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阐述我国工业级磷酸一铵的生产现状和生产工艺,对湿法磷酸氨中和直接净化法生产工业级磷酸一铵的主要工艺流程、工艺原理以及其工业应用进行了重点介绍。湿法磷酸氨中和直接净化法生产工业级磷酸一铵技术工业应用规模在1万~5万t/a,对于w(P_2O_5)≥29.0%、w(Fe_2O_3+Al_2O_3+MgO)≤5.3%的磷矿,其磷收率可达到70%,产品纯度能达到99.5%以上,且投资小(5万t/a装置固定资产投资为4 630万~5 340万元),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2.
<正> 磷酸铵肥料是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的通称。理论上磷酸一铵N—P_2O_5含量为12.17~61.71%,磷酸二铵N—P_2O_5含量为21.19~53.76%。湿法磷酸制成的磷酸一铵N—P_2O_5含量为11~55%,磷酸二铵N—P_2O_5含量为18~46%。磷酸一铵属中性肥料,所含氮磷成分均可为作物吸收利用,增产效果好。据湖北省农科所同位素示踪试验,磷酸一铵中磷的利用率高于普钙,需磷多而增产效果好的早稻,磷酸一铵的利用率比普钙高48.1~51.6%。棉花、红黄土晚稻需磷中等,  相似文献   

3.
以肥料级磷酸一铵和尿素为原料生产农用聚磷酸铵,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聚磷酸铵N含量、P_2O_5含量、总养分含量、氮收率以及聚合度的影响,探寻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对氮收率、P_2O_5含量影响显著,对聚磷酸铵N含量、总养分含量、聚合度影响较小;反应温度对氮收率、P_2O_5含量、总养分含量影响显著,对聚磷酸铵N含量、聚合度影响较小。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用工业级磷酸一铵为原料制备的农用聚磷酸铵,其w(N)为22.32%,氮收率为88.46%,w(P_2O_5)为55.80%,聚合度为3.93。  相似文献   

4.
饲料级磷酸氢钙生产要求湿法磷酸中m(P_2O_5)/m(F)≥250。采用减压热空气法脱氟技术,研究脱氟时间、空气温度、磷酸温度、磷酸浓度及真空度对脱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热空气脱氟将w(P_2O_5)48%的浓磷酸加入圆底烧瓶中,真空度为15 kPa,加入相当于F质量1倍的白炭黑,磷酸温度升至100℃,空气温度为100℃,反应1.5 h时磷酸中m(P_2O_5)/m(F)能达到300以上,满足饲料级磷酸氢钙用酸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了降低饲料级磷酸氢钙生产中原料湿法磷酸的SO42-含量,将间歇加入磷矿浆脱硫改为连续性加入磷矿浆脱硫,并进行了产业化应用。改造后,按将w(SO42-)降低0.2个百分点的理论量加入磷矿浆时,澄清稀磷酸中w(SO42-)降低0.17个百分点,饲料级磷酸中w(SO42-)降低0.29个百分点,饲料级磷酸氢钙产品中w(游离酸)降低1.26个百分点,总磷相同情况下w(水溶磷)升高0.20个百分点;稀酸澄清槽、浓酸槽没有发生酸不沉降现象;磷酸浓缩、脱氟装置清理周期未发生变化,饲料级磷酸氢钙生产装置清理周期由20 d延长到24 d。  相似文献   

6.
磷酸铵肥料是磷酸一铵(MAP)和磷酸二铵(DAP)的通称。磷酸一铵组分N是12.17%、P_2O_561.71%磷酸二铵组分是N21.19%、P_2O_553.76%。工业湿法磷酸制成的磷酸一铵N—P_2O_5含量为11—55%,磷酸二铵N—P_2O_5含量为18—46%。还生产含量较低N10—11%,P_2O_545—48%的磷酸一铵,也生产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的混合物。其N—P_2O_5含量分别为13—52%和  相似文献   

7.
<正>山东明瑞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原有一套3万t/a的磷铵装置,通过不断改造,目前已达到日产200t的生产能力。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该磷铵装置面临被淘汰的境地。为摆脱困境,公司决定延伸产业链,走精细磷化工之路。遂在2010年新建一套磷酸净化浓缩装置。该装置原生产w(P_2O_5)54%磷酸,后根据市场需求转产w(P_2O_5)44%磷酸。目前该装置运行良好,日产磷酸70t左右。  相似文献   

