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盆地石油储集体主要为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三角洲砂体及侏罗系延安组古地貌河道砂体。由于黄土地貌以及岩性勘探水平时限,其石油勘探基本依托于钻井加地质。随着勘探的深入发展以及地震勘探技术的进步,为配合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增储上产,围绕中生界的石油地震勘探,在盆地南部黄土塬冲构中,针对中生界开展了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工作。经过精细的构造解释、地震地层学研究以及储层的横向预测,及时有效地指导了布署及储量上交工作,并见到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位于印支地块上的万安盆地属一走滑拉张盆地,其内主要发育始新世以来的新生代沉积,最大沉积厚度可达12500 m,盆地内发育众多类型各异的局部构造。就目前我国对万安盆地的勘探研究现状,要评价盆地局部构造的储层特征只有通过多种特殊处理地震资料的联合解释来实现。文章针对万安盆地①号构造特征,探讨了利用地震特殊处理资料预测万安盆地局部构造储层的可行性,并利用地震孔隙度异常、道积分、瞬时振幅、DIPOG等多种特殊处理资料,结合地震速度、地震相—沉积相分析,提取各类地震、地质信息,预测地层岩性,解释判断了地层中储层的发育状况及储集层类型,为万安盆地局部构造无井储层预测建立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地震特殊处理资料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野外勘探采集技术的提高,资料处理技术的快速进步,综合勘探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单一非地震资料的多解性,增强了非地震解释成果的唯一性,为石油勘探提供了大量的可靠信息。并使得重,磁、电资料的综合解释成为现实,非地震勘探在焉耆盆地找到了有利的含油气局部构造,在此基础上,焉耆盆地石油勘探获得突破,该成果后经钻探证实,这充分显示非地震勘探在石油早期勘探中,可缩短石油勘探周期,并为提高勘探效益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Menno  J.  De  Ruig  曹卫东 《国外油气地质信息》2007,(1):26-37,74
奥地利磨拉石盆地的主要天然气储层为渐新世一中新世Puchkirchen组及其下伏Hall组地层的深海相沉积物。我们根据一个面积为2000km^2的区域性3D地震资料集建立的一种新的地震地层模型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这个典型的深海前陆盆地沉积过程和储层分布的理解。 用近350口并的资料标定的区域性3D地震属性图揭示了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磨拉石盆地前渊一个低弯度大范围(宽3—5km,长〉100km)的河道带内。河道主要被含浊积岩的砾岩和砂岩以及由滑塌沉积物和岩屑流沉积物组成的杂岩所充填;漫潍区则主要由细粒浊积砂岩和泥岩组成;深切谷和阻塞的斜坡扇沿盆地南缘展布。在盆地北部,侧向分流河道与轴向河道带相交。大型天然气藏形成于河道轴向带及斜坡扇砂岩中的地层圈闭和构造圈闭中,少量天然气聚集在漫潍扣分流河道沉积物中。 盆地几何形态对河道带的结构及后来的沉积物分布具有重大影响。大型深水河道体系在前陆盆地中极不发育,利用高质量的地震资料和广泛的钻井取心数据库可以为Puchkirchen组地层建立沉积模型。该沉积模型可以为其它狭长的深水盆地,特别是那些缺乏大量的现代资料的盆地提供类比。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李庚忠先生与张进博士合作编著的《岩性油气田勘探——河道砂储集层的研究方法》一书,已由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李院士以精湛的研究功力.用历史沉积学观点,精辟见地,图文并茂,阐述了陆相河道砂岩的沉积规律,并通过分析已有河道地震解释实例,应用地震模型深入探讨了河流相薄砂岩地震响应特征,提出了河道地震解释存在的偏向和改进方向。指出勘探开发好岩性油田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做好高精度三维地震,波阻抗反演.用好三维可视化研究砂岩分布。李庆忠院士与王建花博士合作编著的另一部力作《多波地震勘探的难点与展望》.也已由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多波地震勘探增加了横波信息,提高了地震勘探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识别岩性和油气藏的能力,因此使地球物理界对其寄予愿望。然而对于薄油气层地质效果不尽人意。该书分析了国内外多波地震勘探实例。系统总结了5大难点,认为最大难点是纵、横波层位对比难,严重影响到岩石物理参数计算精度。在介绍近几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多波地震勘探的出路是发展叠前反演技术,直接用纵波数据反演多渡参数。建议大家研读这两部力作,会对发展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稳定沉降、坳陷迁移、扭动明显的多旋回沉积型克拉通类含油气盆地。盆地腹部构造稳定.地层平缓,储层分布不稳定、横向变化大、单层厚度薄,地震储层预测难度很大。通过分析典型薄互层模型的地震响应,利用广义变换。构造出在低频趋势控制下利用多尺度分量之间的差异确定反射界面位置的高分辨率地震层序检测方法。通过该盆地近2000km地震资料的分析,建立了层序检测剖面的解释模式,上古生界河道砂体的预测结果证明广义S变换获得的高分辨率地震层序剖面是陆相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中划分沉积微相、确定砂体走向、查明薄层含油气砂体分布范围的有利依据,广义S变换方法是适用于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7.
