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为了解决目前基于极化电位监测的杂散电流监测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光纤传感技术的杂散电流监测新方法.根据基于法拉第效应的光纤电流传感技术的基本理论,搭建了光纤电流传感实验系统,并用电流发生器模拟待测电流对该监测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测量结果受双折射和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采用特殊结构的光纤电流传感头和基于恒定磁场的比较测量方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运用传统的测量方案,传感头为螺旋缠绕时系统的线性度为土4.65%;采用比较测量方案,传感头为四角形和8字形结构时系统的线性度分别为士2.77%和±2.97%.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杂散电流监测方法在地铁杂散电流的监测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长期稳定性好、绝对值测量、可以实现准分布式长期监测等优点。根据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应变传感特性标定试验 ,以及在土木工程加固监测中的试验结果 ,在武黄高速公路的典型桥涵中布设光栅传感器 ,评估高速公路桥梁加固效果以及对这些桥涵结构进行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常规测斜仪的不足,利用光纤Bragg光栅传感技术的优点,开发了一种监测岩土边坡内部变形的新型光纤光栅测斜仪,并成功地应用于高速公路膨胀土边坡的变形监测中。现场监测边坡的数据表明,该光纤光栅测斜仪监测的数据与传统的测斜仪监测的数据比较吻合,证实了光纤光栅测斜仪的可靠性;现场监测结果还发现边坡最大变形出现在第二台阶,其最大变形为61 mm,第一台阶边坡的变形较小,其变形大约为13 mm,这也证明在坡脚设置挡土墙能够很大地改善边坡的稳定性。该光纤光栅测斜仪可以和其他光纤光栅传感器共同组成的监控网络对岩土边坡进行变形监测,通过该监测网络可以实现对岩土体边坡的远程实时在线监测和安全预警。  相似文献   

4.
基于BOTDA的钢筋应力实时监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将分布式应变传感光纤技术用于钢筋混凝土中钢筋应力监测的方法,能在较短施工期内将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准确埋入混凝土内部,对钢筋的应力水平进行长期实时监测,确定混凝土结构的工作水平,更好地预测结构的耐久性.分析传感光纤应变与钢筋应变的转化关系,为提高分布式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提出盘绕方式的光纤黏结方法,对盘绕弯曲曲率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简支梁的全过程受力试验,比较了传统应变片和分布式传感光纤的测量结果,并对光纤不同的黏结方式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光纤传感技术在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纤传感技术,是近几年才发展成熟的一项尖端技术,应用非常广泛,故而着重介绍光纤传感技术在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输电线路覆冰监测能有效地评估覆冰情况,预警覆冰事故,减少覆冰造成的危害,有利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在介绍传统在线覆冰监测技术的基础上着重综述了光纤传感技术在输电线路覆冰监测中的应用,分析了准分布式光纤传感(光纤光栅)、基于拉曼散射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和基于布里渊散射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布里渊时域分析技术和布里渊时域反射技术)的监测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集传感与信息传输为一体,无需再敷设传感器,可以监测整条线路的覆冰状态,其中布里渊光时域分析技术(Brillouin Optical Time Domain Analysis, BOTDA)可以进行更长距离、更大范围的监测,在输电线路在线监测中的优势更为明显。最后指出了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监测覆冰的关键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将光纤传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通过实例讨论光纤传感安全监测系统的实现原理,并详尽分析了使用VB、EXCEL、INTOUCH开发光纤传感安全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与编程技巧。  相似文献   

8.
线型结构体应变监测技术在大型结构安全监测等领域中应用需求广泛。光纤传感技术中的新一代光栅阵列传感技术具备传感单元密度高、应变测量精度好、响应速度快、抗电磁干扰、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等技术优势,能够有效提升线型结构体应变监测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通过在实验室场景下开展模拟试验研究,显示了光栅阵列传感技术能够检测到线型结构体的变形过程及瞬时状态,具备较快的响应速度及较高的监测精度,证明了该技术在线型结构体分布式应变监测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锚索应力、应变状态的长期监测,一直是国内外岩土工程界关注的焦点.传统的监测手段(如电阻应变片测量技术)暴露出灵敏度低、长期稳定性差、寿命短等缺点.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将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应用于锚索应力、应变监测的新方案.结合锚索预应力监测系统,介绍光纤光栅传感原理,并进行光纤光栅和电阻应变片的对比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这一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光纤布拉格光栅(FBG)宏应变传感技术进行研究,并结合平行分布相关理论,实现了对混凝土梁的挠度监测.根据有限积分法原理,利用FBG监测到的应变计算结构线形变化.实验采用一根4 m长的T形混凝土梁,T梁等分8个单元,在每个单元平行布置500 mm的宏应变传感器,同时用LVDT位移计实测T梁的挠度值,在两端处放置千分表,用来消除支座位移影响.结果表明:平行分布的FBG宏应变传感技术可以有效的监测结构变形,与LVDT实测值较接近.  相似文献   

