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防沾净洗剂Intratex PWO在锦氨织物印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性防沾色净洗剂Intratex PWO主要应用在锦纶/氨纶织物酸性染料印花后皂洗中。实践表明,在水洗温度45~50℃,酸性防沾色净洗剂Intratex PWO 2~3 g/L,pH值9~9.5的条件下清洗,锦纶/氨纶酸性染料印花织物的防沾色与净洗效果优异,有利于提高印花织物色牢度和花纹图案的清晰度。  相似文献   

2.
采用30%天茶纤维,65%棉莫(70%莫代尔、30%精梳棉),5%氨纶交织编织一种抗菌针织面料,探讨定形工艺条件和染色工艺条件对织物抗菌效果(洗涤50次)的影响。同时对该面料进行抗病毒整理,研究抗病毒整理对面料抗菌及抗病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98℃、20~26 m/min预定形,60℃染色,酸性皂洗剂JF-001皂洗时,面料的抗菌性最好;抗病毒整理剂的使用进一步改善面料的抗菌性能,同时抗病毒的性能达到99.37%,且耐洗涤性好;大生产实践表明,整理后色牢度以及甲醛等指标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海岛型小花纹麂皮绒织物的染色性能,对染色温度、时间、染料提升性及染色牢度等方面进行探讨,得出最佳染色工艺:40~50℃始染,然后缓慢升温至90℃染色20 min,再缓慢升温至110~120℃保温染色50 min;最后对染色织物进行还原清洗。适宜的还原清洗条件为:2 g/L碳酸钠和2 g/L净洗剂,80℃还原清洗20 min。  相似文献   

