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城市绿地土壤固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涵  张桂莲  张浪  梁晶  张琪 《园林》2022,(1):18-24
城市绿地为城市生态环境健康提供了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提升人类福祉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城市土壤固碳功能与潜力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内唯一具备直接碳汇价值的用地要素,在减缓全球变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绿地土壤碳库数量和质量是衡量...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态绿地构建对于营建城市生态系统及提高公众福祉具有促进作用。探讨、厘清影响城市绿地生态审美的关键因素,对于健康、稳定的绿地生态景观营造及公众生态价值观引导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探讨生态审美的概念和内涵,总结符合生态审美的绿地特征,提出符合生态审美的城市生态绿地构建原则与对策:基于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绿地基础条件及人类活动干扰程度,将城市绿地划分为生态保育型、生态功能型及生态景观型3类生态绿地,构建生态绿地网络;基于绿地植物群落物种构成、空间布局及绿地功能需求,提出6类自然式植物群落配植模式。旨在为营建高生态效益、高景观质量的绿地景观提供规划依据。  相似文献   

3.
北京城市绿地土壤水分入渗性能 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uelph渗透仪注水法研究了北京市不同类型绿地的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及其与质地、容重和孔隙度等土壤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市不同类型绿地土壤入渗速率差异较大,以文教区和居民生活区为最好,其后依次为公园、商业区、道路交通区。北京市绿地土壤质地以黏质土壤为主;相关性分析表明城市绿地土壤黏粒越少,土壤稳定渗透速率越快。北京城市绿地土壤由于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土壤物理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为土壤容重增大,通气孔隙度降低,压实现象普遍。研究结果为北京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和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上海城市绿地土壤肥力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绿地土壤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基础,其质量和变化趋势直接影响城市绿地生态和景观效应。以2002、2014和2018年3次大规模的上海绿地土壤调查为基础,研究不同城市绿地土壤肥力的变化特征,旨在为城市绿地土壤的养分管理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上海城市绿地土壤呈碱性,2002、2014和2018年土壤pH平均值分别为8.36、8.20和7.79;土壤速效养分(N、P、K)充足,3次取样均达到绿化种植土标准;土壤通气孔隙度较小,3次取样均小于绿化种植土标准阈值(5%)。从时间变化趋势上看,上海城市绿地土壤pH值在逐渐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在逐渐提高,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也在逐渐提升;但土壤物理性质逐渐退化,容重逐渐增加,通气孔隙度逐渐变小。不同类型绿地间土壤肥力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受人为活动影响剧烈的附属道路绿地土壤容重和通气孔隙度自2002年起严重退化,与2018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城市绿地研究综述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在近10年来国内外城市绿地领域论文检索的基础上,总结了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发展特征、效益评价、规划设计、园林植物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化现状、成功理念及范例,概括了世界城市绿化的主要理论流派、代表性理论及优秀绿化模式;回顾了我国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绿化及绿地规划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城市绿地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我国还没有一个较为健全、科学的将污泥用于城市绿地土壤的标准体系,故难以指导污泥绿地应用的实践。通过对我国与经济发达国家污泥土地利用标准体系的比较,找出了在标准体系方面存在的差距,并提出了我国污泥用于城市绿地土壤的标准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7.
城市绿地景观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中结合工程实际案例,探讨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促进城市生态系统建设,使景观与城市发展相融共生。  相似文献   

8.
林东旭 《城市建筑》2013,(8):193-194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分布最广、最接近市民、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最为居民所经常使用的环境空间。居住区绿地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是普遍绿化的重要方面,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9.
张浪 《园林》2024,(1):2-3
<正>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人类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具有一定功能的网络结构,在其概念范畴下,形成了城市生态网络、城市蓝绿空间生态网络、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等。其中,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是在城市及其影响范围内,以提供生态与社会双重服务功能为目的,以城市建设用地内的城市绿地及城市建设用地外影响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林地、湿地等生态空间为要素,以连续性生态廊道为联结,所形成的网状空间系统。在用地紧张的城市化区域,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是提高用地复合效能的主要途径,其组分构成决定了其是城市生态系统组分主体之一,是与人居环境关系最密切、最可调、且投资相对低的生态空间载体。与传统城市绿地系统不同,  相似文献   

