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系统溶剂法对北虫草子实体提取分离,并对各提取部位进行抗病毒和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采用CPE法进行体外抗病毒(抗流感甲型病毒和抗疱疹病毒)实验,按Reed-Muench法计算各提取部位的药物半数有毒质量浓度(TC50)、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选择指数(SI),观察各提取部位的抗病毒活性;用Alamar Blue法,采用体外肿瘤细胞株K562和MCF-7的增殖抑制实验模型,研究北虫草子实体的抗肿瘤活性。结果:抗病毒实验结果表明,氯仿相(CMCl)具有抗疱疹病毒HSV-Ⅰ和 HSV-Ⅱ的活性,CMCl对HSV-Ⅰ和HSV-Ⅱ病毒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194.01μg/mL和173.34μg/mL,选择指数(SI)分别为:>1.29和 >1.44;3个部位均没有抗流感甲型病毒活性。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北虫草3个部位提取物,在中、高质量浓度(50、200μg/mL)时,对抑制K562的增殖都有一定的活性,活性高低为:乙醇相(CMEtOH)>氯仿相(CMCl)>乙酸乙酯相(CMEtOAc);3个部位相比较,仅CMCl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具有抑制活性,在10、50、200μg/mL的抑制率分别为(9.6±3.0)%、(46.1±8.9)%和(68.5±9.2)%,呈现明显的质量浓度依赖性。结论: 在北虫草3个部位中,CMCl是抗肿瘤和抗病毒活性较高的活性部位,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试验对荞麦芽不同极性提取部位的细胞毒性进行研究,为开发荞麦芽的保健作用提供依据。试验过程中采用体外培养的肺癌细胞(A549)、胃癌细胞(AGS)、乳腺癌细胞(MCF-7)、肝癌细胞(Hep3B)、结肠癌细胞(Colo205)为试验对象,利用SRB试验方法对荞麦芽不同极性提取部位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荞麦芽乙酸乙酯和丁醇提取物具有较高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效果。在浓度为1.0mg/mL时,荞麦芽乙酸乙酯提取物显示出的抗肿瘤细胞(A549、AGS、MCF-7、Hep3B、Colo205)活性分别为70.3%、94.8%、79.6%、82.3%、73.2%。因此表明荞麦芽不同极性提取部位均具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山东北虫草不同极性部位调节免疫能力。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蒸馏水依次提取北虫草不同极性部位。采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测定法、免疫器官重量法及淋巴细胞转换率测定法,研究山东北虫草对小鼠免疫器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抗体产生的影响。结果北虫草乙酸乙酯提取部位中剂量和高剂量及水提取部位低剂量和中剂量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率有增加作用;北虫草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部位中剂量和高剂量及水提取部位低剂量和中剂量对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有增加作用。结论北虫草乙酸乙酯和水提取部位有增强小鼠非特异性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全蝎酶解产物中的蛋白质、多糖等成分的含量,并研究全蝎酶解产物的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福林酚法和硫酸-苯酚法分别测定蛋白质和多糖的含量,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全蝎酶解产物对肺腺癌细胞(A549)、乳腺癌细胞(MCF-7)、食管癌细胞(EC109)的抑制率。结果全蝎酶解产物中蛋白质含量为42.03%,多糖含量为13.84%;全蝎酶解产物对A549的抑制作用较强,且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全蝎酶解产物中蛋白质为主要成分,且抗肿瘤作用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复方蛹虫草粉水提取物,研究其对肺癌细胞A549、乳腺癌细胞MCF-7和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的抑制作用.复方蛹虫草粉水提取物对受试细胞处理24、48h后,采用CCK-8显色法测定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复方蛹虫草粉水提取物对A549、MCF-7和K562细胞均有较...  相似文献   

6.
柘树果实的抗乳腺癌活性部分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得到柘树果实中具有抗乳腺癌活性的化合物,以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为细胞模型,通过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法评价柘树果实石油醚浸膏、乙酸乙酯浸膏、以及正丁醇浸膏粗提取物部位的功能,实验发现乙酸乙酯部位具有明显的抑制乳腺癌细胞的活性,其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CF-7的IC50分别为:75.4 μg/mL和66.8 μg/mL。采用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硅胶柱层析对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采用单晶X衍射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得到2 种晶体主成分,分别为4’-O-甲基-吡喃异黄酮、吡喃异黄酮。采用MTT方法对获得的2 种单体进行抗乳腺癌活性研究,发现吡喃异黄酮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生长抑制率达到56.7%。结果表明,柘树果实乙酸乙酯部位含有抗乳腺癌成分,且分离得到2 种类异黄酮化合物,其中吡喃异黄酮体现出一定的抗乳腺癌活性。  相似文献   