综合利用地球物理资料解释叠合盆地深层火山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叠合盆地深层火山岩是中国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在深层火山岩的研究中,地球物理资料解释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利用高精度重磁勘探和电法资料,了解盆地深部结构和深大断裂,初步圈定深层火山岩体的展布,缩小和锁定深层火山岩地震勘探的有利靶区;以地震相分析、地震属性解释、构造制图、地震反演、综合评价为主要技术手段,对深层火山岩进行从定性到定量的识别和预测,落实和优选深层火山岩有利勘探目标。通过几年来的解释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在松辽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共发现54个火山岩体,提供24口井位,有13口井获得不同数量的天然气。  相似文献   

8.
采用测井相、地震相、沉积相“三相”联合解释技术进行吐鲁番-哈密盆地胜北地区岩性油 气藏纵向有利勘探层系和平面有利勘探位置优选,其中用测井相与岩芯观察结合确定主要勘 探目的层井点处的沉积微相类型,用地震相分析确定目的层平面地震相变化特征,用单井等 建立的纵向沉积微相组合模式和平面沉积微相变化规律来全面确定目的层沉积微相变化特征 ,直接指导岩性油气藏有利勘探层系和平面位置的选择。通过在胜北地区喀拉扎组的应用, 确定了胜北构造带及其南翼喀拉扎组冲积扇扇中辫流河道为岩性油气藏有利勘探区带和层系 ,优选的目标胜北16井在实际勘探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评价出北部辫流河道东段和南部辫流 河道为下一步的有利勘探地区。认为“三相”联合解释技术在地震资料品质较好、构造相对 简单且具备一定勘探程度的地区具有良好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依据地震沉积学的理论与方法,针对准噶尔盆地东部阜东斜坡区侏罗系头屯河组河道砂体,综合运用地震属性分析、相干体分析、频谱分解、三维可视化及全三维数据体解释等技术进行了岩性圈闭识别和新技术的探索.用单一地震属性对岩性目标的刻画具有较强的多解性.为了减少多解性,提高地震属性的预测精度,采用了多种地震属性进行联合分析、相互验证,以提高预测精度,降低勘探风险.通过应用多种地震解释新技术对研究区河道砂体进行识别,从多方面清晰地展示了河道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识别出了多个岩性目标.经多年的勘探,在该区发现了阜东2井、阜东5井及阜东16井等头屯河组岩性油藏,为准噶尔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勘探目标类型.  相似文献   

10.
南华北盆地二叠系发育一套海陆交互相的沉积地层,暗色泥页岩分布广泛,具备页岩气成藏条件。通过收集整理南华北盆地前人地质、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钻探及测井成果,并进行二维地震勘探资料的采集、处理和解释,能够查明南华北盆地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的赋存状态,能够对含气泥页岩层段进行预测,最大限度地发挥地震勘探技术在南华北盆地页岩气勘探中的作用,初步总结出了适合南华北盆地页岩气地震勘探的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11.
渤海湾盆地新北油田馆上段储层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新北油田河流相储层横向变化快、探井少的特点及地震预测河道砂体存在多解性的问题,以地质、测井、地震资料分析为基础,从精确地层标定入手,应用相干体分析进行微构造解释,以寻找各级别大小断层附近的河道砂体为目标,应用多种地震属性参数识别砂体,分析确定振幅属性能敏感地反映该区砂体的边界及变化带,可定性预测砂体分布范围,结合对砂体的初步认识,应用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定量预测含油砂体,为寻找有利的勘探目标和新区方案的编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莺歌海盆地上中新统黄流组、上新统莺歌海组地层广泛发育泥岩背景下的水道砂体沉积,寻找储集物性较好的水道及预测水道的含气性是当前莺歌海盆地水道研究的难点和重点。本文分析了莺歌海盆地水道的地震相新模式:其一为在两强振幅、强连续同相轴间夹一套弱振幅、弱连续同相轴;其二为水道凸起倒置地震相。前者可纳入含砂岩为主的水道研究范畴,后者为砂泥岩差异压实作用引起。应用地震正演和AVO交会分析技术预测了该区水道的含气性,所得结论与实钻结果相符合,从而证实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应用地球物理信息预测河道砂体方法及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地震资料提取多种属性进行河道砂体预测,在目前的油气勘探中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它通过对地震数据进行复杂数学变换和计算而得出多种地震属性;通过对地震属性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平面、三维立体可视化,进行多方面综合分析研究.