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了一种磷氮型极压抗磨剂在锂基润滑脂中的摩擦学性能,通过四球试验、SRV试验和振荡摩擦磨损试验比较了基础脂和含有添加剂润滑脂的极压抗磨减摩性能,并通过三维形貌仪进行了形貌分析,验证试验结果。结果表明:磷氮型极压抗磨剂添加质量分数为3.0%时具有突出的抗磨和减摩性能及较好的极压性能,极压减摩抗磨机理是磷氮型添加剂在摩擦副表面形成含氮富磷的边界润滑膜。  相似文献   

2.
以甲基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甲酯为聚合单体,以4,4′-双(甲基丙烯酰胺)-偶氮苯(Azo-CL-M)为光响应性交联剂,通过悬浮聚合法制备了具有光响应性和疏水性的树脂小球(Azo-OS)。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吸油树脂的形貌,紫外可见光谱仪研究了材料的光异构化行为。测试了树脂对不同有机溶剂以及不同稀释程度的油品的吸油倍率,研究了树脂在紫外光和自然光条件下对甲苯的解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光响应性吸油树脂对不同种类有机溶剂的饱和吸附量不同,这与材料-油品之间的相似相容及溶剂化作用有关。树脂对菜籽油、煤油、原油等油品的饱和吸附量与油品的稀释程度有关,随着稀释程度的增加,树脂对几种油品的饱和吸油倍率逐渐增加。此外,吸油树脂对紫外光的响应特性,使得树脂在365nm的紫外光照射下对甲苯的脱附速率提高了5倍。由于吸油树脂密度比水小,能漂浮在水表面,便于吸收水面浮油,因此在海上漏油事故的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直缝埋弧焊管扩径机扩径头失效机理的研究,发现预防扩径头失效的关键是减少低速重压摩擦副的摩擦磨损.为了改善楔形摩擦副接触面的润滑状态,沙市管厂和某专业润滑油公司合作开发了全新的扩径专用油,该专用润滑油具有油性好、吸附能力强、低速重载时黏度高以及黏度受温度影响低等特点.同时选择了高强度、耐磨性好的高碳高铬冷作模具钢和...  相似文献   

4.
以油酸为原料合成了二聚酸,利用红外光谱仪分析其结构,并采用高频往复试验机(HFRR) 和球柱润滑性评定仪(BOCLE)分别考察了二聚酸在喷气燃料中的摩擦学性能以及与环烷酸型抗磨剂(T1602)的复配效果,采用SEM扫描电镜及EDS能谱分析试验球片。结果表明,所合成二聚酸具有一定的抗磨效果,二聚酸添加质量分数为80 μg/g时,磨斑直径能够达到500 μm以内;二聚酸添加质量分数在15~20 μg/g范围内即可满足喷气燃料对润滑性的要求;二聚酸与T1602复配后,在二聚酸添加质量分数40 μg/g以内时对喷气燃料的润滑性提高不明显,可能由于添加剂在摩擦副表面间存在竞争吸附的原因。二聚酸在摩擦副金属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形成了具有较好润滑作用的含氧化学保护膜,起到了抗磨效果,同时还伴随着腐蚀效应。  相似文献   

5.
新型无硫磷有机钼添加剂的制备与摩擦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了一种新型无硫磷有机钼润滑油添加剂月桂酸-N-钼酸酯(LNME),采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其分子结构,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其在Ⅱ类基础油150SN中的摩擦磨损性能,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摩擦表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摩擦学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新型润滑油添加剂LNME在摩擦副表面能形成吸附膜,部分吸附膜通过摩擦化学反应生成了铁的氧化物、有机氮和MoOx的摩擦化学反应膜,从而表现出较好的承载能力和抗磨减摩性能。  相似文献   