4.
镀银纤维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其针织面料的开发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分析镀银纤维/棉混纺纱的外观特征和抗菌特点,并利用镀银纤维/棉混纺纱在单面针织机上开发了几种抗菌针织面料。测试结果表明,开发的镀银纤维/棉混纺纱针织面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5.
载体应用于涤锦交织针织物染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涤锦交织针织物可用酸性或中性染料在100℃温度下染色,使得锦纶上染而涤纶不着色,形成留白效应;也可选用分散染料同浴一步法染色,因两种纤维的上染率不同,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锦纶化学镀银前处理的最优工艺条件,文章采用钯催化化学镀银的方法,按除油、粗化、敏化、活化顺序逐步处理锦纶纤维,着重探讨锦纶化学镀银前处理工艺中每一步的最佳温度、质量分数和时间,最后对前处理纤维和镀银纤维进行测试和表征。研究表明,最佳前处理工艺条件为除油:温度40℃、质量分数60%的乙醇溶液和时间90 min;粗化:温度40℃、质量分数15%的盐酸溶液和时间90 min;敏化:温度40℃、质量分数2%的盐酸及0.6%的氯化亚锡和时间50 min;活化:温度40℃、质量分数0.05%的氯化钯和时间50 min。采用此工艺的镀银纤维清洗失银率、电阻、强力损失率和镀银率分别为2.5%、0.4Ω、17.5%和28.48%。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Cleancool(R)纤维改进了沟槽状纤维截面的三维立体形态,大幅提高了面料的吸湿速干效果,同时在纤维内部加入银基抗菌物质,能够迅速杀死引起汗臭味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有害病菌.阐述了使用Cleancool(R)长丝和氨纶开发兼具吸湿快干和抗菌除臭功能面料的原料选择、面料种类、织造工艺和染整工艺.重点阐述了染整工艺中的预定形、前处理、染色注意事项、第二次定形、第二次还原清洗和成品定形.该产品经检测机构检测,符合多项标准要求,并通过Oeko-tex Standard 100认证.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散黄E-3RL、分散红3B和分散蓝2BLN染料对涤纶染色,然后用酸性还原剂在不倾去染色残液的条件下对染色涤纶织物进行还原清洗。探讨了还原清洗温度、酸性还原剂和染料用量对涤纶织物分散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涤纶织物染色的K/S值、耐摩擦和耐洗色牢度。结果表明:当染料用量为2%(omf)时,涤纶分散染料不排液还原清洗最佳工艺为酸性还原剂5g/L,还原清洗温度90℃,还原清洗时间15 min,染色织物能获得优异的耐洗和耐摩擦色牢度。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锦纶化学镀银前处理的最优工艺条件,试验采用钯催化化学镀银的方法,按除油、粗化、敏化、活化顺序逐步处理锦纶纤维,着重探讨锦纶化学镀银前处理工艺中每一步的最佳温度、质量分数和时间,最后对前处理纤维和镀银纤维进行测试和表征。研究表明,最佳前处理工艺条件为除油:温度为40℃、质量分数为60%乙醇溶液和时间为90 min;粗化:温度为40℃、质量分数为15%盐酸溶液和时间为90min;敏化:温度为40℃、质量分数为2%盐酸及0.6%氯化亚锡和时间为50min;活化:温度为40℃、质量分数为0.05%氯化钯和时间为50min;采用此工艺的镀银纤维清洗失银率、电阻、强力损失率和镀银率分别为2.5%、0.4?、17.5%和28.48%。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多功能聚酰胺纤维与棉纱交织、混纺的方式设计开发了两种新型多功能内衣针织面料。锦纶/棉交织和混纺的方法,使面料兼具有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优点,不仅提高了面料的服用舒适性能,也使面料物理机械性能有所改善。锦纶纤维选用添加2%抗菌型多功能母粒的锦纶纤维,使面料在洗涤50次以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仍能达到99%以上,起到有效的抗菌作用。远红外发射率达到了85%,负氧离子浓度达到了5920个/cm~3,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满足了人们对内衣面料卫生保健功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倪其洲 《印染》2012,38(8):32-34
以白念珠菌抑菌率为评价指标,研究染整加工对纳米银涤纶纤维面料抗菌性能的影响。优化的染整工艺为:纳米银涤纶面料先采用0.5%除油剂于110℃前处理20 min,再于190℃定形40~50 s,然后于130℃染色30 min,140℃成品定形30~40 s。高温和碱性还原处理会降低纤维的抑菌性能。染整加工后,纳米银涤纶仍然具有一定的抑菌性能。洗涤20次后,混纺纳米银涤纶纤维面料也可保持较高的抑菌性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再生涤纶针织物的染整工艺。指出再生涤纶自身性能对染色效果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每批再生涤纶染色前都需重新复样;再生涤纶针织物升温曲线要设计得慢一些,染色温度125℃、染色时间20 min、染色pH值4.0~5.0;还原清洗时应尽量控制pH值不超过11.0;这样染出的再生涤纶与普通涤纶的耐水洗色牢度、耐酸汗渍色牢度以及耐光色牢度分别相近,可达4级以上。另外指出,再生涤纶的含油量较普通涤纶高,在前处理阶段应优选前处理助剂,增加除油剂用量,提高前处理温度;对于再生涤纶针织绒类面料,应在拉毛前浸轧抗静电剂,并合理设计拉毛、梳毛、剪毛之间的生产工序及工艺参数,以达到良好的绒面效果。  相似文献   

