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麻疹疫苗免疫持久性研究——再免后22年追踪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麻疹疫苗初免后不同间隔时间再免疫的血清抗体持久性。方法 采用血凝抑制试验方法检测329名观察对象血清中的麻疹抗体滴度。结果 麻疹疫苗初免后,不同间隔时间再免疫,相同抗体水平者再免与不再免疫,血清抗体阴转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再免是否成功与再免前的血清抗体水平密切相关,而且,再免成功与否对免疫持久性无显著影响。再免疫可使抗体阴转和低抗体水平者的滴度迅速提高。结论 初免麻疹疫苗获得成功后,再免疫仅能暂时提高群体血清抗体滴度,但对延长抗体持久性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2.
沪191株麻疹减毒活疫苗初免后16年的血清流行病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象山县高塘岛乡,我们连续16年对273名沪191株麻疹减毒活疫苗初免成功者进行了抗体持久性观察。HI抗体阳性率为83.2%,GMT为3.6,表明该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1988车观察基地内发生自然麻疹,34名观察对象接触后,有2名HI抗体<1:2者发生显性感染,32名HI抗体为<1:2~1:8者发生隐性感染,初步说明了抗体水平与感染类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甲肝减毒活疫苗(L-A-1)免疫持久性观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对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的222名志愿者进行了连续5年的免疫持久性观察,二批疫苗免后6周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7.36%和97.22%,抗体GMT分别为5.134和5.408;免后3年抗体阳性率为88.89%和89.42%,GMT为2.764和2.406;兔后5年抗体阳性率为80.76%和81.69%,GMT为1.746和1.823。疫苗批间抗体阳性率、GMT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该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及免疫持久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国产冻干风疹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动力学模型 ,并对其免疫持久性进行预测。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 ,对国产冻干风疹减毒活疫苗接种者的血凝抑制抗体 (HI)滴度进行 5年的追踪观察 ,利用观察数据建立免疫动力学模型 ,并利用该模型对其免疫持久性进行预测。结果 接种国产冻干风疹减毒活疫苗 5年后 ,HI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 (GMT)由接种后第 1月的 15 7 6下降到 31 2。按照模型预测 ,到初免后第 6年时 ,其GMT为 12 3,已接近 1∶8临界水平。结论 国产冻干风疹疫苗抗体的保护性水平理论上可维持 6年 ,加强免疫应在初免后第 6年进行。这个预测结果与国家所建议的 6~ 8月龄时初免 ,到学龄前进行加强的免疫程序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麻疹活疫苗免疫后血凝抑制抗体与中和抗体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无麻疹干扰的人工封闭地区麻疹活疫苗免疫后的 HI 及 Nt 抗体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免疫成功后,HI 抗体阴转持续≤5年和6~10年者,分别有82%和43.8%的人均可测出不同水平的 Nt 抗体,证明 HI 抗体降至<1∶2仍具有免疫力。初免与再免者,在 HI 抗体阴转持续时间与 Nt 抗体之间关系没有差别,说明只要初免成功,其 Nt 抗体比较牢固。免疫成功者再显性或隐性感染后3年,仍有较高的 HI 和 Nt 抗体,这与人工再免后1~2年内,大部分人 HI 抗体还原到再免前水平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A群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对6~23月龄、24~35月龄婴幼儿的免疫原性和免疫持久性。方法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400名婴幼儿,其中6~23月龄和24~35月龄两个年龄段各200名,分别接种A群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2剂和1剂。分别于免疫前、全程免疫后1个月、1年采血,血清体外杀菌试验(serum bactericidal assay,SBA)检测血清抗体水平,评价其免疫原性和免疫持久性。结果免后1个月和1年,两个年龄组婴幼儿A群、C群抗体阳性率和GMT均较免疫前显著提高(P均0.001);免后1年,两个年龄组婴幼儿A群、C群抗体GMT低于免后1个月,但仍高于免前;免后1个月和1年,24~35月龄组婴幼儿A群、C群抗体GMT和增长倍数均但,仍高于免前高于6~23月龄组;两个年龄组龄婴幼儿易感者和非易感者A群、C群抗体阳性率和GMT均显著提高。结论 A群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对6~35月龄婴幼儿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持久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BRDⅡ株26代、28代和31代风疹减毒活疫苗对风疹血凝抑制(HI)抗体阴性的551名1~6岁儿童进行了免疫效果观察。3批疫苗免局42天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8.0%、96.8%和96.4%,抗体GMT分别为115.1、100.9和94.8,表明BRDⅡ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3批疫苗的抗体GMT逐年下降,到第3年分别为34、4、36.9和31.2,但各批间差异无显著意义。免后3年,26代和28代疫苗的抗体阳性率仍保持在95%以上,而31代疫苗的抗体阳性率下降至89.2%,明显低于其它两批疫苗。  相似文献   

8.
