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唐勇  潘龙法 《激光与红外》1998,28(6):360-364
在光记录离散通道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对一类部分响应领事在光记录通道中的性能作了详细的分析。从信噪比,误码率和译码复杂性等方面来综合衡量,当记录光点半幅宽度与记录编码间隔的比值在1到2之间时,采用PR-Ⅰ较思想;比值大于2时,采用PR-Ⅱ较好。  相似文献   

2.
液晶中的光折变光栅在数据存储、实时全息术、干涉测量、光放大、相位共轭、光学图像处理和光束操控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通过二波耦合的方法在掺C60的向列液晶中记录了永久光栅,该光栅的衍射特性能够被外加直流电场或以任意角度入射的、与记录光强度相当的一束平面光波控制。为了进一步了解光栅建立的机制,研究了在恒定外加直流电场下的电流动态过程,从而证明该光栅源于表面电荷的光调制。  相似文献   

3.
用于非易失性体全息数据存储的光折变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息数据存储系统很久已有大存储容量、短存取时间和高数据传输率的希望。诸如铌酸锂(LiNbO3)之类光折变材料可在适中激光功率下用于全息图记录(图1)。图1 数字全息记录光装置。晶体绕垂直轴转180°,可实现相位共轭读出。其中CCD为电荷耦合器件,L为透镜,I为光阑,RS为转台...  相似文献   

4.
一种提高光折变多重存储密度的记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的双面交替写入了光折变多重存储的记录方法。利用读出时折射率栅在记录晶体中移动的特点 ,把不同全息图的折射率栅置于晶体中纵向分离的位置 ,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整个记录晶体的折射率动态范围 ,提高了光折变多重存储的实际存储密度。双面交替写入是把最先写入的折射率栅置于记录晶体的中心 ,最后写入的两折射率栅置于记录晶体前后表面附近 ,能够获得均匀的衍射效率  相似文献   

5.
利用二波耦合实现微振动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的干涉原理,分析了应用光折变晶体记录干涉条纹在准实时、离面小振幅振动时的测量方法,并给出了计算机模拟结果。结果表明此方法简单且易实现,精度高。  相似文献   

6.
《电子科技》2000,(1):48-48
磁光盘(Megneto-OpticalDisk,简称MO)是传统磁盘技术与光技术结合的产物,它能让用户在看似传统的3.5英寸或5.25英寸的盘片上存储数百兆甚至数千兆的数据。MO的记录层很薄,它是基于所谓MOKerr效应。利用对温度极为敏感的磁性材料制成的。MO贴有标签的那面有磁性物质,它是夹在透明聚碳酸酯和玻璃之间的一层磁合金,这些磁性物质在高温下可以磁化。当数据要写入MO时,利用凸透镜进行聚焦,将高功率激光以极小的光点照射在MO记录层上,当其表面温度上升到约300度的居里点时(居里温度是指材…  相似文献   

7.
采用光折变全息干涉计量术对光楔特性的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折变晶体是一种新型的记录材料,应用光折变效应,不需显影、定影等处理,就可实现实时观测。文章探讨了光折变实时全息干涉法在光学检测中的应用,提出同时确定光楔楔角和折射率的新方法,从而改变了只有光楔的折射率和楔角中一个已知时才可测量另一个未知量的传统测量方法。介绍了实验过程,分析得出了最后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光遗传(Optogenetics)结合光学和遗传学手段,可以精确地控制特定神经元的活动,为神经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光电极在光遗传研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可以将光导入到动物体内,并通过电极记录神经元在光调控下的活动.为了减小体积、增加功能,依托高密度集成硅微电极和裸光纤,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植入部分横截面尺寸不超过0.1 mm2、包含2个平行的给光通道和32个记录点的光电极器件.与传统的单光通道电极相比,两个通道可以更灵活地配置不同的激发波长,对不同位点的神经元同时进行激活或抑制.32通道的硅电极与传统的金属丝电极相比,集成度更高,能够以更高的空间分辨率记录神经元在激发前后的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9.
杜吉超  朱玥  龚薇  斯科 《中国激光》2023,(9):193-200
为了实现在活体小鼠脑中多部位的光纤记录和区域可选择的光刺激,开发了一套集成度高、参数可独立调控的多通道光遗传系统,以满足光遗传学领域中大规模神经动力学研究需求。在该系统中,设计了一款1转7扇出多模光纤束,将光纤束与扫描振镜相结合,并利用时分复用技术调制不同波长的光源,以实现高质量的多通道记录和通道可选择的光刺激。评估了多光纤通道的参数稳定性,在小鼠前额叶、杏仁核、腹侧被盖等脑区同步记录了4个通道的钙信号。通过振镜靶向特定的光纤通道,可对自由移动的小鼠进行光遗传干预。该系统可用于活体多脑区光遗传干预与记录,为神经环路研究和行为学实验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说明了光卡具有的五个特点,并对只读型和读/写型两类光卡的记录媒体、光学系统及现状作了介绍,并指出了光卡的可能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定量测量光阱力,采用共面但不同轴的两束激光束产生干涉光场进而构成干涉式光镊系统的方法,分析了两束同向传输激光束以一定角度相干涉从而产生干涉条纹,即2维多光镊的原理,并给出了3维光镊的实验系统。采用分析作用在聚苯乙烯小球上的力的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取得了光阱力分布的数据。结果表明,干涉式光镊可以提供皮牛级横向光阱力,能够实现光捕获,当只考虑光束的束腰半径和光功率两个因素时,实验数据与理论分析吻合得很好。这一结果对光镊技术在生物学、生物医学以及纳米技术等领域的应用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2.
灯光在任何拍摄中部是不可缺少的,没有光,摄像机就无法完成记录任务。情景剧的用光与电视剧相比有很大的区别:情景剧是在一个固定的场景中完成的,其灯光设计必须考虑人物的逆光、轮廓光、铡光和副光的综合运用,本具体淡了笔在百集方言情景剧《爱情加油站》中的布光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光码分复用(OCDM)系统在光域对各路信号进行光编/解码,对用户数据进行全光信号处理,但是用户数目受到光标签数量的限制.光分组交换技术具有高速率、对数据速率和格式透明等优点,更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网络环境,但存在光标签的提取、更新和竞争的难题.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基于WDM(波分复用)和OCDM的光分组交换系统,结合了光码分多址(OCDMA)技术和光分组交换(OPS)技术的优点,既扩展了系统用户容量又避免了对标签进行电域的处理,实现了数据的全光交换.  相似文献   

