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张为平 《城市建筑》2008,(12):28-32
本文通过分析处于“超高密度”状态下的香港,提示其多年来在应对各种“极限条件”的挑战中所激发出的各种非常规都市状态以及具有启示性的,非显性的造城逻辑与智慧,并进一步探讨其于无意思状态中构建一种“极限都市主义”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徐思光 《安徽建筑》2006,13(4):35-36
文章以委内瑞拉“贫民窟”为反例,叙述对城市“居住空间”的社会性和人文精神的理解。城市“居住空间”的形成离不开国家、法律、社会的支持,没有社会保障的“居住环境”是糟糕和恶劣的环境,这就是城市“居住空间”的社会化。而社会和人的存在及人的行为是共生的,只有科学深刻地理解了人类生活的真实状态、内在需求和发展方向,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体现人文精神的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通过对中国剧烈的城市化进程中某几个关键的概念节点——实体和文化意念化的“墙”和“城”、当下中国城市空间形成的关键动因“PS(city)”和“Madein China”意识形态以及最终形成的作者称之为“泛城市”的状态——进行切片观察,寻找它们之间的时空关联并展现当下中国城市的独特景象。下半部分则记录了作者在“泛城市”状态下进行的系列设计活动。这一系列作为对当下城市化进程的批判性思考和实践手段的设计活动包含了非建遣性和建造性的设计,目的是探索在所谓“泛城市”状态中建筑和设计所面对的全新问题和可能采取的设计策略,并以此缓解城市空间的裂变,回归具有某种真正品质的空间设计。  相似文献   

4.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表述,所谓“健康”就是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而并不是单纯指身体安康。那么,“健康住宅”就是能使居住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的住宅”。因此,它的最低标准要求应达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赵永春 《中国消防》2009,(18):49-49
所谓家用电器(以下简称电器)的“待机”状态,是指电器停止使用后,只用遥控器关机,不关掉电器开关,也不拔下电源插头。笔者发现有许多家庭,停止使用电视机、电脑、空调、微波炉等电器后,不切断电源,让其长期处于“待机”状态,家用电器长期“待机”存在以下危害:  相似文献   

6.
李庆  汪洁 《安徽消防》2000,(3):30-30
火灾探测器,俗称报警探头,它可以被形象地比喻为现代建筑系统中的哨兵。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正常运行下“哨兵”的执勤状态不能有一丝倦怠,稍微的疏忽和大意都会给整个系统带来无法想象的恶果,最终导致自动报警系统所保卫的整座建筑毁于一个“生病”的“哨兵”身上。  相似文献   

7.
邰杰 《规划师》2005,21(10):103-105
“线”(又称“线条”)在任何艺术设计作品中都可以找到它的踪影,它是设计的基本元素之一.根据“线”存在的状态,可以将“线”分为空间中实体的“线”和虚拟的“线”,实体的“线”。  相似文献   

8.
《世界建筑》08/2001刊登了“北京印象”住宅小区的介绍和同行张诣的文章“状态与素养”。在拜读过程中.仅“北京印象”介绍并没有给人留下完整的印象,当读完“状态与素养”之后,顿然读懂了“北京印象”。把印象写出来与同行探讨,与张诣商榷. 一、乍看“北京印象” 我是在拜读过有关介绍奥托·施奉德勒的几篇文章后,才看到“北京印象”的。大师果然出手不凡。来北京才6天,就提出一个占地4.6hm2,建筑面积17万 m2的住宅小区构思。居然“打破了传统的或现有的居住小区规划的模式,不仅改善了居住环境和增加了居住区的…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由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组成的。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过程,而实现交流的首要条件是相互间的注意。由于学生是教与学这对矛盾中的主要方面,因而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的注意程度,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注意”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例如,学生上课时全神贯注地听教师讲课,专心致志地思考问题,这些都是“注意”这种心理状态的外观表现。“注意”可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  相似文献   

