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2010年的监测结果显示,密云水库浮游藻类有7门48属,硅藻、绿藻和蓝藻是主要构成部分.4、5月优势种群为硅藻、绿藻,6-9月为蓝藻,10、11月为绿藻、硅藻.密云水库浮游藻类时空分布差异明显,水温、水深及氮磷等是浮游藻类种群及藻密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水温与蓝藻呈正相关,与硅藻呈负相关,水深与藻密度呈负相关,氮磷比波动较大,磷为限制性因子.未来几年,在外部环境没有显著改变的前提下,密云水库浮游藻类群落结构不会明显变化,大面积水华发生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的监测成果,对泽雅水库的藻类群落结构和季节变化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泽雅水库藻类群落结构涵盖6门30属,以硅藻、隐藻、绿藻为主要种群,常年监测优势种群有针杆藻、隐藻、栅藻、直链藻和小环藻,每年6—9月出现藻类高发现象;藻类数量与水温、水体p H值呈显著正相关,与总氮、总磷的相关性不显著;该水库藻类生长基本不受氮、磷营养盐限制。  相似文献   

3.
高峰  暴柱  石维  张辉  周绪申 《海河水利》2012,(1):11-12,32
2009年潘家口水库浮游植物的种类和密度监测结果表明,潘家口水库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37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为14属,优势类群非汛期以硅藻为主、汛期以蓝绿藻为主,其中9月份藻细胞密度达到最大值,优势种类主要为蓝藻门的假鱼腥藻,水库营养化程度发展为中—富营养,水资源保护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棘洪滩水库浮游藻类变化及富营养化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分析了2004~2006年度棘洪滩水库浮游藻类的细胞密度及种群结构变化。2004年进水口与放水口藻类细胞密度年均值分别为3.892×106/L和2.269×106/L,冬季以硅藻为主,春季以隐藻、金藻为主,夏、秋季以蓝藻为主。2005年进水口与放水口藻类细胞密度年均值分别为6.654×106/L和5.903×106/L,冬、春季以硅藻、隐藻为主,夏季以绿藻为主,秋季则以蓝藻为主。2006年进水口与放水口藻类细胞密度年均值分别为3.001×106/L和3.687×106/L,夏末至秋季绿藻占优势,代替了先前在此阶段占优势的蓝藻,其他季节多以硅藻为主,隐藻和金藻分别在冬季和春季占有一定比例,说明2006年的水质状况较2004年、2005年有所改善。棘洪滩水库藻类峰值出现在夏末和秋季,此阶段水库的水质呈中富营养状态,其他月份为中营养或贫营养状态。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显示,目前水库的水质总体呈中度污染。入库的源水质量对水库水质影响很大,控制引入的源水质量并采取相应的生物防治措施可有效避免水库发生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5.
丁玲  吴兴华  徐凌云 《水利学报》2023,54(5):554-562
针对水库型水源地——金泽水库运行初期的水生态环境特点并结合浮游植物调查结果,基于Mike3软件的Ecolab模块二次开发,构建了可描述硅藻、蓝藻、绿藻3种不同藻类以及沉水植物、浮游动物、碎屑等在水体中相互作用过程的生态动力学模型,模型经验证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对不同种类浮游植物随季节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金泽水库运行初期浮游植物不同种类季节演替表现为春季以硅藻、绿藻为主,8—9月蓝藻大量增殖,10月蓝藻生物量快速回落后以绿藻和硅藻为主的特点;浮游植物生物量在春季(4—5月)和秋季(8—9月)有两个峰值,且春季峰值高于秋季,冬季生物量最低,温度是影响金泽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生消演替的重要环境因子。浮游植物生物量的空间分布表明,不同库区的流速和光照条件差异对浮游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库区沉水植物和浮游植物生长的竞争关系以及沉水植物的克藻效应有效抑制了浮游植物的增殖。  相似文献   

6.
运用营养状态指数法、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法和确定优势藻类法评价粤东10座主要水库2013年的营养化状态和浮游植物群落构成情况。其中,汤溪水库的营养化程度最高,接近富营养,蓝藻占绝对优势,藻类生物多样性指数最低,发生蓝藻水华的可能性较大;其余9座水库处于中营养的状态,属于硅藻-绿藻型,三坑水库的营养化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7.
