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孤岛油田属疏松砂岩油藏,开发层系多,井段长,历经40多年的开发,注水井吸水剖面及油井产液剖面明显改变,储层剖面的改变导致油水井层间矛盾加剧,严重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效果。为此,现场采用细分注水、分层注聚、水井调剖、油井堵水堵聚及氮气泡沫调剖辅助注汽等技术,有效地改善了油水井剖面现状,为孤岛油田的高效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Q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率期,剩余油分散,测试资料显示纵向吸水严重不均,急切需要通过调剖改善油田纵向注水矛盾。本次研究在传统的PI决策选井基础上,对斜率值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斜率值可用于调剖选井分析。根据研究结果将注水井下步措施分为调剖井、维持现状井、增注井三类,基于研究成果在渤海Q油田开展调剖选井。现场实践证明,Q27、Q30、Q17、Q31井开展多井组合调剖,调剖后5口周边油井控水稳油效果明显,实现日增油30 m3。该方法资料易于获取,能够指导油田后期调整挖潜,对其他海上注水油田具有较强的应用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区块整体调剖调剖剂用量优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满足油田现场对区块整体调剖优化设计的需要,研究了一套简单、快速的调剖剂用量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以井组数值模拟为基础建立调剖剂用量优选模型,调剖剂用量的多少主要考虑调剖目的、渗透率变异系数、油井含水、采出程度、油层厚度、注水井日注水量、区块相对渗透率曲线、原油粘度、Kv/Kh和调剖剂的残余阻力系数等影响调剖效果的主要因素,采用该技术对辽河油田锦16块第三层系进行了整体调剖优化设计取得了较好的增洞降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姬塬油田罗1区块低渗裂缝性油藏在开发过程中注入水沿大裂缝窜流严重、水驱效率低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储层地质特征和流体性质的基础上,提出油水井双向调堵、综合治理的技术思路。对调堵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同时优选了堵水剂、调剖剂,堵水剂选择中温凝胶堵水剂G542和高强度有机封口剂G521;调剖剂选择聚合物冻胶调剖剂TP-1和聚合物微球调剖剂WQ-1。现场采用段塞式注入方式,选择注采关系对应明显的注水井X175-15井和油井X175-16井成功实施了双向调堵技术。施工后,油井X175-16井日均增油3.62 t,含水由88.6%下降至54.7%。下降了33.9%;注水井X175-15注水压力提高2 MPa,调堵结束后两个月井组累计增油196 t,取得良好的降水增油效果。该技术为解决低渗油藏裂缝性见水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思路,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石油化工应用》2016,(10):33-36
安塞油田地处陕甘宁盆地,是一个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产"的三低油藏,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油藏平面及剖面上的矛盾日益突出,注入水单向或多向突进导致油井含水上升速度较快,严重制约了油藏的整体开发效果。调剖技术作为降低油井含水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手段,成为该油田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以往的调剖选井考虑的因素不够全面。本文通过将影响调剖选井的因素综合起来应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杏河区27口井进行优选。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较以往选择调剖井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6.
调剖堵水优化设计软件是以油藏工程方法的静态地质研究和注水动态研究为基础,在充分研究地层的非均质性、注水井的吸水剖面变化状况、注水井的吸水能力、周围油井生产动态的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技术提出了综合决策系统而开发出的技术软件。通过在濮城油田的现场应用,实现了调剖堵水选井、选层决策、堵剂决策、施工设计、效果预测和效果评价一体化,为方案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调剖堵水优化设计软件在濮城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剖堵水优化设计软件是以油藏工程方法的静态地质研究和注水动态研究为基础,在充分研究了地层的非均质性、注水井的吸水剖面变化状况、注水井的吸水能力、周围油井生产动态的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技术提出了综合决策系统开发出的技术软件。通过在濮城油田的现场应用,实现了调剖堵水选井、选层决策,堵剂决策,施工设计,效果预测,效果评价一体化,为方案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稳态ClO2和酸液协同处理注聚井堵塞的室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渤海油田SZ36-1区块注聚井现状和注聚井的堵塞机理,使用4种酸液体系对取得的岩粉和垢样进行实验,优选出了适合该储层的酸液类型和酸液浓度。通过降解聚合物实验,优选出氧化剂。将酸液和氧化剂结合得到深部解堵剂配方,岩心流动实验表明该复合解堵剂对注聚井的堵塞具有较强的解堵作用,丰富了海上油田注聚井解堵增注措施类型。  相似文献   

