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选取38%vol浓香型白酒作为研究对象,向其添加己酸、乙酸、己酸乙酸混合酸及酒尾,并研究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不同添加量对酸酯含量的影响,以找出抑制低度白酒中酯水解的方法。结果表明,添加60 mg/100 mL己酸能有效抑制己酸乙酯的水解;添加60 mg/100 mL乙酸能有效抑制总酯含量的降低;添加90 mg/100 mL的己酸、乙酸混合酸能较好地同时抑制己酸乙酯、总酯的水解及总酸含量的升高;添加6%低度酒尾能有效抑制乳酸乙酯的水解。  相似文献   

2.
泸型曲酒生产中的一个大问题是其优质品在总出酒率中所占比例不高。而解决些问题的关键是提高酒中己酸乙酯的含量。本试验采用己酸菌与甲烷菌共栖生长,同时发酵的技术,对提高酒体中己酸乙酯含量效果很好。若以酒体中己酸乙酯含量180mg/100ml计,其优质品率可达到总出酒量的80.9%。  相似文献   

3.
保持低度浓香型白酒质量稳定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浩 《酿酒科技》2007,(8):86-87
在低度浓香型白酒勾兑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的选择使用己酸含量较大的调味酒,适当提高己酸含量,能有效地抑制、延缓己酸乙酯的水解,达到稳定低度浓香型白酒酒质、延长其货架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于兰 《酿酒》2010,37(5)
将己酸菌酯化液应用于生产,以使口子窖基酒中己酸乙酯含量每毫升提高100mg以上,平均提高优质酒得率10%左右。  相似文献   

5.
固态法白酒蒸馏试验及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酒醅的蒸馏方式和甑桶底锅酒精浓度对酒液中微量成分提取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600W功率馏酒,酒液中乙醛、乙缩醛、己酸乙酯的含量明显高于800W功率馏酒酒液中的含量,而乳酸乙酯、丁酸、己酸等则明显低于800W功率的总酸要低0.10g/L,酒精度要高5%vol。乳酸乙酯随酒精度增加含量递减,己酸乙酯随溶液酒精度增加含量有所上升,但在28%vol后又呈下降趋势。己酸乙酯的含量随导流管高度增加而略有增加;乳酸乙酯含量随酒度增加而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6.
以黄水澄清液、酒尾、尾水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生物酶制剂和控制发酵条件得到己酸乙酯含量较高的浓香型白酒生物发酵液。利用D-最优混料设计试验,研究不同黄水澄清液、酒尾和尾水配比对生物发酵液己酸乙酯生成量的影响,建立了配比与生物发酵液中己酸乙酯含量之间的回归模型,探讨了配方中各原料的互作效应,获得了浓香型白酒生物发酵液的最佳配方为:黄水澄清液26.20%、酒尾36.34%、尾水37.46%。在此最佳条件下,生物发酵液己酸乙酯含量达16.32 g/L,总酸含量为152.30 mg/100 mL,总酯(以己酸乙酯计)含量为17.66 g/L。所得生物发酵液风味成分种类丰富,黄色清亮,具有典型的发酵液复合香味。  相似文献   

7.
在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窖泥作为酿酒微生物的重要载体对曲酒的酒体质量与风格特征具有重要影响。从优质窖泥中筛选高产己酸菌,并制备人工窖泥以提高酒体中己酸乙酯的含量或制备生产己酸乙酯产品等,对曲酒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富集培养、平板涂布、发酵液己酸含量检测、16S rDNA分析等方法,筛选鉴定高产己酸菌株,并考察培养温度、乙醇浓度、pH值等发酵条件,分析己酸菌液配方组分单因素含量影响等。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高产己酸菌JZZ,其液态发酵己酸平均产量为4.36 mg/mL,温度耐受区间为36~39℃,乙醇耐受浓度为2%~6%,己酸菌液配方组分添加量为硫酸镁0.01%,硫酸铵0.05%,磷酸氢二钾0.3%,乙醇2%,16S r DNA比对结果表明,JZZ菌株为克氏梭状杆菌(Clostridium kluyveri)。  相似文献   

