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富含EPA/DHA的脂肪酸为底物,采用两步酶法合成富含EPA和DHA的甘油酯。首先,以T1脂肪酶为催化剂催化富含EPA/DHA的脂肪酸和甘油反应;在最优条件为:反应温度40℃,水分添加量为底物混合物的3%、甘油与脂肪酸摩尔比3∶1和酶添加量50 U/g底物混合物时,富含EPA/DHA的脂肪酸的转化率达到62%以上,此时产物中甘油三酯、甘油二酯、甘油单酯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52%、38.15%、25.64%。将游离酶催化酯化反应产物中的油相回收,利用自制的固定化CALB(LipozymeCALB L固定于环氧树脂ECR8285上)为催化剂,在真空条件下继续催化未反应的脂肪酸与偏甘油酯(甘油单酯和甘油二酯)继续酯化反应12 h,此时产物中甘油三酯、甘油二酯和甘油单酯的质量分数分别达到38.34%、51.02%、10.63%,没有检测到脂肪酸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研究利用树脂对脂肪酶LipozymeCALB L进行固定化,然后将固定化酶用于催化富含二十二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脂肪酸乙酯与甘油进行酯交换反应合成甘油酯。在17种常用树脂中,环氧树脂(ECR8285)在缓冲液p H 5、缓冲液离子浓度1 mol/L、酶加量120mg/g(以载体质量计)时,通过共价结合固定化的LipozymeCALB L酶活力最高,可以达到22 967U/g,蛋白质吸附率为91.88%。以ECR8285固定化的LipozymeCALB L催化富含EPA和DHA的脂肪酸乙酯与甘油反应合成甘油酯,在叔丁醇体系中催化PUFA乙酯与甘油反应8 h后,PUFA乙酯的转化率可以达到51.1%;将叔丁醇回收后,在真空状态下继续反应24 h,PUFA乙酯的转化率可以达到91.7%,产物中甘油三酯的含量可以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3.
酶法合成富含DHA、EPA甘油三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油和PUFA乙酯为底物,通过酶催化酯交换反应合成富含DHA、EPA的甘油三酯。首先以叔丁醇为溶剂合成甘油酯混合物,优化后的条件为:选择Novozyme 435脂肪酶为催化剂,反应温度50℃,甘油与PUFA乙酯摩尔比1:3,底物在叔丁醇中的质量浓度为200 g/L,酶加量为底物质量的2%,在此条件下反应12 h后PUFA乙酯的转化率可达到51.5%。将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反应混合物除去叔丁醇,在真空条件下继续反应24 h,PUFA乙酯转化率可达到87.8%。得到的产品混合物甘油酯组成为:甘油三酯67.1%,甘油二酯18.2%,甘油单酯2.1%。  相似文献   

4.
采用国产固定化假丝酵母脂肪酶,催化乙酯型和甘油酯型鱼油酯交换制备富含EPA和DHA的甘油酯型鱼油,得到EPA和DHA总量超过45%的甘油酯。以5g甘油酯型鱼油为反应底物之一,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酶加量、底物质量比及加水量五个因素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优化,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4h,底物质量比为5:4,加酶量为80U,不向反应体系中加入水分。在该条件下得到的甘油酯中EPA和DHA的含量分别为33.40%和13.10%,并且脂肪酶重复利用7次仍能达到工艺目标。  相似文献   

5.
有机溶剂中酶促酯化合成n-3 PUFA甘油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脂肪酶催化游离型的n-3PUFA与甘油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甘油酯,研究了多种因素对酯化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脂肪酶Novozym435,在6mL的正己烷中,反应温度40℃,甘油用量2g,n-3PUFA0.4g,初始水分含量0.5%,在反应1h后添加1g分子筛,酶添加量25mg,震荡频率150r/min,在此条件下反应24h酯化度可达90%以上.n-3 PUFA甘油酯中以甘油二酯(56.06%)为主,其次是甘油三酯(31.25%)和甘油一酯(12.07%),游离脂肪酸(0.39%)的含量比较低.n-3 PUFA甘油酯的脂肪酸组成以DHA(73.36%)和EPA(13.49%)为主,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仅有1.69%,几乎不合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6.
偏甘油酯脂肪酶Lipase G50催化酯化法制备甘油二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偏甘油酯脂肪酶Lipase G50催化甘油和脂肪酸酯化反应合成甘油二酯.探讨了酶加量、底物摩尔比、反应温度及加水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脂肪酶Lipase G50加量为350 U/g,甘油和脂肪酸的摩尔比5∶1,加水量为底物总质量的5%,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24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脂肪酸的酯化率为75.02%,甘油二酯的含量达到44.74%,产物中没有甘油三酯生成.  相似文献   

