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平菇是我国栽培量最大的食用菌,其产量占全国食用菌总产量的23.75%,平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河南是平菇栽培大省,平菇栽培量遍及全省各地,栽培量位居全国第一。平菇栽培主要利用棉籽壳、玉米芯等农副产品下脚料,而且多在农闲的秋冬季节栽培,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渣可食性膜的制备及其微观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拓展马铃薯薯渣的应用领域及可食膜材料种类,以马铃薯薯渣为原料,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成膜剂,甘油为增塑剂,硬脂酸为脂肪类物质,采用流延法制备马铃薯薯渣可食性内包装膜。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及分析,得出马铃薯薯渣可食性内包装膜的最佳工艺参数:马铃薯薯渣添加量为15 g,海藻酸钠为1.2 g,壳聚糖为0.2 g,甘油为1 mL,硬脂酸为0.2 g,并利用SEM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衍射对可食性膜的相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杨昕臻  李梅  吴小华 《包装工程》2023,44(13):112-119
目的 通过综述鲜切马铃薯褐变机制及不同保鲜方法对鲜切马铃薯品质的影响,为我国鲜切马铃薯品质提升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思路。方法 对鲜切马铃薯褐变发生机理及国内外鲜切马铃薯品质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其中主要包括低温、回温、热处理、气调、超高压、臭氧和低温等离子体杀菌等物理保鲜技术,氯化钠、酸处理、氨基酸、3–巯基–2–丁醇和茉莉酸甲酯等化学保鲜技术,以及天然提取物、基因工程等生物保鲜技术。结论 明确了不同保鲜技术对鲜切马铃薯褐变控制的效果。鲜切马铃薯易发生褐变,新技术和传统技术的结合有助于提高鲜切马铃薯的品质,将为今后鲜切马铃薯品质控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薯渣制备可食性内包装膜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卞雪  曹龙奎 《包装工程》2010,31(1):47-50,61
以马铃薯薯渣为原料,卡拉胶和海藻酸钠为成膜剂,甘油为增塑剂,硬脂酸为脂肪类物质,以抗拉强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马铃薯薯渣可食性内包装膜的最佳配方:卡拉胶2.0%,海藻酸钠1.5%,硬脂酸1.0%,甘油1 mL,可食性内包装膜抗拉强度可达9.12 MPa,且具有表面光滑、溶解速度快、吸水率低等特点。此种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营养价值高,可以替代塑料膜,用于食品粉料包装。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目前鲜切苹果、西瓜、菠萝、柑橘这4种较有代表性皮渣进一步利用的方向和方法进行总结,为后续鲜切皮渣的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不同鲜切水果皮渣的单营养物质提取或整体综合利用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鲜切水果皮渣中的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可利用性极强,应重视对其的加工利用,以免造成资源浪费。结论系统列举了苹果、西瓜、菠萝和柑橘这4种鲜切水果皮渣的营养价值、皮渣的主要成分,以及目前对4种鲜切水果皮渣含有的营养成分(如多酚、黄酮、果胶、多糖、膳食纤维等物质)的提取利用和其他资源利用方式的研究成果,以期引起对鲜切皮渣资源利用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渣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探索双酶法逐步水解马铃薯薯渣中的残留淀粉的研究,目的是解决马铃薯薯渣提取果胶的中性糖残留问题提高果胶纯度。结果表明,耐高温a-淀粉酶和高转化率糖化酶组合使用可有效的水解马铃薯薯渣中的残留淀粉,其最优工艺条件为:液化时耐高温a-淀粉酶的最适条件为,为pH为6.3,液化温度为95℃,加酶量为90u/g,液化时间为30min;高转化率糖化酶的最适条件为pH为4.3,液化温度为60℃,加酶量为198u/g,糖化时间为2.0h,在最适条件下,最终后续产品果胶的纯度上升至80%以上。  相似文献   

