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磁悬浮支承双层隔振系统的半主动模糊隔振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磁悬浮支承单元结构,并将其应用于双层隔振系统中。根据该结构和磁悬浮支承与双层隔振的特征,建立了半主动输出反馈的模糊控制器,通过调节磁悬浮支承单元的电流,改变磁力从而获得系统的最佳刚度。仿真分析该半主动控制双层隔振系统与最优被动双层隔振系统在相同复杂信号激励下输出力曲线。另外,还仿真分析了在冲击激励下,系统的输出力曲线。结果表明,半主动输出反馈模糊控制下的磁悬浮支承双层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与抗冲击特性优于常规最优被动隔振。  相似文献   

2.
差动式磁悬浮主动隔振系统的控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磁悬浮主动隔振系统的核心部件——差动磁悬浮主动隔振器的电磁力进行实验测量的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主动隔振器的电磁力-电流-气隙之间关系的实际表达式。提出了一种基于力传递率的主动隔振控制机理,给出了价值函数的表达式。考虑主动隔振器的实际能力,对此价值函数进行修正,得到修正的价值函数,推导出最优反馈矩阵。基于此主动控制机理,建立控制模型,在扫频信号激励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差动式磁悬浮主动隔振系统具有良好的隔振特性,与传统的被动系统相比,对低频干扰的隔振效果提高(即:力传递率降低)了2dB-3dB,尤其对谐振频率下的干扰,隔振效果提高了8dB-10dB。为了进一步验证方法的可靠性,搭建实验平台,通过实验方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低频段有较好的隔振效果,尤其在谐振区附近隔振效果更为明显,提高了6dB-8dB,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3.
磁悬浮隔振系统电磁铁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磁悬浮隔振系统电磁铁的设计研究陈贵荣,常文森(国防科技大学自控系)一、引言机构振动是工程中常见的现象,其存在形式多种多样。最简单的,如时钟挂摆的摆动比较复杂的,如机器运转时机体表面的跳动,等等,它们的运动规律千差万别。但是,它们的结果不仅有害于机器设...  相似文献   

4.
双层浮筏隔振系统中,筏体结构对隔振效果的影响重大,针对不同的筏体结构,在MSC/PATRAN中建立了浮筏的有限元模型,并且分析其固有振动特性、隔振效果,为隔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与被隔离体,中间质量块及基座中的弹性模态有很大的关系,在考虑被隔离体、中间质量块及基座为弹性体的前提下,研究了它们的弹性模态对系统隔振效果的影响,得出了设计隔振系统时要遵循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6.
魏璀璨  王永  陈绍青  梁青 《振动与冲击》2012,31(18):100-103
针对自行研制的磁悬浮隔振器,设计了基于分块归一化LMS(Block Normalized Least Mean Square)算法的控制律。该算法不需要对次级通道进行建模,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把该算法应用于带有非线性特性的磁悬浮隔振实验平台,并对其进行振动主动控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收敛速度较快,取得了良好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7.
具有调谐质量阻尼器(TMD)的干摩擦隔振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明  邓子辰  张学峰 《振动与冲击》2002,21(3):31-33,36
本文基于增量谐波平衡(IHB)法研究了顶部装有TMD的干摩擦隔振系统及TMD对隔振性能的影响,进而在干摩擦隔振系统中引入了主动控制的概念,分析了主动控制对隔振系统性能的影响,为干摩擦隔振系统在工程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多层隔振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给出了多刚体的多层隔振系统的稳定性计算方法及通用程序,并用船用浮筏隔振系统实例验证。文章的目的是为多层隔振,特别是广泛推广的浮筏隔振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实用工具。  相似文献   