14.
LiNbO3:Fe:Cu晶体中双色全息存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365nm的门光束和633nm的记录光,在LiNbO3:Fe:Cu晶体中实现了双色记录和无损读出。通过适当的预敏化,在门光束光强与记录光强分别为20mW/cm^2和390mW/cm^2时,得到的灵敏度和饱和衍射效率分别为0.004cm/J和37%。同时还研究了LiNbO3:Fe:Cu晶体中的暗保存时间、光擦除时间常数以及用脉冲光作门光束时的双色存储性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描述了测量Agilent(安捷伦)小封装光模块在多端口应用中因自身发热而相互影响的设备和方法。它记录了当环境温度和流经光模块上表面的空气线性流速变化时,光模块阵列的温度变化分布图。文中还包括了软件对这些影响的验证,并对实验和仿真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吴龙生 《现代通信》2001,(10):32-33
磁光记录技术的研究工作早在1957年就开始了,但由于当时的电子元器件以及激光技术、精密加工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相关技术的不成熟,使该技术的研究工作步履艰难,进展缓慢。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激光技术、新材料技术、微电子技术、精密加工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相关高新技术的发展,磁光记录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同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如今,磁光记录技术已成了磁记录技术、硬盘技术和其他光记录技术的有力竞争对手。由该技术开发的磁光盘不仅成为计算机可移动外部存储的主流产品之一,而且随着太级磁光盘(TD-MO)的…  相似文献   

17.
将数据、视频和话音集成在一起形成公共电信结构,即三网合一,可采用超高速的包交换网络.目前的包交换网不能发挥光纤和半导体光电子学提供的千兆位带宽的优势.传统的包交换网的数据传输率(≤1 Gbit/s)与普通光波系统链路传输率(10Gbit/s)有很大的差距.由于在每个节点上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因此会产生电子瓶颈.为克服这种瓶颈,近年来提出了一种新的光交换技术--光标记交换[1,2].本文介绍了两种光标记新方法:前置光标记和高强度光脉冲光标记.  相似文献   

18.
导数光声光谱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的光声光谱技术即导数光声光谱技术,它利用一台单色仪和一个波长分束器,同时获得两束光强相同但波长有微小差别的两束光,这两束光分别入射到两个光声传感器,光声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输送到锁相放大器并实现差分输出,输出信号输送室X-Y记录仪进行记录,最后扫描单色仪的波长从而获微得导数光声光谱,这种光谱技术既具有光声光谱技术灵敏度高的优点,又具有导数光谱技术分辨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光突发交换(OBS)技术是下一代全光分组交换技术的典型代表.本文主要研究并分析了基于固定长度光突发数据的OBS网络平均时延、突发数据数量等性能,给出了各参量随信道负荷量变化时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为了在大规模生产光器件时进行光路熔接和测试相关数据的采集与记录,利用熔接机的通讯功能及LabWindows/CVI软件开发平台,开发了一种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熔接机数据采集、上位机工艺流程控制、生产相关数据电子报表生成、光器件相关数据数据库存储访问等功能。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稳定工作。这对解决人工记录数据带来的效率低下、差错率高等问题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