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三峡水库大宁河春季水华藻类分布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峡水库支流大宁河2010年3月中旬的水华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浮游藻类分布规律,并探讨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容易暴发水华的库湾开阔地带之外,狭窄的峡谷地带亦会暴发严重水华,并且持续时间更长;河口区域的浮游藻类则表现出比其他区域更好的群落稳定性和生物均匀性。在此次水华的前、中期,浮游藻类的群落稳定性随生物量增大而降低;后期则随其增大而增加。通过对样品的定量分析,共鉴定浮游藻类7门24属,主要为绿藻和甲藻,第一优势种为拟多甲藻,占到总藻类的38%,其次为小球藻和衣藻。观察到藻类群体有垂直迁移现象,可能因藻类有趋光性所致。拟多甲藻水华的暴发会降低水体氮磷比,而随着水华的消退,水体氮磷比会较迅速地恢复到一个较高水平。在水华前期,总磷与浮游藻类群落稳定性呈现高度负相关,在中、后期其相关性减弱。  相似文献   

2.
自三峡水库运行以来,小江流域水华污染现象越发严重,对三峡库区水位变化、小江流域水质指标总氮、总磷和浮游植物体内总磷含量进行监测、分析。实验表明:①水华现象在三峡库区水位较低(163 m)且持续下降时发生频繁,在库区水位较高(173 m)且持续上升时发生频率明显减少;②小江流域春季较易爆发水华现象;③三峡库区水位调节对小江流域中游水华现象的发生影响最大,上、下游次之。因此,三峡库区水位的变化与小江流域水华的发生规律有很高的相关性,研究在三峡水库水位变化的条件下水库主要支流水华现象的时空分布特征,为三峡库区支流水体的水华特征识别及防治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三峡水库自建成运行以来,澎溪河流域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本研究在2014年4-7月易发生水华的春夏时期进行,对澎溪河流域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状况进行跟踪分析。结果表明:水华发生时,水环境特征发生显著变化,水质状况恶化,藻细胞密度急剧升高,藻细胞密度最高达到1176×104cells/L,水华藻种为角甲藻和铜绿微囊藻,藻种种类单一,藻类多样性显著变低。空间分布上,藻细胞密度从上游向下游呈增高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藻细胞密度与TN、TP呈显著正相关,藻类大量增殖爆发与水体营养盐浓度升高具有重要联系,澎溪河流域水华问题的防治有赖于对流域内营养盐排放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4.
于2012年10月—2013年1月对南京市月牙湖的藻类植物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对6个较典型的采样点进行取样,对160余份样品进行观察、鉴定、统计,分析该水域藻类植物的区系组成及藻类时空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在月牙湖的藻类区系中藻类植物有57种及变种,分属57属、29科、8门;以绿藻门种类为最多(占总数的47.37%),其次是硅藻门和蓝藻门;优势种有12种,而优势种中有6种为水华种。在时间分布上,10月份物种丰度和藻类数量最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藻类的种类及数量有明显的减少。对藻类分布规律及其指示的水华种藻类的分析表明,该水域的水体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三峡水库汛期调度对支流水华的抑制效果,于2022年6月24日—7月3日,跟踪监测三峡水库调度前期、调度期、调度后期代表性支流小江的藻类群落结构与水体理化因子,采用Kruskal-Wallis秩检验分析调度前后的水环境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探究藻类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采用RDA分析探究不同环境因子对藻类群落结构变化的贡献度,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解析水库调度对水华的影响。结果显示,调度前期小江常年回水区发生蓝藻水华,以叶绿素a浓度表征的藻类生物量最高达到58.33μg/L;通过调度水位抬升后,藻类生物量降至6.41μg/L。回水区水温、pH值、总氮(TN)浓度降低,总磷(TP)浓度、硝酸盐(NO-3-N)浓度升高(p<0.01);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藻类生物量受水位变化过程中的TN、NO-3-N、磷酸盐(PO■-P)、水温、电导率(Cond)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影响,共解释了79%的生物量变化。结构方程模型表明,水位抬升能降低COD浓度,显著降低支流水体的叶绿素a含量。...  相似文献   

