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于运行数据的风电机组建模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准确分析风电机组的动态特性,针对定速风电机组,给出一种基于运行数据的风电机组建模方法.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风电场中风电机组的运行数据,得出风电机组的实测功率曲线,并给出利用实测功率曲线搭建定速风电机组的建模方法.利用该方法对额定容量为750 kW的风电机组进行建模,并与风电场的实测数据和利用厂家提供的标准功率曲线搭建的风电机组模型以及常用风电机组建模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实测运行数据的风电机组建模方法是有效和实用的,该模型能准确反映风电机组的实际运行特性,从而提高仿真模型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SCADA运行数据的风电机组塔架振动建模与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振动信号是风电机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系统中的一类重要变量.对振动信号的建模和分析可以实现对机组重要部件如塔架、传动链、叶轮等的状态监测工作.采用非线性状态估计技术(nonlinear state estimate technique,NSET)作为建模方法,在对风电机组塔架振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塔架振动模型.该模型由额定风速以下和额定风速以上两部分子模型构成.同时,对非线性状态估计技术的物理意义及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在某风电机组2006年4至6月份SCADA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覆盖其正常工作状态的塔架振动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基于NSET的塔架振动建模方法具有方法简单、物理意义明确和建模精度高等优点,为后续拟开展的风电机组振动状态监测和早期故障诊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为风电机组振动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了准确分析风电机组的动态特性,针对定速风电机组,给出一种基于运行数据的风电机组建模方法。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风电场中风电机组的运行数据,得出风电机组的实测功率曲线,并给出利用实测功率曲线搭建定速风电机组的建模方法。利用该方法对额定容量为750 kW的风电机组进行建模,并与风电场的实测数据和利用厂家提供的标准功率曲线搭建的风电机组模型以及常用风电机组建模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实测运行数据的风电机组建模方法是有效和实用的,该模型能准确反映风电机组的实际运行特性,从而提高仿真模型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风电渗透率的提高,电力系统将面临惯量支撑和频率响应能力不足的问题.风电机组通过虚拟惯量控制及超速减载控制可具有调频能力.文中在传统机组组合模型的基础上加入计及风电机组调频的频率动态约束.首先,推导风电机组不同减载量下的虚拟惯性时间常数大小.然后,对计及风电机组调频的多机系统建模,并推导扰动后频率最低值的表达式.接着,构建考虑动态频率约束的机组组合优化模型,并采用多元分段线性化技术解决频率约束高度非线性特征的问题.最后,以含风电并网的10机系统为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验证了风电机组参与调频在机组组合决策中的可行性.所提模型与传统机组组合相比,在满足经济性的同时提高了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双馈风电机组并网特性,建立其并网点处功率响应特性的准确模型极为重要.文中提出一种建模方法以解决双馈风电机组并网点处功率响应特性的建模问题.首先,针对双馈风电机组的矢量控制与虚拟同步机控制,分别进行功率响应特性建模及分析.然后,基于对双馈风电机组施加功率指令扰动得到的并网点处功率响应数据,提出阻尼最小二乘法中阻尼因...  相似文献   

6.
研究并实现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风电机组仿真系统,用户可利用该系统学习风电机组的结构、安装过程、巡检流程,并可在虚拟风电场中漫游。基于三维建模工具对风电机组主要零部件如叶片、齿轮传动系统、轮毂、变速箱体、电机、风电机组塔架等进行建模;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了风电机组结构、功能和拆装过程的动态演示,对风电机组安装过程和运行过程进行了仿真,提出了通过风速计算风轮转速的方法;构建了虚拟巡检人员模型和动作库,通过巡检线路关键点控制虚拟人巡检风电机组的过程,通过动作融合技术把动作序列自然地连接在一起;构建了巡检信息数据库,在虚拟巡检中实时读取机组巡检信息数据库中的相关信息并显示到屏幕上,使用户实时得到巡检相关信息。该系统适用于风电机组检修和安装人员的培训学习。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火电机组仿真技术的发展概况,以及它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虚拟DPU技术、图形化建模技术、超临界机组的建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实用意义及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8.
