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聚氨酯硬泡的阻燃必要性及硬质聚氨酯泡沫中常用的阻燃剂,并展望了阻燃聚氨酯硬泡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1,1,1,3,3-五氟丙烷(HFC-245fa)为发泡剂,添加阻燃聚醚多元醇、阻燃聚酯多元醇或阻燃剂,制备了多种阻燃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对比研究了喷涂用HFC-245fa型聚氨酯硬泡的导热系数、尺寸稳定性、压缩强度和阻燃性能。结果表明,与未经改性聚氨酯硬泡相比,阻燃聚氨酯硬泡保持了优异的尺寸稳定性,并具有更低的导热系数和更优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3.
日前,原位纳米协同高阻燃聚氨酯泡沫保温材料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公示了评审鉴定结果. 项目的关键技术和主要创新点是:采用溶胶– 凝胶法在硬泡聚氨酯组合多元醇中原位制备纳米氢氧化铝无机阻燃材料,并与常规含磷阻燃剂协同作用,制备了阻燃性能优异的硬泡聚氨酯保温材料;提出了可膨胀石墨和纳米氢氧化铝在硬泡聚氨酯保温材料中加速分解、快速成炭、有机无机协同的高效阻燃机理,可制备出极限氧指数大于80% 的硬泡聚氨酯保温材料;通过工艺和设备创新,建立了连续平板生产线,实现了规模化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4.
含氮化合物与甲醛通过Mannich反应制备了含氮阻燃聚醚,又进一步制备了阻燃聚氨酯硬泡,并对其发泡性和阻燃性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随着阻燃聚醚含量的增加,聚氨酯硬泡材料的极限氧指数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浅谈聚氨酯硬泡保温材料阻燃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氨酯硬泡保温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保温材料,其导热系数为所有保温材料中最低、热工性能最为优越的一类材料。介绍了聚氨酯硬泡保温材料的燃烧过程,阐述了聚氨酯硬泡保温材料的阻燃处理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采用聚醚多元醇、多异氰酸酯、泡沫稳定剂、液态阻燃剂、催化剂和水制备了全水发泡阻燃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研究了水用量、催化剂、泡沫稳定剂及阻燃剂对聚氨酯硬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用量影响聚氨酯硬泡的泡沫密度、压缩强度、尺寸稳定性、吸水率等性能;不同催化剂复配影响聚氨酯硬泡的泡孔结构;泡沫稳定剂影响泡孔均匀性和聚氨酯硬泡的导热性能;磷酸三乙酯(TEP)对硬泡阻燃性能的影响优于磷酸三氯丙酯(TCPP)和阻燃聚醚多元醇(F-7190)。随TEP用量的增加,聚氨酯硬泡的氧指数增大,压缩强度降低;随F-7190用量增加,聚氨酯硬泡的氧指数略有增大,压缩强度先增大后变小。  相似文献   

7.
李明 《塑料工业》1992,(6):9-11
介绍国外聚氨酯工业进展。内容包括聚氨酯软泡、半硬泡和硬泡的产量及应用消费分配,对CFCs替代品和无CFC_s发泡工艺和阻燃技术等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以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基阻燃聚酯多元醇和膨胀石墨协同制备低烟阻燃的无卤聚异氰脲酸酯硬泡。热重分析、氧指数分析、锥形量热分析的结果证明,经过膨胀石墨复配的聚氨酯硬泡比未添加膨胀石墨的阻燃聚氨酯硬泡的阻燃性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还降低了泡沫燃烧中的发烟量。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膨胀石墨的加入也使得聚氨酯硬泡的力学性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以膨胀石墨(EG)分别和三聚氰胺(MA)或磷酸三乙酯(TEP)组成2种无卤复合型阻燃剂,用于聚氨酯硬泡的阻燃。结果表明,每100份聚醚多元醇,当EG用量均为10份,第二种阻燃剂MA或TEP添加量为15~25份时,所得的聚氨酯硬泡的氧指数可提高至27.0~29.7,说明复合阻燃剂使聚氨酯硬泡的阻燃性能明显提高;密度约为45 kg/m3的阻燃聚氨酯硬泡的压缩强度在192~252 k Pa范围,与未阻燃聚氨酯硬泡相比有所下降;导热系数在21.2~22.5 m W/(m·K)范围。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甲基磷酸二甲酯(DMMP)与多元醇经酯交换反应制备了反应型含磷阻燃多元醇,研究了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及反应温度、时间等工艺参数对酯化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同时优化了工艺条件,合成的多元醇含磷量可达12%~15%。将合成的多元醇替代部分聚醚4110用于制备阻燃聚氨酯硬泡,采用极限氧指数法(LOI)对其阻燃性能进行了表征,并与普通聚氨酯硬泡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添加少量的混合阻燃剂时,阻燃聚氨酯硬泡的LOI可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11.
陆伟明 《聚氨酯》2006,(12):66-66
随着建筑用聚氨酯硬泡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对建筑用聚氨酯硬泡的阻燃要求也在逐步的提高,在达到B3级阻燃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聚氨酯硬泡企业开始生产B2以及B1级阻燃的产品.而目前在全球聚氨酯硬泡所使用的工业化阻燃剂按照其构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氯代磷酸酯(TCEP,TCPP,TDCP)2.全磷(磷酸酯)阻燃剂(DMMP)3.反应型溴化脂肪族阻燃剂4.反应型溴化芳香族阻燃剂从阻燃效果看,反应型溴化芳香族阻燃剂适用于满足高阻燃标准的产品,美国雅保化工的SaytexRB-79正是由此而推出的,它的中文名为:四溴邻苯二甲酸酯二醇,英文名为:tetrabromoph…  相似文献   

