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消声室内测试了东风牌EQ2D140柴油车变速器的怠速噪声,判明了该噪声是由变速器常啮齿轮的齿间敲击产生,提出了缓和此轮齿间敲击从而降低了变速器怠速噪声3dB(A)的结构措施。本文还建立了变速器在怠速下齿轮敲击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计算,提出了利用常啮齿轮敲击力均方值预测变速器怠速噪声声压级的方法,经与实验对比,一致性甚好。  相似文献   

2.
针对装载机变速器出现尖啸噪声的情况,对其进行了试验测试与分析.从噪声频谱的结构特征判断出变速器噪声主要源于齿轮振动。尖啸噪声是输出轴上大齿轮摩擦自激振动的结果.由于齿轮尖啸噪声产生的机理不同于啮合冲击产生的噪声。因此不能依靠改进结构和提高精度来降低尖啸噪声.根据产生尖啸噪声的摩擦学条件。提出改进齿轮润滑油的摩擦特性.通...  相似文献   

3.
从分析汽车变速器异常噪声的产生机理、影响因素出发,进一步提出了异常噪声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汽车变速器的异常噪声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汽车变速器异常噪声的产生机理,影响因素出发,进一步提高了异常噪声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柴油车变速器在发动机怠速条件下常常产生令人厌烦的“喀啦”声,直接影响乘坐舒适性。针对一柴油车存在的变速器怠速噪声问题,我们在消声室内在对发动机噪声进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功率谱和相干函数,对SY131汽车变速器噪声源进行了诊断。诊断结果表明,在低频段的噪声主要由齿轮产生,高频段的噪声由箱体振动产生,得出常啮合齿轮、Ⅱ挡齿轮和倒挡齿轮是主要噪声源。并在此基础上,采取了几项降餐噪声的措施,使得该变速器的噪声降餐了3 ̄5dB。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变速器的振动噪声,本文以一款自动变速器为研究对象,对壳体振动响应控制进行研究。分析了齿轮传动系统动态振动响应的数学模型,利用多体动力学优化分析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通过Romax搭建自动变速器(包含壳体的传动系统)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同时,以静态传动误差为优化目标,研究齿轮微观修形参数(齿廓倾斜偏差fHa,齿廓鼓形量Ca,齿向倾斜偏差fHb,齿向鼓形量Cb)对变速器壳体振动响应的影响,并辅以灵敏度分析,对影响参数进行有效控制,以便于齿轮加工。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对静态传动误差的优化,可以减小壳体关键位置的振动加速度幅值;而且该啮合齿轮在优化后的声压级明显降低,由84.1dB降低到77.7dB,啸叫噪声消失,从而验证了优化结果的准确性。该研究可有效降低振动噪音,改善车辆NVH水平。  相似文献   

8.
变速器壳体是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主要噪声辐射件之一,其动态特性影响到变速器的结构振动,并产生噪声.对壳体进行模态分析有利于改进结构,而结构强度分析可以进一步验证壳体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文章以某大型客车变速器壳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壳体三维模型,运用有限元软件完成壳体的模态分析与其特定工况的强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变速器壳体的结构设计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同时在特定工况下能够满足设计强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汽车变速器齿轮阶次振动及其所形成的啸叫噪声特征及机理,设计整车道路实测工况试验.分析以下4个方面的变化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即变速器齿轮阶次在驾驶室内形成的啸叫噪声、齿轮阶次在发动机机舱内形成的啸叫噪声、变速器后轴承座壳体上的齿轮阶次振动和驱动车轮上的转矩.振动与噪声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在发动机机舱内或变速器内,齿轮阶次振动及形成的啸叫噪声客观上始终存在;在驾驶室内,低频率的齿轮阶次振动所形成的啸叫噪声相对于高频率的更容易出现,且汽车正驱加速过程与反拖滑行过程对比,加速过程的齿轮阶次振动更强,但形成的啸叫噪声更弱.分析以上试验结果形成的内在原因可知,即低频率阶次振动及所形成的啸叫噪声,相对高频率更易于传递至驾驶室内;低转速时的低频率阶次噪声,与总体噪声的差值更小,在人耳主观听觉上更容易被察觉;汽车在反拖滑行时,发动机油门处于停止喷油状态,驾驶室内形成的背景或总体噪声相对更小,反拖过程比加速过程更易于被人耳主观察觉到低频阶次啸叫噪声.车轮转矩试验结果表明,正驱转矩比反拖转矩大,相应的振动阶次较明显;在反拖刹车工况下,高转矩使得齿轮副阶次振动变得模糊.  相似文献   