风电机组暂态响应特性对新能源基地及近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影响很大,建立准确的风电机组模型对新能源并网具有重要意义。现有风电机组模型大多采用典型模型,与风电机组实际响应特性有一定差距,不能满足电力系统仿真需求。提出“现场试验—控制硬件在环(control hardware in the loop, CHIL)—动态链接库(dynamic link library, DLL)建模”的风电机组电磁暂态建模方案。构建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CHIL仿真平台,并以风电机组暂态特性现场试验为基准,验证CHIL建模的准确性。提出以DLL为核心的“去控制器”数字建模方法,将风电机组的源控制代码封装后接入数字模型,实现风电机组电磁暂态建模,并以CHIL为基准进行校验。通过上述两级时域一致性验证,证明了所提建模方案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漂浮特性对风力发电机塔基载荷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漂浮特性对风力发电机塔基载荷性能的影响,使用仿真技术进行分析.将漂浮平台和波浪载荷考虑到已建好的风力发电机组模型中,形成漂浮式风力发电机组分析模型.以NREL 5 MW数据为基础,利用FAST软件对漂浮式和基础固定式风电机组涉及的各典型工况进行载荷性能仿真,并将2种风电机组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漂浮特性对风电机组塔基载荷的波动及极限载荷的影响显著,通过对比2种风电机组各典型工况下的仿真结果,得出漂浮式风电机组塔基极限载荷相比基础固定式机组结果呈现规律分布,并对规律分布的原因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风电机组等值建模是风电并网研究的基础,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变异粒子群(AMPSO)算法的双馈风电机组等值建模方法。首先依据风力机型号进行机群划分,通过简化双馈风电机组控制策略,建立了双馈风电机组等值模型。根据模型中各参数对双馈风电机组运行特性的影响特点,将其分为暂态参数和稳态参数,采用收敛速度快、通用性强的AMPSO算法对稳态参数寻优,采用试测法辨识暂态参数。通过仿真,验证了所述等值方法精确、简便,适用于大规模风电场接入电网的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1.
海上风力发电及其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陆地风电快速发展的同时,风能利用的新领域--海上风电悄然兴起.本文介绍了海上风力发电的发展现状和技术趋势以及海上风电机组平台基础建设的一个新方法--集中发电平台.分析了海上风力机的主要机型及其控制特点.最后简要分析海上风电的经济性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风电引起的电压波动与闪变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风能存在随机性,大规模风电并网后会引起附近电网电压波动,风况、风电机组特性和电网状况会对风电引起的电压波动与闪变有影响。文章从风能和风力发电机组特性出发,建立了含风电机组的电网仿真模型,基于Matlab/Simulink搭建了仿真模型,研究了风电场所接入电网状况对风电引起的电压波动与闪变的影响。算例结果表明,系统短路容量和线路电抗与电阻比等对风电场的电压波动与闪变有较大的影响,通过选取合适的并网点和电压等级、合适的线路电抗与电阻比,能够有效抑制风电引起的电压波动与闪变。  相似文献   

13.
