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离散杆和冲击波复合作用下对超音速导弹的毁伤效应,对离散杆战斗部冲击起爆和结构毁伤超音速导弹进行了仿真研究,获得了离散杆战斗部冲击起爆超音速导弹战斗部的临界距离以及弹目距离、交汇角对毁伤超音速导弹发动机舱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离散杆战斗部只有在杆条与冲击波的复合作用下,才可能引爆超音速导弹战斗部;离散杆战斗部杆条和冲击波叠加作用下对超音速导弹发动机舱的结构毁伤效应明显优于杆条独立作用下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钨合金破片对屏蔽装药撞击起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分别为93钨和钨锆合金破片撞击仿真战斗部装药-覆盖金属盖板的注装B炸药(屏蔽装药),采用“升-降”法研究了装药的起爆(引燃)临界性,分析了两种破片撞击作用下的装药起爆(引燃)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钨锆合金破片具有更强的起爆(引燃)战斗部装药的能力;93钨破片对其起爆(引燃)主要是冲击波作用的结果,而钨锆合金破片则主要是机械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文中使用Autodyn-2D对穿甲弹冲击起爆导弹战斗部的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改变弹径、弹长和平头直径比并对不同工况进行分别计算,分析了以上因素对临界起爆速度的影响。利用分析结果设计了有利于引爆的220 g穿甲弹弹芯尺寸。设计结果为:弹径取16~18 mm,对应的弹长为49.1~62.2 mm。  相似文献   

4.
预制破片对战斗部冲击起爆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高速条件下预制破片冲击起爆巡航导弹战斗部的作用杌理,采用 Lee-TaEver 点火增长模型和AUTO-DYN程序对高速预制破片冲击起爆战斗部进行了数值模拟,着重分析了破片材料、直径、形状和被起爆战斗部装药及壳体对冲击起爆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相同质量的破片,大密度和不规则的破片更容易冲击起爆战斗部;通过采用重金属材料,增大破片直径,采用柱形或其它不规则破片,可以提高破片速度来提高破片冲击起爆战斗部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穿甲弹用新型钨合金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用合金钢粉的包覆粉作为主要粘结相,设计制备了新型穿甲弹战斗部用钨合金材料。对该合金进行了微观组织分析和力学性能检测。结果表明:室温抗拉强度为790 MPa,延伸率为9.0%,满足了作为穿甲弹战斗部材料基本的力学性能要求;在应变为0.32、应变率为3 600 s-1的条件下,合金在最大剪应力方向上出现了剪切带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瞄准式战斗部是防空导弹提高战斗部杀伤威力的重要发展方向。根据不同弹目交会条件调瞄准战斗部的最佳起爆延时时间,可以提高防空导弹对目标的毁伤能力。文中建立了弹目交会模型和最佳起爆延时的计算模型,分析了影响最佳起爆延时的因素。仿真结果表明,最佳起爆延时不仅与交会条件有关,与随动系统的工作位置也有关。因此,必须确定瞄准式战斗部的最佳起爆延时才能有效击毁目标。  相似文献   

7.
偏心起爆定向战斗部威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研究偏心起爆定向战斗部毁伤威力,推导了偏心起爆点对侧延长线附近有限角度内应用的偏心起爆破片初速公式,并设计钨柱和钨球两种预制破片偏心起爆定向战斗部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推导公式可用于偏心起爆定向战斗部计算。设计的偏心起爆战斗部的速度增益,钨柱破片为10.9%,钨球破片为19.8%。钨球破片初速、破片球面分布密度、毁伤概率均高于钨柱破片。  相似文献   

8.
宋扬 《弹道学报》1995,7(1):76-81
试验结果表明,在弹形和质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钨头铀体杆式穿甲弹比整体铀合金杆式穿甲弹穿透相同均质装甲的极限穿透速度要小。文中就此试验结果对铀合金杆式穿甲弹侵彻均质装甲的过程进行了分析,说明“钨头”在开坑阶段起到重要作用,为今后铀合金杆式穿甲弹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叙径。  相似文献   

9.
高侵彻性能钨合金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高密度钨合金穿甲弹材料侵彻性能的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从改变合金中钨颗粒性质、粘结相组成与含量,以及结合工艺改善的角度,总结目前国内外改善高密度钨合金侵彻性能的主要途径,并对当前国外先进钨合金穿甲弹产品的材料成分、制备工艺及侵彻效果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分析;同时针对国外穿甲弹的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提出我国今后研究和开发新型高侵彻性能钨合金穿甲弹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对空间机动目标的可靠拦截,研究防空导弹制导盲区情况下常规破片战斗部的制导和引信及战斗部一体化设计方法。在已知目标最大机动能力作为先验信息条件下,通过目标最大机动能力估计制导盲区内目标潜在运动的状态集合;建立破片飞散的数学模型,根据目标状态集合和破片飞散特性求解防空导弹最佳交会状态和引信最佳起爆时间;采用Gauss伪普法,以末端弹目相对位置、弹目视线角和速度矢量夹角作为约束,求解导弹实时最优控制输入,使防空导弹到达最佳拦截位置。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制导和引信及战斗部一体化设计方法能够实现引信最佳起爆控制和目标可靠拦截,对战斗部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美国陆军的一项专利是在坦克炮口端附加多杆式装甲。利用这种装甲可使攻击坦克的导弹在距主装甲较远距离处提前起爆,从而大大降低空心装药战斗部的效力。通过增大空心装药战斗部距装甲的起爆距离和扩大射流內材料速度的不对称作用,可显著降低其侵彻性能。曾经发现,将起爆距离增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配有触发/近炸复合式引信及杀伤爆破战斗部的空地反辐射导弹引战配合效率,提出了一种起爆方式、炸点位置自适应控制的起爆策略。在假设弹上设备获取导弹高度、弹道倾角、速度、脱靶方位及脱靶距离等信息的前提下,制定了触发优先辅以近炸的起爆准则;求取了毁伤目标天线的最佳近炸起爆点位置及对应的起爆延时。以AGM-88C攻击SAM-6的仿真结果表明:这种自适应起爆策略可以使导弹获得较高的引战配合效率。  相似文献   