6.
为治理三峡水库蓄水后支流库湾的水华,在三峡水库典型次级支流高岚河进行了机械、植物药剂、生物操纵和生态调度控制藻类水华的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特制的机械设备和植物药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藻类水华的发生和发展,可以用于对藻类水华的应急处置;放流鲢鱼的非经典生物操纵技术对水华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达到了水环境保护和渔民增收的双重目的;生态调度能够改变水体的水动力学环境,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藻类水华。  相似文献   

7.
确定藻类水华的优势种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环保部应对藻类水华事件的主要措施之一.收集分析了加拿大安大略省1994年以来的水华报告,发现1994 ~2009年藻类水华的发生次数增长明显,并以蓝藻为优势种的藻类水华最为明显.藻类水华的发生具有地理分布和季节性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次阐明了艾溪湖水华蓝藻的种类、形态及分类学特征,对艾溪湖水华蓝藻的组成和多样性指数进行了分析,并对艾溪湖水华蓝藻种类在全国的分布特征和产毒能力进行了讨论.艾溪湖水华暴发时蓝藻丰度占据绝对优势并导致藻类多样性急剧下降,严重抑制其它藻类生长.显微镜检后发现优势水华蓝藻7种,分别是惠氏微囊藻、挪氏微囊藻、阿氏浮丝藻、螺旋浮丝藻、拉氏拟浮丝藻、依沙矛丝藻、紧密长孢藻.艾溪湖优势水华蓝藻存在季节演替,春季水华蓝藻优势种是微囊藻,夏季是拉氏拟浮丝藻和螺旋浮丝藻.部分种类能够产生微囊藻毒素、神经毒素等藻毒素,对艾溪湖水生态安全具有重大威胁.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漳泽水库2009年5月开始进行藻类监测,作为山西省唯一参与全国藻类试点监测的重点湖库,从2010—2013年共检测出8个门的藻类,水库各个采样点藻类组成基本相同,以蓝藻、绿藻和隐藻为主,硅藻也占有一定的比例,甲藻和裸藻较少,黄藻和金藻最少。从年际变化来看,2010—2013年绿藻一直保持着最大优势,蓝藻的相对丰度逐渐减少,硅藻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0.
分析小江近10 a的监测数据发现,自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库区支流小江流速缓慢,总磷、总氮等营养物质逐渐积累,尤其是总磷,其含量上升明显,水体富营养化状况不断加重,水华频发。对此,主要从氮磷含量等方面对小江水体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并从营养削减控制和水力学调节等角度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为小江乃至库区支流的富营养化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三峡大坝的建成运行对库区支流水动力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以三峡库区支流大宁河为例,基于Delft3D模型,建立了大宁河大昌到长江口段平面二维水动力模型,并对三峡水库高水位和低水位运行条件下大宁河的水动力特征进行模拟计算,得到大宁河模拟区段水流流场的沿河分布。模拟结果表明:不管是三峡水库低水位或高水位运行,大宁河整体流速缓慢,均低于0.04 m/s;河流库湾区低水位时流速低于0.01 m/s,高水位时低于0.001 m/s,呈现明显的"湖相"特征,水体自净能力极大地削弱,易发"水华",影响大宁河水质安全。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支流的区域化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三峡水库下游河道冲刷粗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工程运行10余年以来,水库拦截了上游约75.5%的泥沙,破坏了原天然河道的自然形态与水沙条件的相对平衡,三峡大坝下游河道产生强烈冲刷,致使河床明显粗化。根据三峡水库蓄水后下游河段实测地形及床沙级配资料,分析了河道冲淤变化,并总结了四种床沙粗化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接近冲淤平衡的宜枝河段实测资料对四种方法进行了验证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韩其为方法的床沙粗化级配和冲刷深度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较客观地反映了三峡水库下游河道的冲刷粗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With the impoundment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lgal blooms have been found in some tributaries. In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eutrophication mechanismin a river-type reservoir tributary, a one-dimensional eutrophication model was developed for the Xiangxi River tributary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nd the influence of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on the primary growth rate of algae was investigated. Furthermore, numericalpredictions of hydraulic variables and eutrophication factors, such as the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of TP, TN, and Chl-a i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omains, were carded out. Comparison of computation results of TP, TN, and Chl-a concentrations along the river in the spring of 2005 with experimental data demonstrates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 The agreement between the computation results 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TP and TN concentrations is better than the agreement between those of Chl-a concentration. The simulated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Chl-a concentration downstream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upstream tributary, which potentially indicates the outbreak of algae in this area. Therefore, this study provides a feasible method of accurately predicting the state of eutrophication in river-type reservoirs and their tributaries.  相似文献   