6.
生物质燃油作为化石能源燃料的替代品之一,应用过程中的燃油稀释问题不可避免,研究生物质燃油对发动机润滑油成膜性能的影响极为重要。利用活塞环 缸套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发动机新型代用燃料--生物质燃油对发动机润滑油(CH 4 20W 50)成膜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附带的能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分析手段对摩擦后的缸套表面形貌、摩擦反应膜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质燃油(其质量分数为10%)稀释致使润滑油黏度从2455 mm2/s下降到1455 mm2/s,进而引起油膜厚度降低;此外,摩擦诱导缸套表面形成含有ZnO、Fe的氧化物、硫化物、磷酸盐和含氮有机物类物质的摩擦反应膜,其中ZnO、FeS、含氮有机物和磷酸盐起着主要的抗磨减摩功效。燃油的稀释作用及引起摩擦反应膜的组成的变化是生物质燃油对润滑油成膜性能影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尹学军  李竞  袁霞  吴剑  罗和安 《石油化工》2012,41(6):715-718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环己烷羧酸-环己酮肟联产己内酰胺工艺中影响成品在290 nm处的吸光度的杂质进行了定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联产工艺生产的己内酰胺中含有八氢吩嗪。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证实了八氢吩嗪的含量与290 nm处的吸光度存在近似线性的相关性,因而推断八氢吩嗪为影响产品在290 nm处吸光度的主要杂质。反应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八氢吩嗪是由环己酮肟Beckmann重排过程局部硫酸量不足,环己酮肟硫酸酯发生Neber重排形成的连氮化合物衍生而成。建立了八氢吩嗪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较优的分析条件为: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体积比为30:70的乙腈-水溶液,流量1.0 mL/min,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90 nm。该方法具有准确、快速和简单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采用压力差示扫描量热法(PDSC)、曲轴箱模拟试验、四球摩擦磨损试验考察了含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简称MoDDP)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及摩擦学性能,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原子发射光谱(ICP)、紫外荧光硫测定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对曲轴箱模拟试验前后油样及其润滑钢球磨斑表面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oDDP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可有效提升油品初始氧化温度,降低曲轴箱模拟试验中油样的氧化程度;曲轴箱模拟试验中,MoDDP的加入使高温沉积物明显增多。沉积物元素分析结果显示,S,P,Mo等MoDDP特征元素是其重要组成;曲轴箱模拟试验后,油样润滑性能显著降低,结合油液元素分析及摩擦副表面分析认为,试验造成的液相中S,P,Mo元素的流失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短链的亚磷酸二辛酯和长链的亚磷酸二肉豆蔻酯,在HVI H200加氢基础油中用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这两种亚磷酸酯的摩擦学性能,并对亚磷酸酯的摩擦学性能及机理进行了研究。当亚磷酸酯的质量分数为0.1%时,抗磨效果最佳,且短链的亚磷酸二辛酯具有更好的润滑性能。短链的亚磷酸酯活性更强,更容易吸附在摩擦副表面形成润滑膜。能谱分析表明,摩擦表面磷元素的质量分数(2.69%)是未摩擦表面磷元素质量分数(0.12%)的20余倍,说明磷元素在摩擦表面富集形成了摩擦膜。用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谱研究了0.5%质量分数亚磷酸酯在HVI H200加氢基础油中热膜和摩擦膜的组成。在热的作用下,亚磷酸酯主要转变为磷酸亚铁热膜;在摩擦作用下,亚磷酸酯转变为磷酸盐和聚磷酸盐摩擦膜。磷酸盐和聚磷酸盐形成的摩擦膜稳定,起到了润滑和抗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紫外光谱法检测复配表面活性剂含量时存在抗干扰能力差的问题,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 掩蔽剂,建立了修正的紫外光谱法准确检测烷基酚聚氧乙烯醚(NP-40)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体系中 NP-40 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SDS不仅能增强NP-40 的吸光度,还能降低NP-40/SDS复配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 束浓度ccmc。加入SDS后,0.25 mmol/L NP-40 溶液的吸光度由0.345 增加至0.378,增幅9.6%,当SDS浓度分别为 0.20、0.50 mmol/L 时,NP-40/SDS 的ccmc由0.237 mmol/L 分别降至0.227、0.224 mmol/L。HP-β-CD 对紫外光谱法 检测NP-40/SDS 复配体系中的NP-40 具有显著的抗干扰作用,按物质的量比1∶1 加入HP-β-CD 后,0.25 mmol/L NP-40 及其在0.50 mmol/L SDS溶液中的吸光度分别为0.379 和0.381,变化幅度仅为0.8%,加入HP-β-CD后紫外 光谱法能够准确检测复配体系中NP-40 含量,回收率为99.09%~100.00%。NP-40 进入HP-β-CD 分子空腔进而 形成了物质的量比为1∶1型包结物,是HP-β-CD消除复配体系中SDS对NP-40 干扰作用的本因。  相似文献   

11.
硼氮化菜籽油水基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菜籽油分子中引入硼和氮,合成了一种新型水基润滑添加剂(BN),并利用红外光谱对其主要官能团进行了鉴定。通过四球试验机考察了在水中的摩擦学性能,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磨痕表面元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该添加剂的板压抗磨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该硼氮化菜籽油在水中具有优良的抗磨和减摩性能,其润滑作用机理是长链菜籽油分子作为载体与缺电子的硼、高反应活性的免协同作用在摩擦金属表面形成了高强度的吸附膜和(或)摩擦化学反应膜。  相似文献   

