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阴晓临  伍艳辉 《化工时刊》2006,20(12):57-60
综述了吸附脱硫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吸附机理,如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中的π配合吸附、直接M—S键吸附和电荷转移配合吸附,介绍了相应的吸附剂开发进展。对物理吸附和不同化学吸附方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利用葫芦[8]脲实现了对水中活性蓝19染料的吸附,探讨了吸附时间,温度,p H等对吸附的影响,研究了吸附过程的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并通过TG探讨了吸附机理。实验发现温度升高不利于吸附,中性或碱性条件更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葫芦[8]脲对活性蓝19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和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TG分析表明葫芦[8]脲对活性蓝19的吸附源于主-客体包合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和吸附动力学实验研究了香兰素修饰的吸附树脂(XLS-01)对尿囊素的吸附性能,计算了该吸附过程中的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分析了尿囊素在XLS-01树脂上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和吸附动力学实验研究了香兰素修饰的吸附树脂(拟命名为XLS-01)对奥拉西坦吸附行为,并通过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的计算,探讨了奥拉西坦在吸附树脂上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吸附树脂对奥拉西坦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4种主要表面活性剂的界面吸附模型,有Langmuir吸附模型、Frumkin吸附模型、重排吸附模型和严格重排吸附模型;讨论了这4种吸附模型的特点和相互间的联系,并且介绍了这些吸附模型在表面活性剂界面吸附研究中的应用,旨在为吸附模型在表面活性剂界面吸附的研究提供系统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指导。最后提出了这4种吸附模型在表面活性剂界面吸附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运用732树脂吸附新霉素,采用了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两种方法,绘制了静态吸附曲线,并研究了动态吸附时流速对吸附效果的影响,解析流速对解吸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进一步的动态吸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吸附法脱除燃料油中噻吩类硫化物,具有操作条件温和、脱硫效果好、投资和操作费用低等优点,发展空间和潜力很大。综述了吸附脱硫的机理,包括物理吸附及化学吸附,重点介绍了化学吸附中的π配合吸附、M-S吸附、π配合与M-S协同效应吸附、形成络合物的吸附等各种吸附脱硫方式,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未来吸附脱硫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吸附法处理氨氮废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了常用的吸附氨氮材料——沸石、生物质炭、膨润土、粉煤灰等在吸附功能上的优缺点;分析了氨氮吸附材料吸附去除废水中氨氮的作用机制;阐述了国内外不同吸附材料吸附氨氮的研究进展;比较了不同吸附材料及不同改性方法在氨氮去除率和氨氮吸附量上的区别;展望了吸附法去除废水中氨氮的未来研究方向;吸附法去除废水中氨氮的机理及相关的应用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张艳丽  李冬光 《广州化工》2012,40(16):106-107
研究了新型纤维对甲醇蒸汽的吸附行为,并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探讨了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纤维对甲醇蒸汽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随着吸附温度的升高,甲醇的平衡吸附量逐渐减少,吸附过程是放热过程,该吸附过程可以用BET方程来拟合,并估算出了吸附过程的焓变。  相似文献   

10.
卞维柏  潘建明 《化工学报》2021,72(1):304-319
电吸附技术得益于环保、清洁、简单和节能的技术优势,在海水脱盐淡化及污染物吸附处理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如何构建高电荷容量的吸附电极是构建高效电吸附装置、提高吸附效率的关键所在。本文从电吸附技术原理出发,介绍了电吸附技术吸附储存离子的双电层理论模型,并对电吸附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随后从吸附电极材料制备角度对碳吸附电极、层状金属氧化物吸附电极、复合型吸附电极分别进行综述,对每一类电极材料特点及不足进行了总结,归纳分析了针对各类材料不足之处的解决方案,并基于高效电吸附技术实际应用目标,对吸附电极材料的设计制备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在微波环境下,制备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修饰的CTMAB-磷石膏,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CTMAB-磷石膏对Cr(Ⅵ)的吸附特性,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CTMAB-磷石膏对Cr(Ⅵ)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但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吸附等温曲线。Lagergren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Lagergren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Elovich吸附方程以及粒子内扩散模型均可较好地描述吸附初始阶段,而整个吸附过程更好地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CTMAB-磷石膏对Cr(Ⅵ)的平衡吸附量为16.3225mg/g,吸附过程由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及络合沉淀作用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2.
FCC汽油吸附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康善娇  窦涛  李强  鲍晓军 《化工进展》2005,24(4):357-361
综述了国内外FCC汽油吸附脱硫技术在吸附材料和吸附工艺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分子筛类吸附刑、金属氧化物类吸附刑、活性炭等其他吸附荆;评述了吸附脱硫的IRVAD工艺、S—Zorb工艺、LADS工艺、SARS工艺。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国内外原料气和燃料油吸附脱硫技术在吸附脱硫材料和吸附脱硫工艺方面的研究与开发进展。介绍了分子筛类、金属氧化物类、活性炭类等脱硫吸附剂。分别评述了物理吸附、活化吸附、选择性吸附等燃料油吸附脱硫技术的机理和工艺。  相似文献   

