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要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教学是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建立以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理念,构建了"三平台、两能力、一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了该体系的设计模式、运行方式和取得的成效,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创新性和开放性"的实践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实现了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建设需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根据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能力培养与职业发展需要,结合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项目制一体化设计及课下科技创新活动的针对性开展,形成明确的靶向"创新+"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实现培养综合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目标。近三年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实践表明,土木专业学生通过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及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训练,达到了专业毕业要求及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了就业竞争能力及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3.
闫杰  郭瑞  李根  雍鹏  杨涛 《高等建筑教育》2023,32(4):135-141
培养符合社会和国家需求的人才是高校育人的首要目标。近年来随着国家“新工科”建设项目的实施和“三全育人”理念的倡导,在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出满足社会和国家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建设人才全过程培养实践教学平台体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土木工程类专业具有很强实践性,实践性教学是保证其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和应用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将校内实践平台与校外实习基地资源相融合,构架一体化全过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体系,是地方高校土木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对所在高校土木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及校外实习基地等现有实践教学资源的调研与分析,从全过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需实践平台体系的顶层设计、交叉融合综合实践平台构建、持续稳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复合型实践教学团队组建及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设立等方面,探讨与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全过程培养实践平台体系的构建途径和方法,以为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美术与设计专业人才是当今社会转型期高校教学的核心点之一。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应用性、实践性取向要求美术与设计专业教育的重点要落在实践教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教学的核心点。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本文以美术与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探索综合性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和影响因素,在职业化背景下,思考美术与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架构,为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搭建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7)
地方本科高校以区域经济发展、地方人才需求和大学生就业为导向进行应用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化教学体系改革的影响和现实的重要意义。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以转型过程中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为出发点,重点对Fab Lab实验室进行建设和管理,通过学校的Fab Lab实验室的运作实际案例来分析其教育理念和构建原则,探讨以Fab Lab创新模式来设置实践课程,引导转型发展过程中人才培养、专业认证、特色办学等各个环节的战略目标发展,有利于高等教育结构优化,为区域培养更多的应用技术复合型创新实践人才,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大力推动"双师双能"型和创客教师的培养及学科的合理安排,在人才培养转变的需求下,可有效完成高校创新强校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和创新实践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9)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不仅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工作,也是高等工程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关键。从实践教学的内涵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构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及促进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形成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链。该实践教学体系链包括基础实践能力培养平台、专业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即"两台一创"体系。为构建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探索培养"有创意、能创新、善创业"的未来优秀工程师提供有效参考和路径。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7)
针对航空工业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需求日益增高的现状,可以从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发展和基础平台保障三个方面探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方面强调兼顾传统优势与航空特色,以学生为本,突出个性化教育;实践教学由浅入深,设置创新性实验和系列工程训练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航空工业特色,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4)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创新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必须突出创新精神,强调能力培养与科教融合相结合;转变观念,重新审视大学物理的地位和作用,尝试"闲暇实验室"项目运行,构建"大物理教学体系"的新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2):74-77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教学的创新发展已成为教学改革焦点。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需要结合时代特点,构建培养学生社会意识、知识能力,明确"互联网+教育"的新目标,同时,教学方法要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创新设计并应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规模学习、跨界学习、基于证据学习等教学新路径,以实现吸纳互联网技术的人文精神,打造高效创新课堂的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10.
地方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的过程中,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应面向执业应用,构建并不断优化与实践相对应的教学平台,树立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性教学平台构建思路,从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和校际合作等方面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实践,逐步形成模块化的教学团队,搭建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系列平台,突出执业应用教学体系的创新性、应用性、针对性和目的性。  相似文献   

11.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应对新一轮现代人工智能等技术带来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建筑业正处于工业化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急需大量创新型工程管理人才,传统工程管理学科面临着种种挑战和机遇。在总结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面向建筑业最新需求,结合新工科理念探讨了新工程管理学科特点、主要培养目标、实现的技术路线和主要工作,并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课程设置与知识体系优化、专业教师综合能力建设、教学方式创新、专业技术类课程教学效果提升、专业创新教材资源建设和综合创新实践平台搭建五大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措施,以期实现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2.