10.
1.作者受L·康“不可测”一说的启发,要从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国古人的宇宙观)中寻找一个哲学范畴,来建立对应于这种设计方法论(自“不可测”始,至“不可测”终;以不变“形式”应万变“功能”)的时空新观念。这很有意义。作者找到了“道”学中的“无”。“无”在老子道学中本是指“未规定”的、“原始”状态的世界本原物质(“道常无名朴”、“道法自然”、“道生一、……生万物”)。不过,老子在论述“无”时,所用的一个“容器理论”(作者语,见文章第2页、3页)的例子却引起了歧义。这个例子中:①把“有”与“无”一对矛盾中“无”的一方作为主导因素的能动作用绝对化了;②把“无”的两种含义(如老于此例中的“无”,指的是“空穴”、“缝隙”一类的空间无;而老子“道”中的“无”,则主要是指“未规定”、“无形体”的原始物质。二  相似文献   

11.
“新三论”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志安 《山西建筑》2010,36(3):245-246
指出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突变论(俗称"新三论")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给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这一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在简述"新三论"基本原理和研究对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新三论"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启示,最后总结了"新三论"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连进  蒋航 《重庆建筑》2010,9(4):14-17
21世纪的交通,应回归对人本及生态环境的关怀,创造出一个人、车、路、环境和谐发展的城市交通空间,这种以人为本的交通发展模式当是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本文以"人本关怀"理念的产生与发展本源为切入点,并在交通领域的内涵分析基础上,结合《重庆市江北城步行交通规划》和《重庆市主城区人行过街设施规划》实践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双三节苗”木拱桥——木拱桥发展体系中的重要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旭东  刘妍 《华中建筑》2010,28(10):39-42
已知的双三节苗木拱桥集中分布在福建南平地区。该文对现已知的五座双三节苗木拱桥进行了调查与测绘,并指出"双三节苗"在木拱桥类型学谱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传统建筑与城镇的“适灾”理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适灾"先强调主动适应自然、适应灾害环境,再通过改造局部环境,以减弱甚至避免灾害损失,达到趋吉避害、化险为夷的目的。单纯工程防灾措施,重在改造自然,而"适灾"重在顺应自然,回避环境的潜在灾害威胁,是实现生态环境系统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从“宜居城市”到“宜居区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把“宜居城市”作为城市定位,引发了“宜居城市”研究和排名的热潮。在城市区域化发展的趋势下,城市不再孤立存在,社会、生态、交通等城市问题也开始呈现区域化态势;面对城市居民多样化的需求,单个城市往往无法实现真正意义的“宜居”。在这一背景下,尝试从区域的视角进行“宜居”探讨,提出了“宜居区域”的要素系统,并尝试构建“宜居区域”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6.
衡阳市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问题解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静 《中外建筑》2009,(1):88-90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衡阳市城市快速健康有序地发展,但“城中村”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解决“城中村”问题,本文从衡阳市“城中村”现象的分析入手,介绍了我市“城中村”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了问题的成因以及进行城中村改造的必 要性,并针对我市“城中村”存在的问题和改造中的难点问题,提出了一些“城中村”改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王明贵 《工程质量》2010,(11):13-16
结合我国目前钢结构住宅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介绍了《轻型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JGJ209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对其主要内容、适用范围和特点做了概括说明,并就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8.
万昆 《华中建筑》2011,29(6):15-18
建筑综合体"城市化"就是综合体整合城市要素,是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相互融合与一体化的过程.文章在分析日本、香港等地区建筑综合体具体案例的基础上,提出综合体功能复合化、交通枢纽化、外部环境延伸化、内部空间公共化、形态立体化等五个方面是建筑综合体走向"城市化"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9.
臧佳明  郑波  孙晖 《华中建筑》2010,28(6):72-76
近年来,随着我国快速客运专线大规模的建设,许多城市的老火车站地区面临着更新改造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异地新建火车站的城市来说,老火车站地区同时还面临着功能补缺的难题。该文首先对城市更新的一些理论进行了概念解析和研究,然后以石家庄老火车站周边地区的城市复兴设计为例,通过全面的区域现状分析,从"嵌入"与"织补"的城市设计视角对老火站及其周边地区提出了策略性的更新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20.
“再生砖·小框架·再升屋”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5.12汶川大地震震后的碎砖断瓦为原材料.制作“再生砖”“小框架”结构减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跨度可是活地选择墙体维护材料有效降低了造价.“小框架”在结构设计时略留有余量,以后村民经济较宽裕时,可再建一层我们称之为“再升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