11.
相似材料中光纤传感检测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解决相似材料模拟实验中的变形检测问题,基于光时域反射技术和光纤光栅传感技术,提出了在模拟实验中采用裸露光纤、一定结构光纤及光纤Bragg光栅作为传感器进行变形检测的方法,研究并分析了以上类型光纤传感器在1.2,2m平面应力模型中随着相似材料变形的传输特性.结果表明:裸露光纤不易形成微弯;自制蛇形微弯光纤传感器可以较为准确地捕捉到材料内部的变形和破坏的信息;光纤Bragg光栅可以感知相似材料的应力变化.利用光时域反射技术检测时要采取措施增大岩层垮落过程中的光纤损耗,可进行较大变形测试;利用光纤Bragg光栅时要考虑波长的动态范围,可进行小变形及破坏过程测试.  相似文献   

12.
大坝变形监测自动化技术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随着大型水坝建筑的增多和电子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等高新科技的应用,有力的促进了大坝技术的发展。文章介绍了传感器、激光技术和GPS在大专变形监测上的发展,光纤传感 、渗流热监测、CT新技术在大坝变形监测上的利用及DDA和TDA法等新的数据分析自理方法的提出和实现,阐述了当前大坝变形监测自动化技术的国内外最新发展状况。指出在几何学、物理力学、计算机仿真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融合下,大  相似文献   

13.
Through analyzing the failure mechanics of rock under blasting effect, the optical fiber sensing system was used to monitor the strain of surrounding rock under blasting effect.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xploration, the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 was compu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using the blasting wave obtained from the site.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regularities of displacement, stress, acceleration, and velocity of tunnels before and after explosion, the layout of key monitoring points was optimized....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测量边坡变形的新方法——分布式光纤传感监测技术,具体叙述了线型分布式光纤传感器、螺旋型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和BOTDR光纤传感网络的传感机理及埋设工艺,利用这3种方法对边坡变形进行监测,可以及时掌握边坡的安全稳定状态信息。  相似文献   

15.
The digital monitoring principle and technologies for heavy duty mechanical equipment based on fiber Bragg grating (FBG) technology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fundamentals of new-style FBG sensing technology, including the photorefractive effect of FBG, the physical formation,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optical properties and grating parameters, are investigated. The plaster, encaps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planning of FBG sensor (FBGS), which is used to monitor heavy duty mechanical equipment under abominable environment and extreme conditions, are also studied. In addition,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es on the strain, temperature, displacement, and stress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FBGS and detection interface are presented.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f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in non-uniformity temperature field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as well. Comparing with the traditional sensing monitoring techniques, the application of FBGS technology on digital monitoring and diagnosis for heavy duty mechanical equipment has a number of significant technical advantages and will make a new breakthrough in this field.  相似文献   

16.
Based on the adrantages of the fiber Bragg grating sensing technology, this paper presents a principle of a novel smart corwrete with fiber optical Bragg grating sensor, analyses the theory and characteristics,illustrates the key technology and method to make the fiber Bragg grating sensor for the smart concrete, and proves the feasibility with experiments.The results inlicate that the smart concrete with fiber Bragg grating sensors is feasible in the structure monitoring and damage diagnosing in the long run.  相似文献   

17.
拟建的某水电站调压井区域围岩岩性为石英云母片岩,勘探及室内试验发现其岩体属于片理构造发育明显的软岩,具有较典型的横观各向同性流变特征。由于区域地应力水平较高,工程施工期及运行期围岩流变现象可能显著影响岩体稳定性及衬砌结构特性。本文在全面反映区域地质构造、调压井结构形式及地应力场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同时考虑施工时序及支护衬砌措施,应用根据室内试验及现场监测资料建立的横观各向同性岩体粘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采用FLAC3D软件研究了调压井群施工期和运行期围岩稳定性及衬砌结构安全性。结果表明:施工开挖过程中围岩在流变效应的显著影响下,其变形量随时间有所增加,及时喷锚支护对围岩变形的限制作用显著,开挖完成后500d后围岩位移趋于收敛;开挖完成后围岩整体处于受压状态,施作二次衬砌有利于围岩应力场均匀化重新分布;运行期调压井衬砌变形量值增长速率随时间逐渐减小,其中2年内变形量约占长期(50年)变形量的54%,调压井围岩及衬砌结构运行1年后应力水平基本趋于稳定,运行期内调压井围岩应力水平变化幅度很小。  相似文献   

18.
隧道施工受周边地质环境及隧道内部应力结构的影响极大。为保证隧道施工的进度和质量,隧道施工的监控量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成渝客运专线新塘坊隧道为例,介绍了该工程监控量测的具体方法。通过对断面的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和回归分析,得到了该隧道围岩变形的基本规律,确定了典型断面二次衬砌的合理施工作业时间,并得出了回归模型能够准确预报一周内变形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基于重大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高精度要求,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应运而生。文中首先讨论了光纤光栅用于混凝土结构健康监测的两项关键技术: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安装工艺和消除光纤光栅交叉的敏感性,然后在粘钢加固混凝土立柱上进行了加载试验研究,同时与粘贴在相同位置的电阻应变片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证明了用光纤光栅传感器进行结构健康监测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