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用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的方法大体可分为单一参数线性预测法和多参数综合分析法两大类.近年来,多参数的人工神经网络储层预测技术应用较多,但是需要选择合适的样本,并准确提取对砂体厚度反映灵敏的地震属性参数[1].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由于储层厚度和岩性在横向上的变化会引起其地震反射特征发生较大变化,因而训练样本非常复杂,网络训练也难以收敛.  相似文献   

2.
一种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岩  李文艳  吴明华 《石油物探》2004,43(4):377-379
大庆外围油田的葡萄花油层主要为砂泥岩薄互层,储层砂体横向变化大,这给井位设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近几年地震属性分以用地震特征参数直接预测储层的析技术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地震属性与储层地质参数之间的关系较模糊,难砂岩厚度。为此,研究了一种模糊神经网络预测砂岩技术,它将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与模糊逻辑分析相结合,在地震属性分析的基础上,以井旁地震道主分量参数为输入,以井孔地质参数为期望输出,建立模糊神经网络,并对网络进行训练,当网络收敛且网络整体方差达到要求的精度时,便完成了网络训练。该技术应用于大庆太平屯地区储层预测中,通过4口后验井检验,预测厚度与钻井厚度吻合较好,平均绝对误差为0.21m。  相似文献   

3.
在钻井资料较少的情况下,应用波阻抗反演以及常规地震属性预测储层时,存在较强的多解性。沉积地层物性参数的变化又总是反映在地震道波形形状的变化上。基于波形的地震相分析技术忠实于地震信息本身,可以克服上述缺陷,是研究沉积相和储层预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Stratimagic软件基于波形的地震相分析技术对SYB地区长兴组的沉积相和礁滩储层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波形分类技术在储层沉积微相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地震波形的总体变化是地震波振幅、频率、相位的综合反映,是重要的地震属性参数。地震波形分类技术充分利用了地震资料信息丰富的特点,采用神经网络算法把地震道形状(即波形特征)定量地刻画出来,通过对某一层地震数据逐道进行对比分类,细致地刻画地震信号的横向变化,从而得到与地质层位对应的地震相图,用于储层砂体及岩性油藏的预测。应用波形分类技术对古龙北地区葡萄花油层沉积微相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该区宏观沉积环境吻合,与单井微相匹配程度高,属性的细节变化符合沉积规律。利用预测结果提供了2口井位,实施钻探后均获得工业油流,新发现了较大储量规模的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5.
高精度地震属性储层预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地震属性技术是储层预测的重要手段,但地震储层预测存在多解性,可靠性程度低问题,预测出的最终图件难以进行合理的地质解释,文章基于地震属性与地质属性随时空变化的关系,根据地震属性与储层属性相关程度,以及地震属性对储层参数敏感程度来进行地震属性有效性分析;然后将搜索算法与神经网络相结合来实现地震属性优化,用优化出的地震属性再进行多元储层预测。实际工区的砂岩厚度预测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可明显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垦利X油田沙河街组储层厚度薄,单层厚度多数小于4 m,砂泥互层结构明显,受埋深影响,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储层预测难度大。充分应用工区三维地震信息,在精细层序格架约束下,通过地层切片及属性提取与分析技术,提取多种类地震属性,在地质分析及井点信息约束下,优选出最能反映沉积特征及储层分布的地震属性,然后分析井点砂泥岩参数与地震属性的相关性,建立储层参数与地震属性的关系对地震属性进行标定,最终在沉积模式约束下,实现基于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薄互沉积储层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7.
杨波  高军  侯峰  刘明杨  王俊 《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9):209-213,217,2
