻击,安全地进行用户身份认证。  相似文献   

16.
一种双向一次性口令身份认证方案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向散列函数的双向一次性口令身份认证方案(OTPAP),该方案克服了通常的一次性口令方案的弱点,可以用在网络环境下,实现通信双方的互相认证,防止重放攻击和冒充攻击。方案实现简单,执行效率高,可用于电子商务过程中的身份认证,以增强应用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分析指出Liaw等人的远程用户认证方案(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ling,2006,No.1/2)容易受到重放攻击和中间人攻击,并且密码修改阶段和注册阶段存在安全漏洞,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基于D-H密钥交换协议的远程用户认证方案.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抵抗假冒攻击、重放攻击、中间人攻击,安全地实现相互认证及会话密钥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