7.
热水处理对预包装鲜切马铃薯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迎娟  樊彩虹  张敏 《包装工程》2014,35(17):1-5,32
目的研究不同热处理时间对预包装鲜切马铃薯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60℃热水对预包装鲜切马铃薯进行处理,时间分别为0.5,1.0,1.5 min。测定贮藏中的亮度L*值,颜色饱和度C*值,细胞膜透性,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感官品质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温度为4℃的保存条件下,60℃热水处理1 min能较好地维持鲜切马铃薯的白度,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抑制PPO和POD的活性,延缓鲜切马铃薯的褐变。结论热水处理可以改善鲜切马铃薯的品质,1 min热水处理组贮藏至第6天时仍具有良好的商品品质。  相似文献   

8.
中温磷化工艺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贤成 《材料保护》1995,28(6):12-13
阐述了中温磷化成膜机理、配方设计模型,提高P比的方法,磷酸二氢盐的制取,氧化促进剂的作用和添加方法,酸度调整及减少磷化渣的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9.
侧耳属中可以栽培的种或品种泛称为平菇。侧耳属种质资源丰富,目前世界上已知多种侧耳中,我国发现的就有31种。平菇品种繁多,也最混乱,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繁多,很难区别,为科研生产带来诸多不便,笔者通过整理一些品种向读者介绍,由于目前使用的诸多品种均未经过严格的鉴定和审定,本文就已命名的平菇种子资源,及一些常用杂交育种方法,向大家介绍,使之一目了然。有助于提高对平菇的了解,便于生产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超市蔬菜用阻光包装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金匣  张蕾 《包装工程》2011,32(1):54-57,79
为了减小超市灯光中紫外线对包装鲜切西兰花的货架寿命的影响,采用LDPE与紫外线吸收剂UV-531共混的方法制备选择性阻光薄膜,UV-531所占质量分数分别为0,0.1%,0.3%和0.5%。使用制备的4种薄膜和超市现用LLDPE保鲜膜包装鲜切西兰花,置于超市用灯光下进行保鲜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紫外线吸收剂的LDPE薄膜的透光率随着紫外线吸收剂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在室温(29+1)℃条件下,添加紫外线吸收剂的LDPE薄膜对鲜切西兰花的保鲜效果均好于超市现用LLDPE保鲜膜;其中添加量为0.3%时能够更好地保护鲜切西兰花的叶绿素和水分,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气候和区域地理优势角度,对马铃薯茎尖脱毒、地膜栽培,及土壤平衡施肥,不同栽培技术方式及效益增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对马铃薯的不同栽培优势作出了简单介绍,指出马铃薯在贵州省修文县具有较高的栽培前景。  相似文献   

12.
碱磷渣胶凝材料的减缩防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粉煤灰、钙质膨胀剂、硫铝酸钙膨胀剂和聚丙烯纤维对碱磷渣胶凝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和减缩防裂作用.结果表明,用适量粉煤灰取代磷渣、添加用硬脂酸铝包覆的钙质膨胀剂都可以一定程度降低碱磷渣胶凝材料的收缩;用10%~15%(质量分数)的粉煤灰取代磷渣虽使碱磷渣胶凝材料的抗压强度有所降低,但其抗折强度提高;钙质膨胀剂会使碱磷渣胶凝材料的凝结时问略有缩短,强度稍有降低,而掺加硫铝酸钙膨胀荆会导致碱磷渣胶凝材料速凝,无法正常使用;添加聚丙烯纤维可大幅度提高碱磷渣胶凝材料的抗裂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马铃薯栽培与传统栽培的研究发现,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栽培可提高地温2.3℃,满足生育阶段对地积温的要求,同时可改善土壤水分、空气状况,控制杂草生长;降低生产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600/hm2,增加马铃薯产量8.1t/hm2,净增产值7101元/hm2。稻田马铃薯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栽培,是实现节本增效,促进了稻草等农作物秸秆还田,培肥地力,使马铃薯生产实现生态、环保、优质、高产、高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探究复合保鲜剂对鲜切天麻保鲜效果的影响,为鲜切天麻采后保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鲜切天麻为实验材料,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考察茶多酚、柠檬酸、抗坏血酸、壳聚糖复配对鲜切天麻感官评价的影响,以鲜切天麻感官评价为控制指标,筛选出适宜鲜切天麻的复合保鲜剂配方。结果复合保鲜剂的最佳配方为茶多酚质量分数1.25%,柠檬酸质量分数0.50%,抗坏血酸质量分数0.20%,壳聚糖质量分数0.90%。与采用清水处理相比较,该复合保鲜剂在4℃下贮藏15d,能有效维持鲜切天麻的硬度和色差L*值,延缓其天麻素和多糖含量的下降,保持鲜切天麻PPO活性和POD活性。结论复合保鲜剂能有效地保持鲜切天麻的商品价值,可用于鲜切天麻采后保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了以淀粉和酱油渣为主要原料的可食膜制备工艺与性能。方法以膜拉伸强度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分析最佳配方和制备工艺,并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复合膜相关结构进行表征。结果在干燥温度76℃、玉米淀粉质量分数6.5%、酱油渣质量分数1.5%、甘油质量分数27.0%时,制得的可食膜厚度为0.145 mm,拉伸性能最佳,强度为14.26 MPa,断裂伸长率为7.82%。结论添加适量酱油渣可以使淀粉膜的结构更加稳定,抗拉强度增大,并且可以溶解在水中,可以进一步应用于可食内包装袋。  相似文献   