丹江口库湾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丹江口库湾富营养化状况,确保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安全,于2017年分季节对丹江口库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14项水文水环境因子进行了4次监测,并运用相关分析、冗余分析(RDA)等多元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监测发现,丹江口水库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57属,年均藻类密度4.89×10~6 cells/L,变幅2.73×10~6~6.87×10~6 cells/L。丹江口水库群落组成以硅藻、蓝藻和绿藻为主;结构变化规律为由春季的硅藻、蓝藻向夏季的绿藻、蓝藻和隐藻,以及秋、冬季的硅藻、隐藻和蓝藻转变。蓝藻门的束丝藻和隐藻门的隐藻为库湾四季的优势种。通过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指数分析认为,夏季藻类多样性高,绿藻优势度高,冬季藻类多样性相对较低,种群数量差异不显著。根据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的结果可知,库湾富营养化程度处于中营养和富营养化水平,其中总氮贡献较大,总氮浓度范围在1.08~1.88 mg/L之间,均值为1.47 mg/L,磷为库湾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RDA分析结果表明,除氮、磷营养盐外,温度、二氧化硅和电导率等也是影响库湾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8.
2015年5月~2016年5月对扬州邵伯湖的浮游藻类群落组成与水环境因子进行监测,运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分析了浮游藻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运用垂直运动模型分析了蓝藻中的优势藻在水体生态系统中的运动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邵伯湖群落组成以绿藻、硅藻为主;CCA分析结果显示氨氮和总磷是影响邵伯湖浮游藻类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蓝藻中的微囊藻是优势藻,半径大的微囊藻更易运动到水体表面,在不利水文条件下有形成蓝藻水华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王凯 《人民珠江》2014,(4):33-36
通过对中山水库2009—2013年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和水质监测成果分析,应用Shannon-Weaner多样性、Margalef均匀度、单因子评价法、富营养指数进行评价。中山水库浮游藻类群落结构涵盖8门44属,以绿藻、硅藻为主要种群;藻细胞密度年际年内变化大,变化范围为19.9~3 869.9万个/L;常年监测优势种群有多甲藻、角星鼓藻、衣藻、栅藻,其中多甲藻占优势种群的比例为43.3%;多样性评价水体以轻度污染为主,占评价频次的66.7%;均匀度评价水体以中度污染为主,占评价频次的78.3%;水库常年水质为Ⅱ~Ⅲ类,营养状况主要为中营养,所占比例为96.7%。群落结构变化与水环境的关系密切相关,优势种群占总藻细胞密度的比例与多样性呈一定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2010年5—11月,对白洋淀藻类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白洋淀藻类有7门35属,其中绿藻门(20属)种类较多,其次为硅藻门(6属)和蓝藻门(4属);泥李庄样点藻类物种最丰富,共鉴定出6门32属;蓝藻和隐藻为白洋淀夏季藻类主要优势种类;叶绿素a浓度在6、9月较高,藻细胞密度高峰出现在6、7月。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浙江典型供水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水质状况, 于 2014 年 4 月(平水期)、 8 月( 丰水期) 和 12 月( 枯 水期) 对 9 座水库进行浮游植物采样调查。共鉴定出 8 门 61 种藻类, 其中蓝藻 9 种、 绿藻 22 种、 硅藻 15 种、 甲藻 3 种、 隐藻 7 种、 裸藻 3 种、 金藻和黄藻各 1 种。群落组成以绿藻2硅藻为主, 共占群落总数的 6017%。细胞密度均值 平水期 23 1 08@ 10 6 Cells/ L、 丰水期 10 1 74@ 10 6 Cells/L、 枯水期 4 1 72@ 10 6 Cells/ L。香农2威纳指数评价结果表明, 除黄坛口水库平水期处于贫营养状态外, 其余水库各个时期均处于中营养2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阳宗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质状况,2009、2010年对阳宗海进行了全年调查分析,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70属,群落组成以绿藻、蓝藻、硅藻为主;以蓝藻门的微囊藻、拟鱼腥藻、尖头藻、束丝藻4属藻类交替出现成为优势种群.两年的藻细胞密度变化幅度为192.47~9 528.35万个/L,2009、2010年平均密度分别为1 498.55、5007.64万个/L,藻细胞密度有上升趋势.每年的夏季、秋初气温较高,易形成2个藻类高峰.应用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法、优势种评价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阳宗海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营养状态指数值有缓慢增加的趋势,中营养程度有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大金钟水库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治理并维护运行了1年的大金钟水库进行5次采样实验,研究经修复后的水库中浮游植物的时空变化,并运用相关系数法分析了浮游植物变化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水温降低,喜暖性的蓝藻数量急剧减少,与水温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986,p<0.05);其他藻类因不再受蓝藻抑制,数量呈上升趋势,特别是硅藻和绿藻代替蓝藻...  相似文献   

14.
混凝沉淀工艺对不同优势藻类的去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混凝沉淀工艺的除藻性能在不同藻类优势期内的变化,将试验过程分为绿藻优势期和蓝藻优势期两个阶段,进行进水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变化对混凝沉淀除藻效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混凝沉淀在绿藻优势期和蓝藻优势期的除藻效率分别为68.3%和40.4%,且各种藻类的去除效能并无明显的相互影响.蓝藻优势期的藻类去除率大大低于绿藻优势期,其根本原因在于占优势地位的微囊藻的生理生态特征.因此,把水中的所有藻类笼统地作为一个去除对象是不适宜的,应分析水中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并根据特定原水中的优势藻种类进行针对性的除藻方案研究.  相似文献   

15.
