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婉华 《古建园林技术》2010,(2):F0003-F0003
<正>"自我认同"是一个现代的名词,但却不是一个现代的问题。作为一个个体生命,只有获得了自我存在的确定性,才能获得一个精神家园。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以儒学为主导的传统文化给人的存在提供了一个自我认同的精神家园,在这个精神家园中,自我的地位在自我与他人共同生活于其中的人伦关系中获得认同,以德性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自我认同精神,相应地影响了中国古典建筑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与西方建筑完全不同的建筑结构和艺术表现特征。中国古典建筑以榫卯结构为特点,斗拱和飞檐作为中国古典建筑系统中的核心构件,在中国古典建筑的演进中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特征。斗拱和飞檐如今已经成为中国古建筑的代名词,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文章结合其含义、历史演变过程,对它们的实用价值和应用研究进行深入论述。  相似文献   

3.
西方古典建筑和中国古典建筑是世界建筑艺术中的两大体系。西方古典建筑最主要的文化特征可说是柱式之美,中国古典建筑则可说是屋顶之美。它们的产生是与各自特色的时代、文化意识、工程技术、建筑材料有关。西方古典建筑的原则直接源于古希腊的神话文化和雕刻文化,而古希猎的比例美学使建筑和柱式按人体比例造型。中国古典建筑的顶式特征则产生于原始艺术文化的乐舞文化——飞翔意识,它的特征是浪漫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建筑的文化阅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畅 《山西建筑》2009,35(3):46-47
从中国传统文化对建筑的基本观念出发,对中国古典建筑的基本设计思想、建筑形制、建筑细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再分析,从文化视角阅读中国古典建筑,从而在当代的建筑中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建筑设计方面,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古典建筑元素。现代建筑设计在与古典建筑元素碰撞的过程中,不断形成适合国人的设计风格,本文就当前如何将古典建筑元素应用到现代建筑进行深刻的剖析,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文化特征看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意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劲松 《新建筑》2002,(3):72-73
通过对中国文化特征与中国古典建筑设计意念的对比,认为中国古典建筑体系是一个深受农耕意识影响并与宗法社会相和谐的完整系统;在设计意念上以“家”为思维起点,以住宅作为原型。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建筑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延续的历史最长、分布的地域最广。笔者认为中国古典建筑艺术植根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传承特点、突显的时空特点和很强的集聚特点。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应当注重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影响和运用,积极地发掘和继承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精神实质,将它传承到我们当代的建筑空间设计中。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建筑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孕育了灿烂的文化,传统建筑文化非常丰厚,兼具艺术形象和不同功能,是中国建筑文化的瑰宝。时代在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文化需求的增加,祖国的传统文化不能被割裂,中国古典建筑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在现代的应用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需要学会继承和发展中国古典建筑的精华,同时我们也将它进行了创新,使中国古典建筑的应用能够更加的适应自身、环境以及时代的发展。本文将从中国古典建筑在现代的应用和创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在城中村改造、撤并乡镇等一系列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村民在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心理上骤然发生改变。此时,唯有“民俗”“信仰”这两个重要的精神支点,担负起重构村民精神文化世界的作用,促进了村民对新乡土文化和自我身份变化的认同。笔者认为,以乡土文化在城市的变迁、调适为机缘,乡  相似文献   