16.
卫生部有关负责人在日前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牛初乳禁令是指婴幼儿配方食品不得添加牛初乳以及用牛初乳为原料生产的乳制品,其他食品可以添加使用牛初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无灰煤中添加不同生物质(玉米芯或松木屑),制备双电层电容器用活性炭电极材料,探究生物质对无灰煤基活性炭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SEM、XRD、FTIR、N2吸脱附表征其结构和组成,通过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及交流阻抗测试其电化学性能。从生物质组成成分来看,添加高纤维素含量的生物质更有利于中孔的发育,使活性炭的孔隙结构更加完善。高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能够有效降低碳材料的电荷转移电阻和物质扩散阻力,使离子在孔结构之间的传输更加迅速。向无灰煤中添加玉米芯时,比电容提升45%,电荷转移电阻降低65%;向无灰煤中添加松木屑,比电容提升30%,电荷转移电阻降低35%,证明添加高纤维素含量的生物质更有利于活性炭的结构完善和电化学性能提升。  相似文献   

18.
以Fe2O3、Mn O2、Cu O、Co2O3系过渡金属氧化物为基料,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的电解锰渣配料混匀后,经高温烧结制备复合红外辐射材料。通过XRD、SEM对制备的电解锰渣复合红外辐射材料的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探讨了电解锰渣添加比例、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复合红外辐射材料的常温全波段法向红外发射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解锰渣添加量为10%的样品,经1 150,1 210和1 270℃保温2 h获得的发射率分别为0.874,0.904和0.911;其最佳的制备条件为1 270℃烧结,保温时间3 h,获得的发射率为0.924;随着电解锰渣添加量的增加,样品发射率呈下降趋势,但电解锰渣添加量为30%时,其发射率仍有0.89。尖晶石结构Co Mn2O4、Mn Fe2O4和反尖晶石结构Mn(Cu Mn)O4的生成,良好的结晶形态是复合材料获得高发射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现行镍铬不锈钢管镀铜液的改进配方。试验表明,在硫酸铜酸性溶液中添加适量HEDP和OP,可使铜镀层强度增加、镀铜液的使用周期延长和碳钢的消耗量减少。  相似文献   

20.
新型室温少渣磷化液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红 《材料保护》1995,28(4):36-36
新型室温少渣磷化液的应用北京航空工艺研究所(100024)张红l基本配方及L件条件磷化液基本成分的选择主要考虑的因素是生产成本及工艺的可操作性。经试验,我们的磷化液配方及使用条件如下:硝酸锌l~10g/L马日夫盐l~10g/L磷酸10~30g/L十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