8.
以从郎酒厂酱酒生产用高温大曲中分离筛选出几株产酯能力相对较强的高温型红曲霉为菌种,对其粗酶制剂酯化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相对升高对其酯化力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温型红曲1#酯化菌株粗酶制剂的酯化力在乙醇浓度为4%vol、己酸含量为4mL时,产生己酸乙酯的能力随酯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在适宜的乙醇浓度和己酸含量范围内,己酸含量对酯化酶粗酶制剂己酸乙酯生成影响比乙醇含量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9.
全细胞酯化曲(酶)是一种脂肪酶活性很高的食品级酵母细胞菌体冻干粉,能高效快速地将黄水酒尾中的有机酸生物合成相应的芳香酯。在含1%有机酸(己酸)及酒精度为20%vol~35%vol的黄水酒尾酯化液中,加入0.3%全细胞酯化曲(酶),于25~45℃、自然pH值条件下,发酵酯化15 d,其生物酯化液中己酸乙酯含量平均达687.3 mg/100 mL;用25~50 kg/甑生物酯化液串蒸酒醅,可使基酒中己酸乙酯含量增加100 mg/100 mL以上,乳酸乙酯含量降低50 mg/100 mL以上。生物酯化液直接蒸馏可生产己酸乙酯高达30 g/L以上的高酯调味酒,其酯香浓郁、纯正协调,醇甜净爽,可代替己酸乙酯应用于固液法白酒生产,减少白酒香料的用量,能明显消除新酒的辛辣、异味,去除酒精味和香料味,增加酒的固态感和自然感,改善酒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以大曲粉、豆饼粉、磷酸二氢钾、乙酸钠、硫酸镁、酒尾、菌液、尿素、藕塘泥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实验设计L3(249)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特香型酒窖泥配方。结果表明,窖泥的最佳配方以耕织土为基础料,添加大曲粉1.5%、豆饼1.5%、磷酸二氢钾0.1%、乙酸钠0.7%、尿素0.1%、硫酸镁0.02%、菌液12%、酒尾2%、藕塘泥12%;生产实践表明,酒中己酸乙酯和己酸含量都有较为显著提高,乳酸乙酯有所降低,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草莓酒人工发酵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草莓酒人工发酵过程中一些主要成分如糖、酸、单宁、挥发酸、乙醇、甲醇、高级醇和酯等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草莓发酵原酒酒度可达到10.0%(体积分数),总酸7.09g/L,pH3.63;单宁含量基本上无变化;挥发酸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但最终质量浓度可控制在1g/L以内;甲醇在刚开始发酵时就形成,且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高级醇主要包括正丙醇、异丁醇和异戊醇3种,约占香气成分的50%,且在发酵过程中不断积累;发酵过程中还检测到乙醛、乙酸乙酯、己酸乙酯、戊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等成分及一些未知成分。  相似文献   

12.
刘千  李华  杨敏敏  杨志杰  陈黎 《食品科学》2018,39(4):206-211
为进一步明确地理标志产品“宜宾酒”原酒的主要品质指标,为相关标准的修订提供依据。按照GB/T 10345—2007《白酒分析方法》,对524份原酒样品的乙醇体积分数、总酸和总酯含量,以及其中267份样品的单体物质(乙醛、乙缩醛、正丙醇、仲丁醇、异丁醇、正丁醇、异戊醇、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乳酸乙酯和己酸乙酯)含量进行测定,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乙醇体积分数越高,总酸、总酯、乙酸乙酯和己酸乙酯含量差异越大。总体上,“宜宾酒”原酒具有适宜含量的总酸、高含量的总酯和己酸乙酯。样品中达到DB511500/T10—2014《地理标志产品多粮浓香型白酒(宜宾酒)传统固态法酿造工艺要求》标准特级酒要求的比例很高,可依据本研究对相关内容进行修订。该研究为“宜宾酒”相关标准的修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苹果酒发酵过程中,酿酒酵母会对各种胁迫和环境变化做出代谢应答.绿原酸是苹果和苹果酒中含量相对较高的一种苹果多酚类物质.本文以绿原酸为代表性苹果多酚,考察不同质量浓度的绿原酸胁迫对酿酒酵母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酿酒酵母CICC 31084在绿原酸胁迫下,主要通过改变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  相似文献   