7.
利用米曲霉脂肪酶催化甘油酯型鱼油和乙酯型鱼油的酯酯交换反应制备高含量EPA/DHA甘油酯,考察了底物摩尔比、反应温度、酶添加量和摇床转速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得到了最优酶催化反应条件:甘油酯型鱼油与乙酯型鱼油摩尔比1∶3,酶添加量14%,反应温度70℃,摇床转速150 r/min。在最优的酶催化反应条件下反应18 h,产物甘油酯型鱼油EPA和DHA含量可达到39.72%。在优化条件下对米曲霉WZ007菌丝体重复使用6次,甘油酯型鱼油产品中的EPA和DHA含量仍保持在34.51%。  相似文献   

8.
采用两步酶法制备sn-2位富含DHA的中长链结构脂。首先,利用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435催化DHA藻油发生醇解反应,溶剂萃取以获得富含DHA的单甘酯,再利用脂肪酶催化单甘酯和癸酸的酯化反应合成sn-2位富含DHA的中长链结构脂,并对中长链结构脂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优酶法酯化反应条件为真空度0.05 MPa,单甘酯与癸酸摩尔比1∶3,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TL IM添加量为底物质量的8%,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9 h。在最优条件下,酯化产物中甘油三酯(TAG)含量为96.55%,TAG脂肪酸组成中,DHA占总脂肪酸的40.04%,占sn-2位脂肪酸的72.15%。纯化的产品TAG中中长链结构脂占99.14%,含DHA的中长链结构脂占67.69%。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脂肪酶N435的催化作用下,游离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甘油酯化合成的工艺,分别考察了甘油与脂肪酸的质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酶用量、初始加水量等单因素对酯化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较优的酶促酯化合成条件为:甘油与脂肪酸的质量比0.12∶1,反应时间48h,反应温度50℃,加酶量与底物游离脂肪酸的比例1∶4(w/w),初始加水量0。在此条件下,酯化率为96.58%,且反应前后各脂肪酸含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0.
肖伊莎  汪勇  张广文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0):191-194,198
以工业油酸和低聚甘油为原料,经磷脂酶A1(Lecitase Ultra)催化酯化制备低聚脂肪酸甘油酯。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实验条件,研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加酶量、加水量以及底物摩尔比值(工业油酸和低聚甘油摩尔比值)对其酯化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45℃,加酶量1.6wt%(占底物总质量),加水量4wt%(占底物总质量),反应时间12h,底物摩尔比值为1:1。最佳条件下酯化反应平均酯化率可达到56.6%。采用HPLC-ESI质谱通过检测相对分子质量验证了部分低聚甘油酯产物的种类。  相似文献   

11.
米根霉脂肪酶(Rhizopus oryzae lipase)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工业化脂肪酶,对重组米根霉脂肪酶(r ProROL)的酶学性质进行考察,发现其水解甘油三酯时具有明显的sn-1,3位置专一性;催化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酯化时其活力分别为催化油酸酯化活力的37.42%和8%。鳀鱼油是天然EPA/DHA主要来源之一,在鳀鱼油中DHA含量为12.1%。13C核磁共振波谱分析表明,鳀鱼油中DHA主要分布在甘油酯的sn-2位,利用重组米根霉脂肪酶(r ProROL)催化鳀鱼油部分水解富集其中的DHA时,得到的1,2-甘油二酯中DHA的含量可以达到19.7%,甘油单酯中DHA的含量可以达到25.2%,DHA的回收率为65.6%。表明r ProROL脂肪酶具有水解鳀鱼油富集DHA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2.
酶法催化制备富含甘油二酯米糠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酸值米糠油为原料,采用无溶剂体系酶法催化制备富含甘油二酯的米糠油.考察了脂肪酶种类及添加量,酯化剂种类,底物质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甘油二酯含量和游离脂肪酸残余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酶法催化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RM IM作为催化剂,油酸甘油一酯作为酯化剂,底物质量比0.25:1,反应温度56℃,反应时间5.75 h,脂肪酶添加量4.77%.在此条件下,产物中甘油二酯含量和游离脂肪酸残余量分别为27.61%和0.25%.  相似文献   

