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预测油藏的可采储量,通过水驱特征曲线是较为常见且准确的方法,关键在于水驱曲线类型的确定。针对中东X油田THIV和THV油藏实际情况,运用油田动态资料来优选适合本油藏的水驱曲线进而预测可采储量。结果表明,丁型水驱曲线法适合所研究油藏的可采储量预测,最终预测可采储量为221 700万桶。油藏可采储量的预测对油田的后续开发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90年代以来,我国大多数油田已进入后期高含水开发阶段。高含水油藏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和采收率的预测,是油气藏工程计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水驱曲线法是油藏工程中最重要的预测方法,不但可以用于预测水驱开发油田的可采储量和采收率及有关开发指标,而且可以对水驱油田的地质储量和可动油储量做出评估。本文将利用多种水驱特征曲线法(即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水驱曲线法),分别预测DJ-M水驱油田的地质储量、可采储量、采收率等有关开发指标,通过分析和对比,选择出较精确的方法,对该水驱油田的可动储量和原始地质储量做出有效的预测与判断。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油藏水驱采收率的计算方法:水驱曲线法、油水粘度比法、童氏图版法、波及系数矫正法等进行了归类对比分析,针对华北油田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计算的基本原理和适用条件,形成了适合计算华北稠油油藏水驱原油采收率方法,优选出目前较为适合的的原油采收率计算方法,回归得到研究区块的采收率计算公式,计算得到了华北油田某普通稠油油藏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4.
水驱油田的含水率是油田开发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一个综合指标,目前,通常用水驱特征曲线法研究水驱油田含水变化规律,但水驱曲线不能进行水驱开发的全程预测,只有当油藏含水率达50%以上才可有效应用。应用Gompertz模型是目前水驱油田含水变化规律的预测方法之一,该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预测精度尚有提高空间,本文根据葡萄花油田实际开发情况,通过对该模型中的公式进行修正,有效提高了预测精度,使此种预测方法不仅简单且具有较高精确度。  相似文献   

5.
赵亮  赵秋胜  陈昊  李宜霖  杨云清 《当代化工》2021,50(3):652-655,660
PB油田进入水驱开发中后期,在拟合系数R2>0.99前提下,利用不同水驱规律曲线预测得出不同的采收率,此时说明通过拟合系数R2难以确定水驱规律曲线类型.通过分析利用水驱规律曲线进行现场数据拟合的含水率曲线,得出预测采收率乙型>甲型>丙型>丁型的原因.利用水驱规律曲线预测时,实际上延续的后半段直线段的规律,故应利用开发后期预测的含水上升率对比进行选型.通过与现场实际含水上升率吻合程度以及误差分析确定区块适用甲型水驱规律曲线,预测采收率为44.82%,现场标定采收率为44.5%,预测误差小于0.8%.该水驱规律曲线选型方法对大庆油田及其他同类水驱油田采收率确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锋  张伟军  张少伟 《辽宁化工》2012,41(6):611-612,638
张金庆提出一种新的适用于描述水驱油田的不同含水上升规律的水驱特征曲线,该曲线在油田应用较为广泛.本文运用该研究方法将另外两条水驱特征曲线结合起来推导出张金庆水驱特征曲线.并结合现场生产数据,利用试凑法通过改变n值对实际的fw-R*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利用张金庆水驱曲线描述含水率上升是可行的,并且当n值为8.4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针对渤海复杂河流相X稠油油田油藏条件,考虑到该油田原油黏度变化特征,选用增黏能力较好的HJ聚合物作为驱油聚合物,通过室内填砂管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研究了原油黏度、聚合物溶液浓度对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油黏度越高,水驱后剩余油越多,后续聚驱的挖潜潜力越大;原油黏度越高,聚驱采收率随聚合物浓度增大而增大的幅度越大,当聚合物浓度达到一定值使水油黏度较高时,也会出现聚驱采收率高粘原油大于低粘原油的现象;从采收率和经济的角度考虑,在复杂河流相油藏条件下,对于黏度为50~500mPa·s的普通稠油,聚驱用聚合物浓度应选用大于等于2000mg/L。  相似文献   

8.
当水驱油藏全面投入开发并进入稳产阶段后,水驱特征曲线是预测油藏开发动态和标定油藏采收率的较为合理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甲、乙、丙、丁四种水驱特征曲线,以罗马什金油田中部S区块7个开发生产单元为实例,分别计算了各个单元的可采储量及采收率等生产指标,并对比分析了各单元的开发现状,为下一步开发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开发指标变化规律在油田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油田开发规划、油田开发方案设计与调整的重要依据。针对大庆外围油田为低渗、低产、低丰度的"三低"油藏的开发特点,利用现有的动态资料,应用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指数递减模型与甲型水驱曲线联解法和广义翁式模型与甲型水驱特征曲线联解法分别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指标变化规律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预测结果是合理的,为大庆外围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注采系统调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进入中高含水开发期以后,单一的水驱曲线对采收率的标定会出现很多问题。针对张天渠油田长21油藏属于低渗低压油藏,目前处于中高含水阶段,本文采用水驱曲线法、童氏曲线、水驱砂岩油藏经验公式、递减规律分析等多种方法综合标定采收率,给出该油藏的经济采收率。  相似文献   