7.
铁皮石斛抗肿瘤活性成分的探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究铁皮石斛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本研究采用乙酸乙酯、95%乙醇、水三种不同极性的溶剂依次对铁皮石斛茎的干燥粉末进行了提取,初步得到了三种提取物;初提取物在MTT细胞增殖检测结果的指引下,结合硅胶柱层析、TLC薄层分析和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最终筛选出具有强抗肿瘤活性的组分。结果显示乙酸乙酯提取物经分离纯化后得到了最强抗肿瘤活性成分,其对肝癌细胞HepG-2、胃癌细胞SGC-7901和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都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半抑制浓度IC50依次为:0.45μg/mL、0.36μg/mL、0.34μg/mL,经波谱学数据鉴定,该化合物为金钗石斛菲醌。金钗石斛菲醌首次分离自金钗石斛,其抗肿瘤功效已经得到证实,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研究成果对以铁皮石斛为原料的药品和保健食品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凉薯种子提取物急性毒性和对KB细胞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桂林地区凉薯种子不同组分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和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用MTT法观察凉薯种子的各种提取物对KB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一次灌胃后,测定凉薯种子提取物的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及95%可信限.结果:凉薯种子石油醚提取物的LD50为7.314g/kg(6.328~8.455 g/kg),正丁醇提取物的LD50为4.223g/kg(3.586~4.973g/kg);水溶性提取物的最大耐受量大于8g/kg;80μg/ml和40μg/ml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KB细胞72 h时的抑制率分别为32.6%(p<0.01)、16.4%(p<0.05);正丁醇提取物80μg/ml对KB细胞72 h时的抑制率为49.9%(p<0.01);结论: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对KB细胞有一定抑制作用;凉薯种子正丁醇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的毒性较大,水溶性提取物的毒性较小.  相似文献   

9.
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对"灵巴菌质"(巴豆发酵品)的石油醚部位和碱性醇提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筛选。对"灵巴菌质"以石油醚、二氯甲烷、水饱和正丁醇和甲醇四个极性梯度依次进行抽提,得到石油醚部位(PEE)等4个提取部位;甲醇提取物再采用酸溶碱沉-溶剂萃取等方法处理,得到其碱性醇提物(AME)。通过快速、灵敏的MTT比色法考察石油醚部位和碱性醇提物对SMMC-7721、MGC-803、A549、Hep G-2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PEE、AME与巴豆苷(Cro)一样,对A549细胞增殖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而二者对MGC-803细胞活力没有明显影响。在一定浓度范围内,AME仅对SMMC-7721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PEE和AME对Hep G-2细胞增殖却有促进作用。"灵巴菌质"的石油醚部位和碱性醇提物对SMMC-7721、MGC-803、A549、Hep G-2等4种瘤株增殖的影响是有一定选择性的,二者仅对A549细胞生长均呈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猴头菇为原材料,探究猴头菇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萃取相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萃取猴头菇醇提物得到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4个不同极性部位萃取物。分别测定各极性部位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并比较猴头菇醇提物及其各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16.52 mg/g和10.08 mg/g。猴头菇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萃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相的抗氧化活性相对较高,对DPPH·、·OH和ABTS~+·的清除率分别可达到41.64%(2.5 mg/m L)、82.84%(2.5 mg/m L)和89.18%(0.5 mg/m L)。由此可见,猴头菇醇提物的乙酸乙酯相萃取组分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主要活性部位进行后续单体分离研究。  相似文献   