8.
湖北胶磷矿品位低、杂质含量高,用于生产高品质磷酸二铵十分困难。分析了影响磷酸二铵氮含量的因素,并提出了一些用湖北胶磷矿生产高氮磷酸二铵的措施。通过控制浮选磷精矿的w(P_2O_5)≥30%、w(MgO)≤1%,提高磷酸萃取率,控制MER值小于0.08,在管式反应器中添加硫酸,对洗涤系统进行改造,最终磷酸二铵产品的w(N)≥18.0%,满足市场要求。  相似文献   

9.
对从选矿、磷酸到磷铵的生产过程工艺控制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控制精矿浆w(P_2O_5)≥30%、w(MgO)≤1.0%、粒径≤0.074 mm的颗粒占比≥90%、w(固)≥60%,浓磷酸w(P_2O_5)≥46.0%、w(固)≤2.5%、MER≤0.082,磷酸二铵料浆中和度2.0、w(H_2O)2.0%,可生产w(N)≥18.0%的高氮磷酸二铵。  相似文献   

10.
介绍半水-二水法磷酸的工艺流程及与二水法、半水法的对比。重点围绕节能降耗,从原材料消耗、能耗、公用工程消耗和经济效益方面比较半水-二水法工艺与二水法的不同,同时介绍半水-二水法在产品品质方面的优势,包括对产品磷酸、副产品磷石膏和下游肥料质量影响。半水-二水法磷酸总能耗仅为二水法的48%,生产每吨P_2O_5成本节约151元(以w(P_2O_5)54%计),且产品品质更好。该工艺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从脂肪酸中提取精制亚油酸的方法,并讨论了结晶温度和结晶时间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最终制成的精制亚油酸收率可达65%左右;溶剂回收率可达80%~85%。  相似文献   

12.
C_(22)-三元酸三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22-三元酸三酯的合成以棉籽油甲酯为原料,将非共轭的亚油酸甲酯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成共轭亚油酸甲酯,同时与富马酸二酯发生D iels-A lder反应,生成C22-三元酸三酯。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探讨了C22-三元酸的甲基二异戊酯的投料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富马酸二酯加入量按照富马酸二酯∶亚油酸甲酯(摩尔比)=1.1∶1投料,反应温度选择在200~210℃,催化剂碘的用量在0.6%,反应控制在2 h,最佳转化率相对于亚油酸甲酯可达96%。  相似文献   

13.
生物化工品乳酸及其下游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及生物化工品,以乳酸为原料可以得到多种衍生物,如聚乳酸、乳酸盐以及乳酸酯等。较详细地评述了乳酸的主要生产工艺和市场,介绍了几种主要的乳酸衍生物的研究和开发,比较了不同的生产路线,并展望了乳酸及其衍生物的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14.
CLT酸甲苯磺化法合成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行了CLT酸甲苯磺化法生产工艺进行的小试和车间生产中试。使CLT酸的车间总收率,从42.8%增至50.2%,纯度由97.6%提高到98.4%;每吨 CLT酸的原料成本从7980.2元降 7133.2元,大幅度降低了原材料 消耗,减少了三废的排放量。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所作工艺改进要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在酸性溶液中,钢是活泼的,随着阳极过程的进行而发生腐蚀.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作用,使阳级过程受到强烈的阻滞,同样可进入钝化状态.微酸性除铜钝化工艺是利用在亚硝酸钠-柠檬酸溶液中,钢的钝化区间扩大,钝化电流变小,钝化电位负移,同时铜溶解产生的强氧化电流使钢的阳极过程受到阻滞,从而进入钝化状态.  相似文献   

16.
硫磷混酸分解清平磷矿第二阶段酸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四川清平磷矿,研究了硫磷混酸分解磷矿第2阶段的酸解反应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扩散对过程影响严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第2阶段反应过程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磷钨酸催化合成1-萘乙酸甲酯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研究了以磷钨酸为催化剂,1 萘乙酸和甲醇直接酯化合成1 萘乙酸甲酯的优化反应条件:催化剂用量为反应液的3%,醇酸摩尔比为16∶1,反应在回流温度下进行3h,酯的收率在96%以上,纯度达996%。  相似文献   

18.
以甜菜废蜜为原料,采用絮凝沉降清净废蜜,然后采用硝酸、硫酸混合催化剂制取草酸  相似文献   

19.
肖竹平  邹海英 《广州化工》2011,39(18):160-161
比较思维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认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本文就对位取代苯甲酸的酸性强弱进行了讨论,通过比较二者的异同,指出空间效应是造成二者酸性差异的根本原因。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试图从一个侧面反映比较思维在理顺思路、化解难点、寻找突破口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蓖麻醇酸和马来酸酐为原料在92-96℃恒温反应2h,生成马来酸蓖麻醇酯。再与苯乙烯进行共聚,适当改性后合成一种具广泛用途的多功能高分子新型材料,并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