9.
综合分析了混合隔振的原理,揭示了混合隔振的实质就是被动隔振系统和主动隔振系统的多目标联合优化问题.针对船舶中常用的双层隔振系统,进行了混合隔振优化设计和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混合隔振技术在船舶动力机械隔振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研究磁悬浮—气囊主被动混合隔振系统的非线性动力特性,包括对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位移响应的计算及其模拟仿真。通过对磁悬浮—气囊主被动混合隔振装置的简化,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非线性动力微分方程;利用谐波平衡法对非线性微分方程进行求解,研究系统方程的幅频响应曲线在不同参数下的变化规律;由Lyapunov稳定性定理对系统进行稳定性判断;通过Simulink软件对整个系统进行模拟仿真得出位移的功率谱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混合隔振系统在低频激励下的稳定性更好,隔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电磁悬浮隔振系统控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晏巨  何晓军 《光电工程》1999,26(4):18-22
铁对航空航天等许多需要高质量隔振环境的工程领域,在指出了传统隔振方式的不足后,研究了一种新型的隔振方法--电磁悬浮隔振,并主要讨论了水平和竖直平动自由度的控制方法,它是采用主动控制的电磁力对象进行悬浮隔振,控制方便灵活,各自由度可进行独立控制,隔振效果可靠,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模糊自适应隔振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将模糊自适应控制与机械被动隔振相结合的方法,并采用既同步又异步的参数寻优法,用三维模糊控制规则调整比例因子,在未知系统模型的前提下,设计的隔振器其隔振效果优于机械被动隔振和传统的主动隔振,而且对振动环境的自适应性也十分优良。  相似文献   

13.
空间高微重力主动隔振系统动力学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满足未来我国空间科学实验对高微重力环境水平的要求,需要发展高水平主动振动隔离技术来保证实验需要的高微重力水平。介绍了微重力振动隔离技术的研究现状,根据我国科学实验载荷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空间高微重力主动隔振系统设计方案,建立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做出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线性化后的动力学模型可以用于隔振系统的主动隔振控制。  相似文献   

14.
进行适用于空间微环境的磁悬浮六自由度隔振系统动力学研究,设计磁悬浮隔振平台结构,借助有限元软件分析振源中隔振平台定子模态;分析磁悬浮隔振平台不同扰动力作用下系统耦合非线性特性,建立面向控制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研究系统对不同激励扰动下的动力学响应。该研究为控制算法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及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浅析非支撑结构对浮筏隔振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阻抗分析的方法,利用有限元分析程序对浮筏隔振系统进行数值模拟,探讨系统中诸如挠性接管这类非支撑结构对浮筏隔振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挠性接管对系统的隔振性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双层隔振系统耦合振动主动控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减少柴油机交变力向基础的传递,提出多点自适应有源控制策略,进行双层隔振系统多方向耦合振动的主动控制试验研究。以双层隔振系统的上层质量来模拟柴油机,在下层质量上合理地布置次级振源,选取合适的误差评价点,针对这些点的振动响应实施控制。当自适应过程收敛时,下层各拾振点的振动在最小均方误差准则下得到有效抑制,则下层质量的耦合振动自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从而减少了对基础的力传递。主动隔振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这种多点自适应有源隔振策略对于多方向耦合振动的有源控制是切实可行的,而且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7.
一类多频线谱激励下的主动隔振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多频离散线谱激励下的主动隔振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多通道解耦的自适应前馈控制方法;采用窄带带通滤波器对多频振动信号进行解耦,通过多个并行的自收敛变步长归一化的LMS自适应滤波器构成前馈控制器,驱动一个单自由度的作动器对多频线谱振动进行隔离;该方法无需次级通道模型信息,具有结构简单、鲁棒性强的优点。在某型磁悬浮隔振器的隔振系统上进行了多频主动隔振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隔振理论分析,设计复合设备机座的隔振效果试验方案,并讨论试验方案中振级落差和插入损失的关系;通过试验分析,研究复合设备机座自身的隔振效果与其对试验系统的隔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设备机座具有较好的高频隔振效果,但对不同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9.
一般的线性被动隔振系统因具有频率保持性而不能彻底隔离线谱激励,而对于非线性隔振系统则可能改变系统的频谱结构,特别是处于混沌状态时它的频谱是连续的宽频特性以消除或减弱特征线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沌隔振不仅对线谱有较好的隔离效果,而且整体隔振性能也比较好。  相似文献   

20.
铁路桥梁横向振动控制——隔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俊平  刘炎海 《工程力学》1996,(A03):371-375
本文根据铁路桥梁横向振动的特点和桥上轨道构造,提出了铁路桥梁横向振动控制的隔振方案及其物理实现,分析了隔振系统动力特性与隔振效率的匹配关系,根据本文隔振器的工作条件和使用环境,初步探讨了隔振器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并通过应用示例说明了隔振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