交流励磁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的运行控制及建模仿真   总被引:67,自引:11,他引:67  
探讨了交流励磁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运行原理,分析了并网前、后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的运行特点和控制目标,研究了基于定子磁链定向矢量控制技术的发电机并网控制和最大风能追踪控制。采用分开建模、分时仿真的思路,建立了包括并网控制和风能追踪两大模块的交流励磁变速恒频风力发电仿真系统。两个模块包括不同的发电机模型和控制策略,通过分时工作和数据转移的方式完成并网前、后整个过程的系统仿真。完整的仿真研究验证了交流励磁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建模及控制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分布式新能源机组的持续并网,电力负荷的动态特性已发生显著变化,需要研究主动配电网等值建模新方法。主动配电网中分布式新能源机组类型呈现多样化,控制器存在切换以及限幅等非线性环节。对此,针对双馈风电机组、直驱永磁风电机组和光伏电源模型结构的共性,构建了可描述多类型分布式新能源机组动态特性的通用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激励影响下分布式新能源机组低电压有功管理、低电压无功管理以及电流限幅等非线性环节的非机理等值建模新方法,并基于简单算例进行了验证。对某实际主动配电网进行建模仿真,结果表明:将所提等值模型与传统负荷模型并联,可较为准确地描述计及分布式新能源机组低电压穿越(LVRT)和电流限幅环节的主动配电网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变桨距控制为切入点,根据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的特点,基于MATLAB/SIMULINK构建了直驱式风电机组的仿真模型,并将其与一台火力发电机组并联,以桨距角为被调量进行电力系统的二次调频,分别对引入变桨距控制前和控制后的情况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引入桨距角控制之后,风电机组能更好的适应系统的负荷扰动来维持系统的频率稳定,从而为实现直驱式风电机组的自动发电控制(AGC)提供了理论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风力发电系统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变速恒频(Variable Speed Constant Frequency ,VSCF)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风力发电机组各部分的仿真建模,并分析了目前适用于不同条件下的双馈感应式异步发电机(Double-Fed Induction Generator, DFIG)变速恒频(AC-Exited Variable Speed Constant Frequency, AEVSCF)风力发电机的数学模型。对含变速恒频风机电网系统的故障扰动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建模的正确性。在故障扰动的最后对未来风电机组建模的研究重点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风火联运源端系统有功优化运行分层协调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风资源与负荷中心逆向分布的特点客观上形成了含集群风电的多电源联运源端系统,其中最典型的是风火联运源端系统,提高其发电的控制灵活性对于促进风电消纳十分重要。针对"三北"地区风火联运源端系统特点,提出在调度中心和源端发电单元之间建立有功优化运行层,对局部分散的风电场和火电机组进行协调控制,从而提高源端电力的控制灵活性,充分利用消纳空间以提高风电利用率;其中,异特性多类型机组联运的控制复杂性问题、强刚性风火联运源端系统应对可再生能源发电波动性难题是实现源端系统有功优化运行的关键难题。文中从区域风电场群协调模式、多空间尺度分层协调模式以及多时间尺度逐级精细化策略3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多时空尺度分层协调有功优化运行体系,并梳理相应的运行性能评价指标;最后,着重从体系中风火协调层、集群风电协调层两个角度阐述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安韵竹  李明亮 《黑龙江电力》2011,33(5):328-329,332
介绍了当今国内外风力发电发展状况和风力发电机组并网后对电力系统的影响.阐述了变速风电机组并网后动态特性的重要性,同时利用仿真软件构建了基于变桨距风机并网风电场动态仿真模型,并对此风力发电系统在风速扰动情况下的运行状态进行了动态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变风速使风机输出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会出现低频率不等幅震荡,会对系统电压、功...  相似文献   

19.
风电对电力系统运行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6,他引:20  
从电力系统运行的角度,提出了基于随机模拟技术的定量分析计算风力发电对电力系统运行的价值的方法。定性地描述了风电并网引起的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和由此带来的发电变动情况。根据常规火电机组的边际发电成本曲线,分析了风电价值的构成。指出了风电价值与风电场所在地风资源特性、风电机组技术参数、风电负荷在电力系统负荷中所占比例以及配合风电运行的火电机组的耗量特性有关,给出院计算风电价值和灵敏度分析的数值实例。文中的概念性分析方法也适用于复杂电力系统。  相似文献   

20.
In the recent years, globally wind energy has played a vital role in renewable sources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 on power generation, As a result of this, computer models of wind turbines for power system stability studies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supplied to the consumer.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such models is of particular consequence for stability of power system, which has been studied and can be structured and integrated into network simulation software are needed. However, in this contribution a nonlinear control design modeling is required to stabilize and analyze 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WECS) by regulating the electrical frequency and stator voltage amplitude of the squirrel-cage induction generator (SCIG) at random wind speed approach is presented. A design scheme consists of dynamic wind turbine system and 3-phase SCIG unit. In this research study, we employ a unique technique based on feedback linearization technique through field oriented control concepts. The controllers were designed in simulated software Matlab in order to regulate the SCIG constraints. The validation of the developing system models will be appropriate to provide for large system stability and contr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