10.
汉代建筑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代表着中国传统的建筑观,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包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秦砖汉瓦的时代是中国建筑的辉煌时代,几千年来中国的古典建筑形式表现出一脉相承的特性,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充分认识汉代的建筑的文化背景、时空环境及所要传递的信息。把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有着极其重要帮助。抓住汉代的建筑文化特征,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古建的精髓。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五岳"源于中国的封禅和祭祀文化,作为中国山岳崇拜"、五行"学说"、大一统"观念等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物化代表,其自古而今都被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具有重要的世界遗产价值。它为已经消逝的中国皇家文化传统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见证,并且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释的交流与融合。"中国五岳"丰富多彩的宗教建筑、摩崖石刻代表了人类创造性的杰作,其佛塔建筑作为中国砖石建筑最早和最杰出的范例,展示了中国古代高超的艺术和技术水平;元代观星台则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范例。在具有世界级文化遗产价值的同时,"中国五岳"还展示了非凡的天然美景,同时也是研究地球早期演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最佳记录,具有世界级的自然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书院建筑的伦理学诠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礼平  应四爱 《华中建筑》2006,24(11):82-84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源远流长,作为它的组成部分之一的书院建筑,在唐朝已经开始形成.该文通过对书院园林的分析.从伦理学的角度探讨了书院园林空间所体现出采的“礼乐相成、情理并重、天人争一、以人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因。  相似文献   

13.
邓夏 《城市规划》2011,35(1):68-71
以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为出发点,将视角兼及具体致用与抽象运用两大方面,以上、下两篇的格局梳理出"相反相成"这一文化特质,对于中国传统建筑意匠试加探讨。上篇偏于审美意趣,分别选取了院落与园林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侧面来论述,指出二者自身皆包含着儒道互补的因子,自然与社会并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曰正曰反而终能和合,其各自内在同样是一个诸性俱足的体系。下篇侧重思维方式,论述了相反相成在抽象领域的体现,即我国独特的方位文化。从"方"、"位"、"向"的不同表述所承载的不同内涵入手,通过与西方建筑中方位观的对比,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以人为观照对象的空间意识。  相似文献   

14.
蒋雪峰  杨大禹 《华中建筑》2011,29(2):172-175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不仅承载了人类艺术和审美的发展而且记录了人类建造技术的发展历史。该文以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为例,分析中国古建筑的独有比例尺度关系,以利从更深层次形成对中国传统建筑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文化中自然观比较(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贵祥 《重庆建筑》2002,(1):54-55,53
中西传统文化对待自然的态度大相迳庭,西方人视自然为上帝的造物,且从上帝处获得了驾驭自然、征服自然的权力,而中国人则视自然为万物的本原,对自然采了敬畏与呵护的态度。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深刻地影响了传统中国的城市、建筑与园林。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五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炳坚 《建筑创作》2007,93(3):135-137
建筑是人类为居住和相关社会活动而创造的一种特殊器物。建筑是从本土生长出来的,是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结晶和载体。世界文化的交融给建筑刻上了外来文化的痕迹,但这种痕迹不能替代建筑的本土特征。建筑是多元的,这种多元化主要表现为建筑的民族化和地域化。中华民族是历史文化非常悠久、建筑传统文化非常丰厚的民族,继承、弘扬中华传统建筑文化,是中国建筑师和文物建筑保护工作者光荣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7.
住宅园林的时空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勇  李胜才 《中国园林》2005,21(1):69-72
通过对居住园林理想的回顾,指出居住的园林理想并没有因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停止,不同的文明发展阶段对应着不同的园林存在形式,抽象庭院是现代住宅园林存在的形式,借助实例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董依 《山西建筑》2009,35(9):33-34
从当代中国城市设计的进程以及在全球化的冲击下遇到的机遇和问题出发,阐述了人文因素在城市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应借鉴其他国家的城市在工业化时期的策略,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重视文化,发扬城市的人文特色。  相似文献   

19.
浅谈中国传统民居反映出的居住理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周李春 《山西建筑》2009,35(26):40-41
从中国传统民居的选址、空间布局和建筑装饰的角度,初步探讨了传统民居反映出的人们的居住理想,指出中国传统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形象地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意蕴,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缩影。  相似文献   

20.
秦堃  ;申成斌 《城市建筑》2014,(15):262-262
本文通过阐述对现代建筑构建的文化特征进一步分析,研究了构造、文化、建筑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其对人类文化传承的影响,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建筑构造文化的内涵。其凝聚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社会、人文意识,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