地震属性技术是储层预测的重要手段,目前已有多种类型的地震属性参数可以提取和利用,但是单一地震属性分析与解释存在较强的多解性、不确定性。属性降维是通过K-L变换把属性空间的高维样本变成低维样本,降维后的地震属性更加具有代表性,更能反映地质特征,然后再将降维后的地震属性用于储层预测更加符合地质规律。通过地震属性降维方法对陆梁油田陆151井区侏罗系头屯河组油藏进行储层预测,其预测结果与部署的评价井在地质参数上符合程度较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元坝东地区须四段长石岩屑砂岩储层横向非均质性强,导致沉积相带边界刻画困难、储层预测精度低等问题。通过储层精细标定,明确了储集层的测井及地震响应特征;利用波形分类、均方根振幅属性,明确了储层的宏观展布范围;在储层宏观分布范围内分析储层敏感参数,开展声波曲线重构进行拟声波波阻抗反演,对有利储层分布区及厚度进行精细预测。研究区须四段通过运用地震地质综合储层预测技术所得的储层厚度与实钻吻合,证实该技术可有效提高长石岩屑砂岩储层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利用波形分析技术半定量预测塔中碳酸盐岩储层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多、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利用地震波形变化特征,半定量地识别和预测了优质储层的分布。文章论述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实现过程以及关键参数选择的原则。通过井一震标定建立了储层段地震响应的模式,分析了不同品质储层的地震波形特征;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逐道进行了目的层段地震道波形聚类;结合钻井标定最终实现了碳酸盐岩储层的半定量化评价。根据预测结果部署了2口井,钻探结果与预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埕岛油田东南部馆上段河道砂体储层预测较为困难的问题,在分析储层基本特征和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均方根振幅属性、分频属性、地层切片、地震波形指示反演以及三维可视化显示等技术,对馆上段河道砂体储层进行了定性和定量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属性对储层的平面展布刻画较为清晰,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技术使储层的纵横向识别精度同步提高,三维可视化技术可快速直观地对地震属性和砂体进行合理地质解释。综合预测结果与已钻井具有很高的符合率,克服了单一属性预测所带来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可为油田精细勘探开发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张旭光 《石油物探》2012,(5):493-501,423
玉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油气勘探前景良好,但目的层埋藏深,储层非均质性强,纵、横向变化快,储层地震响应特征不清晰,预测难度大。为此,应用该区测井数据和岩心、录井等资料对储层进行了分类,利用交会分析技术分析了储层与围岩的岩石物理特征,通过地震属性提取与模型正演,研究了碳酸盐岩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确定了波阻抗、振幅、振幅变化率、相干等地震属性参数为储层预测的敏感参数。其中波阻抗对储层物性的变化比较敏感,对规模储层有较好的反映。10m以上的溶洞产生强振幅串珠状反射,利用常规地震数据体提取振幅及振幅变化率可以进行有效预测;有一定厚度、规模的裂缝型、溶孔型储层能引起地震振幅的明显变化,利用常规地震数据体提取振幅及振幅变化率、相干属性,结合波阻抗反演可以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12.
 利用地质、测井及地震资料,系统分析了白音查干凹陷陡坡带桑合地区都一段含油砂层组的储层地球物理特征。该区砂泥岩薄互层砂岩的阻抗特征不明显,单一的储层预测方法不能有效地进行储层预测。通过地震多属性分析、波阻抗反演,在地质规律的指导下采用多信息综合储层预测的方法对这种薄砂层进行了预测,砂体在地震多属性分析预测结果上有很好的反映,砂泥岩厚度的横向变化细节也刻画得非常好,预测结果与实钻资料比较吻合。2008年在近洼带预测目标上成功钻探了C35井,发现了富集区块,控制地质储量数百万吨,实现了高效勘探。  相似文献   

13.
用有限带宽反射波波形分析法进行储层横向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正演地震模拟为基础的有限带宽反射波渡形分析法是一种新的储层横向预测方法。首先利用波形分解确定地震反射层的地质属性,找出能反映岩性变化的反射波波形特征参数;然后,采用多元数据聚类分析和灰色系统理论完成储层横向的预测。文中以预测江苏 J 凹陷 F 构造上阜二段生物灰岩分布及厚度横向变化为例,简述了反射波波形分析的全过程。预测结果已为钻探证实。  相似文献   