14.
《应用化工》2022,(1):156-160
简介了常用的吸附氨氮材料——沸石、生物质炭、膨润土、粉煤灰等在吸附功能上的优缺点;分析了氨氮吸附材料吸附去除废水中氨氮的作用机制;阐述了国内外不同吸附材料吸附氨氮的研究进展;比较了不同吸附材料及不同改性方法在氨氮去除率和氨氮吸附量上的区别;展望了吸附法去除废水中氨氮的未来研究方向;吸附法去除废水中氨氮的机理及相关的应用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苗广  董磊  任晓玲  杨翠婷  李忠  肖静 《化工进展》2020,39(6):2251-2261
在清洁燃油生产技术中,吸附脱硫由于运行成本低和操作条件温和,被认为是目前最具前景的非加氢脱硫技术之一。吸附脱硫技术在温和的条件下将燃油中的有机硫选择性吸附脱除,而其核心是高效的固体多孔吸附剂材料。本文综述了目前吸附脱硫的吸附机理和吸附剂研究进展,主要从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反应-吸附耦合三种吸附机制出发,重点介绍了不同吸附机制的脱硫吸附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从脱硫选择性、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选择性等方面深入分析和比较了不同吸附脱硫体系。最后对基于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反应-吸附耦合机制的三种脱硫技术进行了总结,指出了目前在真实油品中吸附脱硫仍面临的竞争吸附等问题以及未来亟待进一步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大孔树脂对甘油的静态吸附及其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8种大孔树脂对甘油的静态吸附行为,根据吸附等温线研究了吸附热力学性质,在303~323 K和研究的浓度范围内,树脂HPD500对甘油的吸附平衡数据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实验结果表明,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带有一定极性的树脂有利于吸附,吸附过程为放热的物理吸附,降低温度有利于吸附。并计算了甘油在大孔树脂HPD500上的吸附焓变、吉布斯自由能变、吸附熵变,并对吸附行为做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王京平  陈建  费正皓  王兴隆  孙玉凤  陶为华  徐融 《化学世界》2011,52(10):580-583,598
比较了超高交联吸附树脂ZH-01与大孔吸附树脂AmberliteXAD-4对苯甲酸的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行为,并探讨了温度和起始浓度对平衡时间和吸附速率的影响.从静态平衡吸附行为及其热力学性质讨论吸附机理,动态吸附进一步验证聚苯乙烯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对苯甲酸的吸附能力比AmberliteXAD-4强.结果表明:在288~3...  相似文献   

18.
以壳聚糖为吸附剂,吸附分散于水中的氧化石墨烯。研究了粒径、脱乙酰度对吸附速率的影响,通过吸附pH值、温度的变化研究了壳聚糖吸附氧化石墨烯的主要机理。借助SEM分析了壳聚糖吸附后的形貌,使用FTIR分析了吸附前后壳聚糖表面官能团的变化。研究表明,壳聚糖吸附氧化石墨烯是静电吸附和氢键作用相结合的物理吸附,脱乙酰度为85%的壳聚糖对氧化石墨烯的吸附效果最佳,吸附速率随pH值增加而降低,壳聚糖比表面积越大,温度越高吸附速率越快,吸附后氧化石墨烯平铺在壳聚糖颗粒的表面。  相似文献   

19.
矸石基吸附剂对罗丹明B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冬  任平 《工业用水与废水》2010,41(4):64-66,88
采用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矸石基吸附剂对水中罗丹明B的吸附特性,考察了用量、吸附时间对罗丹明B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矸石基吸附剂能有效地吸附水中的罗丹明B。利用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对其吸附过程进行描述,表明矸石基吸附剂易于吸附罗丹明B,吸附属于化学吸附,吸附过程是放热反应;修正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能很好地描述罗丹明B在矸石基吸附剂上的吸附;根据Arrhenius方程得出该吸附的经验活化能为45.25 kJ/mol。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焦炉煤气制甲醇过程产生驰放气的附加值,对CO_2,CO,N_2,CH_4的4种气体在吸附剂上的吸附热力学展开了研究。测定了气体在特定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采用数学模型计算获得了相应的吸附焓。通过实验数据认为,随着吸附温度的提高,CO_2,CO,N_2,CH_4吸附能力逐渐降低;随着吸附压力的提高,CO_2,CO,N_2,CH_4吸附能力逐渐增强。炭分子筛对CO_2吸附能力最好,吸附过程为物理吸附;铜吸附剂对CO吸附能力最好,吸附过程属于络合吸附;N_2和CH_4的吸附焓随吸附量变化始终保持为一个定值,吸附过程为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