14.
白酒基酒典型风味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与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种新的、同时测定杜康不同级别白酒基酒中11 种典型风味物质含量的气相色谱外标法,采用AT.LZP-930型色谱柱(25 m×0.32 mm,0.1 μm),氢火焰离子检测器检测,进样口温度220 ℃,检测器温度250 ℃,柱流速2.0 mL/min,载气为氮气(纯度99.999%),载气流速30 mL/min,H2流速30 mL/min,空气流速300 mL/min,尾吹流速25 mL/min;采用分流进样方式,分流比10∶1,进样量1 μL。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准确性高;通过对不同级别白酒基酒中11 种典型风味物质含量的测定与分析,结合品酒师的品评结果可以得出:杜康不同级别中白酒基酒11 种典型风味物质中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己酸4 种物质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乙酸乙酯、己酸乙酯、己酸的含量随着级别的降低而显著递减,而乳酸乙酯的含量随着级别的降低而递增,其他7 种物质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己酸乙酯与乳酸乙酯、己酸乙酯与乙酸乙酯的最佳比例分别在1.2∶1以下和1.7∶1~1.4∶1,己酸含量在160 mg/100 mL时最佳。  相似文献   

15.
茉莉花茶中茶多酚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采用溶剂法浸提茉莉花茶中茶多酚,研究发现,相对最优的工艺条件为:温度70℃,乙醇溶液浓度60%,提取次数1次,提取时间60min。在此浸提工艺下提取到茶多酚粗提物后用石油醚、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得乙酸乙酯相过聚酰胺柱分离纯化,将得到的不同洗脱组分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发现:30%乙醇洗脱组分含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最高,60%乙醇洗脱组分中含有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95%乙醇洗脱组分主要是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继而对不同组分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得出:60%洗脱组分对油脂的抗氧化活性最高;30%洗脱组分与60%洗脱组分对DPPH自由基50%清除率的浓度分别为0.1723mg/ml、0.1693mg/ml。  相似文献   

16.
季津 《酿酒》2011,38(3):59-63
黄酒中的酯类是黄酒香气的主要来源,为了解黄酒中酯类物质的含量对黄酒香气的影响,本课题使用气相色谱仪对不同黄酒中的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和己酸乙酯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气相色谱仪检测这三种酯的最佳条件为分流比为10∶1;柱温条件为初始温度50℃,然后以10℃/min上升至200℃;汽化室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250℃;载气流速:氮气为0.8mL/min;尾气流速:氮气为20mL/min;燃烧气体:氢气为30mL/min,空气为300mL/min,此时可以得到这三种酯较好的出峰图。方法的精密度较好,乙酸乙酯测定值的标准差在0.0015~0.01之间,变异系数在0.85%~1.74%之间,乳酸乙酯测定值的标准差在0.0009~0.0101之间,变异系数在0.72%~1.09%之间,己酸乙酯测定值的标准差在0.0012~0.018之间,变异系数在0.67%~1.46%之间。本方法乙酸乙酯的回收率在90.16%~97.01%,乳酸乙酯的回收率在93.21%~96.31%,己酸乙酯的回收率在86.59%~94.67%。就这三种酯而言,乳酸乙酯在各种黄酒中的含量最高,乙酸乙酯在各种酒中的含量是最接近的,己酸乙酯在各种酒中的含量差距是最明显的。本实验所取得的明确的结果,为黄酒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数据说明。  相似文献   