9.
针对K油田浅层疏松砂岩、高渗透大孔道、普通稠油油藏和高矿化度地层水的特点,在油田中区G层开展了聚表剂调驱先导试验,探索在高含水后期层内控水的调整方法。注入聚表剂后注聚井注入压力由自吸上升到2.53MPa,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较高,有效期长。试验井区北部油井生产动态呈现多次见效特征,有注剂阶段调剖和后续水驱扩大波及体积两个作用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0.
经对孤东油田七区西Ng5^2 3层聚合物驱工业矿场试验过程中油水井间大孔道窜流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了化学示踪剂井间监测的机理,根据监测结果,讨论了油井间的连通状况,实施了堵水调剖油藏调整,这项研究对于注聚区整体堵水调剖,扼制聚合物溶液窜流,扩大波及体积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用于海上油田化学驱的聚合物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渤海绥中36-1油田油藏特性和聚合物结构设计原理,结合海上平台特点,从功能单体设计出发,研制出具有速溶、高效增粘、较好的抗剪切性、良好流动性和驱油效果的耐盐型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该聚合物首次用于海上油田单井聚合物驱先导试验见到了显著的增油降水效果,正在进行中的井组聚合物驱试验也已初步显示出增产效果,表明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作为绥中36-1油田的驱油剂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海上类似油田聚合物驱技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绥中36-1油田D27井氮气泡沫分流酸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砂岩储层酸化技术是油田生产中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针对层间矛盾突出、近井地带污染较为严重的油层采用常规酸化效果不佳的实际状况,氮气泡沫分流酸化技术能够有效封堵相对较高渗透层,使酸液转向分流进入相对较低渗透层,达到全面酸化的目的。从油藏角度对首次在海洋油田应用的SZ36-1-D27井氮气泡沫分流酸化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SZ36-1-D27井氮气泡沫分流酸化后吸水能力显著增强,达到了常规酸化视吸水指数的要求;酸化解除了高渗层堵塞,并且使得Iu油组和Id油组的吸水剖面得到显著改善,达到了分流及剖面调整效果;酸化后,该井组内的D21油井和F2油井见效明显。现场实践证明,氮气泡沫分流酸化能够有效地增加中低渗透层吸酸量,扩大了酸化范围,提高了酸化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层内生成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具有封堵高渗透层、热解堵、驱替等多重作用,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有效运用此技术可起到控水稳油作用。该技术施工工艺简单,适合于海上油气田在狭小作业空间下进行。在渤海绥中36-1油田尝试运用了此技术。经渤海绥中36-1油田H5井组的现场作业,取得较好的增油控水效果,实施后3个月增产幅度近10%。  相似文献   

14.
充分利用SZ36-1原油资源生产优质沥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Z36-1原油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生产,该原油密度大、粘度高,含蜡量低、胶质高,渣油收率高,为我国少有的低硫环烷基重质原油,是生产优质沥青的好原油,目前主要生产70号及90号重交沥青,中海沥青企业集团与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合作,根据SZ36-1原油的特点,先后开发了一系列新沥青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5.
绥中36-1油田注水井注入压力普遍偏高,导致注水量下降,地层能量亏空,油田开发受到影响。注水井注入压力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地层受到堵塞,此文从注水水质、储层敏感性和工艺措施三个方面分析了绥中36-1油田注水井堵塞的原因,提出了解除注水井堵塞的对策,并以D17井和E7井为例论述了氟硼酸体系对绥中36-1油田注水井解堵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渤海SZ36-1油田深部解堵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渤海SZ36-1油田是国内现开发的最大的海上高孔高渗稠油油田,具有层系多,油层厚,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高,层系间渗透率差异大等特点。该油田属于砂岩油藏,储层胶结疏松,常规酸化易造成岩石骨架松散,地层出砂,酸后无效。为此,根据SZ36-1油田的伤害特点及增产机理,进行了室内研究,通过对比实验,选择了以氟硼酸为主的酸液体系,并提出了与之相配套的分流暂堵工艺。该酸液体系通过现场应用,效果显著,已在渤海SZ36-1油田和其他油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海底管道输油是目前海洋石油开发常用的一种作业方式。针对绥中 36 - 1油田原油在输送过程中存在的高压问题 ,从原油的黏度、温度、含水等几个方面分析主要影响因素 ,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海上油田由于合注合采导致中、高含水期油层的油水分布复杂、影响因素多、识别难度大等问题,而且考虑到海上油田"寸时寸金"的现实情况,根据密闭取心井资料,提出了利用密闭取心现场实验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识别油层水淹状况的有效方法。选择了6个油层水淹状况评价参数,构建了模糊评价矩阵,确定了各参数权重系数,利用加权平均的算法,计算了油层水淹状况综合评价指数。从现场实验评价和岩心观察评价两个方面对油层水淹状况进行了二级综合评价。利用该方法对绥中36-1-B19井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给出其纵向水淹强度的排序,及时有效地指导了该井的射孔工作。  相似文献   

19.
针对渤海SZ36-1油田高温、高盐、大井距对注聚用聚合物剪切稳定性的要求,进行了SZ36-1油藏条件下,Na+、K+、Ca2+、Mg2+等离子对缔合聚合物AP-P4溶液黏度剪切保留率的影响研究。研究发现,影响缔合聚合物溶液黏度剪切保留率的关键因素是溶液中的Ca2+、Mg2+;在Na+、K+浓度小于10 000 mg/L时,其存在有益于提高溶液黏度的剪切保留率;Ca2+、Mg2+浓度超过400 mg/L时,溶液黏度的剪切保留率开始明显降低;在Ca2+、Mg2+浓度低于100 mg/L时,其存在有助于提高溶液黏度剪切保留率。在模拟渤海SZ36-1油田注聚水源井A15井的水质条件下,证实了Ca2+、Mg2+是影响缔合聚合物AP-P4黏度剪切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绥中36—1油田的原油属重质高黏稠油,原油的物性,尤其是含水原油的黏度值对长输管道的输送作业影响很大,准确地选择含水原油的黏度值,即油水乳状液的黏度值,是确保海底管道正常有效工作的关键;同时长输管道的非正常工况,尤其是最小输量的确认及停输后再启动工况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叙述设计中对上述问题的考虑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