2021年10月—2022年4月通过现场调查开展了武汉市典型富营养化湖泊后官湖藻类越冬及复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后官湖越冬期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26属,其中以绿藻门(Chlorophyta)、硅藻门(Bacillariophyta)、蓝藻门(Cyanophyta)为主;从时间尺度上看,水体中藻类丰度于11月初(秋季)开始下降,12月份—次年2月份(冬季)处于较低水平,3—4月份(春季)呈上升趋势;底泥藻类丰度从10—11月份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于1月末2月初降至最低,随后上升,该变化较水体而言有所延迟,可能与藻类垂向迁移有关。相关性分析表明:水体和底泥中的藻细胞密度对水温均有较强的响应(p<0.01),水体和底泥中藻细胞密度的变化分别主要取决于绿藻和蓝藻的变化,说明越冬期大量蓝藻细胞沉降至湖底;冬季(11月份—次年2月份)后官湖水体与底泥藻类丰度的比值相对较低,说明大多数藻细胞在冬季沉降在底泥中。研究揭示了武汉市后官湖藻类越冬及复苏过程,为揭示水华发生机理,开展水华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碧山水库藻类群落特征及蓝藻水华情况,在碧山水库设置5个点位开展丰水期和枯水期藻类现场调查。结果表明:碧山水库共鉴定出藻类7门44属63种,丰水期藻类及蓝藻丰度、生物量均显著高于枯水期,丰水期多样性指数低于枯水期;丰水期全库发生蓝藻水华,主要水华蓝藻种类是长孢藻和挪氏微囊藻。在水库管理中要注意防范水库蓝藻水华风险,建立蓝藻毒素和异味物质的监测与预警措施,保障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长江干流宜昌断面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布状况和生物多样性特征及其与水文要素等环境因子的关系,2015年对长江干流宜昌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月度监测。结果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41属,其中蓝藻门7属,隐藻门1属、甲藻门2属,金藻门、黄藻门各1属,硅藻门14属,裸藻门2属,绿藻门13属。春季优势种为绿藻,夏季为蓝藻和硅藻,秋季为硅藻,冬季为绿藻和硅藻。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性指数显示宜昌断面主要为中污染和轻污染状态,该结果与水体综合营养状态评价结果基本一致。通过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分析可知,在三峡水库调度影响下,水动力学条件的变化成为影响现阶段宜昌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水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库区干流水体中浮游藻类的变化情况,结合库区地形和城市分布情况,设立了监测断面。利用1999~2008年的监测资料,对三峡库区藻类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蓄水后,库区TP、高锰酸盐指数等含量总体稳定,水体悬浮物含量下降,藻类光合作用条件改善,使库区干流藻细胞密度总体增加,且呈库尾至库首逐步上升的趋势。藻密度峰值出现季节由蓄水前的冬季转变为蓄水后的春季;但蓄水前后,库区干流浮游藻类种群结构组成基本一致,均是硅藻、绿藻、蓝藻占主体,蓄水后群落结构总体仍表现为河流型生态群落结构特点,只是库首段水体喜静水性的藻类在蓄水后检出频度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漳泽水库2010—2013年水质、藻类细胞密度和水华暴发风险的分析,对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和水华暴发风险现状和趋势有了初步认识。漳泽水库不同区域的水体营养化评价以轻度富营养为主,年际变化不明显。漳泽水库不同区域藻类细胞密度变化并不完全一致,与全国气候相近地区的水库相比,水库藻类细胞密度较大。4 a间漳泽水库在藻类监测月份藻类细胞密度均超过临界标准,处于藻类暴发的临界状态,藻类细胞密度最高的年份是2011年,从2013年开始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20.
刘娜 《海河水利》2012,(5):14-18
根据漳泽水库2010年5-11月藻类和水质调查数据,分析了藻类种群构成及随季节变化,并采用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综合营养指数对水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2010年库区共发现藻类6门48属,细胞密度以5、11月绿藻-隐藻占优势,6-10月绿藻-蓝藻占优势.②Margalef多样性指数波动范围为2.30~4.12,评价结果为中度污染,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波动范围为1.92~3.79,评价结果为轻度-β中度污染.③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波动范围为50.6~65.5,评价结果为轻度-中度富营养.④通过多样性指数与营养指数相关关系的分析,本研究认为利用藻类进行水质评价与理化分析存在一定偏差,实际工作中需合理分析各类指数值波动范围,综合分析才能得到符合实际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