作者自1991年开始,对503名≥6月龄儿童初免沪191株麻疹疫苗的血清流行病学效果进行了年观察,儿童被随机分为三级,分别于上臂三角肌皮下接种0.23、0.31和0.5ml麻苗,并于初免前和初免后间隔不同时间采集滤纸全血,用EIA法检测麻疹IgG,≥1∶200为阳性,≥1∶800为保护滴度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在于评价两种疫苗免疫婴儿的血清学效果和接种后的反应。所用两种疫苗的滴度均为3.5LogTCID50/0.1ml.婴儿被随机分人接种E-Z0.5ml、沪1910.2ml和沪1910.5ml各组,3个组中和抗体阳转率、>200mlu/ml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x2=0.189,0.886;P>0005);沪1910.5ml组血凝抑制抗体的阳转率、>200mlu/ml阳性率均高于同剂量E-Z组(X2=561,5.4;P<0.05)。免前未测到抗体者的中和抗体、血凝抑制抗体阳转率显著地高于免前测到抗体者(X2=7.09~36.907,P<0.01~0.001)。沪191和E-Z麻疹疫苗接种后的皮疹率分别为47.8%和16.5%,差异十分显著。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国产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免疫持久性。方法选免疫前抗体阴性的健康易感儿童,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种原倍疫苗、稀释疫苗及对照疫苗,并于接种后每年采集静脉血,用FAMA法测定抗体。结果原倍疫苗组和稀释疫苗组免疫后1~5年,平均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05%、89·39%、95·56%、97·27%和98·76%。免疫后1年与5年抗体阳性率及抗体GMT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原倍疫苗组和稀释疫苗组抗体阳性率及抗体GMT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意义。接种原倍和稀释疫苗的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国产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及免疫持久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森林脑炎纯化疫苗接种反应和免疫效果。方法选择目标人群,并用原制疫苗作对照,观测疫苗注射后的反应,并采集疫苗免疫前后血清,用蚀斑减少法检测中和抗体,评价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森林脑炎纯化疫苗接种后无全身副反应,局部反应率仅为0.82%。血清中和抗体阳转率高于85%。结论森林脑炎纯化疫苗较原制同类疫苗反应轻微,而中和抗体阳转率明显高于原制疫苗,是现用原制灭活疫苗理想的替代产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麻疹长-47株纯化毒种制备的麻疹减毒活疫苗在8~10月龄人群中的接种反应及免疫原性。方法选择无麻疹疫苗免疫史及接种禁忌证的8~10月龄健康婴儿298人为观察对象,采用非随机分组,并按2∶1设置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疫苗接种后的局部和全身反应及血清抗体水平。结果两种疫苗接种后均未出现局部反应,全身反应以发热反应为主。观察组出现发热反应34例(16.50%),对照组18例(19.5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接种后血清麻疹血凝抑制抗体阳转率均为100%,抗体GMT分别为19.25和20.49,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麻疹减毒活疫苗(纯化毒种)对8~10月龄健康婴儿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3.
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的接种反应及免疫原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国产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的接种反应及免疫原性。方法选择460名观察对象,于接种后30min、6h、24 h、48 h、72 h、4~10 d进行随访,观察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通过电话和自动报告收集30 d内的异常反应。采用膜免疫荧光抗体法(FAMA)检测观察对象免疫前后的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抗体水平,并计算抗体阳性率、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及增长倍数。结果460名观察对象接种疫苗后,在观察期未观察到严重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也未观察到异常反应,抗体总阳性率为98.31%,免疫后抗体GMT水平平均为147.38,比免疫前提高38.18倍。6~12岁组免疫后抗体GMT水平高于1~5岁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森林脑炎纯化疫苗及森林脑炎灭活疫苗的接种反应和免疫效果。方法 两种疫苗分别于接种后 ,观察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免疫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和蚀斑减少试验法检测其中和抗体效价。结果 森林脑炎灭活疫苗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 2 3 0. 8%和 15 . 38% ,人群抗体 2针接种后约 1/3检出阳性 ,3针接种后约 1/ 2检出阳性 ;森林脑炎纯化疫苗无 1例全身反应 ,局部反应为注射部位一过性轻度疼痛 ,发生率为 1 .13% ,2针接种后 85 %人检出阳性 ,免疫剂量 1 0ml组优于 0. 5ml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森林脑炎灭活疫苗副反应发生率高 ,免疫效果差 ,森林脑炎纯化疫苗副反应轻微 ,免疫后中和抗体阳转率高。  相似文献   

15.