针对如何提高建设行业从业人员的执业能力,提高课程教学难度、挑战度及综合性的问题,探讨了在应用型高校的专业教育中实施以执业资格教育为导向、注重执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以"公共基础知识与能力、专业技能、实际工作能力、职业道德与执业素质"的执业知识与能力要求为主线,构建注重本科教育基础性的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准入要求的综合实训教育平台、实际操作能力要求的实践教育平台、职业道德与执业素质要求的执业素质教育平台的"一主线四平台"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的重构使课程设置的线条更为清晰,每一个平台所承担的培养任务和目标更为明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执业能力。综合设计实训项目的教学改革使知识更系统、更综合,难度和挑战度也有所提高,教学过程模拟工程建设全过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工程、提高学生的执业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以"新工科"理念推进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并从管理模式转变、"新工科"建设、工程教育认证制度和学科发展以及新时代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土木工程专业建设和改革要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传统理念,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拓展校企合作模式,进一步推进校内外实训平台建设,完善学科竞赛机制,利用互联网做好专业知识普及,全面深化专业改革,构建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矿业类院校建筑学专业针对现存专业定位模糊、课程体系固化、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对外合作交流匮乏以及缺少矿业特色的创新课程、教材资源、教学科研团队、创新平台建设和资金投入等问题,开展矿业类院校建筑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结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以通专结合、矿业特色鲜明为目标,建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研学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培养框架,基于复合型、创新型、综合型、专业型、实践型的人才培养主线,从矿业特色“一轴两翼”课程体系构建、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构建、综合型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多渠道协同育人平台搭建、智能云教学资源开发、多层面保障措施实施六方面探索培养具有宽厚通识教育基础与扎实矿业特色实践操作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培养路径,旨在为矿业类院校建筑学专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地方高校已经成为我国专硕工程教育的主力军,但教育教学资源的差异可能导致人才培养质量的参差不齐。人才素养对接社会发展需求是增强毕业生发展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扬长避短发展研究生教育是地方高校学科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基建”和“互联网+”等背景下,工程形态和建设模式变革日益广泛和深刻,T形知识和能力结构是新发展形势下土木水利工程建设对高层次工程人才的素养需求。分析了土木类专硕教育转型发展的紧迫性,讨论了地方高校发展专硕教育的主要局限因素:教学资源配置相对不足,生源基础素养相对不强,师资队伍工程阅历欠缺,以及研究生教育同质化竞争等。同质化竞争表现为校内学硕与专硕培养模式、目标的同质化,以及校际学科发展方向的同质化,导致研究生教育资源和发展空间的相互挤压。基于南华大学土木与水利专硕学位点十余年的建设实践,讨论了地方高校提高专硕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思路和成效。立德树人理念之下,创新协同育人模式,发展学科特色,整合教育资源,建设教育共同体,是地方高校传统学科专硕教育破解同质竞争难题,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改革思路和实践模式对地方高校传统工科顺应时代需求发展专硕教育具有较好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新形势下城乡建设发展的需要,结合OBE理念和工程教育认证制度的人才培养思路,哈尔滨工业大学对城乡规划学本科培养方案进行了全新的改革。通过调整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实现培养"引领城乡规划领域未来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建立具有宽口径课程平台、系统性专业课程体系以及难点与热点研究课程相结合的新型课程体系,重在培养学生的通识能力、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中国高校正加快推进新工科、新农科等“新 四科”建设,促进人才培养向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方向发 展。应用技术型高校风景园林人才培养应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对 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动态优化更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开 展风景园林本科专业“一体、两观、三元、四个面向、五育并 举”的教学改革模式,重视生态文明观和劳动价值观“协同” 的价值引领,深度推进多学科和产教“双融合”,建设多学科 交叉的现代产业学院开放式实践实训平台,建立校企一体化的 “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力争培养出认知思维创新、实践能 力厚实的风景园林应用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强化其综合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以建筑类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建筑设计基础为研究对象,在职业素养视域下对课程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进行反思与更新,指出传统课程内容滞后于建筑行业发展、传统评价方式不能满足当前需求、传统学习氛围难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三类主要问题。针对课程问题制定了三个教改目标并分析其教改动力,归纳了涵括素质和能力两大部分的教改要素,明确了“融合”“实践”“创新”“动态”四类教改机制,分别探索了以素质培育和能力锻炼为导向的两大教改路径,并进一步提出集系统性、公平性、合理性为一体的教改评价策略和预期效果,以期为建筑类院校专业基础课程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9.
“新工科”建设对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作为传统工科土建类专业在这一形势下亟需进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围绕新工科内涵和土建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探索改革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分析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各类实验课程和实践训练环节,融合“新工科”建设创新理念,形成课程实验、集中设计、集中实习、创新创业四大教学模块/平台,以及实践教学的基础认识、综合应用、研究创新三个层次,构建“一条主线、四个平台、三个层次”的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力求为培养创新型、交叉型、复合型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作为专业目录的特设专业之一,由于开设时间短,“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仍存在,势必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在调查城市地下空间新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基础上,广东工业大学利用区域经济发展优势,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地下空间工程师”为目标,整合校内外各种教学资源,实施“协同育人”教学改革与创新。构建了“四年不断线”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工程模拟与实战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多样化”科技活动和创新实验,将创新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