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Planning》2015,(12)
匾额是我国独特的建筑装饰习俗,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中国自给自足的传统农耕文化背景下,乡土民居建筑匾额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体现出浓郁的民俗特色。乡土民居建筑匾额将人们的"归田园居"意识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地一方面要响应国家宏观政策,同时还需结合自身地域特征,在振兴乡村中走出具有地域特色的道路.日前,山东省出台了相关政策,希望通过推行"美丽村居"规划,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的民居建筑文化.该文以鲁中山区部分传统村落中的民居单体为例,选取建筑的屋顶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总结鲁中山区乡村民居屋顶面的特征,并对这些特征的成因和利弊进行分析,考察鲁中山区传统民居屋顶的现实价值,提出"美丽村居"背景下乡村民居建筑设计的原则,为"美丽村居"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以更好地推动地域建筑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3.
居的背后——民居,新民居之文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庞伟 《华中建筑》1996,14(4):6-8
文章从文化视角审视民居的诸多传统和当代矛盾,阐述对“建筑稗史”的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4.
礼泉县烽火村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地区,北接黄土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造就了“下窑上房”式合院民居,反映了关中传统合院与陕北窑居建筑风貌地域文化差异性的创新结合。本文从地区生境、村落概况、民居建筑三个方面分析了烽火村及其民居建筑所蕴含的营造智慧与成因。  相似文献   

5.
古代园居文化思想综评──兼论园居规划设计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城市规划角度及文化思想方面出发,对通常称为私家古典园林的规划设计发展演变及特性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园居一词,即园林式居住建筑。园居规划设计的本质是居住建筑的室外环境整体布置。本文列举了唐代、宋代5个著名文人园居实例,对照文献给出了想像平面图。认为唐宋是古代园居文化思想的奠基时代,其中尤其王维、白居易作出了杰出贡献。明清时代园居在技术上得到长足发展,使其相得益彰,成为古代城市规划、建筑.园林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6.
对徽语方言区风土建筑的研究以古徽州地区成果最为卓著.1957年出版的《徽州明代住宅》在塑造那个时代的民居研究范式上起到了自己的作用.1981年后,古徽州风土建筑研究在如风土/乡土建筑研究范式的确立、聚落形态及空间意象研究、风土建筑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开发研究等诸多方面,对中国风土建筑研究起到了引领作用.但对古徽州以外的其他徽语方言区风土建筑研究成果较少,对古徽州风土建筑与周边区域的关系,以及其风土区系范围仍有较多争议.文章在对徽语方言区风土建筑研究历程进行回顾后,指出此课题今后可拓展的若干研究领域,其中除了前述风土谱系外,另有对中国传统社会空间运作过程的揭示、对量化工具的更有效运用,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聚落保护和开发的再思考等.  相似文献   

7.
自2010年震后,玉树藏族传统民居 为外界人们所熟知,随着玉树地区的重建, 现代城市建筑文化被引入,导致当地藏族传 统民居日益遭到侵蚀而锐减,民居文化的传 承面临危机。本文从营建技艺的角度,运用 类型学的方法,对玉树地区通天河流域和南 部囊谦县典型藏族传统民居的墙体进行测 绘、分析、归纳,旨在首先为玉树地区藏族民 居墙体营造技艺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性资 料,其次为当地建筑文化传承和新地域建筑 的创作提供理论参考,并为全国范围内民居 营建技艺的研究提供一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从民居建筑选址、院落空间布局、建筑结构构造以及建筑装饰艺术四个方面,解析了河南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环境、生态规划、生态技术、生态文化的构建经验,指出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构建经验对当今建设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生态宜居环境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华中建筑》2021,39(10)
诸暨斯宅村斯盛居(俗称"千柱屋")是集聚型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居内住户生活空间适应性重构的现实样本揭示出空间架构,既让乡土传统建筑得以活态保存,又在实际利用中使空间功能逐步跟上现代生活需求。基于现实的理论反思,以及对适应性重构未来进程的宏观、微观建议,也给当下诸如此类传统集聚型乡居的活态生存、保护利用、未来走向以及实验建筑师探索住宅集居新模式,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韩玲 《工业建筑》2011,41(11):150-153
由宣城供电公司电力调度综合楼方案设计引发的徽色空间的建筑体验,对传统徽派建筑中的共享空间如何运用到现代办公楼作出了合理的解释。从形式上的元素处理,到空间上的传承表达,以及对于现代办公楼建筑的影响作为出发点,引发出"空间的共享,时间的延续"。  相似文献   

11.
对传承徽派建筑文化的几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蒯文彬 《安徽建筑》2008,15(2):17-18
徽派建筑有着高超的建筑技巧和浓厚的文化内涵。新时期如何传承徽派建筑文化,文章从九个方面探寻了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城市建设之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在特定的基地条件下如何解决对传统居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并为居住者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是本文的基本出发点。文章着重介绍了舟岛庄园住宅小区的概念规划设计方案与建筑特色,即提取徽派建筑规划设计精髓,营造和谐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3.
浅析山东民居的多样性及其文化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民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能够反映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绝大部分民居因势而建,就地取材,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将山东民居按照地域环境划分为5大类并且加以论述,而且通过山东民居与徽州民居和江南水乡民居相比较,对山东民居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为研究山东民居提供了可靠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对风水理论和徽派园林的研究出发,探讨了风水思想的理想环境观与徽州园林的理想环境的契合点,论述了风水思想对于丰富了水口地带的空间景观要素、促进水口园林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结合实地考察和对老城区居民的访谈调查,并结合实地测绘和拍摄的资料,从建筑学的角度,在平面、立面、结构、装饰与构造上分析总结出昆明老城区传统民居的特点,以及形成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王小莉  于洪强 《华中建筑》2007,25(2):170-171,174
结合史料和考古遗址,对榆林四合院民居形成的历史原因及其演变进行分析,认为榆林四合院在明以前受汉文化影响,明清时期又受北京四合院和山西四合院影响后基本定型.该文旨在为榆林四合院的深入研究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及开发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梅小妹  苏剑鸣 《安徽建筑》2007,14(6):171-173
文章从对中国江南古典园林中重要的一支——徽派园林的现状分析出发,提出了对徽派园林保护和利用的方向和策略,阐述了对徽派园林加以继承和创新的意义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论在现代小区规划中的徽派建筑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璐璐 《安徽建筑》2009,16(1):32-32
随着住宅产业的快速发展,住宅理论研究的匮乏,使得我们开始思考和探寻新世纪下的居住模式。根据黄山玉河-桂花园的区域和位置,创作符合皖南的新徽派的地方性住宅,对新时期徽派建筑的研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陈玲玲 《山西建筑》2012,38(26):11-12
结合徽州发展历史及当地祠堂建筑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对徽派建筑中的"三雕"技艺进行了分析,分别介绍了砖雕、木雕、石雕的艺术表现形式,风格特色及雕刻手法等,为促进传统建筑的文化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20.
朱姝 《城市建筑》2013,(8):208-208
本文主要研究了古代民居中的有机性,探索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民居建筑有机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