11.
水驱曲线法在油气田开发中已广泛应用多年,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一般仅限于砂岩油藏,而碳酸盐岩油藏水驱特征较砂岩更为复杂。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类型特殊,地层流体以"管流"形式为主[1],油井压降波及各连通水体时间段存在差异,导致利用水驱曲线法标定技术可采储量中存在开发阶段限制,同时测算单元可采储量也受开发政策、区块油水产量变化特征影响而存在偏差。本文通过典型单元应用及区块分析,指出了水驱曲线法在缝洞型油藏可采储量标定中的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12.
水驱特征曲线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归纳国内外水驱特征曲线的研究过程和结论,总结了水驱特征曲线的特性研究、有关系数的求法及水驱特征曲线在开发指标预测中的应用。系统分析了不同水驱特征曲线的应用范围和优缺点,以期为在水驱油田开发的实际应用中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古城油田泌125断块油藏原油粘度高分布差异大的特点进行分析,建立了油藏地质模型和数值模型,进行了普通稠油油藏聚合物驱可行性研究,对聚合物驱最终开发指标进行效果预测研究,结果显示原油粘度600mPa·s左右的油藏进行聚合物驱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姚涛 《辽宁化工》2007,36(6):401-403,406
目前葡萄花油田过渡带的稠油如何开采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微生物能降解油层中的重烃组分,降低原油粘度从而有效的改善原油的流动性,并且微生物驱相对于其他开采技术成本较低。为了预测评价微生物驱的效果,开廖适合葡萄花油田微生物驱菌种的室内筛选与评价工作。研究结果表明:驱油菌种可大幅度降低原油粘度和重质组分含量,有效改善原油流动性并且驱油菌种混合后的降粘效果优于单一菌种;在水驱后采用调、驱菌种相结合,采收率可提高8%以上。  相似文献   

15.
油气田开发动态规律的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油气田开发动态分析研究的调研,以梁家楼油田纯56断块为实例,通过编制的计算机软件进行了动态分析及开发效果的评价。结果表明:水驱曲线的预测结果误差较小,但不同的水驱曲线结果仍存在一定的误差,实例中丙型水驱曲线法预测误差最小;预测模型法预测结果误差较大,仅Logistic模型预测结果具有参考价值;经验公式法中陈元千公式法、美国GG经验公式和美国API公式预测结果误差较小。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分析结果对油田高效开发与开采具有较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实际生产数据做出了两个低渗透砂岩油藏的甲型水驱特征曲线,通过分析对应曲线形成各个直线段的形态说明油藏开发的效果。并通过不同直线段的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油田的原始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说明预测结果的可信性。最后再结合油田背景和生产实际在分析对比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特征曲线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剩余油是指一个油藏开采到目前为止还未开发出的可开采储量。随着油田进入开发晚期油田的剩余开采储量关于油田未来的发展,精确计算一个油田剩余油对油田井网调整、未来开发等有决定的作用。本文通过调研国内外文献总结油田剩余油计算方法:物质平衡法、注入水存水值、水驱特征曲线方法、含水率分析法、渗饱——水驱曲线法、无量纲注入——采出曲线法。分析各种剩余油计算方法的使用条件,优越点等,希望给以后的油田剩余油计算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当水驱油藏全面投入开发并进入稳产阶段后,其含水率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上升,当含水率达到一定阶段以后,用水驱特征曲线法对油田可采储量和采收率进行重新计算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甲、乙、丙、丁四种水驱特征曲线,并以Z21实际生产区块为实例,讨论在该区块应用水驱曲线法的合理时间,计算了该区块的可采储量及采收率,最后将几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讨论几种方法的可靠性,为评价该区块的开发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前对于水驱油田注采比的确定方法较多,但各类方法计算过程较为复杂。因此基于注水开发油田注采关系及水驱特征曲线,得到水驱油田合理注采比与含水率关系式。此模型参数使用比较简单,模型中所需要的生产动态数据较少,且结果预测准确,适用于动静态参数相对较少的油田。利用该理论关系式,可以评价油田水驱开发效果,为目标油田的下一步开发调整提供理论支持。研究分析表明,利用丙型水驱特征曲线得到的注采比与实际值较吻合,应用效果较好。且实际值与理论值越接近,水驱开发效果就越好;否则油田需进行综合调整,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结合K油田实际生产动态数据,验证了该理论关系式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水驱油效率通常采用驱替实验获取,但实际生产中存在油藏采出程度高于测试驱油效率的情况;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建立了高含水阶段水驱强度与水驱油效率关系的计算方法,结合岩心驱替实验研究水驱强度对水驱油效率的影响,提出了标定油田极限水驱油效率的新思路,对油田高含水阶段水驱油效率的认识及剩余潜力研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