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洪泽湖蓄泄关系与淮河中下游防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洪泽湖的蓄泄能力,分析了以洪泽湖为中心的淮河中、下游防洪的各种关系,提出了把洪泽湖及其进出河道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对改善淮河中下游地区防洪排涝条件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
自黄河夺淮以后,淮河下游的入海出路逐渐被淤塞,形成了洪泽湖,淮河被迫由入海改为入江。入海水道将是淮河在洪泽湖下游的一个直接入海的洪水通道。它是一项宏伟的工程。入海水道的修建将进一步提高洪泽湖与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有利于该地区的工农业发展。一、修建入海水道工程的必要性洪泽湖是淮河中、下游的巨型水库,库容130亿立米,上承淮河上、中游15.8万平方公里的来水。洪泽湖下游是苏北里下河、渠北和白马湖宝应湖地区。总计有3000万亩土地和  相似文献   

3.
淮河下游地区占江苏省地域面积近40%,这个地区也是江苏省未来10年乃至20年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最为关键的地区。该地区位于洪泽湖下游,地势低洼,高程比洪泽湖湖底高程低4m以上,洪泽湖湖底西高东低,是我国著名的“悬湖”,防洪全赖湖东一线长堤挡住万顷湖水,洪泽湖大堤成为淮河下游地区的防洪屏障,是国务院规定的全国四大重点确保堤防,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工程安全。除了保护淮河下游地区,对中游地区也有保护外,一方面,随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洪泽湖作为系统的中转站和黄金水道,为了保证北方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必须有相当的库容储水中转;另一方面,为了向北方输送较江水廉价的用水(指事先所储存的洪水,将洪水资源化)。因此,没有洪泽湖的科学有效的调控,不可能有该地区乃至江淮广大区域的人水和谐。  相似文献   

4.
淮河入江水道金湖段全长31km.两岸防洪圩堤115km,设计行洪流量12000m^3/s。淮河洪水经洪泽湖调蓄后,由入江水道经高邮湖、邵伯湖下泄入长江。该行洪道以束堤漫滩行洪为主。保持设计行洪能力,对淮河下游地区的防洪保安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淮河入海水道是扩大淮河下游洪水出路,提高洪泽湖及淮河下游地区防洪标准的大型防洪工程。干河西起洪泽湖二河闸,东至扁担港入黄海,全长163.5km,沿苏北灌溉总渠北侧布置,经过淮安市的清浦区、楚州区,盐  相似文献   

6.
淮河中游河床倒比降的形成、演变与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淮河中游河床倒比降的形成机制有二:(1) 淮河入洪泽湖河口形成与地貌演变;(2) 洪泽湖湖底淤高。50年代以来,由于淮河中上游大量水库和蓄洪区的兴建、中游地区水土保持,使河流输沙量和含沙量不断减少,淮河中游河床处于侵蚀状态,河床倒比降又有新的发展。在严重的水资源紧缺形势面前,根治倒比降的关键措施是洪泽湖反季节运用、下游直流入海。  相似文献   

7.
2003年7月4日,洪泽湖水位不断上涨,防洪形势严峻.来势凶猛的淮河洪峰,冲过正阳关,经怀洪新河分泄后,分两路进入洪泽湖.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它对淮河的洪水具有重要的调蓄作用.历史上由于它只有入长江这一条出路,加上下游落差小,水流慢,每到汛期淮河水便会雍堵在湖中,导致中下游水位居高不下形成洪灾.而洪泽湖由于自身地势较高,已成为悬湖,也极易出现险情.阻挡滔滔洪水凭借的只有洪泽湖大堤,1950年修建了苏北灌溉总渠,可以导流部分洪水入海,1991年起对洪泽湖大堤进行了除险加固,2003年6月28日淮河入海水道建成通水,使淮河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入海通道.  相似文献   

8.
王庆  李军 《泥沙研究》2000,(1):50-55
淮河中游河床例比降的形成机制有二:⑴淮河入洪泽湖河口形成与地貌演变;⑵洪泽湖湖底淤高。50年代以来,由于淮河中上游大量水库和蓄洪区的兴建、中游地区水土保持,使河流输沙旺和含沙量不断减少,淮 游河床处于侵蚀状态,河诃例比降又有新的发展。在严重的水资源紧缺形势面前,根治例比降的关键措施是洪泽湖反季节运用、下游直流入海。  相似文献   

9.
洪泽湖1991~2005年发生的水污染情况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景伟  刘春山 《江苏水利》2009,(8):30-31,33
1 洪泽湖水污染事故调查及特点分析 洪泽湖处于淮河流域中下游,淮河是洪泽湖最大的补水水源,也是洪泽湖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其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洪泽湖及其下游水体的水质.  相似文献   

