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为提高地方高校研究生的竞争力,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分析了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培养中的定位问题,提出了适合地方高校,特别是原中央部署院校转化为省属高校的“一特二创”(特色教育、创新意识、创业精神)人才培养新模式。结合本单位多年的研究生教育经验,将“一特二创”模式分为水电特色教育、创新意识教育和创业精神教育三个教育层面和十三个教育模块,其实践可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素质教育三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
基于大工程观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已经成为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目标需求,因此,文章旨在探索学科交叉融合的土木建造类研究生培养途径。以重庆大学土木建造类研究生培养为例,通过目标需求分析,打造良好的多学科融合研究生培养条件,构建智慧赋能、学科交叉土木建造类研究生的培养体系。通过十余年的改革与实践,创新了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并在人才培养质量、培养能力、教学改革成果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通过智慧赋能土木、创新助力建造,有效提升了土木建造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实现研究生培养从传统土木到智慧建造的复合式发展,开辟了土木建造类研究生人才培养改革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高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传统工程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行业产业升级和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对创新型工程人才的需求。全面推进“卓越计划”,加快教学改革和实践的工程实践基地建设,已迫在眉睫。作者从企校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的共建体系,如从基地建设目标与思路、人才培养体系要求、实践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探索与研究,为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基于高校人才培养服务理念和专硕培养目标,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应立足于学校学科专业水平和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以太原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专硕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在国家专硕招生计划逐年增加和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分析总结了目前专硕招生和培养模式存在“重学硕、轻专硕”顽固难消、“一报多、调剂少”不稳且低、“理论深、实践浅”理念惯性和“校内紧、企业松”合力分流等现状。结合学校隶属地土木工程专业整体发展水平和培养目标定位等因素,针对学校/学院专硕招生/调剂政策、论文选题和全过程思政育人、校内导师选拔及管理、企业导师遴选和考核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的措施和建议,并对专硕研究生三年培养模式的个案进行了分析,实践证明该培养模式效果反映良好,可为其他类似工科专业专硕培养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1)
查阅英文文献是工科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撰写英文论文、参加国际会议和学术交流逐渐增强。研究生是否具备专业英语素养和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已成为评判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生双语教学体现了时代发展需求,是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教材、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以金属塑性成形原理为例,开展研究生双语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探索地方高校研究生双语教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交通强国”国家战略背景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迫切需要以“两新一重”为指导,以适应新时代智慧交通发展要求。高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应紧密贴合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鼓励交通运输工程各二级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推进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系统性改革。以现行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从行业和高校两个角度出发,围绕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四个方面,归纳总结了交通基础设施方向研究生应具备的四项核心能力:知识迭代能力、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适应能力。针对智慧交通基础设施交叉方向研究生特点,紧扣研究生培养质量这一核心目标,以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学科交叉为主要措施;以支撑培养体系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以管理办法、导师团队、实践平台为坚实后盾,保障改革措施能够切实落地。“三支撑”与“三保障”互相有机联系,共同致力于提升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构建了智慧交通基础设施交叉方向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实际探索案例为依托,介绍了该案例在国际教育、学科交叉和校企合作方面取得的系列成效,指出了培养模式探索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智慧交通基础...  相似文献   

7.
课程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针对随机振动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立足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重庆市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从整合教学资源、完善教学条件、创新教学方法和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系统阐述和全面总结了随机振动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具体思路和实际做法。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办学历史短,各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以福建工程学院为例,针对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托学校"大土木、大机电"的学科布局,在校内现有实践教学资源基础上,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关注的问题,通过整合更新、申报补充、提升改造等方法构建基础性与创新性相结合、虚拟仿真与实体模型相结合的校内创新实践教学平台,为实践教学提供相应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2)
地方高校土木类研究生更多结合实际工程项目进行培养,产学研合作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结合研究生培养产学研合作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加强专兼挂相结合的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研究生培养产学研项目合作等方式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其结论可为地方高校土木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5)
在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的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项目组探索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创新实验技能大赛整合及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引领,从高等实验教学项目开发、工程设计课程建设及实验技能大赛设计出发,构建了适合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势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研究生教育的多元化创新实践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了协同化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创新实践培养体系。教学实践表明,该培养模式对于营造研究生创新氛围、提升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面临的问题,开展了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依托浙江省山体地质灾害防治协同创新中心,将协同创新中心的各类资源优势、学科优势及科研优势转化为研究生培养优势,构建了多主体协同、产学研融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建立了校校(所)协同培养机制、校企协同培养机制与国际协同培养机制。以专业基础牢、实践能力强、兼顾国际视野为培养理念,制定了相应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实践证明通过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国际学术组织等多主体协同与产学研融合培养,促进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就业竞争力及国际化视野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建筑业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土木工程专业的国际化发展对中国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加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已成为中国土木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和有效选择。通过重新审视当前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体系,深入研究现存的教学问题,从教学模式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改革的实践策略,提出增加课程学时配比、提高重视度,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加强课程资源和师资建设,形成持续改进的考核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工程教育质量和工程人才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分析了土木工程专业在实验教学、设计计算、实践实习、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打造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实训平台的建设理念。从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平台、"科研反哺教学"的实践教学平台、土木工程专业工程计算教学平台、新型"校企协作"实践教学平台和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平台等方面,阐述了五个子平台的建设思路和建设方案。研究成果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多数院校在“双一流”背景下,积极提升建筑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日趋严峻的就业压力,但传统培养模式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实践欠缺等问题。针对现阶段“双一流”背景高校建筑类研究生现有培养与管理模式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多元协同管理方法,构建优化型教学模式+纵向科研课题+学科竞赛+横向实践项目+产学研实战平台“五位一体”的建筑类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加强学校—学院—研究团队—指导教师四者之间的衔接,保证各项教学科研任务有序进行,保证对学生管理的有效性,以此夯实建筑类研究生的设计实践基础,培养建筑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最终达到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5.
面对"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新形势和"双一流"建设对学科发展的要求,现有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土木工程国际竞争力的快速发展,以及新时代"大土木"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基于现代土木工程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现状,以及土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模式存在的"窄口径"等问题,提出在优化学科结构的基础上,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进行深化改革,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共性"和"个性"上寻找平衡点,合理整合课程内容,科学构建课程模块,拓展专业学生的国际视野。同时,优化教学方式,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完善"通专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以"新工科"理念推进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并从管理模式转变、"新工科"建设、工程教育认证制度和学科发展以及新时代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土木工程专业建设和改革要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传统理念,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拓展校企合作模式,进一步推进校内外实训平台建设,完善学科竞赛机制,利用互联网做好专业知识普及,全面深化专业改革,构建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根据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发展需求,对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需要适应的目标,构建以基础理论与知识、专业素养与能力和科学系统的思维为三大平台的复合课程目标体系,并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导师队伍建设和产学研结合等5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相应评价体系,对指标权重进行计算,得出指标的优先排序,提出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8.
应用技术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根据应用技术型大学定位的技能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研究以土木工程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为核心、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新型"三平台、一训练、两能力"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即通过"基础教学试验平台—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工程技能实战平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与创新能力。同时,为确保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运行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对其保障措施和监控体系进行分析。通过改革现有专业实践教学,建立一个适应应用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多数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人才培养目的是服务地方及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满足城镇化对人才的需要,很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文章以毕节学院为例,探讨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提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以工程为主线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保证体系,阐述了该保证体系的具体实施步骤.通过毕节学院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随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社会对地方院校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土建类院校,必须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科学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重视导师队伍建设,强化过程管理和实施细节,夯实育人平台,紧密结合工程实践,把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工作落到实处,才能逐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