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植物乳杆菌发酵马齿苋陈皮的工艺条件及发酵液的抗氧化活性。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通过试验确定发酵工艺;通过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发酵最佳工艺为发酵时间32 h,料液比1∶20(g/mL),菌种接种量3%,发酵温度33℃。在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下所得发酵液的总黄酮含量为0.69 mg/mL,比发酵前总黄酮含量(0.52 mg/mL)提高了32.69%;发酵液DPPH自由基清除率提高了8.84%,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提高了38.14%,还原力提高了26.64%。  相似文献   

2.
以老鹰茶为原料,利用复合乳杆菌发酵制备老鹰茶饮料,研究发酵工艺对老鹰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发酵液初始pH、接种量和发酵时间为考察因素,以发酵液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并对发酵前后体外抗氧化能力和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液初始pH为5,接种量为2%,发酵时间16 h,该条件下发酵的老鹰茶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高达84.54%±1.28%,较发酵前47.15%±0.97%有显著提升;OH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铁离子还原能力(吸光度)也分别由发酵前的36.50%±0.55%、20.15%±0.33%、0.90±0.01提高到51.21%±0.81%、39.46%±0.25%、1.10±0.02;总黄酮含量由发酵前(0.14±0.01)mg/mL提高到(0.19±0.01)mg/mL。  相似文献   

3.
以酸度、pH值、持水性及感官评分为评定指标,借助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曲面分析法优化黄精发酵豆乳的工艺参数。测定成品中总酚、总黄酮含量,以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等指标评价黄精发酵豆乳的总抗氧化能力。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后的大豆异黄酮含量。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为料液比1∶6.4(g/mL)、豆浆与复原乳体积比6∶4、黄精添加量2%、白砂糖添加量6%、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6.5 h。通过对比黄精发酵豆乳(Polygonatum sibiricum fermented soymilk,P-FSM)和发酵豆乳(fermented soymilk,FSM)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力,研究发现PFSM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2.60±0.06)、(1.86±0.07)mg/g,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铁离子螯合能力及总抗氧化活力分别为(57.63±0.31)%、(42.57±0.32)%、(37.43±0.59)%、(263.40±1.67)mg/kg,均略高于FSM。对发酵后两者进行大豆异黄酮的检测,发现P-FSM对结合态糖苷型异黄酮的转化率比FSM高8...  相似文献   

4.
以黄瓜与鲜牛奶为原料,利用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对黄瓜牛奶复合物进行发酵。并对发酵液的pH值、总酸、总糖、总酚、乳酸含量和抗氧化性进行分析。同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对发酵液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采用的发酵工艺为黄瓜汁∶纯牛奶=7∶3(V/V),保加利亚乳杆菌接种量0.01%,初始pH值6.1,发酵温度37 ℃,发酵时间3 d。在此工艺下对提取的样品进行分析,测得发酵乳的总酸含量为50.5 g/L,总酚含量为0.165 mg/mL,其羟自由基清除率达87%,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85.12%。总抗氧化能力最高与0.85 mmol/L的Trolox的抗氧化能力相同。发酵液的挥发性成分中,烷类化合物(68.40%)和酯类化合物(10.61%)含量较高,酸类化合物(5.03%)和酮类化合物(0.98%)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5.
以粗壮脉纹孢菌(Neurospora crassa)为试验菌株,豆渣为发酵底物,在最适产蛋白酶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对不同发酵时间的豆渣多肽、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豆渣中的多肽、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抗氧化能力逐渐升高。当发酵时间为60h时,总酚、总黄酮含量达最大,分别为(2.513±0.032),(0.787±0.052)mg/g;当发酵时间为84h时,多肽含量、总抗氧化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达最大,分别为(75.602±3.599)mg/g,(31.651±0.191)μmol/g,(35.537±1.408)%,(70.131±0.552)%,且豆渣的抗氧化能力与所产生的抗氧化多肽最为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树莓、石榴复合果汁为原料,采用自然发酵、单一添加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单一添加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及同时添加嗜热链球菌和干酪乳杆菌发酵四种方式制备酵素,并对其发酵过程中的pH值、总酚、总黄酮及抗氧化能力(·OH、O2-·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变化进行研究,以评价不同制备方式对树莓-石榴复合果汁酵素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混菌发酵方式优于单菌发酵和自然发酵方式,能增加树莓-石榴复合果汁酵素中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并提高其抗氧化能力。混菌发酵72 h时,总酚含量(0.57 mg/mL)、·OH清除率(67%)及O2-·清除率(54%)最高;发酵60 h时,总黄酮含量(0.41 mg/g)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94%)最高;pH值变化最小,利于发酵进行。  相似文献   

