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张波  李文  李宏 《表面技术》2009,38(2):4-6,16
为了研究重力对润湿过程的影响,设计了2组润湿实验方案,即Zr41.2Ti13.8Cu12.5Ni10.0Be22.5合金熔体在SiC基片上方和Zr41.2Ti13.8Cu12.5Ni10.0Be22.5合金熔体在SiC基片下方.结果表明:当合金熔滴在SiC基片下方时,在重力的作用下,熔滴的高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合金熔滴在SiC基片上方时,熔滴的高度只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无论是在连续升温情况下还是在等温润湿过程中,Zr41.2Ti13.8Cu12.5Ni10.0Be22.5合金熔体在SiC基片上方时的润湿角都要更小一些.说明在地面重力场环境中,熔滴与基片的不同空间方位对液态Zr41.2Ti13.8Cu12.5Ni10.0Be22.5合金与固态SiC基片之间的润湿角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淬法制备了Zr—Ti—Cu—Ni—Be—Co块状非晶合金(BMGs)。使用XRD进行相分析,采用热分析仪进行玻璃转变温度、晶化温度和热稳定性等的测定,用SEM观察试样压缩后的外表面和断口形貌。研究了Co对Zr—Ti—Cu—Ni—Be合金非晶形成能力(GFA)、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Co的所有Zr—Ti—Cu—Ni—Be BMGs都有1个明显的玻璃转变点和宽的过冷液相区(△T)。Zr38Ti17Cu10.5Co12Be22.5合金具有和Zr41Ti14Cu12.5Ni10Be22.5合金相当的△T;Co的添加明显提高Zr—Ti—Cu—Ni—Be BMGs的力学性能,含Co量大于10at%的Zr—Ti—Cu—Ni—Be BMGs的压缩断裂强度(σf)超过2000MPa,Zr38Ti17Co22.5Be22.5合金的σf达到2230MPa,比Zr41Ti14Cu12.5Ni10Be22.5合金的σf提高23%。  相似文献   

3.
利用电弧熔炼及铜模快速铸造的方法制备Zr41.2Ti13.8Cu12.5Ni10Be22.5大块非晶合金,通过电解丙三醇和磷酸的电化学法向大块非晶中充入氢。测试了大块非晶态合金中充入氢的含量及体积变化规律,采用XRD,DSC技术研究了氢对大块非晶的晶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Zr41.2Ti13.8Cu12.5Ni10Be22.5大块非晶可充入的氢与金属的摩尔比为0.92,体积膨胀3.5%;随着氢含量的增加,玻璃转变温度和晶化温度稍有提高,并使结晶过程不同阶段的放热峰变弱。  相似文献   

4.
非晶合金具有独特的非晶体结构,其力学特性与传统金属不同。为了了解大块非晶合金的切削力特性,对Zr41.2Ti13.8Cu12.5Ni10.0Be22.5进行车削实验并采集切削力信号;然后通过小波分析对切削信号进行处理,从而得到非晶合金的车削力特性。结果表明:切削力信号能量随切削参数增加趋向于低频分布,大块非晶合金车削变形机理呈现为微观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5.
采用XRD、SEM等表征方法研究钨丝增强(Zr41.2Ti13.8Cu12.5Ni10Be22.5)100-xNbx非晶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研究表明,分别加入x=1,3,5,7(atA)的Nb后,制备的复合材料试样基体仍为非晶态:随Nb含量的增加,钨丝增强(Zr41.2Ti13.8Cu12.5Ni10Be22.5)10...  相似文献   

6.
大块非晶合金淬态相等温长大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德中  索忠源  于波  任英磊  邱克强 《铸造》2005,54(9):867-870
利用石英管水淬法制备了ZR41.2Ti13.8Cu12.5Ni10Be22.5大块非晶合金,在真空度不小于10-3Pa和原材料纯度99.9%的情况下,当制备样品直径大于10mm时,经常发现非晶基体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淬态相,该相的数量不在X衍射仪检测范围内,同时DSC分析表明,这些淬态相对非晶合金的过冷液相区、晶化温度和玻璃转变温度影响也较小.非晶合金过冷液相区内的等温晶化过程表明,晶化初期淬态相具有优先长大的趋势,并有亚稳过渡相的生成.而在晶化的后期,形核和长大同步进行.利用经典形核和长大理论分析了非晶合金的形核和长大过程.  相似文献   

