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学世界》2001,(9):456-458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在37°C,μ=0.1mol/LKNO3,30%二氧六环/水(体积分数)条件下,Cd(IP)(Aa)+三元配合物的平衡常数lgβ及相对于二元配合物的表征常数ΔlgK和lgX.其中IP为咪唑邻啡  相似文献   

2.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在37°C,μ=0.1 mol/L KNO3, 30%二氧六环/水(体积分数)条件下,Cd(IP)(Aa)+三元配合物的平衡常数lgβ及相对于二元配合物的表征常数ΔlgK和lgX.其中IP为咪唑邻啡FDEC啉,Aa-分别为丙氨酸(Ala-)、α-氨基己二酸(Ami-)、精氨酸(Arg-)、赖氨酸(Lys-)和酪氨酸(Tyr-).实验结果表明,Ami-、Arg-、Lys-和Tyr- 4个体系配合物ΔlgK和lgX均比相应的Ala-体系大.从配体间的电子效应、疏水效应和氢键作用等方面对配合物的额外稳定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高恩君  葛欣等 《化学世界》2001,42(9):456-458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在37℃,μ=0.1mol/L KNO3,30%二氧六环/水(体积分数)条件下,Cd(IP)(Aa)^ 三元配合物的平衡常数lgβ及相对于二元配合物的表征常数△lgK和lgX。其中IP为咪唑邻啡Luo啉,Aa^-分别为丙氨酸(Ala^-)、α-氮基已二酸(Ami^-)、精氨酸(Arg^-)、赖氨酸(Lys^-)和酪氨酸(Tyr^-)。实验结果表明,Ami^-、Arg^-、Lys^-和Tyr^-4个体系配合物△lgK和lgX均比相应的Ala^-体系大。从配体间的电子效应、疏水效应和氢键作用等方面对配合物的额外稳定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以甲基麦芽酚、对苯二胺、丙二酰氯为主要原料,微波辅助合成得到N,N'-二[对-(2-甲基-3-羟基-4-吡啶酮)苯基]丙二酰胺。采用IR、1HNMR、UV-vis、MS对产物结构进行了确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该化合物对Fe3+的螯合性能,结果表明,在pH=7.40的Tris-水-乙醇缓冲溶液中,配体与Fe3+的配位比为1∶1,配合物表观稳定常数为lgK=7.76,证实该化合物对Fe3+具有潜在的螯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李可群 《辽宁化工》2010,39(11):1118-1119
提出了一种光度法同时测定最大配位数为2的配合物各级稳定常数和吸光系数的图解迭代方法。该法主要基于平均吸光系数极限值及其渐近线交点的性质。使用了2种配合物体系用于计算,计算结果与真值一致。  相似文献   

6.
基于平均吸光系数极限值和一阶微分图的性质,提出了一种直接测定最大配位数为3的配合物各级稳定常数和吸光系数的图解迭代方法。采用了两种配合物体系用于计算,计算结果与真值一致。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稀土 Eu3 +与牛血清白蛋白 ( BSA)的固体配合物合成方法 ,产物经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Eu3 + 与牛血清白蛋白羧基的氧和胺基或酰胺基的氮形成强烈配位的配合物。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研究了 Eu3 + 与 BSA的结合性质。荧光光谱表明 :Eu3 + 与 BSA形成 2 .75∶ 1的配合物 ,表观配位常数为 lg K=1 2 .2 6  相似文献   

8.
ATMP对钙、镁离子阻垢作用机理的配位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位滴定方法,运用先进的配位常数计算程序,通过恰当配位化学模型的建立,研究了水溶液中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自身的解离以及与Ca^2 、Mg^2 离子间的配位化学作用,测定了相应的解离常数和配合物稳定常数,并得到了各配合物物种在不同pH条件下的形态分布,从溶液配位化学的角度对ATMP的阻垢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用 p 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在 3 7°C,μ=0 .1 mol/L KNO3,3 0 %二氧六环 /水 (体积分数 )条件下 ,Cd(IP) (Aa) +三元配合物的平衡常数 lgβ及相对于二元配合物的表征常数Δlg K和 lg X。其中 IP为咪唑邻啡啉 ,Aa-分别为丙氨酸 (Ala-)、α-氨基己二酸 (Ami-)、精氨酸 (Arg-)、赖氨酸(Lys-)和酪氨酸 (Tyr-)。实验结果表明 ,Ami-、Arg-、Lys-和 Tyr-4个体系配合物Δlg K和 lg X均比相应的 Ala-体系大。从配体间的电子效应、疏水效应和氢键作用等方面对配合物的额外稳定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李可群 《化工时刊》2011,25(5):1-2,7
提出一种萃取法测定饱和配位数为2的混配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新方法.利用了有机相中混配配离子最大分布系数的性质,测定原理简单,且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PBTCA与铜、锌、镉、镍离子间的配位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电位滴定方法,运用先进的配位常数计算程序,通过恰当配位化学模型的建立,研究了水溶液中2-膦基丁烷-1,2,4-三羧酸(PBTCA)自身的解离以及与Cu^2 、Zn^2 、Cd^2 、Ni^2 离子间的配位化学作用,测定了相应的解离常数和配合物稳定常数,并得到了各配合物物种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形态分布,从溶液配位化学的角度对PBTCA的阻垢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郭振铎 《天津化工》2003,17(4):27-28
本文利用 pH电位滴定法 ,在 2 5 .0± 0 .1℃、0 .1mol·L-1KNO3 存在条件下 ,测定酰胺大环配体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探讨其配合方式、配位能力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铜(Ⅱ)-氨基葡萄糖-α-氨基酸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298±0.1 K,I=0.10 mol/L KNO3条件下铜(Ⅱ)-氨基葡萄糖-α-氨基酸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在铜(Ⅱ)-氨基葡萄糖-α-氨基酸三元体系中,生物配体氨基葡萄糖和α-氨基酸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与α-氨基酸的碱性及二元配合物稳定性之间存在直线自由能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增强木犀草素的生物活性将其制成锌(Ⅱ)配合物,采用了紫外、红外、元素分析及核磁共振1H谱的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测定了该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抗氧化性试验采用了DPPH·法和水杨酸法分别测定了木犀草素-锌(Ⅱ)配合物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木犀草素的5OH~4C=O和一个锌离子发生配位形成木犀草素-锌(Ⅱ)配合物;该配合物比较稳定,稳定常数为:βn=4.03×10^7;木犀草素锌(Ⅱ)配合物能有效清除DPPH·和·OH自由基,其清除能力均强于木犀草素,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略高于Vc,对·O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与Vc相接近,最大清除率分别为89.37%和85.10%,说明木犀草素-锌(Ⅱ)配合物是一种较强的自由基清除剂。  相似文献   