7.
以桑葚为原材料,采用植物乳杆菌、长双歧杆菌对桑葚汁进行单菌株和混合菌株发酵,利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探究发酵桑葚汁的最佳发酵工艺,并测定分析桑葚汁在发酵过程中的功能性成分(总黄酮、总花青素、总酚)和抗氧化活性(ABTS+自由基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总抗氧化能力)等。结果表明,发酵桑葚汁最佳发酵工艺为菌种添加量0.06%,初始pH6.1,发酵温度37℃,低聚果糖添加量0.09%。乳酸菌发酵提高了发酵桑葚汁的功能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单菌株和混合菌株相比,混合菌株发酵可显著提高(P<0.05)桑葚汁功能性化合物含量,且未发酵桑葚汁和混合菌株发酵48 h后含量分别为总黄酮4.18~6.36 mg/mL,总花青素0.67~1.95 mg/mL,总酚12.62~18.65 mg/mL;混合菌株发酵48 h桑葚汁的抗氧化活性得到明显提升,ABTS+自由基清除率61.81%~88.17%,DPPH自由基清除率52.78%~81.64%,羟自由基清除率37.38%~86.07%,总抗氧化能力17.85~29.49 mmol/L。...  相似文献   

8.
以临海涌泉蜜橘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橘皮、橘肉、橘络中的总酚、总黄酮、多糖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分析各部位活性成分含量与其体外抗氧化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橘子不同部位的总酚、总黄酮及多糖含量分别在(6.38±0.27)mg/g~(10.51±0.36)mg/g、(1.54±0.05)mg/g~(6.13±0.23)mg/g 和(18.05±0.24)mg/g~(36.40±0.11)mg/g的范围内,其中总酚含量以橘肉为最高,总黄酮和多糖含量都以橘皮为最高;橘子3个部位对4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都比较高,其中对DPPH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的清除率以橘皮为最高,分别为(82.99±0.91)%和(69.61±0.75)%,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以橘肉为最高,分别为(58.27±0.98)%和(89.83±0.96)%;相关性分析表明橘子不同部位总酚含量和O2-·清除能力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液体深层发酵对粤北大果山楂发酵液中主要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鼠李糖乳杆菌(LGG)对粤北三个不同产区的大果山楂进行液体深层发酵,测定不同发酵时间粤北大果山楂发酵液中的总酚、总黄酮、总三萜含量及其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氧自由基清除能力(PSC)、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结果显示:粤北三个不同产区大果山楂发酵液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异,且变化趋势比较接近。总酚和总三萜含量随发酵的进行先出现小幅上升,第3~4周达到最高,之后缓慢下降;总黄酮含量随发酵的进行逐渐上升,至第6周达到顶峰,最大增幅达到49.93%,之后总黄酮含量小幅下降。粤北大果山楂发酵液的ORAC、PSC、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提高,但第1~4周提高较快,随后提高的速度逐渐减缓,ORAC最大增幅为6.81%,PSC最大增幅为9.29%,DPPH最大增幅为56.42%,ABTS最大增幅为102.30%。研究表明:采用鼠李糖乳杆菌(LGG)对粤北大果山楂进行液体深层发酵,能提高发酵液中的总酚、总黄酮、总三萜等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红心火龙果和白心火龙果为原料,测定不同种类和部位火龙果(红心火龙果果肉,red flesh,RF;白心火龙果果肉,white flesh,WF;红心火龙果果皮,red peel,RP;白心火龙果果皮,white peel,WP)发酵液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总抗氧化能力、还原能力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考察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和部位火龙果发酵液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且RP发酵液表现出最高的总酚(636.63 mg/L)、总黄酮含量(452.42 mg/L)及最强的总抗氧化能力(相当于VC浓度169.32 mg/L)、还原能力(140.29 mg/L)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96.65%);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总抗氧化能力、还原能力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之间呈正相关,表明总酚类物质是火龙果中抗氧化成分。  相似文献   