11.
采用体外人肠腺癌细胞株SW620和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增殖抑制试验模型和抗病毒(抗流感甲型病毒和抗疱疹病毒)的筛选模型,对北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L.ex)Link]七个菌株(CM1-CM7)的菌丝体醇提物(CME1-CME7)的抗肿瘤、抗病毒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抗肿瘤试验表明,在中、高浓度时(50μg/mL、200μg/mL,七个醇提物CME1~CME7对SW620和MCF-7的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CME7活性最高(66.0±2.3)%,与阳性对照5-Fu(69.1±4.5)%抑制活性相当。抗病毒试验表明,七个菌株的醇提物中,仅CME7和CME6具有抗流感甲型病毒活性,半数有毒浓度(TC50)分别为288.68μg/mL和>500μg/mL,选择指数(SI)分别为2.23和>3.87;七个菌株的醇提物均未表现出对疱疹病毒HSV-Ⅰ和HSV-Ⅱ的抗性。因此,在七个菌株中,CME7的抗肿瘤活性和抗病毒活性均较好,有必要对其进一步研究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从清除DPPH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和亚硝酸盐(NO2-)四个方面,研究红毛七乙醇提取物和不同极性萃取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红毛七乙醇提取物和不同极性部位对DPPH.、O2-.、.OH、NO2-均具有清除能力,其中乙醇提取物、正丁醇与乙酸乙酯中等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较强,而极性较小的石油醚部位和极性较大的水部位抗氧化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3.
陈安徽  樊美珍  邵颖  陈宏伟 《食品科学》2009,30(11):216-218
以单胺氧化酶(MAO)为靶标对蝉拟青霉RCEF0947菌株发酵液和菌丝体甲醇乙酸乙酯提取物体外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RCEF0947 发酵液提取物对MAO-A 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对单胺氧化酶MAOA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72.97μg/ml。而对于MAO-B 的抑制活性而言,当样品反应浓度为400μg/ml 时,发酵液和菌丝体提取物对MAO-B的IC50 分别为538.37μg/ml 和509.36μg/ml,经统计分析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 0.05)。以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株作为模型,用Resazurin 法检测生长抑制率,对RCEF0947 菌株发酵液和菌丝体提取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发现,两种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两种提取物对CHO 细胞株的IC50 分别为122.35μg/ml 和171.93μg/ml。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平盖灵芝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结果平盖灵芝氯仿部位提取物高剂量组(100μg/mL)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为30.43%,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平盖灵芝氯仿部位提取物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研究菠萝蜜果皮石油醚、乙酸乙酯、水三个萃取部位的抗氧化活性,通过DPPH、ABTS、FRAP三种方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并考察了各个部位中多酚、黄酮含量。结果表明,菠萝蜜果皮乙酸乙酯部多酚和黄酮的含量最高,分别为1.346、1.102mg/g,而水部含量最低,分别为0.593、0.029mg/g。不同部位中抗氧化活性大小顺序为乙酸乙酯部(EA)石油醚部(PE)水部(W),其中乙酸乙酯部对DPPH自由基抑制率最高可达到94%,对ABTS+自由基抑制率可达99.1%,总抗氧化能力FRAP值可达952.6μmol/L。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桑籽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不同极性的溶剂提取桑籽,得到不同极性部位的提取物,通过测定对二苯代苦味酰肼基(DPPH)的清除能力,评价桑籽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桑籽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性不同,乙酸乙酯部位EC50(半数清除率)为0.0540 mg/m L;正丁醇部位EC50为0.1521 mg/m L;石油醚部位EC50为0.3746 mg/m L;水部位EC50为0.2156 mg/m L。结论桑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其中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能力最强,石油醚部位抗氧化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17.
研究银桦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药材采用甲醇超声提取,分别用不同极性溶剂进行萃取分离,得正丁醇、乙酸乙酯、石油醚和水4个不同极性部位,采用普鲁士蓝法、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ABTS自由基清除法测定评价银桦叶提取物的体外抗氧活性。结果表明,银桦叶不同溶剂提取物均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且与样品浓度呈良好量效关系,其中甲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抗氧化活性最强,是天然抗氧化剂的良好来源。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不同极性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以及水)将牡丹籽壳提取物(70%乙醇溶液提取物)逐级系统分离,获得不同极性部位的提取物。研究牡丹籽壳提取物和各极性部位提取物的总多酚含量;采用DPPH及FRAP法,以L-抗坏血酸(VC)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为参照抗氧化剂考察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总多酚含量有较大差异,从小到大依次为水部位正丁醇部位乙酸乙酯部位牡丹籽壳提取物,变化范围为1.30~57.50 mg/g;牡丹籽壳提取物与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总抗氧化活性从小到大依次为正丁醇部位水部位牡丹籽壳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FRAP值范围为27.28~1 250.08 mmol/L,其中VC和BHT的FRAP值分别为1 814.88 mmol/L和226.00 mmol/L;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从弱到强依次为牡丹籽壳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半数抑制浓度(IC_(50))范围为22.47~71.00μg/m L,其中BHT的IC_(50)为34.30μg/m L。  相似文献   

19.
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超声酶解提取高良姜中高良姜素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的试验基础上,研究料液比、pH值、酶用量、酶解时间对高良姜素提取率的影响,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romatography,HPLC)测定高良姜素含量,得出最优条件并提取10个不同产地高良姜。提取液萃取得到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水5个不同的极性部位,分别研究各部位体外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及小鼠体内降尿酸的活性筛选。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g/mL)、pH5.0、酶用量0.9%、酶解时间30 min。乙酸乙酯部位体外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达89.24%,与模型组相比,乙酸乙酯部位体内高剂量组(153±9.87)μmol/L降尿酸效果与模型组(156±7.2)μmol/L相当,且优于其他极性部位,可作为治疗痛风产品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人工培育蝉花虫草的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然蝉花虫草生药为对照,以中国仓鼠卵巢肿瘤(Chinese hamster ovary,CHO)细胞株为模型,采用刃天青染色法检测人工培育蝉花虫草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人工培育蝉花虫草和天然蝉花虫草生药都具有抗肿瘤活性,且活性成分均为中等极性化合物。对人工培育蝉花虫草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制备,得到两种化合物,命名为化合物1和化合物2。化合物1经鉴定为虫草素,化合物2经纯度验证为纯品,活性验证结果发现当其质量浓度为50 μg/mL时,对CHO细胞抑制率高达(94.55±2.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