7.
Zr—Ti—Cu—Ni—Be—Fe大块非晶合金晶化动力学效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方法研究了大块Zr41Ti14Cu12.5Ni2Be22.5Fe8非晶合金中的晶化行为,用Kissinger方程计算其经表现激活能,实验表明,在Zr基大块非晶合金中掺下Fe后,其玻璃转变与晶化行为都与加热速率有关,均具有动力学效应,同时,从昌化反应速率常数的角度讨论了非晶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8.
利用电弧熔炼及铜模快速铸造的方法制备Zr41.2Ti13.8Cu12.5Ni10Be22.5块状非晶合金,通过电化学方法向块状非晶中充入氢,结果表明,氢提高玻璃转变温度下的线膨胀系数,降低晶化开始温度处的线膨胀系数,延缓玻璃转变前结构弛豫现象的发生,另外,充氢能够增加块体非晶合金材料的原子平均最近邻距离和有效作用势深度。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非晶合金的切削机理,对大块非晶合金Zr41.2Ti13.8Cu12.5Ni10.0Be22.5进行了不同切削深度的切削实验,然后用扫描电镜、X光衍射仪和测力系统对切屑形态和切削力进行观察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Zr基非晶合金在受拉的时候,比全脆性材料有更好的塑性表现,其切屑形态独特且具有塑性剪切带特征;主切削力Fz随切削深度的增加而增长,但Fx和Fy则几乎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非晶合金的切削机理,对大块非晶合金Zr41.2Ti13.8Cu12.5Ni10.0Be22.5进行了不同切削深度的切削实验,然后用扫描电镜、X光衍射仪和测力系统对切屑形态和切削力进行观察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Zr基非晶合金在受拉的时候,比全脆性材料有更好的塑性表现,其切屑形态独特且具有塑性剪切带特征;主切削力Fz随切削深度的增加而增长,但Fx和Fy则几乎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电弧熔炼及水冷铜模快速冷却的方法,制备Zr41.2Ti13.8Cu12.5Ni10Be22.5块体非晶合金,通过电化学方法对块体非晶合金材料充入氢。利用差热扫描量热分析、Kissinger方程及高分辨电镜,研究了氢对块体非晶合金退火时晶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提高玻璃转变和晶化激活能,延迟晶核的形成及长大。此外,充氢有利于形成单独晶核的晶粒,使纳米晶粒更细小、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2.
Zr基块体非晶合金过冷液相的快速粘滞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弧炉熔炼及铜模快铸的方法制备Zr41.2Ti13.8Cu12.5Ni10Be22.5块体非晶合金材料.利用储能和快速释放的方法,研究了锆基块体非晶材料在过冷液相区的快速粘滞流动.结果表明,在过冷液相区内能够进行快速粘滞流动变形、粘滞成型和粘滞连接;成功地制备出微型齿轮件;成型件和连接区无晶化现象;连接强度与母材处于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电弧熔炼及铜模快速铸造的方法制备zr41.2Ti13.8cu12.5Ni10Be22.5块状非晶合金,通过电化学方法向块状非晶中充入氢.研究了充氢对该非晶态材料反射光谱、吸收光谱、透射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充氢掺杂后,提高反射率,降低吸收率,降低红外光的透射率,并使反射峰向短波边移动.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电弧炉熔炼及铜模快速铸造的方法制备Zr41.2Ti13.8Cu12.5Ni10Be22.5大块非晶态材料。在室温下研究非晶态及晶态材料的反射光谱、吸收光谱、透射光谱。结果表明,非晶态与结晶态相比光学反射率降低,吸收率提高红外光的透射率提高,并且光学反射峰向长波一边移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Zr41.2Ti13.8Cu12.5Ni10Be22.5非晶合金在过冷液相区内静液挤压的变形行为以及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非晶合金在高应变速率下产生了明显的塑性变形,直径从16 mm变为12 mm,断裂为4段,且样品断口上随机分布着充分发展与未充分发展的脉纹式切变带,由此可看出非晶合金的变形为非牛顿体变形行为;挤压后的样品约有3%的非晶相发生晶化,在非晶基体上析出10~20 nm的纳米晶粒,导致挤压后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降低;静液挤压高应变速率变形条件使非晶合金产生非均匀流变,是造成非晶合金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采用X射线衍射(XRD)仪、正电子湮没光谱(PAT)研究Zr41Ti14Cu12.5Ni10Be22.5块体非晶合金的结构特性。结果表明:原始制备的Zr41Ti14Cu12.5Ni10Be22.5块体非晶合金其正电子湮没寿命为176ps(大于正电子在纯铁中点阵空位上湮没的寿命τVFe=165ps)。在过冷液区(T=400℃)等温退火中,正电子湮没寿命随着退火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在过冷液区退火,导致Zr41Ti14Cu12.5Ni10Be22.5块体非晶合金的结构更致密。  相似文献   

17.
1 INTRODUCTIONThebulkamorphousalloysofMg TM Ln ,Ln Al TM ,Zr Al TM ,Hf Al TMandTi Zr TMwerepreparedbyInoueandhisco workerssince 1990 [1] .The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