11.
选取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和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对黄浆水进行发酵,以酸度值、活菌数、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及铁还原能力为指标,探究3种乳酸菌发酵黄浆水的可行性及对黄浆水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测定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结果显示,3种乳酸菌均可在黄浆水中生长产酸,植物乳杆菌与嗜酸乳杆菌的产酸能力与活菌数显著高于清酒乳杆菌,3种菌株组合发酵时黄浆水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且与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发酵后黄浆水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IC_(50)值由3.51 mg/m L变为2.43 mg/m L,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IC_(50)值由3.58 mg/mL变为1.82 mg/mL,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IC_(50)值由0.90 mg/m L变为0.38 mg/m L,FRAP值由从1.24 mmol/L Fe SO4升高到1.62 mmol/L FeSO_4。  相似文献   

12.
该试验分析了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发酵8种食用豆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前豇豆总酚含量最高,为(5.53±0.18) mg 没食子酸当量(GAE)/g干质量;红豆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1.55±0.16) mg 芦丁当量(RE)/g干质量。发酵后绿豆总酚、总黄酮含量增加最高,分别为182.35%、27.84%;豇豆总酚含量、菜豆总黄酮含量下降最多,分别为43.40%、82.13%。发酵后豌豆提取物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上升最显著,菜豆提取物下降最显著;绿豆提取物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上升最显著,菜豆提取物下降最显著;豌豆提取物铁离子还原能力上升最显著,菜豆提取物下降最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均极显著相关(P<0.01)。发酵对食用豆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影响显著,为开发不同食用豆功能食品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乙酸乙酯和水饱和正丁醇为萃取溶剂,对八角内生真菌BJEF13的发酵液进行连续萃取,获取不同极性萃取物。对发酵原液(BR)、乙酸乙酯萃取物(EE)、正丁醇萃取物(BE)以及水残余物(WE)的总抗氧化性、DPPH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以及总黄酮、总酚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各提取物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并呈量效关系。各提取物抗氧化活性顺序为:EEBEBRWE。EE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其清除DPPH、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38、73、50μg/m L。BR、EE、BE和WE中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5.65%、30.21%、11.59%和1.54%,总酚含量分别为20.43%、55.01%、60.82%和10.71%,总黄酮含量和总酚含量大小与抗氧化活性顺序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4.
该实验研究了山楂苦荞醋发酵过程总多酚、总黄酮、挥发性香气物质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在醋酸发酵第7天分别达到2.43 mg/mL和1.29 mg/mL,酒精和醋酸发酵阶段分别检测到58和60种香气物质。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清除率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在酒精发酵第5天分别达到81.4%、52.3%和99.8%,亚铁离子螯合率在醋酸发酵第1天达到90.6%。总多酚、总黄酮含量与4种抗氧化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多酚含量与亚铁离子螯合率相关性最高(R=0.984)。发酵过程中共有20种挥发性香气物质与抗氧化活性具有相关性,酒精发酵阶段的12种香气物质与超氧阴离子清除率的相关性较高(R均>0.85),醋酸发酵阶段的8种香气物质与4种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均较高(R均>0.85)。  相似文献   