12.
含硼杂环化合物的摩擦学行为及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合成了一种含硼的杂环化合物——2-硫酮苯并噻唑啉-3-甲基二正丁基硼酸酯。采用四球及环块摩擦试验机研究了它在液体石蜡中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石蜡基础油的抗磨性能和承载能力都得到明显提高,减摩性能也有所改善。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了摩擦表面的元素化学状态。结果表明,氮和硼元素以吸附的形式存在于摩擦表面,而硫则与金属表面反应生成了含硫酸盐和FeS2的反应膜。吸附膜与反应膜的共同作用提高了基础油的减摩抗磨性能及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3.
含硫氮杂环化合物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一种含硫、氮的杂环衍生物,采用四球及环块摩擦试验机研究了其在液体石蜡中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基础油的抗磨性能和承载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减摩性能也有所改善。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摩擦表面的特性。结果表明:添加剂在摩擦过程中发生了摩擦化学反应。吸附的有机物及摩擦化学反应产物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了一层具有抗磨减摩性能的膜,有效地降低了基础油的摩擦磨损,提高了其承载性能。  相似文献   

14.
发动机炭烟微粒对机油润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发动机炭烟微粒对发动机油的润滑特性影响,文章采用炭黑替代发动机炭烟微粒,分别添加在32#机械油和CD15W-40柴油机油中。通过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不同炭黑添加量对油品抗磨减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炭黑的团聚影响润滑油的黏度,使摩擦系数升高,并充当第三体磨粒磨损的角色。同时,由于炭黑和抗磨剂极性分子的竞争吸附,影响了CD15W-40机油的抗磨性。随着炭黑添加量增加,32#机械油的钢球磨斑直径有减小的趋势,而CD 15W-40油的钢球磨斑直径有增大的趋势;随着炭黑添加量增加,32#机械油的钢球摩擦系数有增大的趋势,而CD 15W-40油的钢球摩擦系数有减小的趋势。通过扫描电镜可推测炭黑阻碍了边界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在蓖麻油(CO)分子中引入硼,制备了一种新型环境友好润滑添加剂(BCO),并利用红外光谱对其主要官能团进行表征。通过四球和SRV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以菜籽油为基础油、以BCO为添加剂时对钢-钢摩擦副和钢-镁摩擦副抗磨减摩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钢球磨斑表面的形貌,同时通过对镁合金磨痕进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探讨了BCO添加剂的抗磨减摩机理。结果表明,BCO添加剂在菜籽油中具有优良的极压抗磨和减摩性能;其润滑作用机理是由于长链蓖麻油分子的载体作用、硼的缺电子性以及二者的协同作用与摩擦金属表面形成了一层高强度的吸附膜和/或摩擦化学反应膜。  相似文献   

16.
硼氮化改性菜籽油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菜籽油中引入硼、氮 ,合成了四种新型润滑油添加剂———硼氮化改性菜籽油润滑添加剂。通过四球试验机考察了它们在菜籽油和水中的抗磨性能与极压性能。结果表明 ,4种硼氮化改性菜籽油润滑添加剂均具有明显的减摩、抗磨和极压性能。其润滑作用机理是由于长链菜籽油分子的载体作用、硼的缺电子、氮的反应活性以及三者的协同作用与摩擦金属表面形成了一层高强度的吸附膜和 /或摩擦化学反应膜。  相似文献   

17.
齿轮油的低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成功  马先贵 《润滑油》1997,12(3):40-43,5
论述了摩擦磨损的机理,介绍在使用新型极压抗磨剂时,润滑油低粘化的可能性,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取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硼氮型改性蓖麻油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蓖麻油中引入硼、氮、合成了新型润滑油添加剂--硼氮型改性蓖麻油润滑添加剂,并利用红外光谱对其主要官能进行了鉴定。通过四球试验机考察了它在菜籽油和水中的抗磨性能与极压性能,结果表明:硼氮型改性蓖麻油添加剂具有明显的减摩、抗磨和极压性能。其润滑作用机理是由于长链蓖麻油分子的载体作用、硼的缺电子、氮的反应活性以及三者的协同作用与摩擦金属表面形成了一层高强度的吸附膜和/或摩擦化学反应膜。  相似文献   

19.
周艳梅  袁晓东  倪丽 《润滑油》2009,24(3):42-45
以市售化工原料通过物理方法配制的抗磨修复润滑剂加入到润滑油中,在较长时间的磨损过程中,摩擦副表面形成一层均匀致密的膜,摩擦系数降低,存在一定的显微孔洞,证明制备的金属抗磨修复润滑剂具有良好的抗磨性和修复性能,有作为机械修复、抗磨润滑剂使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二硫代磷酸硫化氧钼是一种具有优良抗磨减摩性能及节能效果的润滑油添加剂。综述了二硫代磷酸硫化氧钼的化学结构、制备方法、性能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