14.
根据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的研究,对于寻找油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对于目前勘探中广泛存在的薄互层储层,由于受组合结构、厚度、含油气性等变化的影响,地震属性变化复杂。通过正演模拟,分析不同组合类型薄互层属性特征与储层厚度、结构、流体变化的关系,总结储层参数变化对地震属性影响程度大小,为薄互层储层地震属性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大量文献调研和实际应用的基础上,对砂砾岩致密储层的勘探现状、地质特征、测井响应特点、地震相特征和预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针对砂砾岩致密储层的预测方法主要分为属性分析和反演两大类。通过属性分析方法可以提取相干属性、最大振幅属性、波形分类属性、相对波阻抗属性等多种明显反映砂砾岩特征的属性,进而利用属性融合方法对砂砾岩储层进行综合预测;通过常规波阻抗反演、叠前弹性反演、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等为代表的反演类方法,可以预测砂砾岩储层的空间变化情况,进而确定储层的连通性以及裂缝展布等。砂砾岩储层地质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横向连通性差,储层预测难度大,对砂砾岩的主要特征进行了详尽描述,并对储层预测的方法进行了总结。研究结果对砂砾岩致密油的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砂体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地震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提取反映储层地质属性的地震主特征分量参数,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技术,从空间上建立井旁道与其它地震道的多种模式相关关系,在已知井约束下预测砂岩平面分布规律,指导评价勘探和开发井部署。  相似文献   

17.
在大量文献调研和实际应用的基础上,对砂砾岩致密储层的勘探现状、地质特征、测井响应特点、地震相特征和预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针对砂砾岩致密储层的预测方法主要分为属性分析和反演两大类。通过属性分析方法可以提取相干属性、最大振幅属性、波形分类属性、相对波阻抗属性等多种明显反映砂砾岩特征的属性,进而利用属性融合方法对砂砾岩储层进行综合预测;通过常规波阻抗反演、叠前弹性反演、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等为代表的反演类方法,可以预测砂砾岩储层的空间变化情况,进而确定储层的连通性以及裂缝展布等。砂砾岩储层地质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横向连通性差,储层预测难度大,对砂砾岩的主要特征进行了详尽描述,并对储层预测的方法进行了总结。研究结果对砂砾岩致密油的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薄互层储层预测方法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0  
陈守田  孟宪禄 《石油物探》2004,43(1):33-36,79
针对松辽盆地葡萄花油层三角洲沉积薄互层储层的特点.研究不同微相的砂岩与测井特征、地震属性的关系.探讨利用沉积微相、波形特征定性预测砂岩储层发育带的技术。利用地震属性预测技术定量预测储层厚度结果表明,本区整个油层砂岩总厚度与地震属性有很高的相关度.厚砂层的颅测符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在充分分析油井潜力的基础上,筛选有利目标,通过建立地震相、剖面追踪、多属性分析、地震分频、体透视及种子点追踪等技术进行地震储层预测,结合河流相储层沉积模式,刻画河道砂体展布形态。针对港东油田二区六断块河道砂体厚度薄、油层变化大的地质特征,运用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对该区明化镇组地层砂体分布进行预测。钻井结果与预测吻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AVO属性异常与油气之间存在关系,不同的属性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地质意义,。进行属性分析并研究其与储层参数(含气饱和度、有效厚度、孔隙度等)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应用AVO技术对研究区进行舍气性预测。从叠前地震CRP道集出发,在对数据处理后得到角度道集并进行AVO反演,提取了多种AVO属性,然后进行属性分析,优选对含气性敏感的属性参数,建立起属性组合与已知井点测井解释厚度值之间的关系。最后运用地质统计学的方法对目的层含气有效厚度进行平面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