15.
以淫羊藿为研究对象,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为发酵菌株,考察淫羊藿发酵过程中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多酚、黄酮、多糖含量的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法分析了淫羊藿灭菌前后及发酵过程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变化。淫羊藿经植物乳杆菌发酵后,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总黄酮、多酚、多糖含量均有了显著提高,当发酵时间为37 h时,分别为29.59%、46.33%、11.90 mg/L、1.51 mg/L、0.18 g/L;UPLC-Q-TOF-MS共鉴定出57种活性化学成分,其中黄酮类51种,酚酸类4种、其他类2种;经植物乳杆菌发酵后,淫羊藿中黄酮苷元、单糖苷和酚酸类成分总体上相对含量升高,黄酮多级糖苷和二级糖苷的相对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6.
桑椹酵素是以桑椹汁为原料再加入有益菌发酵而来。本文研究了桑椹酵素在发酵过程中生理活性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测定发酵过程中的葡萄糖、果糖、乙醇、有机酸、花青素、原花青素和总酚的含量,并通过羟自由基清除实验和DPPH·清除实验探究发酵过程中桑椹酵素抗氧化活力变化。结果显示:发酵30 d后,体系中葡萄糖和果糖总量下降到66.58 mg/m L,而乙醇、乳酸和醋酸含量明显增加,最后分别为27.19、4.03、4.69 mg/m L;活性成分测定实验结果显示,在发酵30 d后,桑椹酵素中花青素和原花青素含量降低,而总酚含量增加了5.0%,且抗氧化活性也增强;10倍的发酵稀释液对羟自由基清除率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大分别可达48.12%和98.16%。结论表明:桑椹酵素的抗氧化能力在发酵过程得到提升,且其变化与总酚变化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蛹虫草固态发酵豆渣,测定豆渣发酵前后功能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方法:蛹虫草CM-1固态发酵豆渣7 d,测定发酵前后豆渣水提物中虫草素、总酚和多糖的含量,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力、还原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力(FRAP)的变化,并用皮尔森相关性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研究了虫草素、总酚、多糖含量与抗氧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豆渣经蛹虫草CM-1固态发酵,水提物中多糖、虫草素和总酚含量分别是(236.16±39.91)、(1.88±0.04)μg/mg和(11.94±0.33)μg GAE/mg,多糖、总酚含量分别是发酵前的1.42倍和2.15倍。豆渣经过发酵,在提取物浓度为6 mg/m L时,DPPH自由基清除力由24.63%提高到72.4%,还原力由0.11提高到0.38,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由76.76%提高至88.71%,FRAP由39.08μmol/L提高至269.55μmol/L。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抗氧化指标与虫草素、总酚、多糖含量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用蛹虫草发酵豆渣可以提高豆渣的功能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发酵豆渣有望开发成为功能性食品基料及抗氧化食品。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枸杞在泡菜发酵中的作用,以菜汁为基础,添加不同溶剂和不同浓度的枸杞提取液测定泡菜植物乳杆菌生长曲线及其发酵液的抗氧化性能。结果显示,枸杞提取液浓度与促进植物乳杆菌的生长呈正向相关;添加0.2 g/m L枸杞水提取液的发酵液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达45和35μg/m L,且发酵液对铁还原能力最高;添加枸杞乙醇提取液的发酵液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达80%左右,0.2 g/m L醇提取液的发酵液总酚量可达45μg/m L。添加枸杞提取液,尤其是水提取液和乙醇提取液,能够显著促进泡菜植物乳杆菌的生长和发酵液抗氧化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探究微生物发酵对铁皮石斛花功效活性的影响。分别将毕赤酵母、酿酒酵母、乳酸菌三株菌对铁皮石斛花进行纯种发酵,以80%乙醇为溶剂进行超声提取得到发酵铁皮石斛花乙醇提取物。测定其黄酮和总酚含量,通过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测定,探究其发酵前后的抗氧化活性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美白功效。结果表明,经毕赤酵母发酵后的铁皮石斛花乙醇提取物中黄酮含量最高为13.17 mg/g,经酿酒酵母发酵铁皮石斛花乙醇提取物中总酚含量最高为1.04 mg/g。随着提取物浓度增大,提取物整体抗氧化能力逐渐增强,在1 mg/mL条件下,酿酒酵母发酵铁皮石斛花乙醇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达81.5%,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66.9%,总抗氧化能力最强为1.03 mmol/g,乳酸菌发酵铁皮石斛花乙醇提取物的酪氨酸酶抑制率最高为37.8%。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灵芝菌发酵玉竹产水溶性多糖工艺及多糖的抗氧化能力,该研究利用灵芝菌液体发酵玉竹,以多糖提高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测定发酵前后多糖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玉竹添加量6%、豆粕添加量为2%、KH2PO4添加量0.15%、Mg SO4·7H2O添加量0.15%、接种量8.7%、发酵时间4 d及发酵温度30℃。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液多糖含量达到5.91 mg/m L,较未发酵的培养基(3.41 mg/m L)提高了73.48%。抗氧化试验表明,在相同浓度下,发酵后多糖(PAF)对比发酵前多糖(PBF)的ABTS+·、DPPH·、OH·清除率均有所提高。其中,PAF对DPPH和OH·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2.77 mg/m L、0.54 mg/m L,PBF对DPPH·和OH·的IC50值分别为7.94 mg/m L、1.57 mg/m L。结果表明,PAF具有更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