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江大保护已经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热点,政府、企业等社会各领域都在倾注热情,积极为建设美丽长江建言献策。长江之所以凝聚了全社会的目光,归根结底是水的问题。因此,从水文化角度作些思考,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长江河湖变迁与保护目标,以相关史料、文献和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总结了地质时期以来长江河湖变迁和人水关系变化历程。研究表明,长江人水关系经历了从和谐共处—日渐紧张—日趋恶化—有所缓和的发展过程,其中,宋朝、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工业化及城镇化建设和2016年以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贯彻实施是人水关系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鉴于此,提出了长江保护目标是实现人水和谐共生,保障水沙通道、泄洪通道、航运通道、生态通道和文化通道5个通道畅通,并阐述了长江保护目标是否实现的3个判断准则:长江水生态系统健康、长江对人类发展的支持功能良好和人类为长江提供充分必要的保护。根据现阶段实际情况,提出改善长江人水关系,减少人水失衡带来的负面效应是现阶段保护目标,并建议现阶段应从解决防洪安全问题、实现水环境改善、加快水生态修复、做好长江水文化建设4个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3.
许继军  吴志广 《人民长江》2020,51(1):124-128
针对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新时代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江大保护背景下面临的新要求,展开了专项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正确把握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与水环境治理及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协调长江经济带发展与长江大保护的关键所在。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应当以水环境改善为突破点的长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以及水灾害等四水共治的思路;同时还提出了管理与技术、经济与法律及文化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针对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长江大保护的提出为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岸线及其滨水空间的开发与保护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基于长江大保护的社会空间背景与生态服务功能视角,首先根据城市滨水空间实践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的综合分析,对新时代背景下的城市滨水空间保护与利用的核心要点进行深入探讨,而后以长江宜昌西坝段为实践案例,从生态融合的空间建构、服务宜居的交通串联、活力复合的空间营造、文化脉络的有机更新4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以期为长江沿线城市滨水空间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一定理论基础与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芜湖古来便享有"江东名邑"、"吴楚名区"的美誉,今天更是占尽长三角、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的地利,发展成为长江第五、安徽第一的港口城市,与合肥共同构建起安徽经济文化双核。就如同所有的沿江城市一样,水,既是芜湖百姓的生命之源,更是芜湖经济社会发展命脉。  相似文献   

6.
长江经济带"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以长江九江段为例,阐述了水文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中的作用是为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等提供水量水质监测基础数据及分析成果,提出要打造生命水文、资源水文、生态水文、社会水文服务品牌,让水文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中起到技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立足于当好新时代长江守护者,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统筹谋划,强化监管,大力创新,深化合作,在"共"字上下功夫、做文章,凝聚起支撑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合力,全面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让长江母亲河永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8.
<正>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腹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毗邻,面积超过青海全省的1/3,平均海拔在3700 m左右。玉树境内巍峨的昆仑诸峰孕育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这3条大江大河,特殊的自然环境还孕育了玉树独特多元的区域文化——"水"与宗教融为一体的文化。"三江之源"的玉树以山川的自然之美和丰富的文化而独具魅力。  相似文献   

9.
江阴市以江苏省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通过大力推进"退城还江"、积极实施生态建设、切实开展控源截污、不断优化日常监管等举措,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持续深化宣传教育、严格落实保护计划、深入开展精准管服、加速推进"移动河管"等改进措施,以期进一步增强长江保护力度,确保到2020年沿江呈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和谐美景。  相似文献   

10.
<正>在水利部的坚强领导下,2018年长江水利委员会认真贯彻中央关于长江大保护决策部署,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改革发展总基调和"三个超常规"的工作要求,在太湖局、沿江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河湖管理工作力度加大,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长江大保护与流域生态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庆华 《人民长江》2020,51(1):70-74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本点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梳理了长江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基础上,从长江大保护的核心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即是流域生态系统、流域生态系统是典型的集合生态系统的角度,论述了长江大保护与流域生态学的关系,并从科学研究、规划管理及教育宣传等方面展开思考提出建议,为实现长江大保护的国家需求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2.
正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第六届"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结果揭晓,廖小林等10名同志获得"长江委杰出青年"光荣称号。长江委直属机关党委近日印发《关于表彰第六届"长江委十大杰出青年"的决定》,对"十杰"获得者予以通报表彰。本届"长江委十大杰出青年"分别是:防汛抗旱办公室综合处处长、工程师方清忠,水土保持局水环境监  相似文献   

13.
岳阳市位于长江与洞庭湖交汇处,北临长江,南连四水,是一座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1988年,岳阳市建立了岳阳楼洞庭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4年被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洞庭湖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其中包括文化保护。  相似文献   

14.
浅议大东湖水环境“联、动、和、谐”治理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武汉"六湖连通"构建的"大东湖"水网环境综合治理问题,定位"维系大东湖健康生命"的远景目标,通过认真总结江湖水沙关系以及江湖连通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学模拟结果,依据江湖连通水网环境治理与发展必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客观规律,提出大东湖水环境"联、动、和、谐"的综合治理方略。明确指出,连通六湖与长江所构建的大东湖的水环境治理,连通是"基"、联动是"本",大东湖"连通"还必须"联动",江湖连通实施"引江济湖",必须实现"外水多缓送、内水常驱动";长江外援水体入湖必须与大东湖内水高度融合;"长江—东湖—长江"循环水网环境综合治理,引用长江外部水环境驱动湖泊内部环境,必须构建"上下协作、内外贯通"的社会和谐氛围,才能做到"引好水、治好水、排好水"。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山东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努力建设文化强省",山东省水文化建设迎来了难得的机遇.推动水文化建设健康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有关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江阴以江苏省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通过"大力推进‘退城还江’、积极实施生态建设、切实开展控源截污、不断优化日常监管"等举措,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持续深化宣传教育、严格落实保护计划、深入开展精准管服、加速推进‘移动河管’"的改进措施,以期进一步增强长江保护力度,确保到2020年,沿江呈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和谐美景。  相似文献   

17.
<正>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有效诊治长江"病"情,水利部先后组织开展了长江干流岸线利用专项整治行动、河湖采砂专项整治行动、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专项整治行动、河湖"清四乱"行动等长江大保护专项行动。长江委、长江经济带11省(直辖市)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全力推进长江大保护专项行动,针对突出问题开展摸底调查,  相似文献   

18.
正编者按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岸线是处于水陆结合位置的稀缺性资源,是长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沿江港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度重视长江大保护工作,但当前长江流域信息化建设难以满足长江大保护背景下的科学管理需求,该研究提出建设长江大保护时空大数据云平台的构想,以统筹管理长江大保护各项工作。按照"调研分析—现状评价—需求梳理"的技术路线,提出平台的建设目标、服务对象、业务需求、功能需求、数据需求、安全需求和其它需求等内容,形成科学合理的长江大保护时空大数据云平台建设需求。  相似文献   

20.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新时代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基调,水是其中的核心要素。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诸多因素的复杂影响,长江流域涉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亟需遵循系统观和整体观实施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为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水产品。以经济社会用水需求为出发点,从水资源量、水环境容量、水域空间、水能资源、水热容量5个维度系统梳理了水的资源属性。在此基础上,立足于"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全过程,聚焦陆域生态和水域生态两大主体,提出了包含陆域"产水侵蚀-用水效率-限制排污"三大过程管控和水域"量-质-域-流-温"五大属性管控的流域水资源"3+5"综合管理模式,并在长江流域进行了应用探讨。由此,较为全面地剖析了长江流域水生态系统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建议,为实现健康长江提供了集成性抓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