10.
根据箱体辐射噪声的基本理论,对SY131汽车变速器箱体辐射噪声进行了动态试验研究,得出:在1 ̄1.2kHz,1.4 ̄1.6kHz范围内产生较大的固体噪声的原因是由于箱体处于共振状态,并以整个表面辐射噪声,而侧盖是隔声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1.
RX-AT型环锥行星无级变速器机械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RX-AT型环锥行星无级变速器的传动原理和结构特点,对其机械效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机械效率的理论计算公式.在同样条件下分别计算了RX-AT型无级变速器与RX型无级变速器机械效率的理论曲线.计算表明:RX-AT型无级变速器的机械效率比RX型无级变速器有明显增加,其综合机械性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根据RX-AT型环锥行星无级变速器的传动原理和结构特点,对其机械效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机械效率的理论计算公式,在同样条件下分别计算了RX-AT型无级变速器与RX型无顷变速器机械效率的理论曲线,计算表明:RX-AT型无级变速器的机械效率比RX型无级变速器有明显增加,其综合机械性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根据牵引式行星锥环无级变速器的结构特点、传动原理及许用功率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以无级变速器恒功率机械特性为目标的优化数学模型,并对其基本几何中参数进行了系列优化设计,可明显改善无级变速器的恒功率机械特性。  相似文献   

14.
RX—AT型环锥行星无级变速器几何滑动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RX-AT型环锥行星无级变速器的结构特点及传动原理,给出了各接触点牵引系数与传动系数的计算公式,提出了一种计算其几何滑动率的数值计算方法,在同样条件下分别计算了RX-AT型无级变速器与RX型无级变速器几何滑动率的理论曲线,计算表明,RX-AT型无级变速器的几何滑动率比RX型无级变速器有明显减少,其综合机械性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汽车变速器齿轮加工精度在上决定了变速器的性能与质量,为此有必要进行汽车变速器齿轮刀具的工艺研究,本论文重点结合汽车变速器齿轮的加工特点对齿轮加工刀具进行了工艺改进研究,首先分析了齿轮加工工艺及流程,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齿轮加工过程中滚刀轴的受力情况,并针对滚刀轴的受力情况有针对性地探讨了齿轮刀具加工工艺的改善与提高措施,给出了具体的齿轮刀具加工工艺改进措施和方法,对于进一步提高和改进汽车变速器齿轮刀具加工工艺的应用水平具有较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南昌水专学报》2019,(4):64-70
当前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几乎不配备变速器,而从近年来研究和实践来看,部分纯电动车型在配备合适的变速器后能进一步改善车辆性能,纯电动汽车变速器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以某款纯电动商用汽车的干摩擦式两挡自动变速器为试验对象,根据汽车行业关于变速器的试验方法和标准,确定了待测试验参数和试验方案。以PC为上位机,PLC为下位机,建立了试验台整体测控系统,完成了系统通讯模块、控制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相似文献   

17.
换档干预的牵引力控制系统硬件在环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已有牵引力控制系统的基础上,提出面向牵引力控制的自动变速器档位干预策略,搭建了软硬件在环试验平台,进行了典型附着路面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发动机、变速器和制动联合调节的牵引力控制系统能够有效改善汽车在弱附着地面的加速性能。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基于传统机械模型的自动变速器换档最优化方法。将自动变速器中的离合器压力和发动机的降扭量作为优化参数,优化的目标是确定最优的控制数据,改善自动变速器性能,提高乘坐舒适性和减少换档的时间。采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求解非线性优化问题。结果表明在不同负荷情况下,优化参数有明显的改进。  相似文献   

19.
DCT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是一种新型的自动变速器,相较于其他变速器而言,DCT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有着明显的优势,其一出现就在国际变速器市场大放异彩。我国对DCT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简要分析了DCT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其关键技术,并分析了DCT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汽车自动变速器技术及其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汽车自动变速器是汽车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其技术开发代表了现代汽车变速器技术的发展潮流.回顾了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历程,介绍了3种主要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和性能,并对其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作了介绍,分析了自动变速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