应用结果表明,地震属性预测砂体、油气效果良好.由此认为,借助多属性分析技术对河道砂体进行预测,可大大提高勘探精度,提高钻井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侏罗系岩性圈闭较为发育,河道多期次发育、砂体较为孤立且连续性差,勘探处于高成熟阶段,目前主要利用叠后地震资料进行河道识别但效果不佳。为此,对河道砂体叠前道集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子波拉伸校正、品质因子Q补偿、特定角度叠加等措施,改善了河道的成像效果,优化出了能更清晰地反映河道特征的叠前地震属性。借助地层切片技术,结合盆地的基本地质情况,精细地刻画出了工区内河道的空间展布特征。结论认为:1研究区的物源是来自西北方向的;2J3ak组内3个四级层序中至少发育5期河道;其中SQ8-2层序内至少发育3期,代表着河道发育最广泛、发育最强烈的时期,沉积过程的继承性特征明显;3早期的SQ8-1层序充填以湖盆被河流填平补齐为特点,晚期的SQ8-3层序充填范围缩小,反映了水体范围缩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油气勘探目标常常受构造、岩性等多种地质因素控制,靠单一的地震解释技术很难奏效,迅速发展的地震综合解释技术为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查干凹陷实现油气勘探突破后,仍然面临着一系列勘探难题.该项研究针对查干凹陷相变快、储集体类型复杂、断裂发育、火成岩分布广泛、构造岩性复合油藏发育等特点,以高精度三维地震...  相似文献   

16.
油气勘探开发中井位部署主要依据地震勘探成果,但因受地震勘探分辨率和勘探精度的制约,据地震数据预测的圈闭形态、地层深度和储层特征与实际钻探状况会存在一定差异,或在钻井过程中发现新问题,需及时利用地震资料解释分析进行重新认识,提出解决方案。井位跟踪是解释人员及时获得并利用正钻井和测井信息,利用地震分析技术,对原有地震勘探成果进行确认或修正,采取相应的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措施,获得新的地震成果,及时指导下一步钻探施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油气勘探效益。  相似文献   

17.
孤南洼陷馆上段河道砂体地震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济阳坳陷馆陶组上段岩性油气藏隐蔽性较强,直接的地震识别有因难。在研究孤南洼陷馆陶组上段基本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曲流河砂体的地震识别方法,运用地震相分析初步确定了砂体发育区域。根据地震相干分析显值低、累计振幅值强的特点,划分了砂体有利区带和分布范围,在地震反演剖面上落实了砂体位置,再作综合解释确定砂体几何形态。该方法经实践证明,砂体识别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浅水三角洲沉积砂体已经成为现今油气勘探的重点对象,进一步深化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砂体展布规律研究,对于加快该类砂岩储层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松辽盆地北部临江地区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岩心、录井、测井以及地震资料,对湖盆扩张期退积型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砂体展布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认为:退积型浅水三角洲沉积水体具有波动式上升的特征,沉积物粒度随着水体的加深逐渐变细,泥岩颜色自下至上逐渐由氧化色向还原色过渡,受水体短期波动影响,紫红色或灰绿色泥岩常交替出现。退积型浅水三角洲沉积环境仍然以三角洲平原和前缘沉积为主,随着沉积水体的加深,沉积相边界迅速向陆地迁移,但实际上在沉积演化过程中通常还存在着多次短期的湖平面升降和相带边界的双向迁移,从而使得在远离湖岸的区域出现河道沉积。河道沉积砂体是退积型浅水三角洲砂体的主要构成部分,在湖平面上升过程中河道砂体发育规模逐渐减弱,表现为纵向上连续沉积砂岩厚度逐渐变薄,并且河道砂体末端在湖浪作用下常呈现席状砂化。平面上由陆向湖河道砂体发育期次逐渐减少,湖平面大规模上升之前的三角洲平原和近岸三角洲前缘区域沉积砂体最为发育,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19.
关家堡滩海区近岸水下扇体研究及勘探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关家堡滩海区位于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向埕宁隆起过渡的斜坡区,沙河街组为该区主要勘探层系之一。沙河街组主要为湖盆边缘相沉积,近岸水下扇发育。该区沙河阶组沉积体系以海岸线为界分为:东部海域为长石及火成岩颗粒含量高的水下扇体沉积;西部陆地为碳酸盐岩颗粒含量高的水下扇体沉积。东部扇体储层物性好,西部扇体储层物性差。本文通过地震相识别、地震属性预测、测井约束反演、微相分析、分频解释等手段精细刻画了扇体的空间展布特征。结合成藏条件分析,认为该区近岸水下扇体具备形成构造一岩性、岩性油气藏的条件,储层的分布对油气富集具明显控制作用,沿形成扇体的主水道应成为扩展勘探领域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