13.
偏心起爆定向战斗部增益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将多点同时偏心起爆与中心起爆战斗部结果进行比对,从密度和速度方面对偏心起爆定向战斗部增益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研究的径向30°、60°、90°范围内,增益效果均较明显,对质量与体积受约束的战斗部而言,偏心起爆定向战斗部能大幅度提高战斗部的毁伤威力,实现对导弹及飞机类目标的高效毁伤。  相似文献   

14.
钨球对柱面带壳装药的冲击起爆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昕  蒋建伟  王树有  李梅 《兵工学报》2017,38(8):1498-1505
采用AUTODYN-3D数值软件,开展了钨球与不同曲率半径柱面带钢壳Comp B炸药作用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了钨球撞击位置对炸药冲击起爆特性的影响,采用升降法获得柱面带壳装药的临界冲击起爆速度。结果表明:柱面带壳装药冲击起爆过程与平面带壳装药相一致,炸药起爆点发生在离炸药和壳体界面一定距离处,且随着速增加而越靠近交界面;相同条件下柱壳装药更易于起爆,其临界起爆速度随装药曲率半径r增加呈现非线性增大,碰撞点偏移量δ=0时,r=∞的临界起爆速度较r=40 mm时增加3.2%;随偏移量δ的增大呈现指数增加,r=40 mm时,δ=0.94r的临界起爆速度较δ=0时增加35.6%,较平面带壳装药增加31.5%.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对抗反辐射导弹的若干种积极方法,其中包括运用激光和射束武器,施放使反辐射导弹战斗部提前起爆和电子元件失效的干扰。提出了使反辐射导弹战斗部提前起爆的两种方案,最后还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6.
爆破式ARM 对典型雷达目标的毁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分析爆破式反辐射导弹(anti-radiationmissile,ARM)对典型相控阵雷达目标的毁伤效果,对ARM爆破战斗部的引战配合进行研究。在分析空地反辐射导弹末段弹道特性及爆破式战斗部毁伤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爆破式ARM对典型目标触发起爆和近炸起爆时的毁伤模型,并采用Monte-Carlo仿真方法确定了近炸起爆的最佳起爆高度及不同起爆方式的导弹单发毁伤概率。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天线高度较高的目标适宜采用近炸起爆,对于天线高度较低的目标适宜采用触发起爆。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立反坦克导弹在战场上的主动地位,采用EFP战斗部对抗主动防护系统。在介绍主动防护系统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采用反应时间对比的方法对EFP战斗部对抗主动防护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总结了EFP的形成机理与特点,给出了EFP战斗部的设计依据,利用几何相似律设计了串联EFP战斗部,计算出了战斗部的最近起爆距离。该研究可为EFP战斗部进一步的详细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穿甲弹的弹芯是穿甲弹的主体,弹芯材料的性能直接决定穿甲弹的侵彻性能。对穿甲弹及其弹芯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阐述了贫铀合金、钨合金和复合材料的侵彻性能差别;提出了开发具有绝热剪切敏感性和"自锐"效应的新型材料,穿甲威力提高到贫铀合金的侵彻水平是穿甲弹弹芯材料研究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9.
导弹引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一种制导-引信一体化设计的防空导弹引爆系统,该导弹采用了Ka波段单脉冲主动雷达导引头及制导/引爆计算机系统,利用导引头测得的距离信息,瞄准线误差信息和瞄准线俯仰角及方位角等信息,以及导弹加速度计和导弹陀螺仪测得的导弹运动参数,在制导/引爆计算机中进行计算和综合处理,产生导弹拦截目标前的剩余飞行时间(tgo)信号和预估的脱靶距离矢量信号,从而产生战斗部起爆象限选择信号及起爆战斗信号。  相似文献   

20.
李元  赵倩  熊诗辉  温玉全 《含能材料》2019,27(2):97-103
为了提高战斗部在不同弹目交会距离下的毁伤概率,模拟了一种平面和凸面交错布置的异面棱柱战斗部结构,分析了不同面上所形成破片束的飞散形态和威力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构战斗部可以形成两种威力特性的破片束,即速度高而飞散角小的破片束和速度低而覆盖范围大的破片束,可分别用于打击不同弹目距离下的目标;偏心多点起爆可提高平面破片平均速度21.68%,减小飞散角3.38°,在提高起爆点对侧破片威力的同时不改变异面战斗部可形成两种不同威力破片束的性质;侧向两线起爆在保证破片速度不降低的情况下可获得4.94°的平面破片束偏转角,高于其它起爆方式,可在大弹目交会距离下实现对目标的末端瞄准,提高目标毁伤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