13.
以D380、CAT600、AB-8三种大孔树脂为载体,采用物理吸附法,对偏甘油酯脂肪酶LipaseG50进行了固定化,并利用其催化脂肪酸和甘油酯化合成甘油二酯。结果表明,采用D380固定的脂肪酶酶活最高,用此固定化酶催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甘油和脂肪酸的摩尔比5∶1,固定化酶酶加量为底物总质量的7.5%,反应温度35℃,在此条件下经过96h的反应,酯化率为76.39%,甘油二酯的含量为43.89%,没有甘油三酯生成。固定化酶重复使用5个批次后酯化率可达65.76%,甘油二酯的含量达到38.45%,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酶法合成共轭亚油酸单甘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脂肪酶G50(来源于Penicillium camembertii)作为生物催化剂,催化共轭亚油酸(CLA)和甘油酯化生成共轭亚油酸单甘酯(MAG)。研究了在无溶剂体系中,底物摩尔比、酶加量、体系含水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物中MAG含量和CLA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底物摩尔比n(甘油)∶n(CLA)=4∶1,加酶量300U/g(基于反应底物总质量),体系含水量1%,反应温度15℃,反应时间24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CLA的酯化率达到84.98%,MAG的含量为68.40%,共轭亚油酸双甘酯(DAG)含量为16.58%。通过分析产物的脂肪酸组成,发现Penicillium脂肪酶G50对CLA异构体没有拆分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隐甲藻油中含有34.72%的DHA,通过乙酯化、尿素包合富集,酶催化甘油解转化得到更高含量的DHA -甘油酯.通过对隐甲藻油碱法催化乙酯化,其酯化率达到92.60%;对得到的脂肪酸乙酯再经尿素包合分离浓缩,所得DHA -乙酯的含量达63.30%.运用酶催化将DHA -乙酯转化成DHA -甘油酯,通过实验优化,所得最优条件是:甘油与DHA -乙酯摩尔比1∶4,NOV 435酶加量2%(占总底物的质量分数),50℃抽真空( 100 Pa),DHA -乙酯转化率达到80.85%.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物理、化学和酶催化相结合能得到高含量的DHA -甘油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延黄牛脂的附加值。方法:采用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RM IM为催化剂,牛油脂肪酸乙酯(乙醇解法自制)和甘油为原料制备1,3-甘油二酯,运用氢谱考察脂肪酶添加量、底物摩尔比、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对粗反应混合物中1,3-甘油二酯含量的影响,并阐明醇解酯交换前后牛油与甘油二酯产物的脂肪酸组成变化。结果:1,3-甘油二酯合成最佳条件为脂肪酶Lipozyme RM IM质量分数为1%,底物摩尔比(n脂肪酸乙酯∶n甘油)2∶1,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50℃。此条件下的1,3-甘油二酯生成率为72.5%,甘油酯得率为77%;纯化后纯度提高至90.79%。与原油(延黄牛脂)相比,甘油二酯产物中亚油酸和油酸含量分别升高了13.65%,6.47%,饱和度降低了7.17%。结论:延黄牛脂制备1,3-甘油二酯不仅能改变甘油酯结构,还可以改变牛脂的脂肪酸组成,降低其饱和度。  相似文献   

17.
脂肪酶催化乙酯甘油酯酯交换制备富含EPA和DHA的甘油三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脂肪酶催化乙酯型鱼油和甘油酯型鱼油进行酯交换制备富含EPA和DHA的甘油三酯。对脂肪酶进行了筛选,并确定了两种脂肪酶TLIM和K酶用于后续研究。应用填充床反应器作为反应装置,采用正交试验对影响酯交换反应的几个主要因素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了反应的最佳条件为:以K酶为催化剂,反应温度40℃,加酶量6%,反应时间18 h,底物摩尔比2.0∶1.0。同时,也得到了以TLIM酶为催化剂,获得最高含量EPA和DHA反应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8.
以EPA/DHA乙酯和甘油为原料,甲醇钠作为催化剂制备高含量EPA/DHA甘油酯。通过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甘油用量和催化剂用量的优化,得到制备EPA/DHA甘油三酯的最佳反应条件:温度为120℃,甲醇钠添加量为原料油的0.4%,甘油为原料油的7.0%,反应时间5 h。反应终止后产物中EPA/DHA甘油三酯含量可达47.0%以上,进一步经分子蒸馏精制后,终产物中EPA/DHA甘油三酯的含量高达75.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利用Sn-1,3特异性脂肪酶对食品级鱼油中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进行富集,而后利用偏甘油酯脂肪酶除去上述步骤产生的甘油二酯、甘油一酯,后处理得到具有天然属性的精制鱼油。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特异性脂肪酶富集EPA和DHA过程中脂肪酶用量、纯化水加入量、水解时间及水解温度对富集EPA和DHA的影响。运用气相色谱分析精制鱼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特异性脂肪酶富集过程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在pH 6条件下固定化Sn-1,3特异性脂肪酶用量1%~15%、纯化水加入量1%~10%、水解时间2~6 h、水解温度30~70℃,富集后EPA和DHA总量为40%~60%,产品收率在48%~75%;精制鱼油含有21种主要脂肪酸,其中EPA和DHA含量最多。  相似文献   

20.
在超临界CO2状态下,采用脂肪酶催化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与甘油反应制备共轭亚油酸甘油酯,分别应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分子筛添加量、酶用量、反应压力、温度和时间对CLA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分子筛用量6%、酶用量4%、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0h、反应压力11MPa,此条件下CLA的酯化率可达到90.98%。这种CLA甘油酯的脂肪酸组成中,9c,11t-CLA和10t,12c-CLA的含量分别为37.79%和41.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