10.
《规划师》2021,37(4)
城市的快速发展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挑战。在健康城市背景下,中心城区绿地生态网络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同时,也面临着以健康为目的的游憩诉求。有别于传统基于自然生态维度的绿地生态网络构建方法,文章通过系统梳理、辨析城市绿地影响健康的4条路径、3个维度,以太原市中心城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将游憩需求与绿地影响健康的因素融入绿地生态网络规划中,尝试从源地识别、阻力面构建、绿廊选线与复合绿地网络优化等方面探讨如何实现绿地生态与游憩功能的协同耦合。研究旨在回应健康城市背景下人们日益强烈的游憩需求,探索中心城区以绿地生态网络规划促进游憩的技术路径,并为构建功能复合的绿地生态网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各个城市暴发,暴露了现今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共生关系的问题。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数量、大小、分布密度等对人体健康有着一定影响。近年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空间分析方法的城市绿地与健康研究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献综述的目的是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视角,研究城市绿地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通过总结分析不同空间尺度下、不同绿地接触形式下绿地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建议未来的研究应注重健康城市导向的城市绿地规划体系研究,深化多尺度空间分析研究,提升城市绿地可用性、可达性、可见性,细化城市绿地规划方法指导,从绿地构建视角为健康城市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从契合城乡建设发展新理念的角度出发,对城市园 林绿化评价的部分指标进行更新和验证。蓝绿空间占比、蓝绿 融合度、蓝绿用地连通度3个指标,不局限于绿地范畴,从生 态系统服务角度评价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水平。深入分析不同 类型绿地乔、灌木所占比例,能够促进城市绿地提质增效。为 提升城市公园体系的服务功能,更好地满足市民休闲游憩需 求,分别评价公园体系的服务半径。上述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新 指标由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徐州的建设实践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3.
祝浩翔  秦华  王海洋 《中国园林》2022,38(6):109-114
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城市提供生态服务。在当前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下,城市生态修复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其中能为城市生态空间植被恢复提供潜在种子来源,且低成本、可持续、生态效益高的土壤种子库技术也日益受到关注。以城市绿地、城市湿地、城市废弃地等主要城市生态空间为对象,论述了城市生态空间土壤种子库研究进展,重点综述了城市生态空间土壤种子库特征、影响因素和实践探索,梳理了城市生态空间土壤种子库技术体系,包括修复模式、技术路线及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利用土壤种子库技术进行城市生态空间植被恢复应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合适的工艺与方法开发、生态修复和景观化融合等方面,以期为城市生态空间土壤种子库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绿地与地下空间复合开发的整合规划设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强  洪亘伟 《规划师》2012,28(7):72-76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紧张,而城市绿地与其他城市功能用地存在着严重矛盾。研究在分析城市绿地与地下空间的各自功能后,提出复合开发的模式;在分析其概念及意义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包括功能有机整合、空间构成立体聚合、渗透互动3个维度的整合规划设计策略。城市绿地与地下空间复合开发的整合规划设计策略实现了绿地与地下空间互相支持、互相补充,实现了城市绿地与地下空间的有机整合,对扩大城市空间容量、缓解土地利用矛盾、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伴随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空间拓展的快速进程,城市绿色空间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问题的研究对象已从城市公园绿地等狭义内涵扩展至更广泛的范围。在现行管理机制之下,由于各责任部门缺乏协调和明确分工,城市绿色空间的建设和管理效果难以与城市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相适应。集成管理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对多要素公共空间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先进理念。本文将在介绍集成管理的基本理念和分析我国城市绿色空间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以广州的实践为例讨论对城市绿色空间实施集成管理的方式与效果,进而提出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平台完善城市绿色空间集成管理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邵明  李方正  李雄 《风景园林》2021,28(1):60-66
随着城市规划逐步转向国土空间规划,准确掌握宏观尺度中的城市群绿色空间的服务特征成为规划决策的重要前提。基于多源数据,利用水量平衡方程、土壤流失方程、INVEST模型识别城市群绿色空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利用Z-Score标准化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供需平衡匹配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显示:1)成渝城市群水源涵养服务供给、需求量整体提升;水土保持服务供给量提升,需求量降低;生物多样性维持服务供给量降低,需求区域由南部山林地转向城市群内部山脉区域;2)成渝城市群水源涵养服务整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供需空间匹配严重不均;水土保持服务供给量大于需求量,供需空间基本匹配;生物多样性维持服务供需空间基本匹配,城市群外围区域显著优于中部区域。据此,提出成渝城市群中4种类型的城市单元,并基于其城市发展现状与生态系统服务状态提出规划策略,以期为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潘仪  刘泉 《城市规划》2020,(4):83-89
从历史角度看,城市规划领域的绿地与开放空间用地概念同源,二者的关系界定也曾引起城市规划专业内的争论,但在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发展过程中,随着绿地系统规划专业化发展,绿地概念的内涵逐渐缩窄,而开放空间概念较为泛化,绿地与开放空间用地的关系逐渐分离。2012年颁布的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中绿地与广场用地合并形成“开放空间用地”的新举措是对二者关系的再界定。在这一背景下,绿地系统规划应该在以绿化要素为主要对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开放空间系统的整体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影响了城市绿色空间的生境质量,城市生物多样性受到极大威胁。构建城市范围内的多物种综合生境网络能够整合现有的城市绿色空间格局,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育。以北京市丰台区为例,面向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城市绿色空间发展提出了基于In VEST-MCR复合模型的城市绿色空间生境网络格局构建方法体系:即以生境类型为导向选取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焦点物种,通过大数据选取焦点物种的栖息源地,基于In VEST模型生境质量模块选取潜在栖息地(汇)并生成生境网络构建阻力面,采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构建丰台区城市绿色空间生境网络。研究结果明确了丰台区的生境质量现状与未来生境网络发展脉络,为城市绿色空间生境网络构建提供了新方法,为丰台区绿地空间格局规划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参考框架。  相似文献   

19.
城镇蔓延和人类高密度的聚居导致建设用地与绿化用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形成棕地、废弃地、受损湿地等典型城市困难立地。针对传统遥感影像解译速度缓慢、效率较低、人力物力需求量大等问题,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利用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采用分类回归树方法,对2000年至2019年长三角城市困难立地中的绿化用地进行空间核算。文章以长三角区域的上海、南京、无锡、徐州、杭州、宁波、温州、合肥、芜湖、蚌埠等10个代表性城市为例,分析了绿化用城市困难立地的时空变化特征与分配模式,探究了长三角城市群绿色生态空间增长的土地资源供给差异及模拟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