1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测定了不同程度低氮胁迫下的模拟葡萄汁酒精发酵过程中酯类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低氮并没有改变各种酯类物质的生成规律,但影响了其发酵结束时酯类物质的含量。在发酵过程中,乙酸乙酯、己酸乙酯、辛酸乙酯和癸酸乙酯的含量逐渐增加;丁酸乙酯的含量在发酵第8天达到最大值后逐渐降低;乙酸异戊酯的含量先增加后在发酵第12天时达到最低值后又迅速增加;乙酸苯乙酯的含量在发酵前期(发酵4~6 d)迅速达到一个峰值,随后其含量缓慢降低;低氮胁迫下酯类物质的总量降低,其中乙酸苯乙酯和癸酸乙酯的含量增加,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丁酸乙酯和己酸乙酯的含量降低。因此,在葡萄酒的生产过程中可适当提高氮源浓度来提高酯类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18.
蓝莓酒发酵过程中主要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蓝莓酒主发酵过程中总糖、总酸、挥发酸、花色苷、单宁、乙醇、甲醇、高级醇和酯等主要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蓝莓通过加糖9.6%发酵,原酒酒精度可达到11.8%(体积分数),总酸7.53g/L,pH2.95;花色苷含量逐渐减少,发酵结束后达0.615g/100g;单宁含量变化较小;挥发酸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主发酵期间上升较快,但最终可控制在国标(≤1.2g/L)允许范围以内;甲醇在刚开始发酵时就存在,发酵前期略有上升,后略有下降,含量相对稳定;高级醇中的异丁醇和苯乙醇是蓝莓酒的主要香气成分,约占香气成分的60%以上,苯甲酸乙酯、乙酸乙酯、己酸乙酯、癸酸乙酯是蓝莓酒香气的主要成分,在发酵过程中高级醇和酯都不断增加,发酵过程中还检测到一些未知成分。  相似文献   

19.
Fermented marc was exposed to a controlled smoking process for 120, 240 and 460 min before distillation. To improve insight into the behaviour of ethanol and the partitioning of some volatile compounds, each distillate was collected in fractions (ethanol content from 24 to 59% vol) and analysed for the higher alcohols (2‐butanol, n‐butanol, n‐propanol, isoamyl alcohols, n‐hexanol) ethyl esters (ethyl acetate, ethyl lactate, ethyl caproate, ethyl caprylate, ethyl caprate, ethyl myristate and ethyl laurate) and volatile phenols (guaiacol, methyl guaiacol, ethyl guaiacol, propyl guaiacol, eugenol and isoeugenol). The results obtained showed that the behaviour of ethanol was not regular and the alcohol strength was lower when the smoking process was applied to fermented marc. The volatile phenols highlighted a distillation behaviour characterised by an increase in concentration at the end of the distillation process when ethanol decreased. Long time exposure of the marc to the smoking process resulted in higher reduction of ethanol, higher alcohols and ethyl esters. Instead, the volatile phenols increased with the duration of the smok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20.
利用红曲霉发酵生成的酯化酶液,催化酿酒尾水中的有机酸和醇,来制备含酯量较高的酯化液。本研究采用液态发酵法制备酯化酶液,添加到酿酒尾水、乙醇、己酸的混合液中,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酯化反应,以混合液总酯含量和各有效成分含量为指标,设计单因素实验考察影响酯化反应因素的范围,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各酯化反应的条件。正交实验所得的最优条件为乙醇添加量为10%、酯化酶液添加量为9%、己酸添加量为1.5%、酯化反应温度为35℃,在此条件下混合液中总酯的含量达137.01 mg/100 mL,其中己酸乙酯含量高达222.71 mg/L,乳酸乙酯的含量由92.93 mg/L下降到74.61 mg/L,乳酸乙酯与己酸乙酯的比值小于1。所得酯化液适合用于白酒的勾调,不仅大幅提高了酒体中总酯含量,还减少了乳酸乙酯对主体香型的抑制和青涩杂味,使酒体香气更为突出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