随机抽取12批冻干麻疹活疫苗,保存于4~10℃,48~50个月后其毒力滴度100%合格(2.5 LogTCID_(50))。在保存26个月的疫苗中,随机抽取4批接种22名易感儿,抗体100%阳转。未见异常反应。根据疫苗的稳定性及人体免疫效果可考虑适当延长疫苗效期。  相似文献   

16.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国产甲肝减毒活疫苗不同免疫程序的加强免疫效果 ,以探求适宜的甲肝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程序。方法 在河北省正定县对 1~ 7岁的儿童采血检测抗 -HAV ,筛选甲肝易感者 ,按出生月份的单双数随机分为疫苗组和对照组 ,疫苗组接种 1针 ,观察免疫效果。在 1针法的基础上 ,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对象 ,分别按0、12月和 0、2、6月程序进行加强免疫 ,并于免疫后 1、2、3、6、7、12、13和 2 4个月采血清 ,观察免疫后的抗体动态。结果 接种 1针疫苗后 2~ 3个月抗体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效价均达高峰 ,分别为 92 .2 %~ 94 .9%和 12 6 .2~ 131.3mIU/ml,以后开始下降 ,12个月时降至 79.8%和 79.6mIU/ml。加强免疫后 ,抗体阳转率均达 10 0 % ,抗体水平成倍上升 ,其中以 0、12月程序免疫后抗体几何均值最高 ,为 32 94 .5mIU/ml。结论 甲型肝炎减毒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记忆反应 ,采用 0、12月程序免疫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的接种反应和免疫原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式试验设计,选择出生后未接种过甲肝疫苗的18月龄以上的儿童和18~35周岁的成人,接种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1针。接种后30min观察即时反应,24、48和72h进行局部和全身反应观察,免后30d采血,分离血清,进行免疫原性检测。结果562名观察对象接种疫苗后均未发生局部反应,全身反应仅表现为轻度发热,有35人次(6.23%)发生发热反应。471名完成免疫原性检测的观察对象免后抗-HAV阳性率为99.8%,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96.4%,抗-HAVGMC水平为527.4mIU/ml,较免前增长30.3倍。儿童组和成人组免后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0%和95.9%,抗-HAVGMC水平分别为84.1和2119.1mIU/ml。2组免前免后抗体阳性率和GM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77名易感者免后抗体阳性率为99.6%,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93.9%,GMC水平为92.6mIU/ml,儿童组免后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成人组,免后抗-HAVGMC水平则明显低于成人组,2组之间免后抗体阳性率和GM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接种后副反应轻微,免疫原性良好,适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乳鼠模型、健康婴幼儿和疫苗免疫后目标人群的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中和抗体效价,为确定EV71疫苗保护水平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6份不同EV71病毒株免疫血清经中和抗体准确定量后,分别通过两个EV71乳鼠攻毒模型,检测EV71中和抗体保护水平。采用标准化的中和抗体检测法和EV71中和抗体定值标准品,分别对健康婴幼儿及疫苗免疫后血清进行中和抗体准确定量。结果在2个乳鼠攻毒模型中,6份免疫血清的中和抗体保护水平接近,ED50分别为10~50 U和6.1~54.2 U;婴幼儿人群7、12和24月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5.0%、48.8%和56.8%,阳性人群的抗体效价分别为113.8、120.3和330.6U/m(l均值为173.2 U/m)l,母亲抗体阳性率和效价分别为86.7%和114.3 U/ml;中、高剂量疫苗2针免疫后,婴幼儿抗体阳性率均为100%,效价为356.0和1 136.2 U/ml,较婴幼儿人群自然感染水平高2.1~6.6倍。结论应用标准化的中和抗体检测法和EV71中和抗体定值标准品,确定了以U/ml为单位的乳鼠攻毒抗体保护水平及婴幼儿人群抗体水平和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为EV71疫苗免疫人群中和抗体保护水平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