14.
闵要武  王俊  陈力 《人民长江》2011,42(6):49-52
三峡水库属于典型的河道型水库,动库容巨大,用传统的静库容推算入库流量的方法和调洪演算方法难以满足三峡水库实时调度要求。通过分析入库流量、计算方法和调洪演算方法,建立库区水动力学模型,推求其变化规律,探讨三峡水库入库流量计算和调度演算方法,并通过2009,2010年的洪水检验,表明所用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基本满足了三峡水库实时调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水体富营养化演化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圣  邱光胜  印士勇 《人民长江》2012,43(12):10-13
三峡水库蓄水后,香溪河平邑口水域成为库区支流水体富营养化演化和水华发生的典型水域。通过对该水域表层水体叶绿素a与各种环境因子持续1 a的高密度监测结果的分析表明,叶绿素a与TP、温度、溶解氧,pH值和浊度正相关性明显,与PO4-P/TP和透明度负相关性明显。虽然叶绿素a与TN的全年监测结果的相关性较差,但水华发生时,TN、TP和叶绿素a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说明水华期间藻类增殖对氮磷有明显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支流库湾水体富营养化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流库湾水体富营养化是三峡水库蓄水带来的主要水环境影响特征之一。根据对不同历史蓄水期间三峡库区各支流库湾的水质变化特征及富营养化状态分析表明:三峡水库从试验性蓄水阶段进入常态调度运行后,支流库湾的水动力条件被进一步削弱,入河污染物扩散能力大幅度降低,库湾水质逐渐变差,各支流库湾普遍表现为中、富营养级水平,年内整体表现为春季高于秋季。从三峡库区支流库湾水体富营养化演变特征来看,库湾水动力条件由河流态改变为湖库态是其发生水体富营养化的主驱动力因素,陆域营养盐输入是库湾水体富营养化演变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三峡水库典型支流水华机理研究进展及防控措施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流水华问题已成为三峡水库生态环境目前较为主要的环境问题。通过收集、整理当前三峡水库水华研究成果,系统分析、总结了支流水华暴发机理及主要影响因子,提出了相应对策及措施。结果表明:支流分层异重的产生是三峡大坝建设对水文的最大改变,以此动力背景为基础的支流营养盐补给模式及水体特殊分层是支流水华暴发的重要影响因素。针对这一特点,只有持续开展三峡及上游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才能从根本上降低三峡水库营养盐、控制水华;而且,通过水库调度改变支流异重流特性来控制支流水华具有可行性。建议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及示范。  相似文献   

18.
2018年2月汉江中下游再次暴发硅藻水华,从2月8日至3月中下旬,历时30余天,是有资料记载以来最长的一次。自水华暴发后,长江水利委员会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利用汉江中下游梯级水库群进行了水量调度,以控制水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在汉江中下游河段设置了6个监测断面进行逐日监测。调查结果显示:此次硅藻水华优势种为汉氏冠盘藻(Stephanodiscus hantzschii),暴发期其藻密度最高达到了3200万cell/L,水华影响范围从原先的武汉至仙桃段延伸至了兴隆库区。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水华发生的几点原因,包括硅藻优势种种源问题、污染源控制问题以及特殊的水文气象情势等,并提出了严控污染输入、优化水量调度方案、完善管理机制等几点治理对策。但要永久解决汉江水华问题,还需地方各级政府在当前河长制要求下积极作为,全面保护汉江水生态环境,彻底解决流域面源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