13.
将传统涤棉针织物染色工艺流程精练、染涤、还原清洗、染棉调整为短流程染色工艺即染涤、精练、除氧、染棉,以常规染色中的敏感色紫红色和湖蓝色为例,对比了不同工艺下染色试样的色牢度和布面情况。结果显示,短流程染色工艺所得试样的色牢度和布面情况与传统染色工艺所得的相当。由于先染涤,棉纤维上的油剂、蜡质大部分可被乳化剂乳化去除,因此后续的精练可由传统工艺的110℃、30 min降低至98℃、20 min,节约了部分升降温时间及持温时间;另外,除氧在常温下进行,相比于传统还原清洗时的80℃或90℃而言,节省了升降温时间,同时也节省了部分蒸汽;生产实践结果显示,使用短流程染色工艺染紫红色可降低染色时间约27%,湖蓝色降低染色时间约33%,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4.
宋勇  李旭  刘涛等 《印染》2013,39(23)
涤棉针织物染色加工过程中,采用HA型耐碱分散染料、JX漂染同浴剂和JX免还原清洗高效净洗剂,设计开发了氧漂、分散、直接染色一浴一步法工艺或免还原清洗的氧漂、染涤一浴一步法工艺(分散、活性染色)。生产实践表明,与传统漂、染涤、染棉三浴三步法工艺相比,一浴一步短流程工艺可省去多道工序的水洗、蒸汽加温和部分氧漂助剂,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明显的节能降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静 《针织工业》2020,(3):53-56
文中研究了指甲花叶色素对涤纶织物染色及防紫外线整理,首先探讨了涤纶织物高温高压指甲花叶色素直接染色的较优工艺,并以硫酸铝钾和单宁酸作为媒染剂对织物进行后媒染色,探讨了媒染剂媒染对染色性能及防紫外线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指甲花色素对涤纶织物高温高压直接染色工艺较优条件为:染色温度125℃、染色时间60 min、染液浓度30 g/L和pH值=3,染色后织物耐皂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满足穿着要求,且具有一定的防紫外线性能;硫酸铝钾和单宁酸作为媒染剂对涤纶织物后媒染色有利于提升指甲花叶色素上染涤纶织物的效果及防紫外线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使用超细牛奶蛋白腈纶、竹黏纤维、改性涤纶长丝与易定形莱卡纤维开发的轻薄保暖弹性针织面料的染整加工流程。指出选择活性染料Sumifix对竹黏纤维进行染色,并选用配伍性好的阳离子染料对超细牛奶蛋白腈纶与改性涤纶长丝可进行同浴染色,染色温度110℃,严格控制升降温速率、排水温度等因素,可以解决这两种纤维染色的同向性和均匀性问题,改善布面起皱和折痕现象。采用预定形和成品定形可改善布面起皱、手感和提高织物的尺寸稳定性,预定形温度170℃,10 s;成品定形温度140℃,20 s。检测数据表明,按此染整加工流程生产的面料色差、色牢度较好,布面尺寸性稳定,并具有速干、抗菌防臭、保温和抗起毛起球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以截面桔瓣型涤锦复合丝为原料的罗纹针织布的缩纤技术。缩纤工艺为:织物先经过碱减量工序处理,维持碱减量率18%;然后在缩纤剂浓度为30 g/L、105℃、40~50 min条件下对锦纶进行缩纤处理。数据表明,布面的横、纵向产生较大收缩,面料的单位面积质量增加较多,涤锦复合丝编织成的线圈呈现菊花形散开,两组分纤维产生了高程度裂离,且裂离程度达到了国外进口高端产品的程度。同时分析表明,经此技术缩纤后的涤锦复合丝面料具有很强的纳尘、去油、去污能力,可以广泛应用于无尘布擦拭布产业、针织面料开发、仿真丝等产业领域;且研究发现此类织物适合碱性+中性染色方法,但其染色后的牢度、颜色的递深等问题仍未解决,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降低涤纶纤维的染色温度,利用复配增效技术研制了低温染色助剂CWL。将助剂用于涤纶织物分散染料低温热溶染色,比较经预增塑染色工艺和同浴染色工艺所得试样的染色深度,并对经助剂CWL处理的涤纶纤维进行差热扫描量热法(DSC)测试。结果表明:助剂CWL处理后涤纶纤维的玻璃化温度明显降低,说明助剂CWL对涤纶纤维起到了增塑作用;染浴中加入适量助剂CWL后,分散染料在焙烘温度180℃时能够达到传统热溶染色工艺210℃时的染色深度;同浴染色工艺的染色深度明显高于预增塑染色。  相似文献   

19.
酸性还原清洗剂ARC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涤纶及其混纺织物染色后,采用新型酸性还原清洗剂 ARC 进行还原清洗,并与其它还原清洗剂和相关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型酸性还原清洗剂处理的牢度性能与保险粉工艺相当,甚至超过一些市售的还原清洗剂;染色织物的表面浮色能有效去除,且对染色织物色泽影响小;工艺节能、省时、环保.  相似文献   

20.
为开发具有保健作用的新型天然染料,选用黄芩提取色素对涤纶织物进行高温高压染色。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提取液用量、染色温度、染色保温时间、p H值对涤纶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芩通过高温高压染色法在涤纶织物上得到棕色,优化工艺为:温度130℃,p H值5,提取液用量50%,时间60 min。染色涤纶的耐水洗牢度和耐摩擦牢度很好,能达到4~5级;耐日晒牢度较差,仅为1~2级,有很强的抗紫外线性和一定的抗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