15.
配位化合物在我们周围的存在极为广泛.绝大多数无机化合物都是以配位化合物形态存在的.在水溶液中根本不存在简单金属高于.特别是很多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中包含着有机化合物(通常作配位体),使配位化合物更具有广泛而多样的特点.由于配合物的形成对元素和配位体产生巨大影响,以及配合物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所以对配位化合物的研究是现代无机化学的重要课题。pH法测定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是把OH-离子或H+高于作为配体,直接测定游局配体的浓度.例如:在研究金属离子水解、测定金属离子的羟基配合物稳定常数中,广泛应用pH法.一切路…  相似文献   

16.
基于安乃近可将三价铁离子还原为二价铁离子,剩余三价铁离子再与试钛灵(钛铁试剂)发生配位反应形成绿色配合物,提出试钛灵-铁(Ⅲ)配合物褪色分光光度法测定安乃近含量的新方法。在测定波长660 nm,安乃近浓度的线性范围在2.5~40.0 mg·L-1。本方法成功地测定了安乃近片剂的含量,与碘量法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一种含席夫碱结构的表面活性剂及其Cu2+配合物的吸收光谱,其配位稳定常数β在25℃、0.01mol/L硼砂作缓冲溶液时为1.91×108;合成了配合物并用浓度稀释法研究了该配合物的抗菌性.实验结果说明该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强的络合铜离子能力,并形成稳定的配合物.该铜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都有一定的抗菌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酸碱电位滴定分析方法,运用先进的数据处理程序-BEST程序,通过建立恰当的配位化学模式,研究了水溶液中四种阻垢剂:氨基三甲叉磷酸(ATMP)、2-磷基-1,4-丁三酸(PBTCA)、聚丙烯酸(PAA,MW=2000)、马丙共聚物(PMAAA,MW=3000)自身的解离以及与Mg^2 离子间的配位化学作用,得到相应的配合物稳定常数,作出各种配合物在不同pH值下形态分布图,并对阻垢机理的解释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朱晓伟  布仁  宝金荣 《化学试剂》2007,29(6):361-362
合成了钐、镝与2-噻吩甲酸-2,2'-联吡啶的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稀土配合滴定及TG-DTG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组成为:REL3L'·C2H5OH(RE=Sm,Dy;L=2-噻吩甲酸,L'=2,2'-联吡啶);摩尔电导数据表明,此配合物为非电解质;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的红外光谱,表明配体2-噻吩甲酸中的羧基氧与稀土离子配位,2,2'-联吡啶上两个氮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还研究了Dy3 配合物的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  相似文献   

20.
李可群 《广州化工》2010,38(8):53-54
提出一种萃取分析时掩蔽剂最低浓度的简便计算公式:lg[R]=1b[lgKe+nlg[HLn(o)]+npH-lgβb+3+lgVV((wo))],式中Ke为干扰金属离子与萃取剂配合物的萃取平衡常数,[HLn(o)]为萃取剂在有机相的浓度,V(o)和V(w)分别为有机相和水相的体积,n、b分别为干扰金属离子与萃取剂配合物的最大配位数和溶液中干扰金属离子与掩蔽剂配合物浓度最大配离子的级数。β为干扰金属离子与掩蔽剂配合物的累积稳定常数。求解时,我们从第一级配离子浓度最大开始,若计算出的[R]位于第一级配离子浓度最大的自由配体浓度范围,则此时的[R]即为计算结果;否则试探下一级配离子直至位于其浓度范围。得到了[R]后,由酸效应系数可计算出掩蔽剂的最小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