12.
苗军亮  刘保花 《广州化工》2015,(5):37-38,41
综述了近年来在改善聚氨酯硬泡阻燃性能方面,芳杂环结构型阻燃聚醚多元醇的合成研究,其中包括引入苯环、亚胺基三嗪环、异氰脲酸酯环等杂环结构的聚醚多元醇。并展望了本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协同型阻燃聚醚多元醇以其高效环保、优良的泡沫性能和工艺性能的优点,将是未来聚氨酯硬泡开发的热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以三聚氰胺、甲醛、多元醇类起始剂和环氧丙烷为主要原料合成了用于聚氨酯硬泡的三聚氰胺基聚醚多元醇。考察了预反应温度、复配起始剂对聚醚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三聚氰胺聚醚多元醇在聚氨酯硬泡中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使用三乙醇胺和蔗糖作为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复配起始剂,在80℃条件下先加入部分环氧丙烷进行预反应,合成的阻燃聚醚具有一定的阻燃效果,在同等发泡条件下,用三聚氰胺阻燃聚醚完全替代聚醚4110,制备的聚氨酯硬泡氧指数绝对值增加2. 8%~4. 1%。  相似文献   

14.
<正>日前,由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奥格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齐翔节能建材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原位纳米协同高阻燃聚氨酯泡沫保温材料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通过了评审鉴定。项目的关键技术和主要创新点: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硬泡聚氨酯组合多元醇中原位制备纳米氢氧化铝无机阻燃材料,并与常规含磷阻燃剂协同作用,制备了阻燃性能优异的硬泡聚氨酯保温材料;提出了可膨胀石墨和  相似文献   

15.
《聚氨酯》2017,(9)
<正>2017版《硬泡聚氨酯保温防水工程技术规范》,阻燃B2级成硬指标《硬泡聚氨酯保温防水工程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404-2017,自2017年10月1日起实施。原国家标准《硬泡聚氨酯保温防水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4-2007同时废止。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压发泡机制备了一系列以磷酸三(2-氯丙基)酯(TCPP)为阻燃剂的聚氨酯硬泡,讨论了TCPP用量对聚氨酯硬泡阻燃性能、压缩强度、导热系数及热水器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TCPP的聚氨酯硬泡强度和高温下尺寸稳定性较未加入TCPP的泡沫差;随着TCPP用量的增加,硬泡导热系数上升,热水器能耗变大。当TCPP达到30份(以聚醚多元醇100份计)时,聚氨酯硬泡阻燃性能可以达到UL94中HF-1级别;当老化时间延长,加入TCPP所制备硬泡的热水器能耗衰减也随之变大。  相似文献   

17.
以氢氧化铝、三聚氰胺和聚磷酸铵为阻燃剂制备了阻燃聚氨酯硬质泡沫,研究了添加氢氧化铝前后阻燃剂用量对聚氨酯(PU)硬泡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铝/磷/氮复配阻燃体系的阻燃效果优于磷/氮阻燃体系,阻燃剂总添加量达30份时,PU硬泡同时具备较好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氧指数为32,烟密度为74,平均燃烧时间为31 s,其压缩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为6.52 MPa和6.16 MPa。  相似文献   

18.
在聚氨酯(PU)硬泡合成中引入成炭剂糠醇树脂(FR)、膨胀型阻燃剂多聚磷酸铵(APP),制备了阻燃PU硬泡。用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用氧指数法、锥形量热仪分别分析了材料的阻燃性能。结果显示,适量糠醇树脂的引入可降低PU硬泡的最大热释放速率(PHRR)。PU/FR/APP质量比55/20/25的PU硬泡的氧指数达31.8%,PHRR为75.4k W/m2,比纯聚氨酯硬泡的PHRR(119.5 k W/m2)下降了36.9%,最大烟释放速率(PSRR)下降62.1%。PU硬泡燃烧后残炭率较高,成炭致密。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可再生的醇解蓖麻油多元醇为原料,与液溴进行加成反应制备溴化蓖麻油多元醇,通过红外光谱证实发生了溴化反应,并测定了产物粘度、羟值、酸值.通过发泡实验和氧指数、烟密度、水平燃烧等测试手段,考察了溴化蓖麻油基聚氨酯硬泡发泡参数和阻燃性质,并与工业级阻燃荆雅保RB-79制备的聚氨酯硬泡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由溴化蓖麻油多元醇...  相似文献   

20.
聚氨酯硬泡用阻燃多元醇制备路线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景存  韩怀强 《聚氨酯工业》2005,20(4):11-15,45
根据所含阻燃元素的不同,聚氨酯硬泡用阻燃多元醇大致可分为磷系阻燃多元醇、卤系阻燃多元醇、复合型阻燃多元醇及芳杂环类阻燃多元醇等。本文对各种类型多元醇的制备路线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