10.
孙洪滨  郭宁 《治淮》2001,(1):7-8
一、概述 二河闸位于江苏省洪泽县城东北约7km处的洪泽湖大堤上,是淮河下游洪水分泄入新沂河的关键性工程,同时也是淮水北凋的进水闸,并兼有分沂人淮的任务。入海水道建成后,又是淮河下游洪水从洪泽湖入海的口门,它与三河闸、高良涧进水闸及洪泽湖大堤等建筑物一起,使洪泽湖成为一个巨型平原水  相似文献   

11.
洪泽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是一典型的过水性湖泊,无论是洪水(水灾)或是枯水(旱灾)均应当引起同等重要的关注,泄与蓄要兼顾兼施,必须从资源水利的角度来审视和研讨洪泽湖的治理和改造,因此,开辟了海水道是治理淮河与洪泽湖的根本举措,蓄泄兼施,淮水在湖外分流;清淤掘底,增加蓄水量;整治湖口,淮河洪水畅流入湖,防治污染,保护水环境。  相似文献   

12.
洪泽湖60年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晓兵 《中国水利》2009,(14):21-23
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是淮河流域大型调蓄水库,对淮河流域的防洪以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以新中国成立后洪泽湖60年的发展变化为主线,记述了新中国60年来国家对洪泽湖治理、开发利用以及保护的努力.反映了60年来国家治水思路和理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楚恩国 《中国水利》2007,(23):33-35
洪泽湖位于淮河中下游,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中纬度过渡带、海陆相过渡带,各种天气系统相互交错又相互影响,是典型的孕灾地区。在分析了洪泽湖水资源特点及地区分配南北差异、年际变化、年内分配,水污染情况,水环境恶化程度等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洪泽湖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针对淮河流域沙颍河因污染水体集中下泄导致淮河干流多次出现突发性的水污染事件,基于在沙颍河开展的实验工作,借助SMS软件中的RAM2和RAM4模块,对沙颍河下游的颍上闸到淮河干流鲁台子间的河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颍上闸下泄流量对淮河干流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颍上闸的水质合理地调整闸的下泄流量,能有效减少汛前颍上闸下泄水量而造成淮河干流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发生概率,从而为淮河流域开展闸坝防污调度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桐柏县淮河流域区地处淮河源头,区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极其贫乏。为了保 持桐柏县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淮河源头水质,采取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防洪保障、水资源 供给、水资源保护及水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夏成宁 《中国水利》2005,(17):22-24
淮河是我国蓄滞洪区分布最多的流域,特有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决定了淮河防汛调度和应急管理的重要地位.洪水风险图作为防洪减灾基础信息建设的一部分在淮河流域已经开展了近20年.通过对淮河流域蓄滞洪区洪水风险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蓄滞洪区的洪水风险分析方法应当依据本区域的洪水特性和防汛调度特点进行,而某些风险信息则应当根据实际运用情况适当简化,这样可以在保证需要的情况下,大幅度地减少成本.  相似文献   

17.
The gammarid amphipod Echinogammarus ischnus was found to be widespread from the south end of Lake Huron, downstream in the St. Clair River and across Lake Erie to the Niagara River outlet into Lake Ontario. The presence of this exotic species was first reported in the Detroit River, where it now dominates; this species has been common in western Lake Erie since the summer of 1995. The species has replaced the native amphipod Gammarus fasciatus on rocky habitats in the St. Clair, Detroit, and Niagara rivers, and is the dominant amphipod on rocky shores in western Lake Erie. In one year, E. ischnus became the dominant amphipod at the Lake Ontario end of the Welland Canal, although the fecundity of E. ischnus is less than G. fasciatus. E. ischnus has not yet been reported from the north shore of Lake Ontario or the outlet into the St. Lawrence River but occurs 100 km further downstream at Prescott.  相似文献   

18.
王建武 《中国水利》2005,(18):28-29
淮河流域地理和气候的特点决定淮河治理的特殊性.河南处于淮河上游,其淮河治理的速度和成效对治淮大局至关重要.河南治淮抓住机遇,重点突破,形成了全面推进的新态势.  相似文献   

19.
长江流域泥沙资源供需矛盾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仕明  刘同宦 《人民长江》2010,41(15):10-14
针对长江含沙率较小但输沙量较大的特点,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在减小或避免其泥沙致灾的同时,将其加以合理利用,实现减灾兴利。根据长江流域干支流主要控制站的水沙实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包括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近50余年的长江上游、三峡工程坝下游干流河道与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及支流汉江的泥沙输移变化,阐述了长江流域泥沙资源化的主要表现,揭示了长江流域泥沙资源的供需矛盾,并提出了相应的缓解对策。  相似文献   

20.
荆江与洞庭湖汇流区演变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荆江与洞庭湖汇流区的水沙过程变化及河道演变等进行了分析,认为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江湖关系的调整变化、洞庭湖人工围垦和泥沙淤积、江湖汇流区下游河道变化以及上游来水来沙变化等。可供江、 湖治理和三峡枢纽下游河道可能发生的演变及工程措施的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